1、“大刀"——王五
王五(图4-64)京师武林名侠。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 北沧州,回族。成他拜李凤岗为师.排 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成他刀法纯 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 王五”。光绪三年(1877),王五在北京 半壁街(崇文区)开了顺源镖局(后来 迁往广安大街)。顺源镖局活动范围 广大,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他规范从业,收费合 理,德义高尚.生意十分红火.很短时间内便声名鹊起。王五不仅 在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甲午战 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卜.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 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戍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 维峻的责任。回京后.王五便在香厂筹开学堂街.名为,,父武义 学更为人们所称道和广为流传的是王五与谭嗣同的交往。王 五侠义心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武艺刀剑之法,二人由此建 立了深厚的友谊。1898年.戊戌变法进入高潮.谭嗣同应诏入京, 任四品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在此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 食住行和保安工作。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表白自己变法决心醒 悟大众.愿受捕。五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买通狱 吏,还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却被谭嗣同坚决拒绝了。9 月27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五得 知后悲痛欲绝。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王五多次组织人
员进行暗杀活动,终未果,使壬五反抗清廷的决心自此更加强烈,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率众积极参加. 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洋人,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将顺 源镖局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工五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一心 护国的英烈.就这样惨死于卖国贼的屠刀下!死时56岁。
2、“一代宗师"——黄飞鸿(1847—1924)
黄飞鸿(图4-65),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 村,清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七月初九 生于佛山.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 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 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鸿 6岁从父习武.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 桥三(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 铁线拳、碇绝技,并在宋辉镇处学得无 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 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 世,黄&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 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 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 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E碇、子母刀、罗 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 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 之雅号。此外.黄&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黄R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骨疗伤之技,时 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 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亲 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鸿为技击总教练。后随 刘永福到台湾英勇杀倭。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 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 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 以德服人。他力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 见.是最先收受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 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 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 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 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黄&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己任.经其门人林世 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 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 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 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气静神闲 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鸿一脉之 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东 南亚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新中国成立后其技艺被列为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
3、“千斤大力王"——王子平(1881—1973)
王子平(图4-66),河北沧州人.回族.字永安.武术名家.伤科 医生。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从学于鲁人 杨鸿修.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 ,
王子平早年行商关东,后投身军伍.以武
术教练将士。1900年义和团失败,他亦因避
嫌出走济南。初以行商为业.往来各地,每到",平原春法 一地,多着意寻访武术名家,求学各门技艺;必*勺及 后弃商从戎,投济南镇守使马良兴办的军事 、一武术传习所学习,从执教该所的查拳大师杨 图4-66王子平 鸿修精习查、滑、炮、洪等拳及弹腿诸艺技。
1919年,号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在北京 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王子平激于义愤.当众挫败之。后又挫 败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在青岛时.曾遭日本 宪警围攻.王子平把他们一一掷至楼下。王子平后在陆军部马子 贞部下任武术教练,在军中表演举石担、石蹬,以大力著称。
王子平先后在北京、天津、济南、张家口、南京等地传播武术,还 曾在西北军中教授武术,门徒众多。1923年创办中国武术社,在 海“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卜.,与武术名家何玉仙、刘百川、高振东等登 台表演武技。1928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长,后任副馆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仍从事 医业。王子平曾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摔跤协会委员,海中医学会理事,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人大、政协、民委委 员,上海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以及上海同济、静安区中心医院和体 育医院等的伤科顾问。
1958年9月,全国武术协会创立,王子平当选为武协副主席。 1959年,王子平任第一届全运会武术表演赛总裁判长。1960年随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缅甸,任武术团总教练。历任中国武术协 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摔跤协会委员及上海市伤 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学院伤科研究室主任等。
1921年,美国人沙利文结伙来卜.海摆擂台。主要成员有乔治 (美国).体重295磅;彼得(德国),体重305磅;丁何尔(英国)等。 他们自恃阵营坚强、无可匹敌。打出“万国竞武场"的旗号,在报h 出示悬赏说,凡能打上他们一拳者赏洋500,如打翻在地,赏洋1 000。为此,上海武术界议定请王子平去打擂台。赛前,外国经理 提出,为表示双方的友好和诚意,请比武者当场向观众讲几句话。 王子平走上讲台,正要讲话,未料身后窜出一彪形大汉.冲着王子 平就是一拳,王躲过。那人回身又是一拳,王子平避开,顺势&起 一脚•将那人踢翻在地,随又还报他一拳。当晚.“万国竞武场”送
来一纸条声言合约无效.取消比赛,还说那个打手不是他们的人。 王子平托人带口信给沙利文说,你们不赛,我一定要赛,不见输赢 决不罢休!那帮人见势不妙.溜之大吉。
1922年.著名画家齐白石挥毫写下了“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 蛟”的条幅.赠给王子平.称赞他那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纯熟的技艺、 深厚的武功。
4、“大刀队主教"——精慕侠
韩慕侠(图4-67),原名韩金铺.光绪二年(1876年)一月出生 在天津西青区(原属静海县)王稳庄乡大泊 村一个贫苫的农民家里。原非武术世家,其 父韩长恩、祖父韩良模,皆是“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的忠厚农民。刚满12岁的韩某侠, 随父进津卖柴巧遇张绵文家护院周镖师,收 其为徒.习艺3年。后投师张占魁、李存义 学得八卦掌、形意拳。20岁的韩慕侠技成 犹不自满去南方云游,遍访名师。先后拜 李广亭、宋约斋、车毅斋、应文天等9九位名 师尽得国术真谛回津。韩慕侠将形意、八卦 揉在一起,南北两派八卦熔为一炉,融会贯 通,自成一派。新中国成立前黄埔军校首席 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电影《武 林志》里东方旭的原形就是他,曾在天津开武馆。1916年前后,周 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为了强身健体,他拜名扬京津的拳师 韩慕侠为师.学拳练武。韩慕侠当时以教武为生,最擅长“形意八 卦”,除在南开任教外,还在家里设武馆授徒传艺。周恩来学习之 余.常穿一件长布大褂,去韩慕侠家里学拳练武。因为学拳,使周 恩来与韩慕侠建立起诚挚的友谊。周恩来曾提笔为韩慕侠的武馆 写下“韩九师堂”四字。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后.还将他学拳期 间与韩慕侠等人在武馆的合影寄给拳师以示思念之情。韩慕侠 曾感慨地说:“翔宇(周恩来)年少志高深谋远虑——我教他怎样 强身,他却教我怎样做人。”
韩慕侠于民国元年(1912)创建天津中华武士会。又于民国二 年(1913)自办武术专馆(宙纬路宝兴里一套四合院内)。免费授徒 时(《益世报》刊登义务授徒启事)。当时慕名学艺的南开学校的学 生有周恩来、于文志、梁镜尧、何树新和岳润东等;北洋女师学生有 刘清扬,直隶女师学生有乔咏菊、乔咏荷姐妹等。韩慕侠武术馆培 养了不少武术精英。但是韩慕侠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不满足办武 术专馆.而想用武术训练军队.把“以武术治国”的希望寄托在军队 身匕。韩慕侠的抱负年近50岁时才得以施展。当时受张学良将 军之邀,出任十六军千人“武术团”的教官,团部设在南关下头鸿源 里一号。“武术团”即大刀队,集训于杨柳青达二年之久。
浏览1,4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