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拳击要在世界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结合本国运动员的实际,走亚洲自己的路,而千万莫要照搬外国(比如古巴)的训练方法。”这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是日本拳击队领队、64岁的东瀛拳坛名宿野吕胎二在中国西安“白杨杯”国际拳击邀请赛期间说的。笔者在反复思考、咀嚼了这段话后,认定“斯言何其诚矣”。毋庸置疑,中国拳击在充分重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训练方法的同时,也应当注重从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出发,努力开掘武术中那些有明显特色的,利于运用和易于运用到拳击中去的技击法和练功法,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拳击的训练和比赛之中,进而形成如中国拳击协会副主席、华夏拳坛一代名将张立德所期望的那种“中国流派”。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各门派、拳种蕴蓄的可以行之有效地运用到拳击中去的技击法、练功法,应当说也是相当可观的。笔者非常赞赏《体育世界》编者那种为尽快促进我国拳击运动进步发展而发出的热切呼吁:“热诚欢迎武术界人士能就武术(特别是功力)训练手段运用到拳击运动员体能、技能、实战训练的问题,提出具体的高见,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促进我国拳击运动成绩的尽快提高。”面对我国正式恢复开展拳击运动已经度过了6个春秋,而当前训练竞技水平尚不够理想的现实,应当说,这种呼吁是历史性的呼唤。我们的武术家对此应当作出积极响应。笔者个人对武术理解肤浅,研究不深,实践尤少,对武术技法、练功法运用到拳击之中这个大课题的的确确是“卑之无甚高论”。但为了不愧对这历史性的呼唤, 尝试着将自己习武研武的点滴心得披露出来,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综观拳击的主要技法,是由“拳击的姿势、步法、拳法以及防守与反击等部分构成的”见《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拳击比赛要求快速有力、准确、清晰、有效地出拳击中对手,而又能巧妙地躲避对方的攻击。在拳击技术中发力是重要的一环。发力是把身体重量和出拳的速度,以及两脚撑地的反作用力加在一起,集中到拳头上打出去。拳击需要手足协调一致,步法与正确的拳法相结合,攻与守相结合,并且始终保持身体平衡。明白了拳击的这些基本内容,我们则可能有针对性地姿势、步法、拳法、发力以及防守与还击五个方面,去寻找武术中潜在的那些有用的相关技法。

拳击的姿势一般有“左手在前”和“右手在前”两种。但不管哪只手在 前,基本上都固定的程式。虽然拳击的出拳极快,可总是从死的定式发拳,就不大容易赶上在活势中随机发拳来得更快。而武术的套路练习、散手招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式式相承,绵绵不断。无论是攻还是防,所用动作大都不是由初始的定式发出,而是在其他动作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过程中幻化变 异而成。这样发拳的结果较之拳击预备定式的发拳,速度更要快一些。这个结论,不仅理论上能够成立,而且在实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有信心说,在拳击姿势的训练中,参考、学习、吸取武术中利用活势变化发拳的做法,对提高我国拳击水平是有实用价值的。

步法是拳击的基础,没有一位拳击高手不重视步法的训练。闻名拳坛的 “飘浮如粉蝶”的“阿里舞步”,不知令多少名家高手俯首称臣。值得强调的是,正是在步法上武术可做的文章最多。拳击的步法主要有滑步、冲刺步、 侧步和环绕步等。而武术的步法内容十分丰富,如上步、退步、虚步、插步、行步、击步、纵步、跃步、跳步、活步、提步、碾步、掉步、换跳步、横移步、催步、踏步、挖行步、倒行步、弧行步、S形步、双环步、圆形步、淌泥步等。这些步法大多可以用于实战,闪、展、腾、挪、跳跃旋转,灵活自然,富于变化,能为练习者提供选择最适合自身条件的步法的广阔天地。拳击一旦合理吸收了武术中切实可用的步法,就能够在更加敏捷、轻灵、 快速,从而居于有利地位。

