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钟山传功家南派根据近年南京范克平先生所介绍的(武当功家南派》披 露明朝宣德年间(公宂1426〜1436年),武当山有一位 隐修道人,此人姓邓,其名不详,为山下均州(即今丹江 口市)人邓道人在武当山隐修期间,习得上乘内家绝技, 后秘传于俗家子孙邓氏门中遂将此技视为至宝,立下苛 刻的承传戒规传子传媳不传女,本姓之外概不传这样,传到第九代上,就出了个邓钟山邓钟山生于 淸嘉庆乙亥年(公元1815年〉,幼时即受家世武凤所染开 始习武,每夜子时起床练功,先做软气功舒络活血,然后 顺序做轻气功、硬气功、特绝技,午时后则演练拳法,每 日习武做功总须满四个时辰(即今8小时)之多,因家传 技绝,学无点虚,又自童子学起,所以,邓钟山年未及冠, 早已技艺出众,因他常爱与同行较技,胜他者稀,故声名 自此在当地武林盛极邓家虽有家训,但到邓钟山,生性上却与祖辈大不一 样祖辈固守武当乡土,怀宝不露,而他却喜欢周游,又 爱与同道切磋交流,邓钟山有姐嫁于山东蓬莱赵姓赵家 也是世代习武之家》所以,因有亲上加武的双层关系,邓 钟山游历山东蓬莱多于其他地方,他一到盖莱,常有慕名 求学者,邓钟山一律拒之不受然而,求学者中也有心极 虔诚者,竟多年如一日跟随邓钟山,竭尽服侍之能事,其 中有位年长邓钟山十余岁的武师李家年,对邓钟山更是十 二分的殷勤,原来他如此这般却是想请求邓钟山能收下 他的第六个儿子李老六当嫡传弟子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由于这些弟子的一片诚心感动 了邓钟山,再加上邓钟山因自幼练功未破童体,成年后也 不愿再寻配偶,故膝下无子,至此他才决定打玻森严的家规,收下外姓弟子,以使武当绝技不得失传自他开始 此门有了开派之举,所以他将所开之派取名为“武当功家 南派'所谓“南派者,盖因此派开山祖师张三丰以六路 拳下传,其中张松溪在浙东盛传,于南方声名已久,是称 南派邓氏先祖虽隐居武当山未曾南游,但拳法为此一派 承传,所以有此称呼。
据言六路拳为南派之精华,也为邓家举法笫,它 在技击中撞打、植防上下左右前后六路,因时得名拳诀 有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传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 撤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锤冲掳两翅親,李老六名德贵,祖上世代以开镲局为业其父李家年 在山东蓬莱一带武界人称“李半边'煞是有些名望,李家 年曾当过宫廷保镖,李老六自幼随父也常出入宫廷,见得 些大世面,不过李家年自知自己武艺毕竞有限,尤其自见 到邓钟山后,完全为之傾倒,决定不惟一切代价将六子托 与邓先生教授后来,李老六拜在邓钟山门下足不出户, 勤学苦练13年,终于名冠金陵,清朝道光年间,江苏扬州人黄彪在朝供文职,因不满 朝政腐败,愤然辞官返乡,其女黄春燕与其夫人闻讯,赶 来无锡迎接,舟行太湖遭到强盗拦劫,正遇邓钟山之外 甥赵石城游访武林至此,拔刀相助,使母女得以脱险黄 春燕遂有习武惩恶之念,经得二老同意,便随赵石城同往 江宁,参拜客居于此的邓钟山为师,被邓钟山定为武当功 家南派的二位嫡传开首弟子,黄春燕从而练就一身髙超武 技,成为一代巾幅英雄> 黄春燕后与赵石城结为伉値,生 有一子,随舅公姓取名邓继侠。
