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必须要有规则,即使是在原始体育中也是如此,因为从体育的本质上 来讲,它属于有组织、有规则的游戏。除了原始社会的规则以外,比赛规则的 性质比那些规则的数量更能奠定现代体育规则的基础。规则的起源和地位各不 相同。现代体育在马克斯韦伯的目的理性观念中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即手段 和目的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关系。为了做这件事,我们必须做那件事。游戏的 规则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只要当参与者感觉到游 戏的方便比原始规则的保守更为重要的时候,新规则就会被发明,而旧规则就 会被舍弃。理性化可以说是现代体育项目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从西方的 发展历史来看,理性精神的确立对推动西方文明的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的发展 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时至今日,这种理性精神依然隐匿于日常生活 的各个层面、体系当中。当然作为人类文明成果之一的现代体育也必然包含着 深刻的理性特征。篮球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体育 教师奈史密斯先生在1891年发明的,之后迅速传播直到今天全球流行。篮球是 一项有意识的发明,是一件经设计的文化艺术品。篮球象 征着游戏理性化的胜利可可以说理性化是所有体育项目发展的关键、现代体育中渚多项目的发展历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纵观竞技武术整个发展历程,实质上体现出的是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近代理性思潮的影响下不断向世界主体发展潮流接近靠拢 的一个过程。竞技武术这一发展方向与中国社会巨大变革轨迹相一致。传统武 术诞生于封建体制下的农耕文明体系当中,其内在思维模式以感性思维为主, 外显的评判方式则以“擂台比武式”以命相搏和“点到即止”的主观体验式比 试为主,其评价标准中还夹杂着大量类似为人处世式的道德品性判断,这种将 个人品质和主观体验杂糅在一起的评判方式显然与西方所极力倡导的理性体系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从近代以来,改造传统武术使其更符合世界体育发展 潮流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过。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社 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地位、目的和作用都发生了质 的变化,在此背景下,竞技武术从传统武术中抽离出来,特别是1958年9月中 国武术协会成立后,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武术工作者,着手制定了中国第一部 《武术竞赛规则》,并在1959年的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正 式执行。这一规则的出台标志着竞技武术理性化改革的全面启动。
由于竞技武术理性化改革的制度背景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执行的竞 技体育举国体制。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就是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上下形成合 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国争光。”包由此可见,竞技武 术这一改革方向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行政体系下的主观人为性,而对项目本身 的理性特征挖掘度不够,因此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竞技武术一直处于左右为难 的状态中。从现代角度而言,由于竞技武术理性化程度不足谁以在世界范围内 大面积推广普及,因此在进入奥运会体系当中屡屡受挫;而从传统角度而言, 竞技武术又背离了传统武术的习练方式和传承体系,走的是完全西方化的路 数,乂为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所不理解正是由于这种以官方形式创立的竞技 武术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行政意志而非武术本身理性发展要求,这样竞技武术 就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无论从比赛规则还是技术动作都似乎距离现代体育项目 的理性化要求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以“长拳”为主 的竞技武术套路越走越远,越来越大,最后直到形成一个宏大而奇异的技术体 系。虽然批判指责人的较多,但真要对其进行大的修改,甚至推倒重新来做, 则几乎成为一种不可能。这样竞技武术最终在“高、难、美、新、稳”的思想 指导下,日益缺失武术本身所具有理性特征,成为一种体操化、舞蹈化、艺术 化、表演化了的武术。究其产生今天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则就在于竞技武术 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不是以一种理性的精神来构建自己的技术体系,而更多体现 出一种行政行为和国家意志。