拳法是拳击得分(即取胜)的直接手段。拳击的拳法包括直拳、勾拳、摆拳、刺拳等。不能否认,拳击拳法凌厉、快速、简捷、实用,在实战对抗 中具有很大的威力。正是因为这样,不少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擂台角逐时,往 往撇开武术固有的拳法而采用拳击拳法,被称之为“拳击加腿”的打法。然 而,尽管如此,武术拳法也并非没有优势,也并非没有被拳击可借鉴汲取的 东西。我们知道,武术技击术一个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优点)就是打法的整 体性,有所谓周身“七拳十四处打法”之说,细分析一下,这种整体性并不 单为“周身”所用,而是人体的各个主要部位比如说拳法运用时也同样具有 这种整体性。而武术拳法的这种整体性运用,有可能成为优于拳击拳法的因 素。只要有机地将这种因素融汇到拳击的拳法之中,拳击就有可能如虎添翼。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论证,拳击发拳急若暴风骤雨,计算单拳速度,可能快 于“形意拳”(武术中多用拳进行攻防的一门拳种)的出拳速度。但拳击总 是打出拳收回后再发(包括组合拳也是如此),而形意拳则可借助精妙的组合 动作缩短自己与对方的距离,用距离近来弥补发拳相对稍慢的不足,从而在 整个出拳时间上接近拳击,甚至有可能比拳击更短。设一位拳击手左直拳速度为0.2秒击出一拳,而形意拳冲拳速度为0.22秒,拳击快于形意拳。但形 意拳家并不去同拳击手比较单拳击出速度,而是以拳砸击对方小臂,随之几 乎是同步般(由于是两个动作,完全没有时间差是不可能的,但因为速度极 快,这个时间差极小)反弹起拳面钻打对方面门,同时右炮拳冲击对方前胸。 当左砸拳反弹时,对方右拳可能发出,此时左臂刚好成为拦挡拳击手右拳的 屏障。这组动作表明,形意拳在拳击手打出两个动作的时间里,差不多完成 了三个动作。除去其他一些因素,形意拳第三个动作和拳击手再发第三拳, 谁先能够击中对方,答案应该是明摆着的。因为形意拳的实际发拳速度已不 再是0.22秒,极有可能少于0.2秒。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论述,曾写过 《形意拳与拳击打法异同论》一文,武术的拳法丰富多彩,完全能够提炼出可用于拳击的东西,只是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改造制作工夫而已。发力是拳击击倒对手取得绝对胜利的要素。一个优秀的拳击手,总是善于打出强劲短促的整体爆发力,而获得惊人的效果。不过,实事求是讲, 武术对发力更为讲究,方法也更为多样,效果也更加显著。限于篇幅,这里 就不作理论上的讨论了,让我们用几个事实来说话:形意拳大师郭云深,经过12年形意拳桩功和发力研习,达到“形式神气沉重如泰山,而身体动作轻 灵如飞鸟”见《中国武术大辞典》的高超武功,他每发崩拳,无坚不摧,曾一拳打断厅堂上的立柱,被誉为“半个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可以想见,他的崩拳即使戴上拳套,一旦发力将是何等情景。大成拳宗师王琴斋与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英格较技,英格出拳迅疾无比,发力也十分凶猛。可他一拳击出,运用内家拳特有的“弹放”发力,只“小臂一挂”,即将英格弹击摔出。“武之圣者”李小龙,功力卓著的一大体现就是其善发“一寸拳”。这种“一寸拳”,在较完善地掌握了传统武术整体发力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发挥,就能够在一寸之内出拳将体重甚大、功力甚佳的对手掀出击倒。毋庸置疑,将上述“弹放力” “一寸拳”成功地运用到拳击的发力之中,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像郭云深、王乡斋、李小龙那般的发力水平,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然而,只要我们下大工夫,花大力气,认真研讨,勤于实践,堪称精妙神奇而又名目多样的武术发力方法, 就一定能够运用到拳击中去,也一定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防守与还击既是拳击中一种反应速度快、身手敏捷的高超技术,更是拳击运用战术的具体体现。在这一方面,武术技法似更有名堂可言。武术的防守与还击从来都是融为一体的,打即是顾,顾即是打。而且不仅用步法和身法来防守,还直接用拳来阻挡对方的进攻(这种以拳阻挡不同于拳击中直拳的前手架挡),讲究防中夹攻,攻必得手。防的同时注重用劲力控制、缠绕、钳扼、封堵对方,令其进攻难以得手,并且擅长通过隐蔽的方法巧妙地 破坏对方平衡的能力,限制对方的快速移动,或借对方逆向之力增强还击效 果,或乘己顺势张力,在行步运动中动中发力重创对方。这种防守与还击的贯通、组合、叠加、穿透之力和技法,能够丰富拳击的技巧和战术,增强 拳击的打击力量。

诚如前面所讲的,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因此对许多问题只作点题不予展开,所谈内容只能是挂一漏万,浮嚣浅薄。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认识 到“武术(特别是功力)训练手段运用到拳击运动员体能、技能、实践训练”的突破性价值,积极响应《体育世界》那历史性的呼唤,这一大课题就一定会得到理想的解决。

浏览60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