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假借与意念诱导的作用及意义,均已在前章节中做了扼要的 说明,这里仅就前期训练中的运用做一简单介绍,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似是二而一的概念,而从拳术训练的实践上说,假借是意念的活动内容,是为意念服务的。为了叙述方便,统称为意念活 动,在健身粧法训练的介绍中,已对意念活动的内容做过很多描述诸 如:头如线系、似笑非笑、环抱纸球、似坐非坐、神意内敛、敛神听微 雨、脑下容球、手扶水中本板、身下无床以及摇法、旋法,休会水中阻力 等等已构成前期训练的意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下面介绍的几项意念活 动,只作为基本内容的补充与辅助,仅供锻炼时参考如感到周身放松有困难,可以设想身在浴盆中的感觉,或仰卧于 水中头脸露于水外,身休随水沉浮。练习稍久后,自然会感到身体有飘浮 感,内外放松、四肢百骸及内脏无处不轻松舒适,作为感觉器官之-的皮肢,由于缺乏锻炼,往往影响整体的放松,造成反应不灵敏,动作不协调。为此,可以设想站在淋浴喷头下面.温度 适宜的细小水珠从头到脚流遍全身,用皮肢感受那些细小水珠琳浴的舒适 感。亦可设想微风习习、吹遍全身,根根毛发都可以感知清风往返和轻拂 舒畅。进而,也可以摸索在水中或者大气中感受水的或空气中的阻力与浮 力即是芗老所说“要学会在空气中游泳”之意意念活动的选择,最好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意念活动的再现是需要 有过亲身感受的,不可强求,不可执着,要在然中逐步去做。
意念活动要适可而止,如果一时做不到上述要求时,不可急躁,以免造成紧张。另外做意念活动时,达到了既定目的,就不必再用意念活动,華直到那种舒适感觉消失时,可再用意念诱导,站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采用意念活动的内容时,都是美好的事桩物和良性的诱导。曾经有的气功师在教人练功时,想的是漂亮的女人如何如何,结果是毁人不是健身,可以说这样的功法实在是一种罪过,健身桩锻炼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关于放松问题。松和紧本来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是由于人的神经、 肌肉、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处紧张状态,所以在练功中特别强 调放松。只有放松后气血才可以达到自然通畅,各种舒适感才能产生,体 质才有可能增强。初学者往往苦于不会放松,越想放松反而越紧越僵。其 实放松并不困难,关健在于必须做到自然,全身放松在于精神、肢体两个方而,先应从精神放松着手。要自然 而然地形成,例如思想上在想:我现在是在练功,并总琢磨自己站的姿势 对不对?符合不符合要求?岂不知只此一想就已经处于紧张状态,当时所 摆的姿势必然造作,肌肉反而不能放松。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自认为是 在公园内散心,观赏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鸟语花香,呼吸着新鲜空气, 甚至嗅到松柏树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现在练功只不过按辅导者的指导,摆 个架于站着体息一会儿=这时的思想和肢体将自然地进人放松状态,也正 是健身粧所要达到的良好境界。
站桩过程中,有时有意念假借和意念活动,肌肉也在相对地紧张工作 以保持身体的直立和姿势的平衡,所以不是绝对的松,而是松中有紧、紧 中有松、时松时紧、松紧适度,也就是常讲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初学者有把下沉当作放松,实则下沉不是放松,放松是使肌肉松弛, 但身体还要有挺拔之意,犹如云端宝树,耸人云霄。还有些人认为既然是练功,就得用劲才能得到功夫。所谓用劲长劲, 这种想法不但为病患者所不取,即使是从事技击训练者亦是一大错误。王 芗斋老先生曾经说过:“形体越松,血液循环越畅,气力增长越快=如用 力则身心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学者不知,关于精神集中的问题练功时的各种意念活动都是在精神宁静的 状态下进行的,并逐渐进人到忘我境地。一切初练者往往感到精神集中很 困难,越想排除杂念、杂念越来,更加思绪纷繁,反而造成精神紧张为 此,历来养生家设有许多方法,如外寄内托、固守一处等,这样对初学者可能有些帮助。但不如听其自然,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态度,任凭害 思想随意活动,把精神稍稍引向比较快乐、舒畅的事,避开不痛快和烦恼養 的事,或在各种思想活动中,把注意力放到体会一下身体各部位是否放松站 了,何处还有些紧张感觉,有意识地加以调整或者把思想引向一个幽静桩 的环境,设想身临其境地观赏美景;或假借躺在微波荡漾的水中,随波微 动,在温暖的日光下,舒舒服服地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风光。总之,用$这些方法不强制排除杂念,而自然起到排除杂念的作用。久而久之,练功 时自然而然地达到忘我的地步。
