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内家拳法,由于内容繁多今天我们可统称它为 武当武术,回頋千百年来武当武术的历史,可以认为它是 一部历经曲折而顽强生存的历史在中国文化史上曾不乏 这样一些现象,有些民族的文化种类(包括地方性的),譬如说,某些体育项目、民间工艺、戏曲、音乐、服饰等等, 随着时代的演进被淘汰,而另外一些却能被保存下来,甚 至某些还得到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递向推崇当然,也 有一些则在经过百般曲折后最后竞有了长足和永久性的发 展,武当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现象正属后者,蓬勃发展的势头方兴未艾近10年来,当武当武术一向世人显示它的英姿,就立 即引起关注,受到青睐据大略统计,在国内的武当拳派 研究应用推广机构的会员、学员多达数十万人,而一般学 些武当派某种气功功法健身治病者那就更多了,在海外的 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 加坡、澳门、香港等地,武当拳法的研究机构也越来越多国内不少武当武术名家、拳师、新秀不断被聘请出国讲学和办培训班,也有不少外国人每年不远万里到中国来拜师学艺。

作为武当拳法发祥地的武当山,从80年代初期,地方 政府就加强重视武当武术的挖整研究和推广普及,不但在 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武当拳法研究会'而且对分布于 全国各地的武当武术名家、拳师、传人以及隐士广泛进行 了联系和走访,聘请顾问和研究员,十年来不断取得了一 些挖整研究成果,而且开始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武 当山道教协会,新的一代武当武术传人如游玄德、钟云龙 等,在在庙老道长吕明道、朱诚德、郭高一、伍教鷗等的 悉心传授下,在地方武当拳老拳师赵剑英的辅导下,正在 崭露头角,并由他们带出了一大批新秀,近年在对来访的 中外友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武术表演中,获得一致好 评如今,在丹江口市的中小学校,武当武术已被列为必 修课,一代武当武术新苗正在武当山下茁壮成长,武当山 地区的武当武术学校、武馆如雨后春笋建立发展。

全国体育记者武当武术采访团到武当山进行 采访考察,稍湛的武当武术表演使他们大开眼界,在庙道 人朱诚德表演的“武当三天门悟性气功”绝技更是令他们 叹为观止促使了武当武术的宣传和影响,1&87年,来自 全国各地的部分武当派系的传人、名家汇聚武当山,与在 庙道人交流武当武术,并把一些已在武当山失传了的武功 无私奉献了出来,传授给武当山年轻道人6同年5月,武 当山下举办了“中国武当山首届武术擂台遨请赛”,响亮地 提出"以武会友,振兴武当”的口号,吸引了全国许多武 坛英雄豪杰前来打擂比赛,把武当武术振兴的局面推向了 一个崭新阶段1993年6月,在武当山下 又召开了两届全国性"武当内家拳功理功法研讨会”,来自 19个省市自治区的武当派传人,名师及10余所大专院校 的专家、教授出席会议,将武当拳法的研究提髙到更广更 深的领域和层次当今,在中华武术已大踏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武当 武术已成为我国正在继承弘扬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而且成为我国和湖北省以及武当山所处的鄂西北地区旅 游资源开发和经济开发的重要项目,也成为对外开放和进 行文化交流的媒介和内容《 1990年、1991年,党和国家领 导人李瑞环、李铁映等同志,在视察武当山后,对发展武 当武术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在这种大好形势鼓舞下,1991 年11月,举世瞩目的“首届中国湖北武当文化武术节”在 武当山拉开序幕,借此东风,武当山有史以来修建了第一 座规模宏大、气势古恢的武馆,节日期间做为主会场,接 待了来自全国二十几个智市自治区和数十个国家地区的数 十万观光客人,这次武当武术节成功地完成了湖北西北部 的一次“文化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大型经贸活动,对 今后武当武术的弘扬,以及对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 到了相辅相成的巨大推动作用,如今,丹江口市已成为国 家体委验收承认的全国"武术之乡武当武术获此新生、呈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 奥秘何在呢?很明确,它的生成发展迎合了人们的切身需 要,而且,人类文明越进化,这种需要就显得越迫切,那 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呢?人类养身益寿的需要谁都知道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文明竞争的时代在这 个竞争的时代,哪个国家文明程度髙,哪里的人民生活节 奏就快,能快到真正的分秒必争,这种高度的紧张,使人 最易于患很多疾病而影响健康,减少寿命,而影响健康和 减少寿命又是现代人普遍急切希望消除的隐患,而武当武 术恰恰能满足这一消除隐患的需求。

