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铁木真被公推为“大汗”,号“成吉思汗”,正式成立了 大蒙古国。蒙古人善骑射。蒙古铁骑在七十多年间横扫了欧亚大 陆.灭西辽(1218).灭西夏( 1227),攻占莫斯科(1238 ).维也纳 (1241),占领巴格达(1258),大马士革(1260),灭南宋(1279),从朝 鲜半岛到中欧,从广州到巴格达.都统一在一个空前绝后的政治霸 权之下。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1368) ,1279年攻灭 南宋.重新统一了全国。元代为巩同其政权,建立了拥有十万十兵 的常备军.同时又成立了一万名的侍K军。据史料介绍.元代军队
训练除安排了蒙古族擅长的骑马、射箭、摔跤项目外.仍保留了传 统武术的主要项目.如剑(单、双)、刀(单、双)、枪、棍、槌、斧等。 《元史》载.国宝“击剑学书”;邓弼“善双剑”;王英“善用刀,号之曰 刀工”;别的W “善刀舞.尤精骑射等等。说明元军中武术高手不 少。军队中武术的开展.使武术这一传统项目在元代得到继承,并 非W元代禁习武艺时使武术中断。元军善骑射,用标枪,短刀短剑 随身带,双刀技术很高。
元朝为了自ci的统治•建立民族等级制度。竟先后十多次下 禁令.不许汉人收藏兵器、制造兵器.不许练武、打猎。但元代毕竟 是我国历史h又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随着各族经济、政治、义化 的交流.体育活动也得到进一步相互影响和渗透,W此.元代武术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仍有所发展。纵使元代统治者在一定时期实行 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严禁民间尤其是汉族练习武艺、角抵 等运动.但是,武术仍以不同方式沿袭、生存、发展下来。史料表明 金元时期的“角抵”中.不完全是摔跤、相扑.有时还夹杂着拳击之 术。元代诗人胡祗遁《紫金山大全集•相扑二首》描写元大都角抵 表演赛.诗云:“满前丝竹厌繁浓,勾引耽耽角抵雄;毒手老拳毋借 让,助欢鼓勇兴无穷t W缠红锦绣裆襦.虎搏龙拿战两夫;t)古都 人元尚气,摩肩累迹隘康衝。”诗中描写了元大都人们踊跃观看角 抵的盛况。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角抵中.还有拳击、擒拿的动 作.不完全是摔跤。
1.元曲对武术的促进
元曲.在我国文化宝库中是一颗明珠。元代人民在当时“禁习 武艺”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戏剧这一特殊艺术,将Itt!艺与武艺结 合起来。以丨iti艺为n面,以武术为表演内容,以舞台为阵地.融曲 艺、武艺为一体.既丰富了曲艺的表现力,又合法地保留与发展了 武术套路技术.实为中国古代武术发展的绝妙手法。元曲舞台对 武术产生了以下效果:
- 会聚了不少会武的民间艺人.保存了一批武术人才。
- 通过舞台练武,保留和发展了武术套路技术。
- 曲艺与武艺相结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使一些套路技 术艺术化.提高了武术套路的观赏价值。据史载.元代与武艺有关 的剧B有:《李逵负荆》、《关大工单刀会》、《单鞭夺槊))、《关张赴西 蜀梦K《三战吕布》、《梦断杨贵妃》、《追韩信》等.不少剧0都有武 打出现.斧、刀、鞭、剑、枪等长短器械都有所体现。
- 通过舞台演出,使武术更加深人人心。
十八般武艺之说在元代已经广为流传,元代流行民间的戏曲 唱本《敬德不服老》中唱道:“想着俺初降唐时分,恃君竭力正其身; 凭一十八般武艺.定六十四处征尘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 书看的来滑熟”。而关于“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最早见于施耐 庵所箸小说《水浒传》第二回,史进“十八般武艺,矛、槌、弓、弩、铳、 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一一学得精熟”。 后人对十八般武艺的内容也有多种C述,所列项目不尽相同。明 人谢肇淛在《五杂俎HC载“十八般武艺”为:“弓、弩、枪、刀、剑、矛、 盾、斧、锁、戟、鞭、铜、射、S、叉、把(爬头)、锦绳、白打”。实际卜.. 武艺远不止十八般。“十八般”也可理解为众多之意。
