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北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以及21世纪文 化学热潮的涌起,我国的地域文化学研究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作为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间文化交流与民族融汇的产物,作为 一种承载不同地域武术丰富内涵与发展归属的文化形态,中华武术具有的显著的 地域性特征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当前武 术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兴热点。作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 河北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同时还能够对于中国武术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 借鉴与推动作用,所以,应该说同样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武术文化远景展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的融汇、冲突现象比以往任何时代都 要明显和激烈。文化全球化在创造了更多文化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居于弱势地 位的文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另一方面,“人类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的融 合现象,其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或某种层面上,一种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文化开始形 成”。®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生存、发展并进而积极推动全球文化的进 步,已成为当今中华武术文化面临的一个重大而严峻的课题。毋庸置疑,地域武 术文化研究在无可选择地迎接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时代挑战的同时,同样正面临着 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可以预见,方兴未艾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正在走 向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一)梳理地域武术文化脉络,提炼中华武术文化精神

只有对组成中华武术文化整体的各地域武术文化进行细致梳理,在归纳各地 域武术文化整体特征的前提下提炼中华武术文化精神的核心内涵,在真正认识真

实自我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吐故纳新,只有通过大量这样严谨的、艰苦的、锲而不舍 而又富含创新要求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的中华武术文化才能真正拥有自信地 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由此而言,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地域文化研究可谓任重道远。

(二)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一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发展战略

中华武术有着世界上最为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发展历史,中华武术有着世界 上最为广博宏富的武术文化精深内涵,中华武术也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众多的习练 人口。在未来的全球化武术大蛋糕中,中华武术文化应该拥有与此相称的份额。

在迅疾而又强烈的文化全球化大潮冲击下,当前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步调无 疑还需进一步提速。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从国家文化时代发展的高度确立地域 武术文化研究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以此为前提,尽快实现国家“挖整”与博士研 究方向有机结合的双赢局面,本书研究认为,这是一项能够有效提升当前地域武 术文化研究战略层面的意义重大而又现实可行的战略举措。

二、提升“武术文化力”,打活“先进文化”牌

(一) “武术文化力”概念的提出

“武术文化力”的概念是本书研究引人文化学领域的“文化力”概念,将其与武 术文化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武术文化概念。“文化力”的原义是“以人为主体 所蕴含的物质力与精神力多层结合整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力”。®本书研究对 “武术文化力”的概念定义为:“在以武术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所产生、蕴含并推 动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武术文化精神与物质合力。”其中,“武术人”是指“从事 武术活动实践的以武术为主要社会活动内容的各种武术实践活动的发起者与参 与者' 在“武术文化力”的各构成要素中,作为武术文化主体的“武术人”的现代 化素质,是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武术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武术文化力”发挥 作用的基础;武术文化事业与武术文化产业是“武术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武 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武术文化力”的作用目标;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武术 文化力”的力量源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武术文化力”的核心支柱;“武术文化 品牌”是“武术文化力”的形象展现;与时俱进和吐故纳新是“武术文化力”的发展 动力。在提出“武术文化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全球化背景下河北武术文化的可 持续发展研究,是本书研究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探索尝试。

(二) “先进文化”的定义

迄今为止,学术界专门探讨“先进文化”基本内涵的文献还不多。目前,可以 作为“先进文化”定义的仍然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的有关论述,报告指出:“在当代 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段 论述清楚地表明,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意味着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人们的 头脑,树立正确的精神支柱。应当说,这种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就是中国先进文 化最根本的内涵。与此同时,十六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概念前,还设有 两组重要的限制词,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这段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定义,可以说,集中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 前后三代领导集体有关文化思想的精髓。®

提升“武术文化力”,打活“先进文化”牌

联系“武术文化力”的概念和“先进文化”的定义,本书研究认为,关于河北武 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实际上就是如何科学地提升“武术文化力”,打活“先进 文化”牌的问题。