武当武术是由调心、调身、调息统一协调贯彻始终的 一种强调精、气、神统一修炼的技艺,它不仅是一项形体 运动,而且还是一种对人的生理心理全部调节、使之达到 完全合理自然的一种运动,如王宗岳之“太极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 遂乃能便利从心”,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軋气 宜鼓荡,神宜内敛”八卦掌要求“外修手眼身法步,内修 心意神气力、《形意拳经》开章明义讲“浑元一气吾道 成”,又说“椿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元真'所以说, 武当武术是养生理论与武术理论完美结合的一门功夫,抛 开它的技击性,它就是“神仙”长生术、中医术在武当 武术发展史上,不知有多少后来成为出类拔萃的武术技击 家,他们当初都是因疾魔缠身、生命处于垂危之际才学武 当武功的后来,不但都将自己锻炼成为刚健之体魄,而 且皆获长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武当山在庙道人 为例,有人从八十年代末截止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为83 岁多一点,而且这里面还包括非正常死亡者在内可见习 练武当武术能养生益寿是毫无疑义的生活随机银炼的需前面说到,现代人既想寻求一种养生益寿的体育运动, 而且还寄望这些运动能符合以下要求 一、不占用很大场 地,越小越好二、不必跑很远的地方找集体运动场所,最 好就在身进;三、不必借助锻炼器械,以自己身体能代替 一切器械最好;四、不必有固定的时间要求限制,想什么 时候锻炼就什么时候锻炼,想锻炼多长时间就锻炼多长时 间,这些,武当武术恰恰都能满足,学练武当武术,其桩 功就仅占一身之地;即使拳功,也有“拳打卧牛之地”之 说,不须占用很大的场地在卧室、客厅、书房、餐厅、办 公室都可进行,若练静功(桩功或坐功)那就更简便了,站 在公共汽车或火车上,或者是坐着,都可进行练功正因 为练武当武术不必寻找很宽敞的场地有宽敞的场地当然 是很好的),到处身边环境都可选择,所以最机动灵活,武 当武术里虽包括有很多器械功夫,但武当武术最基本的要 求则无须要器械,如太极、八卦和形意功夫,练到上乘功 夫是可以徒手应对一切冷兵器的,所以,练武当武术可以 不借助任何器械锻炼,武当武术用于养生健体的锻炼,无 论动静功法,皆可不受时间约束,三五分钟也能练,十分 八分也能练,时间多当然就更好,总之非常灵便正因为 它具有如此多的优势,所以最为当代人和今后的人所育睐。

社会老少咸益的需要武当武术总体原则是贵柔贵静的功夫,三调的目的皆 是为了求得自然,肢体运动处处适中,不超过极限,又具 有行、立、坐、卧和动、静不同的多种功法,所以,它可 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身体状况的 (包括残疾人)各类人学练,具有可普及性。

现代体育竞技的需要凡是武术都具有技击性的功能,武当武术趋然也不例 外,为了提高并检验学练者的技击功能如何,在武当武术 发展过程中,武当武术的各代传人逐步摸索创造出一系列 模拟实战演习法,太极拳的推手、散打便是其中的一些形 式,这些形式随着现代体育竞技比赛的运动内容的日益 丰富和激烈,也已成为受到普遍关注的项目,太极推手在 我国作为竞技比赛运动项目,已有10余年历史,尽管它的 比赛规则还不尽合理、科学和规范,但太极拳技击法的最 上乘表现出手不见手'“以四两拨千斤”、“打人不露 形”、“犯者应手即仆”等,却与其他武术技击相比,对人 具有极大的诱惑性,技击者很想练出和发挥出这种上乘功 夫,观众更想亲眼观赏到这等绝招,所以,它们做为体育 竞技项目颇具独特的魅力另外,武当武术的技击不违反 生理科学,原则要求不应伤自己的精气神,所以,它还是 真正的体之育文化艺术欣赏的需要武术,当它作为一种早将战争意识淡化了的体育竞技 文化艺术,具有直观的人体运动美学价值能表现出动静、 刚柔、疾缓和仿生、拟象等许多人体运动美,武术的造型 能将人类对于自然美的感受极丰富的体现出来,使无论表 演者和欣赏者都能同时得到一种心灵和情感的陶冶和升 华,有一种文明的满足和偷悦,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净化人 的心灵的作用因此,对于武术表演者来说,通过武术表 演可以抒发自己的某种心灵感受,同样也完成一种表演过 程的自我欣赏,而观众则可通过观看武术表演得到一种艺 术享受。

武当武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她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近 年已正从武坛步入一些艺术舞台,比如她已经常出现在一 些联欢晚会、知识大赛、文艺表演或时装表演节目上,很 受观众喜爱,可以相信,她必将更加受到普遄的軎爱,由上可以看出,武当武术的发展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浏览9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