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技击法》一套书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与《黑带》杂志社 经理梅托•尤耶哈拉根据李小龙1967年所拍的大量实战动作照片书 稿整理而成。从1976年至1977年分作四个分册相继出版,该书问世 后亦如《截拳道之道》在极短时间里被译成九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 广受欢迎,迄今为止已印刷了四十余次。由于《李小龙技击法》分为四 个分册出版,故“七大原著”中这一套书便占了四本。《李小龙技击 法》系一套以动作照为主的图书,因其简单实用,生动直观而大受读者 欢迎。书中的动作照主要由李小龙与其截拳道两大高足丹尼•伊诺 山度、黄锦铭共同示范。我国于1988年3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了《李小龙技击法》中译本(译者:钟海明、徐海潮),中译本《李小龙技 击法》将英文原书四册合成一册出版,迄今已畅销全国十余年,印刷了 十余次,受到我国广大武术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另外,香港版的《李小龙世界•二节棍法》一书,其内容已多次在 国内武术书刊转载,影响广泛。该书曾一度被怀疑是李小龙作品
李小龙是不是咏春拳的叛徒
坊间有很多关于李小龙成名后的传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说咏春 拳把李小龙视为叛徒,任何在咏春拳拜师的年轻人入门前必须踩过李 小龙的相片。制造这个传言的人显然是武侠小说看多了,并且对于整 个咏春拳的发展缺乏基本的了解。
首先咏春拳是个秘密流传的门派,直到清代末年从来没有人公开 过这个拳种。清代末年佛山梁赞开设赞生堂公开收徒,这门武术才被 世人所知道。与太极拳或者少林拳等北方传统武术不同,咏春拳根本 没有所谓的掌门人。
世人所熟知的掌门人制度其实是武侠小说杜撰出来的事情,真正 的古代武林中掌门人虽然也存在,但是主要存在于以自然村为特征的 氏族武术体系,陈式太极拳这样的地方宗族武术,其掌门人就是陈家 沟的族长,除了负责传授武术之外,其实也是当地的乡绅领袖,几乎相 当于现在村干部的角色。而少林这样以寺庙为主体的武术流派,掌门 人自然是寺庙的最高主管方丈。其他秘密流传或者在传播范围较广 的武术流派根本就没有什么掌门人,大家只是学习的武术内容接近而
咏春拳就是这样一种松散的武术流派,很难说哪位曾经是咏春拳 的掌门人,只是作为一个传统武术拳种存在于世上,所以没有任何人 有能力约束整个拳种必须按照某一规则去行事。这样的组织形态,自 然不可能要求门人如何如何。据梁挺师傅介绍:“现在国内外咏春全 共有几十个分支,有的是叶问在香港及海外的弟子所开设的武馆,有 些则是原佛山咏春拳改革开放后被重新挖掘出来的。这些分支互相 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或者存在竞争关系。”
其次是当时香港地界的咏春拳都是叶问所传授的,所以李小龙和 咏春拳的关系其实就是他们师徒间的关系。黄淳梁的弟子回忆,李小 龙和叶问之间并非完全没有分歧。尤其是李小龙从美国回到香港发 展后,李曾经要求师傅叶问表演木人桩的技巧给他看,并且用电影胶 片记录下来。当时还曾许诺给叶问3万元的报酬,在当时这是一笔不 小的钱,足够买下一个公寓。但是被叶拒绝了,实际上叶的拒绝并非 因为不想将咏春拳的秘密外泄,后来叶问也曾为了保存视频资料而允 许徒弟把自己练功的过程拍摄下来。叶主要是觉得徒弟在和自己做 生意,虽然叶本人授武为生,毕竟是旧武林人士,而且出身大户人家, 在他眼中的师徒关系,并不是拿了钱教功夫,纯粹的金钱交易。
在叶问看来,李小龙这种举动很不尊重自己。但李却不认为是看 不起自己的师傅,他在美国生活的时间长了,这种做法完全符合美国 人做事的风格。从李小龙一贯的行为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善于揣摩别 人心理的人,非常自我且完美主义。当时他提出给酬金很可能是未经 大脑的想法,而不是有意羞辱叶问。
在之后的岁月里,李和当年咏春的师兄弟关系融洽。有很多当时
当然,李和香港咏春拳同仁的关系也并非毫无问题。梁挺师傅的 徒弟回忆认为,很多师叔伯认为李的截拳道根本仍是咏春拳,而且李 小龙当年走得太早,对于咏春拳的秘密其实掌握有限,所以所谓修正 咏春拳的问题根本是其见识少导致的。他们师傅梁挺就曾公开说过: “李小龙识个屁。”
但是无论咏春的人对李的评价如何,都不能改变他对这门武术贡 献良多的事实。咏春拳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练习的南方小拳种发展至 今,已经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学习者多达百万人。在世界范围的 影响力仅次于太极拳。能做到这一点,非常得益于李小龙的影响力和 知名度。大部分前来拜师学习咏春拳的中外青年,都是受到李的影响
