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世界杯、NBA、法网……打开电视机我们随时都会看到这些来自西方国家重大体育赛事的直播或转播,而我们的传统体育:武术、摔跤、赛龙 舟、秧歌等项目,不要说国际转播,就是国内电视媒体对这些运动项目的关注 度也远远小于同类西方项目。由于科学技术的演进,借助不同的媒体传播,这 些流行于西方的体育项目今天已远远跨越了本国、本土、本地区,而通过全球 化的信息网络影响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悄 然成为一种主流体育文化。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一种强势外来物种的入侵很可 能会导致本地区一些原生种群的灭绝,而同样面对汹涌而来的西方成熟体育模 式,作为本土的传统体育早已被冲击的支离破碎、溃不成军。

任何一项运动最基本的是它的关注人群和参与人群,而现代西方体育项目 凭借其自身多元化的运动形式优势,以其成功的商业化推广运作模式,早已渗 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姚明现象” “林书豪现象”的不断涌现都充分证明 了这种运作的成功与威力,而与之相反,国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却极少有这 种明星现象或名人效应。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体育运动项目是需要最基本的生存 空间与大众关注度,从中医、中药到武术、京剧,虽然从官方到民间都在大谈 振兴,但事实上这些民族传统项目的生存空间却变得越来越窄小,这一点从大 众媒体对这些民族传统项目的关注度上就可以看出来。

英国社会学家英格利斯指出:“体育运动越来越在商业的基础上被组织起来运动的要义日益变成这些组织它们的人的牟利。因而,为了吸引大 量的人们走进运动场,比赛本身的真正性质在朝着更为’娱乐’的方向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体育运动变为被高度官僚化地组织起来的娱乐形式,并受到商 业利益的压力。由于体育运动成为重要的商业,它越发受制于组织的理性化原 则,因此每个可能的蝇头小利都可以从它们身上榨取出来。我们可能觉得,我 们观看运动会和在电视上观看体育赛事时获得的经验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高度 理性化完全不相关联。尽管如此,我们享受的赛事的真正本质在于,它们普遍 受到官僚化组织追求利润的推动,并且依赖于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体 育模式就如同那匹放置于特洛伊城外的巨大木马,马腹内隐匿着西方种种利益 团体、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甚至于政治诉求,而绝大多数人被如此俊美的木 马所吸引,在不自觉中就迷恋上西方这种体育文化。而这种以西方工业文明为 背景的体育文化对于那些诞生于农耕文明体系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无疑 有着巨大的冲击力与杀伤力。以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为例,无论是简化 长拳、南拳还是太极拳,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保证学会最基本的动作,而要 领悟其中文化内涵与技击技法则需要更为长久的时间,不间断地反复练习,即 使如此也不一定能完全领悟体悟到其中的功法真谛。而相对于简洁明快、花样 迭出的篮球、足球而言,无论是学习的投入时间,综合趣味性,还是练习中的 技术式样,武术项目都很难与之抗衡,因此对于年轻的学习群体来说西方体育 项目的吸引力自然更大更强。

体育活动是社会诸多活动中的一种,它有着自己相对固定的发展背景与生 存空间,特别是一些传统体育活动更是如此。纵观人类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 到随着人类生存技能的逐步提高,人类各个民族的生存空间均是向外拓展的, 也就是说人类整体的生存空间是发散型的而不是封闭型,特别是随着近代工业 文明的兴起,这种拓展速度更是惊人。典型如早期工业国家英国,当年其殖 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户外体育运动也便随之全球流传,文明通过机器代替人的手工劳动,使人力获得极大解放,但是工业生 产出来的产品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去销售,这样才能使产品变为商品,获 得最大的商业利润。而这种市场的拓展对于那些处于农业文明的国度来说并不 是自愿的,而更多是一种被迫的,一如“鸦片战争”之后,古老的大清帝国缓 慢而极不情愿打开的国门。我们可以想象,当以手工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直面 机器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时的那种无奈与尴尬,以及诸多的不适应,这种不适 应首先就是对时间的感知。农业生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机器文明却是 “日不落”,人可以休息,机器却要继续转动,于是人类整个生存体系就发生了 根本性改变。“因为资本主义的工作纪律是相对立的,工作与时间被重新清洗,赋予其新的导向以及意义。曾经意味着出于本性以及有限 制的工作节奏,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它们被一种动态尺度予以衡量,从而工作与休闲日渐偏离其传统意义。” 这种工作与时间的全新调整对传统体育项 目而言同样意味着一种重新“清洗”。

