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就是通过爆发拳技术与右上步发右拳的近身技术的不断 完善、补充,使随时根据加深的理解与最新的发现相结合,才最后形成 了他至简、至灵、至猛的武学技能,使他有能力打败任何的对手,而不 管其技艺和体格如何。

许多年来,一些武林人士也试着去演练这一技术,他们之中有成 功者,也有失败者。寸拳的秘密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并一直被武学爱 好者所珍爱。

咏春拳的力量来源于拳手的脚下和穿过身体的中心线,拳手表面 的中心线在拳手身前,它是一条假想线,起于拳手头顶中间部位,然 后,由身体中间穿行至阴部。

由于咏春拳的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这就使得拳手出拳力量直 接来源于拳手身体背部的大肌肉群,这种发力方式与那些力量来源于 腰与臂部肌肉的武术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咏春拳斗士开始出拳时,他的肘部就在寻求身体的中心线。当肘 部寻找到自己身体的中心线后,拳手发出的拳击便真切而能击中要 害,这是因为身体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的冲拳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 强大力量。

卡尔•派克说:“咏春拳出手拳时要放松自己,使出拳手臂像一条 鞭子一样。”卡尔•派克是咏春拳教练,“出拳时,手臂所做动作要完成 得猛烈有力。肌肉与脑神经紧张会影响出拳的速度与效力。”

力量源于拳手的姿势。咏春拳的姿势平稳,人不过髓取式(一般 两脚之间距离与两肩的距离相一致),但是,拳手出拳的最强力量来源 于出拳时拳手的脚法。

咏春拳斗式成三角形。两脚稍微内倾,身体要与对手成一个小角 度。当拳手前进时,拳手的前脚前跨,后脚则拖步向前,这样做的目的 是为了使拳手在整个打斗过程中保持一个重心在后姿势,这种姿势有 利于拳手进攻对手。拳手的原动力与拳力就产生于这种向前移动的 脚法中。脚步移动时所做的冲拳产生的力量要远远超过原地出拳的 拳力。

咏春拳手也常使用没有禁封的腿发出踢击动作。使用踢击动作 时,拳手利用踢腿向前下落的惯性拖起后脚。咏春拳的每一个踢式都 对拳的出击很重要,因为每一个脚的踢击动作都有助于拳手的右手打 击动作,并且可以增加拳手击拳的力度。

与人们想象的不同之处是咏春斗士不用小手指关节出击,用小手 指关节出击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样做将会削弱拳头的这一部分的支 撑力度。有些时候,咏春拳手看似用了手指小关节出击,而事实上,他 们用了大手指关节出击,这个大手指关节一般指拳头的第十个手指 (中指)关节。迷惑看客的关键,是拳手的抖腕之力,这种发力看上去 似乎很像拳手用全部的小手指关节出击对手。

抖腕是寸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拳手将脚与臂均于一条 直线上时,冲拳就可以由拳手身体上发现,拳手就可利用抖腕产生 强力。合乎规范的动作是:拳手用拳头中指的第十个指关节触及 对手打击部位,然后猛烈地抖动手腕。这种猛力的优点是显而易 见的。抖腕之力一旦发出,拳手的身体在瞬间就变成静态,而抖腕 所传之力被送入指关节进而触及打击目标。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 使拳手将冲拳时所发的全部力量暂时“贮存”,然后将全部力量反 弹于进攻目标之上。

空手道斗士和拳击手早已熟知抖腕向前出拳时,其更为短暂的爆 发力产生的功效所具有的破坏性更大。

派克说,“99%的打斗情景都要求拳手连续不断地出拳而不是出 一拳就能结束战斗。咏春斗士艰苦的训练保证了他们进攻技术的发 展,咏春拳手要进行快速的系列拳击才能达到效果,拳手头脑冷静而 性情激动,他的发力就会平滑而强劲。”与单一的拳出和抑制的情绪相 比,系列拳击更有效力。

咏春拳手出拳之前不禁锢每一个动作,因此他们有快速进攻的能 力。又因为咏春拳手有假设的身体中心线,他们很容易使用简单的发 力来制伏对方。

咏春拳手一旦调整好中心线,他就可以开始他的闪击拳。拳手每 一次拳击都不要放弃将力量源于身体中心线的原则,这样,拳手连续 的冲拳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滚动向前,直击对手的要害部分。