邓钟山的二世弟子有,邓继侠赵石城之子,自幼随父母练“圈内”武功,深 得嫡传梢奧,李义侠、李燕侠,为赵石城夫妇在江宁所捡弃儿,收 为义子,自幼尽传“圄内”武功二人经18年勤学苦练, 大功成就,此后以“江南双侠”风靡一时,李松如,李老六之长子李钟奇,李老六之弟子,河 南人二人从师李老六,得真传,光绪年间,二人被称为 “武坛隐叟”、“武坛二老”,清光绪七年(公元1882年)冬天,时年67岁的邓钟 山应当朝两江总督左宗棠之聘离开家乡湖北武当山到江 宁府开办武学因声名所致,与江宁甘凤池、太湖李魏波 被武林称为“江南三大侠”,部钟山于江宁仓巷桥开办学堂, 教弟子百余人后其弟子中出类拔萃者有钟老八、杨拐子、 姚中源等人,办学期间,邓钟山集平生所学所得,著成 力家秘法宝藏—卷,左宗莱拜阅之后赞叹不已,挥毫!« 书曰“武坛一孤书,价值可连城,万贯不脱手,谁知传何 人,邓先生之晚年大部分是在江宁度过的,他有两处住地, 一为朝天宮,一为上浮桥,有嫡传弟子李老六终日相陪并 有徒孙李松如、李钟奇服侍,外人难以接近,邓钟山先生95岁髙齡时,其外甥赵石城从渐北武当山 来信,求舅父回老家安度晚年,邓老先生得信后,竟谢绝 众人的苦苦挽留,只身踏囲故乡,后仙逝于武当山,邓老先生在江南所传功家南派拳法有:武当六路拳、洪 门拳、醉八仙、盂珠下海、四门刀、戒刀、四门枪、雁门神枪、八仙剑、浑元铁棍、板凳拳、云帚拳、春秋大刀、风 波扫秦、鸳鸯镙、梅花针等。
严禀康传武当太极拳据《武当S 1989年第2期胡绍和《武当太极拳概述” 一文介绍:严嘉康,清朝宮室某大臣之后裔,生于康熙三十四年 (公元1695年)正月十五日,自幼天资聪颖,及长博学多 才,为朝臣年庚尧所妒,严嘉康为免杀身之祸,30岁上离 开京师,云游他乡后至湖北武当山元和观,隐姓埋名出 家当了道士,严嘉康出家后取道名乾宣,在武当各庙观拜 师访友,深研武当内家拳,并且用大半生时间搜集整理武 当内家拳法资料,整理汇集成《武当秘鉴》8册,据严嘉康《武当秘鉴》记述,武当山三清教历代传有 武当正宗太极拳,该武当太极拳创自祖师张三丰,三丰袓 师原在武当山编有无极拳十二式,太和拳八法,又创太极 拳十六式,后经他精心研究,将三种拳法合为一体,通称 为武当太极三十六式,此拳下传到第三代弟子武当山南岩 宮尚宝真人秦峰,在36式上又扩充了 18式,共54式。下 传第五代南岩宫天礼真人纪芳谱又补充20式,共74式。下 传第六托武当山上清观智轩真人钱强,又补充了 14式,共 88式。再下传第七代武当山玉虚宮玄武真人陈敬儒,因陈 原习五形拳及八卦拳,特将五形、八卦揉于太极之中,取 天、地、人三才之理,在88式基础上又加进20式此时 武当太极拳共为108式。为尊重祖师,该门又称此为三丰 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系武当三清教正宗拳系之一,历代主要在 武当山南岩宫承传,拳经规定,此拳为道家养生之术,不 图技击之末学,非道家不传,不许出山,严嘉康因是武当 道士,才于南岩宮学得此拳并第一个将其整理成书供南 岩宫道门传授之用.严嘉康于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三月十七 日(公元1786年)于元和观羽化,享寿91岁,清朝末年,有河南新乡少年杨再新,12岁出家武当南 岩宫,取道号丰慧,从师学得武当太极拳,后并得到秘藏 的武当宗谱和《武当秘鉴》,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携 上述各物还俗下山后游辽宁,传有弟子,由上述情况看,武当太极拳本自张三丰所创门派后,又 经过武当山历代弟子补充修改,更被发展成千姿百态,严 嘉康虽非创始人和补充者,但他能将此拳整理成书留世,实 为武当拳法的继承发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浏览2,4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