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经》上说:“吾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 技击盛极于明清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清代中叶出现了八卦掌。考察八卦掌 的结果,证明八卦掌确实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但是,如何才能在实战 格斗中得心应手地应用八卦掌,则仍有许多讲究。
任何一种拳术的技击应用,都无不紧扣自己的特长,八卦掌当然也不例外。 八卦掌应用的法规甚多,主要是遵循“以走为用”的基本原则,掌握眼明、手快、 身灵、步活、发猛、劲狠、神勇、意随、志坚、力足、气充、胆正诸要领,擅长 变化,通达八八六十四式各尽其妙。下面进行一些具体分析。
(一)“以走为用"的特长要点
八卦掌以走为用的基点是,设想自己处在中央位置(圈心),以走转换位 的方法,迅速移动身躯至四面八方(借用“飞九宫” “走八卦”“摆扣步”等 技法),去对付圈内外任何二点上的敌人。由于圆的周长与其面积的比值和其 他几何形状相比是最小的(如围成一个平方单位的面积,正方形就需要四个 单位的长度,而圆只需要三点一四单位即够了)。这样,八卦掌走圈应敌是以走最少的距离而相对地可以控制最大的面积,从而既赢得了时间,又节省了 体力。同时,由于八卦掌通常使用摆步和扣步两个基本步法来进行走转换位, 在向圈外或圈内摆扣走转的时候,比较容易使敌人落空、失重、偏离、倾斜, 不得不处于背势。而抓住战机,利用我顺敌背的优势发招进击,自然容易达 到制约和打击敌人的目的。另外,八卦掌不论摆步和扣步,每走一步,方向 全易,从而容易在敌我应对中的正与斜、圆与直、横与竖相互克制关系中夺 得主动。若敌人正出,我则侧入;敌人侧入,我则正击;敌人直进,我则圈 走;敌人圈走,我则直击;敌人横来,我则竖击;敌人竖(劲)攻,我则横 (劲)打。这种利用圈形(圆周)而走化,利用圆心(轴)、圆周(圈)的不 停的多变,以最短直线距离攻击对方的特点,无疑是八卦掌独特的风格与技 击方法。这既是八卦掌技击应用的特点,也是八卦掌技击应用的优点。学习 八卦掌者,在临战应敌时,务必要运用以走为用的八卦掌技击应用法则,毅 然摒弃其他拳术走直线或多角形线攻守的技法,方能扬己所长,充分发挥八 卦掌技击的威力。
(二)虚实变化、圈圈相连之特色
八卦掌技击应用歌诀曰:八卦掌法内藏奇,出手迎敌圈中起。 滚钻争裹圈中演,闪翻进退圈相连。 推托带领须走圈,搬扣劈进亦当然。 捉拿勾打速变幻,封闭闪展顾法严。 指上打下似飘旗,掌掌摧打不容缓。 未击西兮先声东,左攻右突不放松。 转身掳臂暗脚扬,仙人换影不留踪。 虚实则柔随心化,奇正相生定成功。
八卦掌前辈传下来的歌诀很好地概括了八卦掌技击应用的虚实变化、圈 圈相连的特点。实战交手中,八卦掌应敌出手在走弧线的同时,凡出手无不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圈圈连环,令敌人捉摸不透,难以招架。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总是足速步灵,自然轻灵,进退闪展,快而稳定,体 现出八卦掌进即是退,退亦是进,攻亦是防,防即是攻的独特风格。八卦掌出手有四正四隅,动手有四阴四阳,招法有八门八法,八八六十四式各有其妙,技击内容十分丰厚。但在实战交手中,不管使用何种招法,总是讲究虚实变化,紧招绵亘,不获全胜,决不收招。
(三)八卦掌劲路的特点和要求
习八卦掌者在实战交手时,出招当然不一定全都用掌。然而,既然谓之 八卦掌,那出招接招理应以掌法为主。应当承认,单纯从击打的威力来看, 掌一般没有拳头的力量大。而八卦掌要弥补自家掌劲逊于拳力的不足,就不能不特别注重劲路的锻炼。
八卦掌法的劲路主要有基本功法和应用功法两种。其基本功法包括“内劲”和“外劲”。应用功法则分为“刚劲”“爆发动(寸劲)”“柔化劲”等。 “刚劲”是爆发劲的基础,练不出刚劲,就不可能发挥爆发劲的威力。因为爆发劲是要在刚劲的基础上加内外劲,也就是说在提高肌肉收缩力的基础上运 用瞬时速度才能发挥它的威力。而柔化劲则必须在蓄有内外劲的基础上,再 融入以心行气(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 对肌肉控制的能力,才能有柔化劲的巧妙。八卦掌应用时主要是使用爆发力 和柔化力两种劲路。为了获得巨大的爆发力和巧妙的柔化力,每一个练习八 卦掌的人都不能低估基本功力的练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八卦掌的基本 功练习不仅仅是练好八卦掌的先决条件,同样的,也是实战应用八卦掌技法的必要条件。
浏览9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