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纪
列传: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以 其不饰边福,又号张邀遢。硕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 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 食。书过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 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 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 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 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具棺殓之。及 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 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淡偕内侍朱祥, 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琏、隆 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馀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 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或言三 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上清宫,然皆祇园居士张邀遢,名君实,字铉一,别字玄玄。辽东懿州人,张仲安第 五子也。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作一髻。 自号保和容忍三丰子,手执刀尺。寒暑惟衣一衲。或处穷寂,或 游审口,浩浩自如,旁若无人。有问之者,终日不答一语,及与 论三教经书,则吐辞滚滚,皆本道德忠孝。每遇事,辄先知。或 三五日、两三月始一食,然登山如飞。或隆冬卧雪中,融鼾如 雷。时人咸异之,因呼为张元末居宝鸡金台观,尝二日辞 世而逝,从者为棺殓,临窒发视之复生。乃入蜀抵秦游襄邓,往来 长安,历陇岷甘肃。洪武初,入武当,登天柱峰,遍历名胜,使弟 子邱元靖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登住紫宵,乃自 结草庐于展旗峰北,曰遇真宫,筑草庵于土城,曰会仙馆,令 弟子周真得守之。洪武庚午,拂袖长往,不知所之。明年,太祖 遣三山道士请造朝,了不可见。或曰住青州云门洞。永乐初,遣 给事中胡淡、指挥杨永吉等物色之,不得。十年二月,成祖为书, 诏道士元虚子往武当,于玄玄旧游处建道场,焚书,冀有闻焉,不 获,仍御制诗赐之,有“若遇真仙张有道,为言伫俟长相思”之句。 天顺末,或隐或现。上闻之,封“通微显化真人”。后往来鹤鸣山 半年,不知所终。
列 传酒
明・陆西星
三丰老仙,龙虎裔孙也。其祖裕贤公,学能兼占象。移家于 金之懿州,与子昌隐于民间。及懿为元人所拔,始稍稍以名字 闻,然昌公固优游世外者也。夫人林氏,先以二乳生四子,曰遨、 曰游、曰逍、曰遥,皆早殁。既更与二子,曰通、曰达,通即老仙 也。降诞之夕,林梦斗母元君手招大鹤,止屋长啸三声而惊寤, 遂就褥焉。幼有异质,长负才艺。游燕京,故交刘秉忠见而奇之 曰:“真仙才也。”默挈之,久乃得一宰于中山苦寒之地,以丁忧 归,遂不复出。尝言富贵如风灯草露,光阴似雨电浮沮,乃决志 求道。访师终南,得闻火龙妙谛。渐乃佯狂垢污,人不能识。生 平诗文,每起稿于树皮苔肉、茶汤匕箸间,积数十年犹能记诵,然 未尝录以示人也。故元朝文艺中,无有知者。子道意,孙鸣鸾、 鸣鹤。鸾入明初迁淮扬,六世孙花谷道人与余为方外友。其家有园林之胜,老仙尝至其家。叩以当年轶事,则书云游诗若于 篇、宝诰数章、丹诀1函,命藏之。花谷每为余言,不胜使人退想 也。
三丰先生本传
汪锡龄敬述
三丰先生姓张名通,字君实。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尝自 称为天师后裔。父裕贤公,学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气将从 北起,遂携本支眷属,徙辽阳懿州。有子名居仁,亦名昌,字子 安,号白山,即先生父也。壮负奇器,元太宗收召人才,分三科 取士,子安赴试策论科入选。然性素恬淡,无仕宦情,终其身于 林下。定宗丁未夏,先生母林太夫人梦元鹤自海天飞来,而诞 先生,时四月初九日子时也。丰神奇异,龟形鹤骨,大耳圆睛。五 岁目染异疾,积久渐昏。其时有张云庵者,方外异人也。住持碧 落宫,自号白云禅老。见先生奇之曰"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 但目遭魔障,须拜贫道为弟子,了脱尘翳,慧珠再朗,即送还。”太 夫人许之,遂投云庵为徒。静居半载而目渐明,教习道经过目 便晓,有暇兼读儒、释两家之书,随手披阅,会通其大意即止。忽 忽七载,太夫人念之,云庵亦不留,遂拜辞归家,专究儒业。中统 元年,举茂才异等,二年,称文学才识,列名上闻,以备擢用,然非 先生素志也。因显扬之故,欲效毛庐江捧檄意耳。至元甲子秋, 游燕京。时方定鼎于燕,诏令旧列文学才识者待用,栖迟燕市, 闻望日隆,始与平章政事廉公希宪识。公异其才,奏补中山博隆 令,遂之官。政暇访葛洪山,相传为稚川修炼处。因念一富萧.
