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魁元,号大老九,1914年 农历正月十八出生在保定的一 个贫穷家庭。14岁那年,保定大 旱,他随父亲背井离乡沿街乞 讨,最后在天津卫落脚。16岁他 在天津卫南市首善大街“恒发 祥”洋车场当修理工,后因洋车 行不景气,他又改行蹬三轮。但 蹬三轮仍不能糊口,他又去了 “太古义和”码头扛大个,当脚行 卖苦力维持生活。

旧社会水旱码头有帮派,生虎子(生人)想吃码头这碗 饭不太容易,帮派的人会想方设法把你挤出这个圈外。张 魁元刚到码头的第一天,码头上的人看他是刚来的外来 户,就挤兑他。从船上向码头卸包是个力气活,中间还要走 跳板,别人都是熟练工,唯独张魁元是个生手。他们一看张 魁元长得人高马大的,哥几个一合计,“咱们一趟扛两包, 看他扛几包。”于是他们每人都扛两包。张魁元看他们扛两 包,心说,“我可不跟你们斗气,我就扛一包,能把我怎么 样?”于是他不多扛,每次仍扛一包。到了晚上收工一结账, 他看其他人拿的钱比他多一倍,就问工头:

“为什么他们拿的钱比我多?”

 

“人家每趟扛两包,你扛一包,当然你拿的少了。”

“扛几包就给几包的钱吗? ”“当然啦! 一直是这样呀!”

第二天,张魁元每趟也扛两包,结果有的人就扛三包, 他又扛四包。其他人已经是“小鸡吃黄豆——强努”了,这 一下可把大伙儿给震住了。张魁元瞧他们不敢叫板了,都 像木桩子似的戳在那儿,就说:“哥们几个还加吗?来!给我 再加一包。”

好个张魁元!别人最多扛3包,他扛5包走跳板如履 平地。这么一来不但没人再敢跟他叫板了,而且马上对他 转变了态度。有的叫张爷,有的叫哥哥,有的上来给他擦 汗,有的给他倒水,马屁都拍绝了。

晚上一结账,工头仍按正常劳动力钱开给他。张魁元 不禁动容,问道:

“为什么还按以前正常开?你不是说多扛多开吗?怎么 能说话不算数呀?”

这一下把工头给问住了。工头牛眼一瞪:

“昨天给你开了就不错了,今天你还想多拿?真是自找 没趣。”

说着一招手,“来呀!问问他今儿个这钱是怎么个要 法

敢情工头后面还站着4个打手,个个奘二棒子,大勺 跨子,四棱子胳膊起金线。这时他们端肩露胸来到张魁元 身前,举手要打。张魁元一看要群殴,于是迅速伸出左右两 手,用力拢住两个打手的脖子往里一合,就听“嘭”的一声, 两个打手的头部撞在一起。紧跟着猛回头,抄起另一个打 手砸向工头。工头躲闪不及,来了个人砸人。最后一个打手一看,吓得不敢近身,却灵机一动,跑上前去把工头扶起 来。张魁元上前喝道:

“你讲不讲理?到底给加不加钱?”

工头连连点头道:

“加,加,一定给张爷加钱。”

从此以后,码头上水旱两路就有了张魁元这么一号 了。由于张魁元人憨厚直爽,穷哥们儿都愿意接近他。谁接 近张魁元,工头就不敢欺负谁,大家把他当成了保护伞。

解放后,他成为港务局的一名光荣工人。

张魁元自幼视摔跤如命,17岁时他追随过高登第。

当时他已经是“三不管”跤场的常客了。虽是常客,但 他摔的是力气跤,因此后来他又从师孟艺(清八旗善扑营御 前布库——扑户,孟艺一生只收了张魁元一人为徒)。从师 后他能继承孟艺一生的跤技,并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 继承门户。所以经学艺他在天津卫各跤场帮场时也是个常 胜将军。一次髙登第在“三不管”跤场叫他和自己过过手, “不要客气”。结果竟摔成了 2比2平,这消息立刻轰动了 整个天津卫。当然那时候的高登第在跤坛上已经是个“回 头老”了。

张魁元性情直爽,好打抱不平。在旧社会他不畏强暴, 嫉恶如仇,黑白两道闻风丧胆,他见危必救,曾在“三不管” 跤场救过卖艺老人。面对20多个手持棍棒的地痞流氓,勇 于出手,毫不留情,使那群坏事做尽的恶徒抱头鼠窜。

张魁元曾在天津“美琪”戏院门前拔刀相助,救出遭受 两个美国兵凌辱的中国女青年,以中国跤法痛击精通拳击 的美国兵,使中国人扬眉吐气,人们赞张魁元侠肝义胆,正 中H授改名人彔 -153 - 气浩然。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魁元成为我国第一代工人,他从 内心里感到自豪,打起精神^刻苦研练摔跤技艺,并培养了 新的一代跤手,他认为这是他义不容辞的任务。经他培养 的跤手多数是运动健将和知名度较高的跤手,如杨子明 (三次全国冠军,我国唯一工人出身的中国式摔跤教授)、孟 广彬(运动健将)、李文忠(全国第四名)、苗焕庆(名跤手)。

