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西邻一些能歌善舞的民族 的文化艺术得以传入。它与中华原有的舞蹈艺术相结合, 使唐代舞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并由之奠定了东方舞蹈艺术的风格。在唐代舞蹈中,又分健舞与软舞。“健舞"曲有《棱大》、《阿连》、《柘枝》、《剑器》、《胡旋》、《胡腾》,“软舞”曲有《凉州》、《绿腰》、《苏合香》、《屈柘》、《团 圆》、《旋甘州》等。所谓“健舞”,实际上就是武舞,至少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武舞。史籍所见唐代武舞有:
一、剑器舞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云:“大历二年 (公元767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跤,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 也。开元五载(公元717年),余尚童稚,记于廖城观公孙 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 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 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 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杜诗及序谈到了李十二娘及其师公孙大娘均善舞 “剑器”,生动逼真地描述了舞剑时的景况,并称誉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为“初第一”。杜甫还提到:“往者吴人张旭,善 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乐府杂录》,把剑器舞归于健舞一类。由杜诗描述, 也可看出它是一种武技。但舞剑器究竟是手持何物而舞, 长期以来存在着极大的分歧。至目前为止,大致有这么几种意见:
(一)舞剑器为舞剑。唐郑帽《津阳门》诗云:“公孙剑 伎方神奇.。”其注云:“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 清代宋翔凤《过庭录》与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均认 为剑器是剑。
(二) 剑器舞为“空手雄装而舞”。马端临《文献通考》 云:“剑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伎,雄装,空手而舞。” 此说未知所据。
(三) 剑器舞为舞流星。清代桂馥《札朴》六说:“姜君 元吉言:在甘肃,见女子,以丈余彩帛,结两头,双手持之 而舞,有如流星。问何名?曰:'剑器也。'乃知公孙大娘 所舞即此。”
二、剑舞
唐成式撰《酉阳杂俎》载,有兰陵老人善舞剑,曾为人表演。“紫衣朱鬓。拥剑长短七口。舞于中庭。迭跃挥 霍,撩光电激。或横若裂帛,旋若规尺”。唐代名画家吴道 子由于“废画日久”,奉命在天宫寺作画时精神萎靡,便请 来剑术号称一盅的裴旻,让他舞剑“作气以助挥毫”。只见 他“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 射”,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下,观者数千人,无不悚 愫”。道子于是“援毫图壁。俄顷之间,魔魅代出,飒然风 起,为天下之牡观。道子平生所画,得意无出于是”。裴 旻舞剑“作气以助挥毫”,竟使吴道子的作品放射出颠峰 的异彩。
三、 矛舞
矛舞,在这一时期也精彩纷呈。据唐陆龟蒙《矛俞》 云:“手盘风,头者分。电光战扇,刺敲心。留半线,缠肩绕 服,襦合眩旋。卓植赴列,夺避中节。冲函扎穴,上指学慧 灭。与君一用来有截。惟妙惟肖地表现矛舞的丰采。
四、武舞
《秦王破阵乐》,是唐代著名的武舞。唐敬宗李湛“降 延日,大张音乐,集天下百戏于殿前。时有伎女石火胡,本 幽州人也。偕养女五人。十八、九岁。于百尺竿上张弓弦 五条,令五女各一条之上。着五色衣,执戟执戈,舞破阵乐 曲”;“是时,观者目眩心怯”。文中的戟和戈,可能是武 舞的舞具。
五、“大面”舞
“大面”舞,即假面舞。事出自高齐兰陵王长恭,他面 类美妇人,乃著假面以对敌,与周师战于金墉下,勇冠三 军。“齐人壮之,乃为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大面》。《旧唐书音乐志》有类似的记载。并称之谓《兰陵 王入阵曲》。仿效兰陵王的击刺动作,当然是武舞。
六、狮舞
狮舞,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即使在现代,也与武术 或武活动联系紧密。舞狮由习武者演练,种种复杂的动 作也只有武功不错的人才能完成。比赛舞狮实际上又是 较量武艺。从这个意义上讲,狮舞亦与武术有着密切的联 系。狮舞,产生于何时何地,无由查考。但狮舞最早见于 记载,却是在唐代,《新唐书音乐志》说:“龟兹伎有弹筝、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笙、箫、职篥、答腊鼓、毛员 鼓、都昙鼓、侯提鼓、鸡娄鼓、腰鼓、齐鼓、檐鼓、贝、皆一, 铜破二,舞者四人。设五方狮子,高丈余,饰以方色。每狮 子有十二人。画衣执红拂,首加红袜,谓之狮子郎”。白居易《凉州伎》也提到过狮舞。诗云:“西凉伎,假面胡人假 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 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须深目两鼓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须臾云得新消息,安 西路绝归不得。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狮头 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白诗中较详细地描绘了 道具狮子的模样,以及舞动时的景况。白诗还提到: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娱宾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长在目。军中将士,爱狮舞。
武术套路与武舞最早是同形的,但至唐代,它们可能已经分离而各自独立。前述裴旻等人,并非舞蹈艺人而是 剑术名家。当然,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直到今天,武术与舞蹈,仍然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主 要区分是:武舞或有一定的情节,着重表现人物的思想、 感情。武术套路演练则重点在表现武术技击技巧。当然 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武舞及戏剧武舞,还是 要以相当的武术功夫作基础的。
浏览2,1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