2.那达慕运动会
那达慕运动会是蒙古族人民的体育盛会。“那达慕”是蒙语. 泽成汉语是“三项比赛”的意思。一.项比赛指射箭、赛马、摔跤。该 运动会每年秋季(约七八月)举行。
蒙古民族自古以来都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以放牧射猎为 生.因此.练就了骑马、射箭的高超技能.“ ~项比赛”也成了他们的 民族爱好。那达慕最初带有宗教色彩.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 后,宗教内容逐步减弱项比赛依然进行,形成了“那达慕运动大 会”的形式。后来,比赛内容增加了象棋、歌舞等。那达慕每年举 行,客观上对武艺产生了全面影响.促进了民间习武活动。
总之.元代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融合时期•元代统治者禁止 民间习武•对这一时期的武术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传统的武 术仍然在民间有一定的流传。武术与戏1«1结合搬h舞台,进一步 丰富了武术的艺术感染力.促进了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时“十八 般武艺”名称的出现.为后世武术家整理、归纳武术内容提供了基 本思路。
三、宋元时期的武术特点
首先.宋元时期的战争促进了军队武艺的发展。宋元时期. 战争不断.有战争必有武艺.选拔十兵、将领皆以武为准.这样必然 促进了武艺的发展。双方为了打败对方,都力争改善和丰富武器 的种类,在宋代已出现了十八般兵器之说。时且在战争中涌现出 许多爱国将领,岳^图2-54)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岳6少年 时.刻苫习武,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他总结并创新了许多枪法,后 人称为“岳家枪”。“岳家枪”至今还在流传。岳>£不仅武艺高强. 他还熟读兵书.通晓各种领兵、用兵之法,成为能文能武、统领军队 的著名将领。他还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的军队.人称岳 家军。岳家军个个都武艺高强.勇猛无比.并且懂得兵法和阵法。

当时岳家军威震敌胆.屡败金兵.收复了许多失地。岳6以武报国 的事迹为后人传颂,成为民族英雄。
其次.民间武术组织在宋元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古代的十 兵主要来自农民.军队的武艺发展势必影响民间习武热情。在 农村.农民平时务农,农闲习武,所以民间的习武活动也很盛行。 宋元时期,由于外来侵略和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农民一来要抵御 外来的侵扰,又要挣脱统治者的沉重压迫.所以武术成为他们防 身抗暴、防止外族侵略的工具。w此.民间习武之风骤起.由民 间白愿结合的武术组织“社”也像雨后春笋般出现.“社”有社规. 就是大家必须遵守的社约.社头由武艺高强的人拘任负责传授 拳术和器械。宋代组织的社有以练习射弩为主的“锦标社”;有 以习枪弄棒为主的“英略社还有练相扑的"角抵社”等.都是当 时有名的习武之社。这些社团的建立,更加促使人们习武、健 身、抗击外来侵略.也为武艺的发展提供了场所,使武艺在不断 地交流切磋中得到发展。
再有.武术套路在宋元时期发展很快。宋时.由于表演和训 练的需要.套路技术发展较快.而且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出现 了以练武为生的职业艺人.且人数很多•其中还有女的。为了适 应表演的需要.套路已从表演角度考虑.多讲究身法、花法、劲 力、节奏套路布局。每练一套.有起势、有收势.在练拳前后要行 礼,以表示礼貌.然后再开始做动作。宋代的套路有拳术套路、 棍术套路.有枪对牌、剑对牌等对练套路。除这些套路外.还有 集体武术套路表演.表演时.有百余人参加.有击锣指挥者,声势 颇为浩大。元代.统治者一方面在军队开展骑、射、摔跤等项0. 以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对民间武术百般摧残,以防止人 民反抗.两者之间甚为矛盾.但从整体卜.看.民间武术仍然在闲 难中向前发展。
浏览3,4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