特别是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武术项目而言,它的根基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体系 之上的,因此其对时间的要求也是农业时代的。任何一项传统武术没有一定练 习时间的积累是根本无法学会、体悟到其精华所在的,所以民间有“太极十年 不出门”“拳打千遍其意自现”等谚语,所有这些时间的积累都是建立在农业时 代悠闲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远远没有现代这样快捷。“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 田。” 这是农耕时代武术家的生活体系,同时也是他们的时间观念。正是这种 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与时间体系才造就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体系,同时 也形成了传统武术宏观的习练方式和传承方式。从某种程度而言,诸多传统武 术项目是填补农耕劳作之余休闲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这种悠闲自在的生 活方式也是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反观现代体育运动则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而全球推广开来的,它们本身 就是工业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因此现代体育项目极为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讲节奏与时间,无论从其练习时间或者比赛形式,标准统一,讲求节奏与速度 都是现代体育运动最醒目的特征。就现代体育项目与传统武术项目而言,由于 二者所诞生的时空背景不相同,所以二者对速度与时间的认识与追求自然也就 有着诸多的不同。那么当传统武术项目由于社会的突然变革,在被动中卷入现 代化的生活体系当中,自然而然所承受变革之痛也便最重,这其中对标准和时 间的评定成为传统武术项目必须直面的最基本的变革目标,而恰恰在这两点上 有着传统武术所不能承受之“重要生存就要变革,要发展就要创新,无论 传统武术被动还是主动,变革创新是其最根本的出路。那么怎么变?如何变? 变什么?成为摆在每个传统武术项目面前的难题。

随着工业体系的全球性拓展,人类所有的生活空间日渐同质化,一个人 从出生开始就享受到工业文明给予的种种便捷,同时也被这种工业体系所覆盖 包裹,生活被工业理性格式化成一个标准固定的模式。马尔科姆沃特斯将这 一现象定义为一种“社会化进程中对社会文化关系的地理制约因素消失,而且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们正在消失”。这一解释有效地强调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即全球化意味着“世界正在变小”。戴维赫尔德等人认为:“在社会关系空 间组织内的变革和交流——根据它们的扩张性、强度、速率和影响来评介一一 产生的跨越大陆的或者区域间的互动和活动网络。”社会关系不再主要依赖于 “本土”区域和国家疆界内部。用罗兰罗伯森的话来说“世界被压缩了”。也就是说地理环境不再是阻碍人们相互交往的主要因素,多媒体、互联网种种 信息通道和媒介平台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主要手段。

世界在变小,在技术体系下被压缩成一个空间,环球同此凉热。那么相应 的整个社会文化活动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相对体育活动而言,今天西方主流 体育赛事活动依靠其强大的传播媒介在全球进行同步传播,再加上互联网络无限地增强了人们的自主选择性,打开电脑随心所欲地浏览各种体育信息,观看 各种体育比赛。自由的选择,快捷的传播,广泛的涉猎,无限的资讯.所有这 一切都是以工业文明为背景编织成的一张巨网,几乎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面。而那些形式单一,模式简略,既费时又费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从宏观层面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空间变得日益窄小。

现代体育是伴随工业文明共同成长的,因此,它从一出生便开始依照现代 工业标准制订自己的规则,打造自己的外形,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全世界广泛传播。如果仔细分析现代体育运动,就会发现几乎任何一项现代体育运 动都需要固定的标准场地、相应的器械工具、专用的服装衣饰,以及庞大的观 众群体。我们很难想象两只孤零零的球队在空无一人的足球场上比赛的场景,或者两只NBA球队在空荡荡的篮球馆中拼死对抗,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位老人在 明月之下,庭院之中,悠闲自在地打着太极拳,周边空无一人,一片寂静,这 是两种空间、两种意境。但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逐步推进,现代体育由于其多 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再借助媒体的力量,迅速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 面;而传统武术则由于其特殊的传承方式和习练要求则日益与大众生活脱离, 甚至于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反观二者,传统武术 固然有其传承习练的特殊要求,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工业化的生活模 式已经极大地削减了传统武术的生活空间。

浏览3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