有些初学者,在精神比较安静时,往往昏昏欲睡。这虽是一种正常现 象,对健康也有益无害,但不是功法要求的忘我境界,真正的忘我应该是 杂念不生、思想专一、神光内敛,犹如明月清潭、尘埃不人、精神活跃的 状态,久练者自可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舒适为了减少外界干扰,在练功初期固然应该尽量选择比较清静的环境, 但为了适应功法要求,在练功中应有意识地锻炼闹中求静。达样能够适应 外界各种不同条件,对外界各种干扰不产生厌烦情绪,顺乎自然、怡然自 得,进而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将自己忘掉的境地,关于呼吸问题。站桩时采用自然呼吸法,完全听其自然。意拳不 同意控制呼吸的练功方法,特别反对闭气练法。因为呼吸本身是人的生理 本能一有矫揉造作便破坏了本能,有百害而无.利。站桩锻炼中虽有时 要求口微张,但尽量用鼻呼吸。练功者不应过多注意口鼻的同时呼吸。绝 不应故意延长呼吸,特别不应憋气。
练功时间长了,虽然是自然呼吸,但不同于平时的呼吸,而是逐渐成 为腹式呼吸。即每次呼吸小腹部位均有一张一瘪的感觉,在自然呼吸的基 础上逐步达到匀、细、深、长最佳境界是完全忘记了呼吸,似乎已经不 用鼻于呼吸,感觉是周身的毛孔均已张开、放大,所有毛孔都在进行呼 吸,与外界空气进行着交流。达到这种境界会感到非常舒适,但不能强 求。练习日久,自然会出现。总之,呼吸必须顺乎自然,不可人为地控 制。把自然变为不自然,把正常呼吸变为不正常的呼吸能对人体产生好的 结果吗?呼吸自然是练健身桩的一条重要原则,学者切记,要遵从一般医疗体育的基本要求:如衣着要合体,薄厚适度,不 饥不饱,练功前排除大小便。选择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的场地 去练习,效果会更好一些。夏日不可在阳光下曝晒,冬季要避免冷风直 吹,出汗后注意不要着凉等等。总之,初练时力求避免或减少外界的小良蓽干扰或影响。
凡初学者必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及身体健康状况心中有数,并且站与医生和辅导人员密切配合,以便随时得到相应的指导,选择力所能及的 姿势与恰当的意念活动进行锻炼,充分体现量力性原则,从而取得最佳锻 炼效果,运动量的掌握与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锻炼的进步和效果。同时也影响着锻炼的兴趣。既要在锻炼中使潜在的能发挥出来,乂不许 体力过分消耗就意拳训练内容来看,其本身就包括对自身进行再认识的 过程。要做到“舒适得力、适可而止”,具体而又灵活地掌握和控制运动 量,初学者最好是留有余力,与运动量有关的诸多因素,应综合在一起来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 单纯片面地追求某一项指标作为运动量大小的度量标准,并认为是找到了 捷径,这是错误的认识。例如,有些病患者或是拳术爱好者,由于想尽早 祛病健身,或更快掌握拳术要领,就去以“恨病吃药”的态度去锻炼,片 面认为出汗越多效果越好,姿势越低疔效越高,时问越长越好、意念活动 越激烈紧张,就能进步显著等等。这种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做法往往导数事 与愿违的结果。
意拳站桩的运动量控制在以心脏的搏动及呼吸的次数不失常态为准。 以当日除练功外没有其他过大的体力活动、次日淸晨起床时不感到疲劳过 度。总之,在练功时留有余力练功后精力旺盛是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站桩不是摆空架子,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初学站桩 往往把精力放到姿势的掌搌上,极力地追求“正确”的姿势,唯恐姿势走 了样会影响疗效。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但背离了精神集中、周身放 松、呼吸自然的原则,束缚了精神和肢体的“解脱'而且恰恰是造成停 滞不前、乃至望洋兴叹而去的直接原因,应读认到,一成不变的“标准”姿势是不存在的。站桩的姿势是为 了其锻炼的内容服务的。因此,要以内容的变化面变化。就站粧的姿势而 论,它是内在力量的外部表露,之所以称它为运动能健身祛病,是依赖于 通过意念诱导,使得机体内在活动逐渐加强,使肢体间与脏腑的内在联系 得到调节与加强,从而使得整体处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运动状 态。俗活说:真道练神、假道练形,用意拳的说法就是:只求神意足、不 求形骸似。
浏览6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