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从纵向层面来看的话,中国传统武术的体系如同一棵千年老树,枝杈在不断扩充叠加,由于其枝杆错杂一时难以分辨清楚,但如果放在全球视域 下与西方的搏斗运动进行横向比较时,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其相互间的差异所 在。从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赛会开始拳斗就成为其主要比赛项目,著名的“斯巴达五项”运动中拳击就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这一角度来说西方的搏击运 动也是源远流长,特别是其后历经古罗马的角斗竞技,中世纪的骑士比武,近代的绅士决斗,直至现代的拳击运动,中间也历经种种社会变革、动乱,但最终延续至今,可见拳击运动的生命力之强盛。虽然我们无法统计其间流传的各 种技术动作,但目前我们只看到的是现代拳击运动中三种最基本的拳击方法:直拳,摆拳,勾拳。同样,我们可以想象在拳击发展历史当中一定出现过一些拳击高手,他们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动作、习练方式与传承体系,但是随着日后的发展,他们并没有像我们的传统武术那样形成千差万别的流派与传承体系,反而削减为由出拳线路而定型的三种最基本拳击方法。这些问题归根到底 恐怕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在这时讨论的思维方式是指宏观层面的,不针对一时一地,我们只就中西方更广泛意义上的思维形式加以讨论。甚至可以说我们这种讨论是跨越千年的对拳击运动和传统武术的 一个整体发展演化过程的横向比较,因为只有这种宏观层面的比较,我们才能 看清两者的差异是如此之巨大。其次我们不评判两者的优劣,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都是根据其生存环境而形成的,存在本身就有其相应的合理性。其三我们不会给出相应的答案,我们只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分析。

就中国传统武术的思维方式而言,周伟良教授在《简论传统武术的思维 方式》一文中提出影响传统武术的四种思维方式:朴素的辩证思维、情感体 验的意像思维、躬身践履的经验思维、以类度类的类比思维。实际上归结 起来可以说中国传统武术就是建立在感性思维基础上的,而西方拳击运动是 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当然从具体技术细节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二者的巨大差异。中国传统武术也有过一对一的擂台比武,但没有体重、服装上的限 制要求,甚至于我们在情感体验上更希望出现的是一种以小敌大,以弱胜强,以巧斗力式的比赛。中国武术比赛只有到了近代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 下才逐渐加入体重等限制,但今天的武术比赛对服装的要求还是较低,没有形成像拳击比赛的手套短裤、柔道比赛服、跆拳道比赛服等那样鲜明的比赛 服饰。当然比赛规则上我们的差异可能更大,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一 个像拳击这样非常简明的技术体系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就以推广发展较好的 太极拳为例,陈、杨、武、吴、孙五大家是不是真正能做到用同一种技术标 准来进行比赛,当然有人会说这样会抹杀五大家太极拳鲜明的技术风格,但 是我们要看到中国传统武术恰恰由于这种感性的不统一性与随意性而增加了 其推广发展难度。因为我们的感性思维不是以西方理性式的度量计算来评判 其优劣的,我们的判断标准同样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我们对某一拳种的 评价更多是建立在大众的道德情感、人心向背等诸多感性因素之上的一种评 估,我们很少有一种严格的量化式的客观衡量标准,传统武术有如中医看病 一样也是通过一种人为体验来检验功力高低的。比如我们传统武术常用的搭手,两个人也许并不是像西方竞技体育那样在特定的环境下决出高下,而是 通过相互之间的一个简单动作来体验印证相互之间的功力差异。这种建立在 感性体悟上的中国传统武术本身就难以用西方量化式的、精确式的、标准式 的评判方式来判定其高下。自然在以西方强势体育主导下的话语世界里就显得处境较为尴尬。

纵观中国武术的发展,久经封禁,波折较多,由于其生存环境的复杂性, 习练人群的多元性,传承方式的特殊性,评价体系的主观性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使得传统武术形成了满足多元需要的繁杂特性。特别是随着游牧民族的 入侵,习武练拳者往往首先站出来保家护国,正如司马迁所说“儒以文乱法, 侠以武犯禁”,习练武艺者往往更容易成为统治阶级的打击对象。这样习武者 大多数就会潜藏民间以某种职业来做掩饰,当然聚众教拳,公开比武都成为一 种不可能。而在秘密情况下的授徒教拳与公开的招徒授拳自然在对徒弟的选择 上就有一种天然的人数上的限制性,再加上人类共有的私心作怪,往往会出现 密而不传,或者所传授的是一些枝节性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传男不 传女,传内不传外”、入室弟子、记名弟子等。这样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些 所谓的徒弟并没有几个真正能学到师傅的东西,而往往他们不自知,或者根本 就不清楚,但他们认为自己学到了真东西.如果再传承儿代之后,后人根本就 无法弄清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本门功夫。最后真功夫被数量更为庞大的枝节传承 的功夫所淹没,终至主干枝条不分,但从外观上看,却给人以一种数量上的繁 杂感与庞大感,实际上内部有多少真东西,外人并不清楚,当然更多是难以弄 清楚。

其次就是中国传统武术本身就是以习练者主体感悟为主,即便是师傅传授了真东西,但徒弟自身的感悟力不足,难以将师傅的真功夫传承下去,只能 依靠自己所知所感来进行传授。因为其自身能力的差异极有可能将师傅的话语扭曲,画虎如猫,甚至出现四不像.而自己又不自知,传延数代,终至真迹难 觅,杂学横流。

其三是中国传统武术自宋以后就少有公开的擂台比赛,相互之间的武学印证大多是在私人空间进行的,而且出于礼仪上的考虑,大多也是点到为止, 少有真刀真枪的较量。当然,影响传统武术公开比试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 们的传统武术技击特性中击打部位往往是人身体中一些重要部分和易受伤的部 分,一旦控制不好后果较为严重,这些都无形中限制了比武形式的发展。而长期私下的相互切磋与交流又会使外人很难弄清其技艺的高下,而其本人在学习 其他武技的同时,也会在不自然中传授于弟子,或者修正自己的一些技法,这样无形中就又会形成一种巨大的盘根错节的武术关系网络。这些空间的网络加 上时间上的叠加,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更为庞大的武术巨系统。这种不断叠加的武术巨系统一层层堆积起来,自然一时难以清理,这也是影响今天中国传 统武术发展的一个巨大的体系障碍。

浏览41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