科学提升“武术文化力”,就是针对构成武术文化的最为关键的主体——“武 术人”的因素,着重致力于“武术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大力弘扬提倡尚武自 强、奋勇拼搏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以弘扬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为 突破口,充分发挥武术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着力培育各项武 术文化事业与武术文化产业,精心打造中国武术文化品牌,从而使中国武术展现 出理性、稳健而又与时俱进的新世纪崭新形象,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始终保 持充满自信而又魅力无限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先进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一种文化的先进性就在于:它既能为当下 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焕发该文化群体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同时又能超越具体的时代环境,而具有人类普遍和持久的价值。 先进文化的这种内涵,直接体现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两组限制词当中”。所以,打活武术“先进文化”牌,努力把武 术建设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特色元素,关键也在于紧密把握“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两组关键词。

所谓武术文化建设的“面向现代化”,就是充分发挥中国武术自身的特色文化 优势,为经济建设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课题提供文化支援;所谓武术文 化建设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在武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进行与 世界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对于自身宝贵文化传统 的继承和发扬,力争使我们的武术文化既蕴含文化的普遍价值,同时在时间上也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越性;所谓武术文化建设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问题, 则是指中国武术的发展首先要做到立足于本土,讲究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又 注意崇尚科学和理性,并最终以服务于人民为主旨。只有这样,武术文化的发展 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使中国武术在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当下与未来等一系列既对立又统一的价值之间,科学兼顾各方,从而保持一 种动态的发展与平衡。

三、“以人为本”的河北武术文化发展战略初探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发展武术,以人为本

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毫无疑问,人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各种活动 当仁不让的主体。从大的方面来讲,人的素质决定着国运的盛衰以及综合国力的 强弱;从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来说,从事各项武术活动的“武术人”的综合素质也 最终决定着武术文化事业发展的水准与程度;另一方面,我们发展武术文化的目 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武术文化的发展又可以说就是从事各项武术活动的“武 术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髙过程。正因如此,探讨新时期的河北武术文化发展, 制定科学的河北武术文化现代发展战略,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 提高河北武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启示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以之为 启发,本书研究拟在此提出关于完善武术文化形态结构理论的有关见解,以及“增 加武术文化活动中关于人的行为层面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主体的“大众加精 英”定位等建议性观点。

(1)重视关于“武术人”自身的研究

目前通用的权威的武术文化形态论述,是1997年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 会审定的《武术理论基础》沿用近年来流行的“文化三层次说”,将武术文化划分为 “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心理价值层”三个层次,即:道与理是核心层,礼与 艺是中间层,技与术是外显层,它们分别表现和展开的是对应的“人物关系”、“人 人关系”和“人天关系”。对于作为武术文化主体的“人”的自身形态特质内涵,在 现行的“武术文化三层次”理论中却没有得到体现。人类创造了文化,武术文化是 人类在不断的武术实践中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当前的武术研究,重点关注的是 人类武术实践活动创造的种种历史成果,对于创造这些成果的从事武术活动相关 实践的“人”的自身却很少给予关切与注视。武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人 类从事相关武术实践活动的个体生命过程的积累、接力和再传递,然而我们的目 光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只聚焦于传送者手中的“接力棒”,却无暇关注用尽心力延 续武术文化“传递”的众多普普通通的接力者本身。“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 创造了人自身”。®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既要关注人民主体在武术实践中发展武术 文化的“外化过程”,还要探讨其在实践过程中自身不断被塑造的“内化过程”以及 内外两种过程之间的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本书研究联系“武术人”的相关 概念,特提出把关于“武术人”自身的研究纳人“心理价值层”范畴的设想,在首先 关注“武术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涉及武德内容、制度习俗等“人 人关系”并进而研究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以及“人天关系”等深层内涵,这样的武术 文化形态体系可能会更为现实和完善。而由此,又引出了下一个与“以人为本”密 切相关的可能创新点。

(2)研究对象主体的“大众加精英”定位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千尺之木,非旬日而长”。今天的中华武术文化形 态,是数千年来以武术活动为主的中华民族整体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积累的必然结 果,人民群众是武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在武术历史文化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的 应该是人民群众中处于绝大多数的“武术大众”而不是少数的“武术精英”。武术 文化既包括人民主体武术实践活动的对象性结果,也包括人民主体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武术实践活动过程本身。