古特曼教授说:“在实际操作中,谁来决定现代体育的规则以及是谁来管 理复杂的研究机构呢?答案是很明显的 个科层组织。同样,我们应该关 注到马克斯韦伯关于规则行为的原始等级制度与角色分丁的现代科层组织之 间的区别的分析。” 科层系统最重要的功能首先就是保证规章制度的普遍适用 性,其次则是必须使比赛的网络结构易于操作,这些比赛通常是自下而上从地 方比赛开始发展,然后通过国家级比赛直至世界级比赛。体育联盟还有一个令 人感兴趣的功能,即对纪录的批准与认可。由于现代体育运动绝大多数导源于 西方,因此这种发展模式是以西方的体育管理体制推导出来的,西方由于其完 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宏观的市场调控能力,各式各样的俱乐部管理模式和职业 联盟体系,都从不同层面构筑起这个立体、高效的自下而上的科层化管理体系。
中国竞技武术科层化管理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这种管理体制 实质是中国竞技体育宏观管理体制“举国体制”的一个缩影。1955年, 国家体委在运动司下设武术科,专门负责武术工作。之后,又将武术科升格为 武术处,负责国家对武术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武术的普及推广、组织竞赛 等工作;并指导各地群众组织的武术活动'包195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运动竞赛制度暂行规定(草案)》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定期举行。这是竞 技武术由传统武术走向正式比赛项目的第一步。周伟良先生认为“竞技武术的 发韧,正是从建立运动制度开始的。” 1958年,成立中国武术协会全面负责 中国武术管理工作。1990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中国武术协会实体化的 通知》,中国武术协会正式成为国家直属事业单位,其行政职能得以进一步明 确。1994年,国家体委又下发了《关于国家体委武术协会更名为国家体委武术 运动管理中心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武术管理中心为国家体委直属事业单位, 与武术研究院为一套班子挂两块牌子;同时,又是中国武术协会的常设办事机 构,并赋予其对武术运动项目的全面管理职能。明确的国家目标和有力的政府调控是举国体制的重要保证,竞技武术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于这种管理体系 之下,因此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其管理部门也是各级行政机构,财 力、物力、人力、种种资源的分配调节上也大多由政府管理部门依靠其行政手 段来完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操作系统。竞技武术这种自上而下的举国体制与西方现代体育自下而上的科层管理 体制有着巨大的差别。首先,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越往下走,其行政控制力 度越小,而其操作难度则越大,这样自然就会形成一种上下的离散与脱节,因 此,在现实层面中举国体制在面对民间普及发展问题上往往力不从心,竞技武 术如此,足球、篮球等项目也大多如此。其次,由于各级行政机构相互之间的 协调配合完全是依靠行政指令形式来进行的,特别是平级之间这种沟通执行渠 道并不畅通,这样只能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线式行政指令体系,而很难形成一 种平面化的行政指令自由流通体系,这样既不能保证规章制度的普遍适用,又 不易做到整个网络沟通与操作。最后,举国体制最大的优点就是举全国之力, 集中优势力量,争金夺银,而竞技武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普及发展性问 题,全球推广性问题,也就是力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推动力, 从而将竞技武术推入奥林匹克竞赛大家庭中,而这一点恰恰是举国体制最难以 做到的问题。
纵观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历程,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先由一些体育协会进行 传播推广,随着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多,逐步向世界各国发展普及,最后成为一 个拥有众多会员国的世界性大型体育项目,而这种自下而上的科层化发展模式 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民间自发的休闲娱乐精神,因此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极大的 感染力。例如,足球的第一个规则《剑桥规则》就是1848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 学进行校间足球比赛所制定的规则,而后不断发展完善,1863年英国足球协会才正式成立并统一了足球规则,随后足球风靡世界。篮球诞生于1891年美国基 督教会学校,第二年才由创始人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随后篮球便在 全世界广泛开展起来,1932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才正式成立,并统一了竞赛 规则,1936年奥运会将男子篮球比赛列入正式比赛。我国目前发展较好的太极 拳运动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科层化发展模式极好例证。竞技武术由于是在举国 体制下成长发展的,体现出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模式发展,是一种行 政意志和集权行为,因此在民间普及和全球推广进程中遭遇到制度短板。如果 竞技武术不能在科层化管理体系下及时弥补这一管理体制短板,那么在今后的 发展中必然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从而使竞技武术现代化进程变得更为艰难。
浏览5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