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刘海琴:《“暴虎”补证》,《语言研究》2005年第6期。
罗冠宗:《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历史片段》,载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 辑部编:《上海的宗教》(上海文史资料第八十一辑),1996年11月。
罗时铭:《中日相扑传承关系探析》,《体育文史》1997年第1期。
马良:《中华北方武术体育五十余年纪略》,《体育与卫生》1924年9 月3曰。
马青云:《铜车马御官俑佩剑之我见》,《文博》1995年第1期。
马岳良:《京城拳场旧数杨-—太极拳是怎样传到此京的》,张耀忠、 壮飞整理,《精武》2005年第11期。
孟东风:《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类动物纹饰》,《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1期。
欧榘甲:《论政变为中国不亡之关系》,载翦伯赞等编:《戊戌变法• 第三卷》,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
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潘懿:《说“射箭”》,《中华文化画报》2007年第9期。
彭林:《从〈仪礼•乡射礼〉看中国古代体育精神》,《光明日报》2004 年2月10日第3版。
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技击漫谈》,《求是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5年7月10日。
圣揆:《记北京太极拳之起源》,《体育月刊》第五卷第二期,1938年2 月1曰。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宋征豪:《从新出甲骨文考述晚商射礼》,《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 1期。
庄周:《庄子》,孙通海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谭华:《“东亚病夫”小史》,《体育教学与科研》1985年第3期。
《体育史话:晚清民间的体育活动》
田延峰:《佩剑风习流变及文化内涵》,《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0年第2期。
田镇峰:《沪运杂写》,《求是月刊》第二卷第三期,1935年12月 10日。
田镇峰:《金陵之行(续)》,《求是月刊》第一卷第三期,1935年4月 10日。
田镇峰:《金陵之行(续完)》,《求是月刊》第一卷第四期,1935年5月 10日。
田镇峰:《省考纠纷之解剖》,吕岩岑记录,《求是月刊》二周年第九 期,1936年6月10日。
通系:《提倡体育之我见》,《体育月刊》第四卷第十二期,1936年12 月31日。
王俊奇:《古代射箭者的“护具”》,《文史杂志》1996年第1期。
王振亚:《旧中国体育见闻》,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年版。
吴龙辉:《六艺的变迁及其与六经之关系》,《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 2期。
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版。
向恺然:《拳术传新录》,《国术统一月刊》第一集第三册,1936年10 月15日。
徐皓峰:《尚云祥教拳二三事》,《武当》2003年第1期。
徐皓峰:《夜练形意拳》,《中华武术》2001年第12期。
徐哲东:《国技论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影印版。
许友根:《武举制度史略》,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邹水 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杨宽:《“射礼”新探》,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年版。
杨琳:《中国古代袒露礼俗研究》,《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
杨瑞松:《想象民族耻辱: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东亚病夫”》,台 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005年第23期。
杨向东:《六艺中的乐、射、御与体育、美育》,《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2年第6期。
姚朝文:《粤港澳舞獅、舞龙民俗艺术的诗学意义——粤港澳功夫影 视中珠三角民众的习俗与精神寄托》,《二十一世纪》网络版第55期,2006 年10月31日。
余碧玉:《清末民初促使精武体育会成立之社会名流》,《国术研究》 1992年第一卷第二期。
余英时:《东汉生死观》,侯旭东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袁济喜:《从“六艺之教”看周代的审美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张鹤泉:《东汉时代的游学风气及社会影响》,《求是学刊》1995年第 2期。
张觉等撰:《韩非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张士闪:《从梅花桩拳派看义和拳运动中的民俗因素》,《民俗研究》 1994年第4期。
张益民、王锋朝、王凤阳:《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中华武 术》2006年第4期。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章邯:《秦国骑兵源流略考》,http: //www. readannals. com/Space/ html/03/t-l 9703.html。
赵长松:《四川狮灯》,载张紫晨编:《民俗调査与研究》,河北人民出
版社1998年版。
镇峰:《技击漫谈》,《求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35年11月10日。 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技术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史 参考资料•第五辑》,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年版。
中央国术馆编:《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南京大陆印书馆1931年 9月版。
钟少异:《龙泉霜雪——古剑的历史和传说》,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1998年版。
重远:《如何能除祛国术家们的病》,《求是月刊》第一卷第一期,1935 年2月10日。
周初明:《“弓左箭”还是“弓右箭”——论古代两种不同的射箭方 式》,载浙江省博物馆编:《东方博物》第2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周初明:《古代射箭手部动作考略》,《东方博物》2007年第1期。
二、专 著
[德]贝克、[英]吉登斯、[英]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 的政治、传统与美学》,赵文书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法]茨维坦•托多罗夫:《象征理论》,王国卿译,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生食和熟食》,周昌忠译,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图腾制度》,渠东译,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5年版。
[法]莫里斯•古德利尔:《礼物之谜》,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法]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戴安娜•克兰主编:《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王 小章、郑震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日]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马彪译,中华书局2002 年版。
[英]E.霍布斯鲍姆、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 社2004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李猛译,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英]奈杰尔•拉波特、乔安娜•奥弗林:《社会文化人类学关键概 念》,鲍雯妍、张亚辉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英]史蒂芬•特恩布尔:《最后的武士:荣耀与毁灭》,刘汉生译,陕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浏览1,2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