原注:一字仲安。 散,颇同勾漏,予岂不能似稚川?越明年而丁胞矣,又数月而报 忧矣。先生遂绝仕进意,奉讳归辽阳,终日哀毁,觅山之高洁者, 营厝甫毕,制居数载,日诵洞经。倏有邱道人者,叩门相访, < 剧 谈玄理,满座风清,洒然有方外之想。道人既去,因束装出游, 田产悉付族人,嘱代扫墓,挈二行童相随。北燕赵,东齐鲁,南 韩魏,往来名山古刹,吟咏闲观,且行且住。如是者几三十年,均 无所遇,乃西之秦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斜,度陈仓, 见宝鸡山泽幽篷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苍润可 喜,因自号为三丰居士。延祐元年,年六十七,始入终南,得遇 火龙真人,传以大道。更名玄素,一名玄化,自号玄玄子,别号昆 阳。山居四载,功效寂然。闻近斯道者,必须法财两用,平生游访, 兼颇好善,囊筐殆空,不觉泪下,火龙怪之,进告以故,乃传丹砂 点化之诀,命出山修炼。立辞恩师,和光混俗者数年。泰定甲子 春,南至武当,调神九载而道始成。于是湘云巴雨之间,隐显遨 游又十馀岁,乃于至正初,由楚还辽阳,省墓讫,复之燕市,公 卿故交,死亡已尽矣。遂之西山,遇前邱道人,谈心话道,促膝 参同,方知为长春先生符阳子也。别后复至秦蜀,由荆楚之吴 越,侨寓金陵,遇沈万三,传以丹道,事在至正十九年。临别,先 生预知万三有徙边之祸,嘱曰:“东南王气正盛,当晤子于西南 也。”仍还秦,居宝鸡金台观。九月二十日,阳神出游,土人杨轨 山以先生辞世,买棺收殓。临窘之际,柩有声如雷,启视复生a 盖其阳神出游,朴厚者见之,以为宛其死矣。后乃携轨山遁去《 又二年,沧桑顿改,海水重清,元纪忽终,明运又启,先生乃结庵
三丰先生传
圆嶙外史
先生辽阳懿州人也,名号屡更,游行无定,人多不测其踪, 与刘秉忠同师。于前至元以廉希宪荐官刿,于后至元间 以宰官致仕。洪武初年,太祖屡诏不出,盖其托仙远遁,以全仕 元之节者也。故尝自称曰大元遗老,又尝自赞曰大元逸民。君 子深慨其神仙名重,遂至掩其孤忠耳。平生访道,历尽艰辛,终 南遇师之后,觅侣求铅者足遍天涯,乃于武当山修成大道。所可 异者,先生未降世,而武当一席,早为安排。昔希夷先生游太华, 遇异人孙君访曰:“武当九室岩深静可居,君后有徒孙,更能发 迹此山,君光大张。”盖已知名山有主人,大道有法嗣也。岂不 异乎!尝闻苦竹真君传记于钟离云房,谓他日有两口者为汝弟 子,而其后竟遇吕祖。夫岂至人降灵,必先有年月日时、里居 姓氏,预定于大罗天上耶?不然何言之验也。圆通真人为先生 弟子,亦不能请究其故。《本传》一篇,记叙精详,〈仙鉴,、《明 纪》,考政皆合,然后知先生之籍贯生成、修真得道,有如是其金 备者。
浏览1,3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