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的源起
当今武术已经成为一项体育运动,对其技术层面的研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要远远高于理论研究.武术文化研究长期落后于武术技术的研究这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门学科 要想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理论上一定要有所建树,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武术 发扬光大。特别是当前武术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挤压,作为民族传统项目的武 术,更是举步维艰。被东方传统文化包裹的武术如何确立自己在世界体育中的 地位,如何应对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体的西方体育运动的冲击?已经成为今天 武术研究者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关系到武术今后的发展,同时 也关系到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的最终走向。那么首先第一步应该是武术文化要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武术文化要对武 术实践起到应有的影响指导作用,当然前提是这种文化理论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是可以用实践来证明的。也就是说武术文化的构建是要以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由于文化这一概念有着广泛的外延性和内涵性,可以说包罗万象、源远流 长,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某种单一的文化视角出发去考察武术文化,而是要 深入武术文化的实质,从武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实状况对中国武术加以全面的考察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武术文化的本质。武术之所以能当之无 愧地被称为一种文化形态,被当作上升到文化层次的对象来对待和研究,能被 称为“武术文化”,关键在于:“第一,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武术文化自成完整体系;第三,武术文化这一完整体系全面贯彻、也可以说武术文化中反映了民族文化基本精神.或者说我国民族的基本精 神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武术当中。武术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的就是我国的民族精神。江百龙给武术文化下的定义是:“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的反映,因此,它在理论上受其思想指导,在行为方式 上受其传统文化的制约,它在传统文化总体环境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中发展,既 有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有自己的独特特征。”就中国武术文化体系而言,应该分为两大部分加以考察,其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其二是以现代西方引入 的现代体育运动文化思想为主体所构成的现代武术文化体系。对这两大武术文 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不但有助于中国武术的更好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武术的进一步在全世界的推广和传播。
2.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
传统武术文化是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根本所在,是传统武术的本源。传统 武术文化形成于农业文明之中,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 思想的影响。传统武术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国传统哲学思 维,如“阴阳” “八卦”“天人合一” “气” “五行”“太极”等,而这些文化理论 具有极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在今天看来对这些思想进行充分的整 体梳理和创新研究,不但有助于搞清一些以前似是而非的东西,而且也有助于 传统武术更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任何事物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更大进步,对 传统武术也是如此。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文化发展面临着两方面的危机。一方面是文化的 多元化发展受到威胁,文化的多样性日益削弱,必然导致世界文化资源无可挽回的流失;另一方面是文化本土主义所造成的文化孤立和隔绝不是引向文化对 抗就是引向文化衰退。而对传统武术来说这两方面的危机都存在着,一方面, 面对西方体育的大举进攻,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代表的中国武术已经受到极 大的限制,当年兴盛的势头很难再现,而当今西方体育一统天下的局势已经初规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武 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的,“近代 以来,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西文化之间,最明显的一点差异,就 是西方文化主进步,中国文化主保守。这一差异,也造成了中国现代史上,西 化与传统两派的长期对抗,” 而中国传统文化这种保守性自然在潜移默化间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本土主义,这样走下去的结果就是中国武术最终在 孤立和隔绝中不自觉地就形成了文化对抗或文化衰退。
首先传统武术文化在理论上要破除封建迷信思维的束缚,破除陈规陋 习的束缚,破除流派分立的束缚,破除门户之见的束缚,引导各家拳术进行互 动式的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传统武术属于体育范畴,但是传统武 术至今没有一个大型的、正式的比赛,也没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完善的比赛规 则,即使有些比赛中加入了传统武术的竞赛项目,那也只是竞技武术的附属 品,而不是主项目。更有甚者是直接用竞技武术的比赛规则和形式去框定传统 武术,致使传统武术无法展现自己的文化魄力。其次,传统武术文化要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对 自己原有的文化理念进行改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特别是要 对传统武术的文化中主修炼轻技击、重品德轻技术等传统思维进行全新改造, 而引入当前的休闲体育的精神,使人们在传统武术的修炼过程中不单单只从技 术方面取得进步,更重要一点是要在精神上取得愉悦,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才能 真正融防身、健身、修身于一体,才能使中国传统武术更贴近现代生活,更为 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使武术修炼群体更进一步壮大起来。
