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天国之魂"——石达开(1831—1863)
石达开(图4-58)

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 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 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王”. 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 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石达开是太 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6岁被 访出山”,19岁统率千军,20岁封工,英勇就 义时年仅32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 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 各地民众爱戴.石达开不仅是太平天国一代 名将.同时也是晚清中国的武学大家。在战 场卜..他是以冲锋陷阵、骁勇善战闻名的“悍将”;在武学修为方面. 《北平国术馆讲义》更将他与许宣平、达摩祖师、宋太祖、岳武穆、张 丰、戚继光、片风池等人并论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拳术名家. 只可惜由于他的身份敏感.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败亡后大肆销毁各 种对太平天国人物的正面记载,以致他作为武林高手在后世的名 声远不能和以上诸人相比。据《清稗类钞》《太平天国野史》记载, 石达开的拳术“高曰弓箭装.低曰悬狮装,九面应敌。每决斗.矗立
敌前.骈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敌踵至疾转踢其腹脐下。 如敌劲.则数转环踢之.敌随足起.跌出数丈外.甚至跌出数十丈 外者曰连环鸳鸯步民间认为这种武艺就是后来号称“北腿之 杰''的“戳脚拳传说石达开还曾将这种武艺传授给选拔出来的 士兵,用于作战。石达开不仅武功出众.而且内外兼修.他和陈邦 森比武的故事已成为后世武林口耳相传的掌故。根据文字记载和 口碑传说.两人相约各自击打对方拳.受拳者不得还击,邦森拳 石.石腹软如绵.邦森拳如著碑.拳启而腹平。石还击邦森,邦森知 不可敌,侧身避.碑裂为数段”。
- “德艺兼备"——张松溪
张松溪(图4-59),明鄱县(今为浙江省宁波市野州区)人。明

代武当松溪派内家拳的创始人。师事孙十 三老,自言其法承自宋张三丰。明嘉靖年间 以内家拳享名于宁波府。内家拳讲究以静 制动,以气运力。张松溪早年曾想做官,为 民谋福。但当时正值明王朝衰败之际,奸臣 当道.民不聊生,张松溪的志向难以实现。 所以决定潜心练拳,渴望通过高超的武艺除 暴安良,为民除害。他在长江、黄河流域一 带学习了僧、岳、杜、赵、洪、智、慧、化”八家拳术.吸收其精华,在 继承武当拳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形成了武当松溪派拳术.这 种拳术的攻击性很强。有一次.少林寺僧70人闻张松溪大名,一 定要与他比武.张松溪开始避过.后来没有办法同意前往酒楼应 约.他想用“生死约”制止对方但少林寺僧心志极高竟然答应以 身相试。这时只见一少林寺僧身跃卜.酒楼.举腿就踹.众人皆怕 张松溪吃亏,但见张松溪只是一侧身,伸手轻轻一划那位僧人好 似一块陨石&落酒楼.几乎没命。僧人见技不如人便悻悻离去。 从此.张松溪和他的武当松溪派拳法威名大振。晚年的张松溪利
用高超的医术为民治病.并广收弟子传授松溪拳法。张松溪在古 稀之年还能用手接连劈开r块重达数百斤的大圆石,可见张松溪 的硬功之厉害!张松溪武功高强,但不喜欢与人逞强斗武,他生性 和蔼.极讲武德,是武林中的高寿之人.他活了多岁。
- “江南大侠"——甘凤池
甘凤池(图4-60)