然而,在关于武术文化发展的研究中,目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于重视某 些拳种代表人物的倾向问题,同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组成武术文化主体绝大部 分的“武术大众”群体。事实上,人是社会主体。武术人从事武术活动的历史过程

图片67

以及在该过程中同社会环境中其他因素所发生的一切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 影响、作用都是武术文化及其发展动力的构成要素。“武术精英”们的显著的历史 业绩无不是自身努力、群众支持和吋代环境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武术文化发展 的历史轨迹上,“武术精英人物”们的活动以及业绩的确构成了一个个醒目的发展 节点,同时也给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切入点,但正是往往受到忽略的“武术大 众”群体在真实地构筑着连接节点之间的波澜壮阔的武术历史画面。武术文化的 发展,归根结底是处于主体地位的从事武术实践活动的人的发展。如何合理地协 调武术文化发展历程中“武术精英”和“武术大众”的主体定位,是一个尤其值得重 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很有可能会带来武术历史文化研究思路的变化。作 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本书研究认为,我们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应该确立研究 对象“武术大众”的主体定位,依“武术精英”布点,以“点”带“面”,进行迎难而上的 武术文化发展研究尝试。本创新理论的提出,无意中也符合了 “史学现代化”理论 中“由英雄史学变为民众史学,由观察表象的史学变为探寻本真的史学,由记载陈 迹的史学变为发现规律的史学”《等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要求。对于武 术文化的发展而言,本书关于研究对象主体的“大众加精英”定位理论的提出,也 许能够称得上是一种创造性实践,它的影响,以后可能会逐渐体现出来。

(二)梳理整体发展历程,归纳河北武术精华

正如河北武术和其他地域武术共同组成了中华武术大家庭,河北武术自身也 是一个包含众多拳种的综合武术体系。以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三皇炮捶拳、 八极拳、劈挂拳、大成拳、拦手等为代表的在河北地域内形成、发展的拳种和由其 他地域传人并广泛流行于河北各地的拳种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河北武术整体。 “据统计,清末河北武术已形成了以长拳、形意、太极、八卦、翻子等拳系为主,八十 多家多项拳种,六十多个单项拳械广泛传习的格局”。®所以,在谈到河北武术的 发展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拳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武术体系整体,而且还不能不考 虑到组成河北武术的每一个拳种流派在功法拳理内容、技术风格特点、主要流行 地区、历史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客观现实差异,否则就很难真正做到科学而全 面的发展。事实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八极拳等几个主要拳种之外的其他 河北武术拳派中的大部分拳种还正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原始小农经济状态,它们 的当前生存状况并不容乐观;而且,虽然经历了 20世纪80年代的挖掘整理工作, 但现有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距离真实而充分地认知河北武术的历史概貌也还有着 相当的差距。

只有下大功夫去实实在在地弄清和整理河北武术每一子系统的历史发展过

程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相应特点,才能确切地认识河北武术整体的发展 演变历程和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特征,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地总结各拳种流派的精 华并进而归纳河北武术的整体精髓,然后才能够进行密切联系当今时代特点的具 体推广形式研究等工作。梳理整体发展历程,归纳河北武术精华,这是一项非常 艰巨的任务和相当浩大的工程,这是河北武术需要大力攻坚同时也是地域武术研 究中最为重要和基本的工作步骤与主要任务,但也是往往最容易受到忽略和疏漏 的地方。近年来,许多研究的焦点都常常关注在武术的发展问题上面,但是,一个 真实而又让人无奈的现实却是一些研究者事实上并不很关注也不太了解武术本 身的真实历史状态,关于武术的认识中还有很多连我们自己都似懂非懂的似是而 非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认真梳理河北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全面归纳河 北武术的传统文化精华,毫无疑问,应该是设计21世纪河北武术发展战略的前提 和重要基础。密切联系文化全球化的时代环境,在河北武术拳种流派的整理、梳 顺工作中,还要尤其注意挖掘和收集那些通过武术活动所展现及反映的与武术活 动相关的河北文化内容。武术是一种以武技为载体的文化,发展河北武术,本质 上就是为了推广和弘扬河北武术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河北传统文化精神,展现厚 重、独特的河北文化精神和刚健、自强、爱国的河北人民形象。只有从河北文化发 展的整体框架出发,探讨包括武术在内的全面文化内涵,河北武术的发展才会真 正迎来繁花似锦的大好局面。