袭击之前,空手道斗士不去禁闭每一个拳击,今天的空手道斗士 总是在整个打斗过程中都举抬两手,而空手道斗士的身体也总是控制 成一个极端的侧面位置,因此,空手道斗士更多地使用背拳与交叉拳, 这种技术与咏春拳是有区别的,除去这些,三体系出拳的动作都不一 致,空手道斗士与拳击手都出平拳,而咏春拳手用立拳或竖拳,但是, 两种拳工各有所长。

空手道因其打击距离远,打击的拳头力量很强,但是,因拳头与打 击目标相距较远,其速度相对地要慢。空手道者出拳时拳头扭转还能 给对手造成极大伤害,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扭转拳头的动作容易 损伤拳手自己的腕关节。

因为空手道与拳击的出拳不依靠于自己身体的中心线,其出拳范 围要大于咏春拳,这一技术的弱点使两体系的拳手不能全面地保护自 己身体。

派克说:“咏春拳的手技是在极近的范围内完成的,而空手道者与 拳击手则很少在近距离范围内与对手打斗。”

现在,第二位拳手不利于进行迂回攻击,因两拳手之间最短的袭击 距离是中心线。依靠二人之间的中心线,咏春拳手使直拳袭击对手,而 且拳手无须使用较大面积的身体阻截性接触就可破坏对手的进攻。

第三种类型的阻击并用技术是拳手对双臂的应用。拳手可以一 手出拳以清除自己对手身体中心线上的阻碍物,另一手将在中心线上 出拳攻击对手。

派克说:“攻防并用拳使对手失去了主动进攻的权利,也将不利转 移给对手,而这时的咏春斗士就占据了主动进攻的地位。"

李小龙备受人们推崇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咏春拳技,也 是因为他是中心线出拳的大师。李小龙通过大范围地综合空手道、拳 击和其他多种的武术体系的技术而使自己的武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 地步,李小龙在世时,他了从没有厌倦使用那种他引以为荣的"将对手 打倒在地的”咏春寸拳。

李小龙七大武学原著简介


  1. 《基本中国拳法》


1963年出版。是李小龙生前所出版的唯 本个人专著。出版 这本书时,李小龙年仅23岁。该书共97页,由李小龙挚友严镜海、艾 得•帕克作序,同时,李小龙也作有自序一篇。书中前1/3介绍了中 国武术的流派概况、阴阳哲理与基本功训练(李小龙手绘动作图);后 2/3则着重演示了“振藩拳法”的踢、打、摔、拿,动作照片由李小龙本 人及其高足木村武之、严镜海、杰西•格洛弗、詹姆斯•德迈尔等示 范。该书迄今已再版两次,印刷二十余次。

  1. 《咏春拳》


该书署名为“严镜海著,李小龙技术编辑”,1972年出版。这本书 直至今天被普遍认为是由李小龙传授、严镜海执笔,最后又由李小龙 审订的作品。该书共223页,是由严镜海以李小龙咏春拳弟子的身份 所写。书中所包含的咏春拳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四门挡法、小念 头、封手攻击法等内容均来自李小龙的悉心传授。书中动作照片由严 镜海与李小龙另一高足黄锦铭共同示范。香港曾出版有该书的中文 译本《图解咏春拳》(译者:李绍昌)。严格地说,该书还不能算做是李 小龙的真正个人著作,故美国武术刊物在以前介绍李小龙个人原著 时,总是将这本书列在其余六本真正的原著之外。因此,如果除去这 本书:李小龙七大原著”的说法就变成了 “六大原著”

  1. 《截拳道之道》


1975年出版。本书是在李小龙逝世后由其遗孀琳达女士与武术 理论作家吉尔伯特强生合作,根据李小龙生前武学与哲学笔记手稿整 理而成,并由李小龙截拳道大弟子伊诺山度审订。该书208页,大16 开,囊括了李小龙生平武学与哲学理论的精华,并收录了大量李小龙 的武学笔记手稿,出版后立即风靡东西方,被译成九种文字畅销世界 各地,迄今为止已印刷四十余次,被西方武术界奉为“武术圣经”。

之谜 小龙生前本打算将这部书的手稿命名为“武道释义”,1975年该书出 版时由琳达女士定名为《截拳道之道》,而将全书的开篇——哲学理论 部分配发李小龙“武道释义”手迹与题图,以示缅怀。书中详细论述了 截拳道的技术体系、攻击防守原则与武术哲学之终极目的。香港曾出 版有该书的中文译本《李小龙——截拳道》(译者:杜子心),影响非常 广泛,深受欢迎。

浏览68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