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气功家从练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概括起来,称之为 “调身”、“调息”'“调心”三要素,“调身”,是指注意姿势和放松的锻炼,“调息”,是指注意呼吸和行气的锻炼,“调心”,则是指思想入静和意守的锻炼。练功时只有三者密切结合,相互协调,才能把气功练好。
(一)调身(姿势)
气功锻炼首先要摆好姿势。姿势正确是顺利进行呼吸和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所谓“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守,意木守则气散乱”,说明了调身的重要性,调身分坐、卧、站、行四大 类,古称“四威仪”。
1、坐式:
平坐式:坐在方凳或椅子上。自然端正,头正身直,松肩含胸, 口眼轻闭,两手轻放在大腿上,腰部自然伸直,腹部宜松,臀部的三分一或二分一坐在凳上。两足平行分开,两膝与肩同宽,或相距两拳。
靠坐式:靠坐在靠背椅或沙发上,具体摆法与平坐式相仿,但 背部可轻靠于椅背上,两足可略前伸直。
盘坐式,在较大的矮方凳、床上、地面上铺坐垫,均可盘坐,盘坐又分自然盘、单盘、双盘三种;自然盘:上半身与平坐姿势相同,身体略向前倾,臀部稍高一些。两腿交叉盘起,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均可。两手相互轻握,置于腹前,或分放在大腿上。单盘:将左脚置于右腿上,或将右脚置于左腿上,其余均同自然盘。双盘;将右足置于右足上,同时将左足置手右足上,两足心俱上仰朝天。其余均同自然盘。盘坐有助于思想入静,又因下肢稍紧张,而上身及头部紧张状态易于解除。跪坐式:两膝跪地,脚掌向上;身体自然坐在脚掌上,两手相互轻握置于腹前。其余同平坐式。跪坐式也因下肢较紧张,有助于思想入静。
2、 卧式:
仰卧式:全身平卧于木板床上,面朝天,头正。枕高低适宜,羟 闭口眼,四肢自然伸直,两手放在腿两侧或相叠放于小腹上(掌心 向下)。
侧卧式:侧身卧于木板床上(左右均可,一般采用右侧卧)。腰 部稍弯,身成弓形,头略向胸收,平稳着枕,口眼轻闭。上侧手掌自 然放在幌胯部,下侧的手置于枕上,手掌自然伸开。下侧的小腿自 然伸直,上侧的腿弯曲放在下侧腿上。
半卧式:在仰卧基础上,将上身及头部垫高,斜靠在床上,也可同时膝下垫物.
3、 站式:
自然站式:两脚平行开立,距离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于体 侧。头正身直,鼻尖对脐,面带微笑,全身放松。
三圆式:抱腹式、抱球式和环抱式三种。站立姿势与自然站式相同,三者主要区别在于肘臂和两手弯曲程度大小及高低有 所不同。抱腹式双手环抱于下腹部,距离腹部5寸,手指相对,掌心斜对腹部丹田。抱球式,两手似抱球状,掌心和手指相对,置眼前约 1尺处。环抱式是双手胸前,两手似抱树,掌心相内,手指相对。
下按式站立姿势与自然站式相同,两手弯曲,掌指朝前,前臂成水平,掌心向下,五指分开。
4、走式:
矮步:两脚平行站立,距离约等于本人脚长屈膝半蹲。头正身直,目视前方,面带微笑,保持半蹲姿势或交替行走,两手可随功法不同相应作不同的动作。
太极步:自然站立,两手下按于体侧,或交叠,置于小腹部。先 以左足向前移一小步,左膝自然挺直,左脚跟着地,足尖朝上,同时 右膝微屈下蹲,然后左脚底全部着地,左膝稍向前弓出,左脚自然 放平。再慢慢提起右腿,向前移起,与左足平行,右足尖轻轻着地,同时膝微弯曲,此时重心在左足,继之左足前移一小步,以后动作如前。左右交替前进,两眼睁开,平视正前方。头部正直,上身要自然舒适。走太极步能加强下肢运动,适宜中老年人进行腰腿的锻炼。
八卦步:两脚前后站立,距离为本人脚长的一倍半至两倍,脚 尖内扣,五趾抓地,脚心涵空,两腿屈膝微蹲。头正身直,目视前方, 面带微笑,两脚交替而行,如堆泥状。八卦步走圈,两手相应做不同动作。
(二)调息(呼吸)
调息,是进行呼吸的调整和锻炼,古人称为吐纳。是练气的重要环节,是使人体内真气积蓄、发动和运行的主要方法。调息不仅 可以对机体起到调和气血、按摩内脏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思想安定和身体放松。
调息的方法分为自然呼吸法、腹式呼吸法。
1、 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分自然胸式、自然腹式、自然混合式三种:
自然胸式呼吸法:胸廓随自然呼吸而起伏.
自然腹式呼吸法:腹肌随自然呼吸而起伏。
自然混合式呼吸法:胸廓、腹部随自然呼吸而起伏.起伏的程 度较为明显,此种呼吸法人称全呼吸法.
一般情况下,男子易出现自然股式呼吸,女子多采用自然胸式呼吸,运动员,歌唱家有面采用自然腹式呼吸,应更多的采用自然混合式呼吸.
2、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分为顺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法、潜呼吸、脐呼吸等几种类型。
顺腹式呼吸法:即一般的腹式呼吸法,呼气时腹部收缩,吸气时腹部隆起。
逆腹式呼吸法:又称逆呼吸,即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隆起。
潜呼吸:是一种在呼吸高度柔和的状况下出现的呼吸方式,随着呼吸的进行,小腹部微微起伏。
脐呼吸:脐呼吸更为柔和,是一种腹部几乎不动而只是想象脐部在呼吸的方法,古人称为“胎息”。
此外,还有鼻吸鼻呼、鼻吸口呼、口吸口呼等呼吸法。呼吸锻炼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异的。
古人把呼吸锻炼的表现分为风、喘、气、息四相。
风相,呼吸比较急促,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喘相:呼吸时虽听不到自己的呼吸声,但呼吸出入结滞不畅。
气相:呼吸虽然无声,也不结滞,但出入不够细匀。
息相,在高度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变得深、长、细、匀。
气功的呼吸锻炼就是逐步从风、喘、气三相转变成息相的过程。
(三)调心(意念)
气功调心的中心环节是通过意念的作用,使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以一念代万念,从而逐步诱导入静、进入虚空的境界,即所谓 “练神还虚”。它是气功最基本的功夫,练功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入静的深度。初学者入静比较困难,一般常用入静有以下几种:
意守法:意念高度集中于身体某一部位,穴位或体外某一景物。但意守要松静自然,要似守非守,用意宜淡不宜浓,恰到好处。
随息法:意念集中在呼吸上,只留意于腹式呼吸的起伏,不可以意指挥,以便形成意气合一,达到入静状态。
数息法:练功时,默数呼吸次数,数至无所闻,目无所视,心无所愿,即可自然达到人静状态。
听息法:用耳听自己呼吸时气流出入的声音,以听不到为好,在听不到声音的情况下,可以想像着去听,以帮助入静。
默念法:默念某个单纯字句,如默念“松静”二字,可以呼气和 吸气各用一字。其目的是一念代万念,用正念代邪念,逐步达到杂念不生、心旷神怡、舒适入静的境界。
观想法:练功时,意念用自己的眼睛内视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或体外某一景物。
贯气法:根据呼吸的变化,意念从一个部位转到另一部位的练功方法。如吸气时藏守丹田,呼时意守涌泉穴,此法患高血压者可采纳之。
浏览1,2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