巧借京津优势,主打传统文化

以形意、太极、八卦等为代表的河北武术,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 髓,这是河北武术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河北武术区别于其他地域武术的一个重 要优点。以形意、太极、八卦等为代表的诸家拳术中所蕴含的阴阳、五行、八卦等 中华传统经典思想,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是相当突出的,通过武术技术动作、功法等 的具体承载,这些传统思想经典的魅力和作用又无疑起到了倍增的效用。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上述主流拳种的技术和文化特色优势,积极发挥它们巨 大的影响效应,尽可能地带动河北武术中其他非主流拳种流派的现代发展。以形 意、太极、八卦等为龙头,以它们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主打,通过它们在中 国武术中的强势地位精心打造河北武术的品牌优势,然后再巧妙利用河北武术的 品牌优势积极为河北武术中的其他弱势拳种创造有利发展机会,努力实现河北武 术整体的同步协调发展。河北地域由于包含着北京这个都城,所以其本身便有着 发展方面的先天地域优势;首都的武术流派几乎无所不包,中国武术中誉满天下 的少林、武当两大名宗在京城都有传承,这在客观上又为河北武术的发展创造了 其他地域武术所无法比拟的便利。另外,天津的大城市地位,也为河北武术的现 代发展提供了同样的有利条件。所以,河北省可以充分发挥其历史上与京津地区 的传统密切联系以及现代的近邻优势,积极地打好京津的优势牌,巧妙地把京津 的都市优势同自身所拥有的沧州等“武术之乡”的传统武术资源特长相结合,从而 借鸡下蛋,优势互补,最终实现河北武术的整体发展。此便是••天下名拳,都为我 用;四海武术,皆为东风;巧借外力,取长补短;以主带辅,协调发展——这不失为 河北武术科学发展的一条上策之选。

崇德尚武,变优良传统为现代特色

中华武术一贯重视武德的养成,河北武术更是历来倡导德艺双修。以往的拳 师授徒总是特别强调必须具备品质方面的良好条件。代代相传的严格的武德追 求,成为河北武术坚实的成功保障,造就了很多著名的德艺双馨的武术家,他们用 自己高超的武技与优秀的武德为河北武术创出了盛名。当今的武术发展,是在市 场经济大潮下的武技与武德的综合展现,与经济极其落后的旧时乡村自然经济状 态下的武术传承环境相比,现代的人们往往要经受更多的武德修养方面的挑战和 考验,只有坚持河北武术文化中优良的崇尚武德传统,才能更好地实现河北武术 在当今时代的普及、推广和弘扬。“未曾习武先习德,传拳之道首弘德”,这是现代 武术发展中的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与国外友人的 交往过程中,河北地域包含北京,河北地理毗邻京津,河北武术的传人们事实上更 是反映着京津现代发展的国际形象,折射着中华民族的整体面貌,所以对武德的 强调就尤其重要。

河北武术向来以高超的武功和极强的实战效果闻名武坛内外。身怀绝技的 郭云深、杨禄禅、孙禄堂、李书文、宋迈伦、霍元甲、韩慕侠等众多著名武术大师的 威名犹如满天繁星,闪烁在永恒的中华武坛。河北武术闻名中外的核心精髓还体 现在其鲜明的不畏强暴的战斗精神。凭着高超的武功,上述武术大师们几乎无不 以惩恶扬善、抗击外侮的实战表现桿卫了武术的尊严,贏得了人们的尊重。长期 以来,以他们为代表的河北武术的传人们把中华民族气节视为生命,用精湛的武 功和无畏的精神为世人留下了一幕幕抗击强暴的爱国主义传奇。