清代雍正年间的一个 武术名家.他擅长内外家拳法和剑法。人称 •'江南大侠”。他的力气很大能把石头握成 粉末。有一次.片凤池外出.看见两头公牛 在路中央顶撞.过路的人都被拦在一面过不 去,但是人们谁也不敢去拉开那两头牛。风池见状.大步向前,只见他左右开弓,用力 一推,两头牛都被推到路边的水稻山中,因 图4-60片凤池 为陷得太深,两头牛都不能动了。牛的主人
又央求片风池帮他把牛拉出水田。凤池二话没说手抓牛椅角 竟一把把它从水田里拽了出来。
还有一次.片风池到山东济宁游玩,当地一位武林高手听说计 风池武艺高强.便设盛宴招待。见面时,他乘H.凤池弯腰施礼致敬 时.用腿从风池的头快一扫.而风池好像一点都不知道。 等到酒席散后,那人便得意洋洋地讥笑.凤池。正在这时.H凤池 派人给他送到一个小包,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小块青白绸料。他 很奇怪.不知是什么用意.经人提醒.发现这两块布料和身卜.穿的 夹裤的两种绸料是一样的。急忙察看.史见自己的裤裆卜.有一个 洞。到这时,他才明白,原来II凤池在他抬腿时,已迅速地抓下了 他裤裆上的两块布.而自己竟全然未知,反而讥笑H.风池,方知H- 凤池的功夫是何等高深。这时.他心服口服地拜片风池为师。
- "太极宗师"——陈王廷
陈王延(图4-61),是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原是明末
的一名武将,明朝灭亡后,他回到老家河南温县陈家沟.潜心研究

武艺.并以教授子孙习武为乐。在研究武艺 的过程中,他以戚继光的《拳经》为研究对 象,经过不断地汲取.他创编了十三势、炮 捶、长拳等,后来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的 理论相结合,演化成今日的太极拳。以后又 从戚继光的三十二势中吸取了二十九势,创 编成太极拳套路十三势五路、炮捶拳一路。 陈壬廷编的太极拳结合了导弓I、吐纳术,并 运用了经络、阴阳学说.成为独树一帜的拳 种。太极拳中的双人推手方法.是陈王廷的 首创,以粘连粘随.不丢不顶.柔中寓刚,成 为太极拳独特的竞技方法,不用护具设备.也可以练习徒手搏击的 技巧。这是我国武术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就。自陈王廷 创编了太极拳后.陈家沟陈氏世代练习太极拳至今。现在,太极拳 运动已在国内外得到普及.被众多的群众所喜爱,它的保健医疗作 用,逐渐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太极拳的创编和演练,丰 富了武术的内容。
- "杨无敌"——杨福魁
杨福魁(图4-62),又名物露禅.出生于 自幼酷爱武术,因仰慕陈式太极拳盛名.十 沟,想和陈王廷第十四世孙陈长兴学习太极 拳。但因当时武林中守秘成风,自家拳术均 不传外人。杨露禅在陈家学武数年,都学不 到其精粹之处。一夜,他心情郁闷到院中散 步,实听到隔壁传来习武之声,他便悄悄从 墙隙中偷看原来是陈长兴在月光下为陈家 停辈教授太极拳的攻防之术杨露禅大喜。

从此后.他每天深夜都偷学太极拳技术然后自己再仔细揣摩动 作.独自刻苦学习.数年之后.武艺大有长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 里.杨露禅竟把陈氏子俺一一击败.陈长兴见状大惊.同时更为杨 露禅的聪颖和毅力所感动.于是将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悉心地传授 给他。杨露禅更是如鱼得水.太极技艺日进千里。
杨露禅在陈家学习艺成之后,仍不满足.开始游历名山大川. 寻访高手,切磋技艺。因他武艺高强,每战必胜.人称”杨无敌 后来.杨露禅来到北京.担.任了京师旗营的武术教官,由于他武德 高尚,技艺高超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也纷纷前来求教。杨露禅不 仅熟练掌握了陈式太极拳的技术要点,而且在此基础卜.,苫心研 究,根据一般群众练武的特点.删改了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劲、腾跳 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创编了一套架势舒展,结构严谨.动作简洁.速 度均匀,似行云流水,柔中寓刚•富有独特风格的杨式太极拳。
- “八卦宗师"——董海川(1797—1882)
董海川(图4-63),生于清代清嘉庆三年( 1798).原名董明魁, 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一般认 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 者。年轻时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学众家 之长。清道光五年(1825),时年26岁的 他远游吴越巴蜀.以武访友.历险搜奇. 一去十三载。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 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相传在安徽九 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 八卦掌。于道光十八年( 1838),年近40 余回归故乡,已改青年时之刚烈。朝夕 习练揣摩传授族人。董海川在王府当 差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为人所知。

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
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h.是时萤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 过.立即&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 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 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 绝。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
浏览4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