最后,传统武术文化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上的,当然其中 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比则显得比较粗糙和原始,而其故有的模糊性和神秘感又使传统武术文化在推广中不易为人理解与把握。因此传统武术文化在其理论基础上要适当增加一些现代科学理论的 成分,还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一些现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对传统武术文化重新加以研究、审视、解释,使其更容易为现 代人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传统武术的推广和传播。攻防格斗是传统武 术的根本,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武术独立于世界的特色所在。
3.对现代武术文化的认识
现代武术文化是传统武术结合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发展起来的,在形式上主 要以竞技体育化的套路和散打为两大独立活动形式,在人员配备上主要以教练 员为指导主体,运动员为活动主体,以争取比赛优胜为最高目标,以竞技体育 比赛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可以说现代武术文化主要以西方体育的 理论为主导。
武术现代化是指武术具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武术的科学化是武 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武术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 新思想、新技术去探索,这才有利于促进武术的现代化进程。讨论武术现代化 有两个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观念转变问题,二是以信息化促进武术现代化 问题。观念转变之一,都市化武术传播模式的形成;之二,要使粗糙化转向精 品化;之三,武术初级本质的深化;之四,守旧泥古向博法造新转变。
武术发展史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模式,但是没有可借鉴的现代化的创新模式。现代武术要形成一种全世界都了解的、都喜爱的现代体育运动。现代武术 文化体系要以科学化为根本出发点,建立武术文化的科学体系,首先就必须承 认武术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消除偏见,端正对武术 的正确认识。既不要把它看得过于神秘,高不可攀,甚至带上迷信的色彩,也 不要把它看得那么低微,认为它不过就是打打闹闹,没有多少价值。武术有它 科学的一面,只不过现在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正在 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现代科学知识去寻求、分析,论证武术的生理、心理、力 学、美学和哲学等各方面的科学依据。现代科学的发达使武术与其他科学发生 了联系,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武术有了横向发展。包在进行单学科的研究中, 各种不可解释的现象已一个个地被解决。如在解决神秘的气功问题过程中,人 们逐渐开始利用各种科学手段去研究它,并已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
武术科学具有两大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内容,主要指 运动方面的,即与人体有关联的,研究武术运动自身的规律。社会属性则是运动范畴以外的东西,即作用于社会,对社会产生的效果。哲学则渗透于这两个方面之中。两大部分组合,便构成了武术科学体系的总体。现代武术文化体系 的构建主要以这两大体系为主体。建立体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通过的途径不 同,建立的体系也就不同。这就要大家一起寻找最佳方案,更好地概括武术科 学,使中华武术有一个合理的现代理论体系。
现代化是当代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作为社会范畴的现代化,包括经济、 政治、思想、道德、生话方式、人的现代化等诸多方面,无疑也包括传统文化 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和人的本身,必然伴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所谓文 化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在充分吸收以往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现代 社会所需要的新文化。而作为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则同样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需要,这是传统武术文化体系转变成现代武术文化体系首先要考虑到的一个重 要问题。而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诸多有益成分在内,从而改造和形成今天这种武术文化体系,但 是我们现在的武术文化体系并不适合于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 全球化、一体化的社会,在体育方面则是西方强势运动项目的全球化推广和普及,也可以说今天我们的体育就是西方强势体育。而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 武术则面临着新的考验,所以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尽快构建起现代 武术文化体系,从而应对西方体育对我国武术的冲击与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武术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适应现代社会的 发展。以科学的态度、现代的观念、发展的视角,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借鉴和保留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同时,也只有使中国武术文化摆脱中 国传统文化中保守消极的影响,融合到世界文化大家庭中形成具有自己别具特 色的体育文化品牌,才能使中国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浏览4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