而追寻着他的足迹走近了这门武术的殿堂。
李小龙对咏春拳的消化和吸收
截拳道是一种概念,武术背后思考的方法,截拳道吸收各种门派 的精华,以自身的本能结合后天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本能结合操控,在 .格斗中发挥身体的极限,正像李小龙说的那样,人有高矮胖瘦,每个人 的先天条件不一样,我们都有两条腿,一对胳膊,除非地球上有长着三 条腿的人或三只胳膊的人,那样打斗时的状态是从根本不一样的,关 键的是在于如何的表达自己,在实战中表现真实的自己,随着格斗时 人类的心理情感的变化,随之影响其身体,在打斗风格上而不是对于某种风格上完全的模仿,完全按照一定的套路去效仿。
首先要了解自己,李小龙在这方面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本 能,第二操控,如果偏向第一个就完全没有科学的原则,但如果完全偏 向第2个,那么自己就像个机器人,在李小龙早期的一些比赛视频里 大家应该能看到,李小龙在和对手格斗的时候,移动步伐动作的灵敏 度爆发力,无论哪方面都达到了很高层次,从李小龙的肢体语言动作 上就可以看出他对武术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在拍摄电影的过 程中,因当时的摄影技术的不足,摄像机无法拍摄李小龙最快时的出 拳,可见李小龙在电影中已经把自己的拳速放慢了,他拍电影的目的 是为了让世界能更近一步的了解中国的武术,通过电影把中国武术的 一些思想表现出来,在当时肯定有不少的这方面的同行看了李小龙的 电影后因为嫉妒说三道四的,说什么只会在电影中当武王,这一点其 实是那些人的嫉妒,其实他们在潜意识里是屈服他的。
至于认为咏春拳没有爆发力,也是不科学的。咏春拳既然能发展 到现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众所周知,李小龙的截拳道就是在咏春拳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李小龙后来也在其咏春拳的基础之上加以改 进,不能排斥,李小龙也说过,咏春拳还是有它的缺点的,别的门派也 一样,没有十全十美,关键就是看怎么去结合它,吸取好的部分,取之 精华,去其糟粕。李小龙对水的顿悟,就可以看出他对武术理解的层 次,为了迎接格斗,你必须训练你身体的每个部位,让自己永远在一种 动态的状态中,不断的获得更新的东西,系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永远在包罗万象的角度去对待。
很多人把李小龙比作美国电吉他界中的传奇人物吉米亨德里克。 从有他的出现后,所有的电吉他手的世界观都改变了,演奏风格到后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 人对于拨片的握法有所不同,一部分来自先天性的,但是他们后来找 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前提要符合科学的原则,然后加入大量的科 学的方法去练习,最终达成了一定的水平,从这点可见,是因人而异 的,李小龙的截拳道道概念其实就从侧面验证了这个道理。
怀揣100美元只身闯美国
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他,当然历史亦不得不接受他的挑战,他的 血一直是火热的,他注定了要向一切挑战。其最大的个性与特点也就 是:挑战,迎接挑战。
李小龙在种种背景下,终于踏上了漂泊的旅途,前往出生地美国。 这是他人生旅程的起端,也是证实他到底只是个“不良少年”,还是一 位前途无量的旷世英才的转折点。怀揣着这样一种拼争的理想,李小 龙的奋斗历程开始了。正如他所说:“有时,我们追求某一样东西,这 样东西可能是毫无价值或毫无意义的,但我们会尽毕生之力去追求 它;有时明知是不可得的也不会放弃追求。这是人生的一种精神 寄托。”
李小龙这次重返出生地美国,远离亲人,远离家乡,到遥远陌生的 异国去读书,去闯天下,这对孝小龙来说是一个极严峻的人生考验。 他它不想依赖家庭的赞助,只想凭自己的意志和体魄在美国站稳脚 跟。从19岁那年怀揣100美元只身前往美国谋生算起,李小龙和无 数到美国淘金的华人一样,在旧金山只能干一些零碎的活,住在破烂 的贫民区。
李小龙在旧金山,干得稍长、稍有点起色的职业是教人跳恰恰舞。 但是他的收费低廉,学员又非常稀少,这与他精湛潇洒的舞技很不相 称。在香港,他是跳舞作乐;现在,他却以舞艺权做维持生计之手段。 美国人不鄙视从事任何职业的人,可李小龙总觉得有些无奈。
浏览6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