在当今时代的武术发展中,河北武术中这种鲜明的战斗精神同样无比珍贵。 由于时代发展的原因,现在的武术技击功能已经大为弱化,这种现象在客观上也 造成了一些国际武术爱好者对于中国武术的一些偏颇认识。继承并发扬河北武 术中一贯的战斗传统,发扬河北武术中传统的技击优势,无疑将会使河北武术在 众多现代武术套路中因为自身鲜明的技击特色而脱颖而出,这种优良的刚健传统 同时又将会对于中国武术现代发展道路的探索起到积极的启发作用。相对于日 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发展而言,武术的技击功能的确已经相当有限,但是,通过艰苦 的武功锻炼和修为而培养出来的武术习练者不怕困难、敢于战斗、顽强拼搏的大 无畏精神将会是武术贡献给人们的一大精神财富,无论在任何时代,这种精神都 是不会过时的。在河北武术当今时代的传播与发展中,我们看重的更应该是作为 河北武术传统财富的战斗、进取精神。

“千百年来,武术界把‘尚武崇德’作为一种民族的优秀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的经济大潮中,也存在着 一些与这个古老的武术传统不太协调的现象。继承中国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瑰 宝,结合自身一贯的“刚健有为”武风,“尚武崇德、刚健有为”的千秋古训必将在河 北武术的现代发展中焕发出崭新的时代活力。

统一规划,大力扶持“一会一货’

面临着当今国内外武术领域的激烈竞争,在河北武术的现代发展中,还要尤 其注意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引导作用,对于河北武术的发展大计进行 科学的统一规划,密切协调各方关系,在政策上尽可能地进行大力扶持等。

1.统一协调,设置不同拳种发展中心

河北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传统强省,同时也是一个武术资源分布广泛的地域。 例如,沧州的八极拳、劈挂拳,深州的形意拳、邯郸的太极拳、蠡县的翻子拳、天津 的迷踪拳等都名动四海同时又“各处一方”,也给当今河北武术协调发展带来了相 当的困难。而且,除了上述这些知名拳种发展较好以外,其他的武术发展大都仍 处于比较落后的自然生存状态。散布较广的武术资源,局部地区的突出发展,整 体落后的发展现状构成了当前河北武术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形成了一 种巨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对这些发展程度迥异、丰富而分散的武术资源进行 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是制定21世纪河北武术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

根据河北地域当前的行政区划和拳种分布特点,我们可以尝试根据一些拳种 的影响而在不同地区设置相应拳种发展中心以带动所处地区武术整体发展的战 略规划。例如,除了在北京、天津、河北各现有武术协会、武术管理中心等现有武 术职能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职能和加大发展力度之外,还可以根据八极 拳、劈挂拳、形意拳、太极拳、翻子拳、迷踪拳等一些知名拳种的较大影响力,分别 在这些拳种所在的沧州、深州、邯郸等地设置相应的专项拳种发展中心,如八极拳 发展中心、形意拳发展中心、太极拳发展中心等,这些专项拳种发展中心的任务不 仅是与所在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该拳种的民间武术组织保持密切的协作,以便卓 有成效地保障和促进该拳种的传播和发展,而且还要分担起带动所在地区其他武 术拳种共同发展的责任,在发展自身拳种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为当地的其他相对弱 势的拳种提供共同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作为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 会石家庄,毫无疑问在河北的武术发展大局中居于中心地位,在积极地与京津的 相关部门保持密切协调的同时,对于河北全省的各个专项拳种发展中心又起着统 一规划、领导协调的重任。这样,既有集中统一的协调、管理,又有灵活的专门分 工,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共同促进河北武术的协调发展。此外,以上述各地区专 项拳种发展中心为基础的河北武术发展战略还要适当注意及时关注兄弟地域如齐鲁、中原、两晋、关东等地域的武术发展状况,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的武术发展动 态,以便及时地取长补短,紧跟潮流。

图片68

开了政府的积极支持与领导,成功地举办是很难想象的。在以往的相关活动中, 当地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在今后的发展中,各级政府还要以河南省的“郑州 国际传统武术节”等为榜样,继续提升扶持的力度,争取把这“一会一节”办成不亚 于郑州世界传统武术节甚至更高规格的世界武术盛会,并以之为契机,有力地推 动河北武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这些以“武术搭台,经贸唱戏”为特点的盛大武术 活动也必将会对河北地域的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河北深州的形 意拳国际大会等也是很有特色的民间武术文化活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发 展河北武术的切人点和突破口。

浏览1,7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