1953年张魁元参加了全国摔跤比赛,他大显身手,技 压群雄,轻取冠军。

1956年全国摔跤比赛于9月10日到15日在北京北 海体育场举行。有北京、上海、贵州、青海、甘肃、河北、河 南、吉林、湖北、云南、浙江、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内蒙 古、江苏、四川、湖南、新疆,共21个省市自治区的96名运 动员参赛,裁判长温敬铭。对于张魁元来说,在重量级组内 困难较多,有几场硬仗要打,要想进人前六名,首先要过内 蒙古的僧格和新疆的阿满比克以及北京的杨宝和这三关。 这三人的跤技非同一般,僧格力大无穷,跤术绝伦,在内蒙 古那达慕大会上多次获得冠军,全国摔跤比赛会上也是名 列前茅。新疆的阿满比克摔起跤来勇猛凶悍,爆发力强,人 称新蜃一匹“千里马”。北京的杨宝和是运动健将,两次全 国摔跤比赛第三名,年轻力壮,技术全面,善使脑切和坡 脚。常言说得好,人过40天过午。这一年张魁元已满42岁 的人了,不比路见不平、惩强治恶的年纪了。按摔跤年龄来 说,35岁就算“回头老”了。但是张魁元有一个战胜对方的 法宝,就是他在摔跤道路上过过五关,斩过六将,打过无数 硬仗,经验丰富。

-154 - 中,授政名人彔

1956年9月13日的下午,北海体育场内人山人海,老 将张魁元对新疆阿满比克。这是跤迷们盼望已久的一对跤 手赛。老跤迷们说:

“看看大老九张魁元当年的精神能否再现。”

比赛一开始,阿满比克就想以自己的实力压倒张魁元, 他的拿手绊子是箍腰坎——合胸搂子。经验丰富的张魁元 千方百计就是不让对方揪住,采取边线战术,打着了就打, 打不着就走,反正不着急。对方像发了疯的野牛,急着想把 张魁元抓住。说时迟,那时快,当阿满比克扑张魁元的瞬 间,张魁元夹脖、变脸、横腿,给方使了个别子,3分钟第 一局到时,1:0。第二局阿满比克更加凶猛异常,因为他输 了一分。张魁元还是和他拖延时间,有意使对方在战略上 犯错误。阿满比克心如火燎,从正面再次扑向张魁元。张魁 元哈腰猛起,攥中心带一拽,横二棒子给对方使了个“三道 腰大得合”,对方倒地,张魁元又得一分,胜了第二局。张魁 元连胜两局,有了本钱,第三局上去后一反常态,主动进 攻,认对方的小袖,拿大领,拉对方走,抬腿一个坡脚,对方 再次倒地。比赛结果3: 0。决赛时,张魁元输给了僧格,又贏 了北京的杨宝和。最后比赛名次如下:

1、 僧格(内蒙古)

2、 张魁元(天津)

3、 杨宝和(北京)

4、 阿满比克(新疆)

5、 阿不力米体(新疆)

6、 金鱗泳(吉林)

经过这次比赛,张魁元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我国的运动健将(全国摔跤比赛的冠军、亚军均被国家体委批准为运动 健将)。1957年张魁元已经43岁了,国家体委分家,天津摔 跤队改为河北省摔跤队,张魁元任河北省中国式摔跤教练 兼运动员。

1959年9月14日到21日,我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中 国式摔跤在北京举行。参加比赛的有北京、河北、山东、辽 宁、青海、新疆、江西、安徽、四川、河南、甘肃、陕西、山西、 河南、吉林、宁夏、黑龙江、内蒙古、解放军共19个队128 名运动员,总裁判长张登魁。全国跤坛高手又一次云集北 京。在这次盛会上张魁元又一次大显身手。9月12日晚在 北海体育场对新疆的那哈土巴音,跤迷们从战表上得知可 以又一次大饱眼福了 :一个是出生牛犊不怕虎;另^ 刀不老赛黄忠。头两局龙争虎斗,摔成3比3平。到了第三 局,那哈土巴音想趁张魁元疲乏之际拿一个乏龙。而张魁 元已看出那哈土巴音的用意何在。当那哈土巴音在场内拼 命寻机得手的时候,张魁元利用自己腰长、腿长、身高力大 的优势,抢偏门,让胳膊,用了一个“扣腿”,使对方倒地,两 分!比赛结果5比3,张魁元获胜。这次比赛的排名如下:

1、 胡和勒(内蒙古)

2、 赵保周(山西)

3、 张魁元(河北)

4、 杨宝和(北京)

5、 李长津(山东)

6、 那哈土巴音(新疆)

这次摔跤盛会河北队取得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团体总 分第一;个人四个第一;于勇、王鸿书、毛庚琛、杨子明;两个第二;髙富桐、贾福才;一个第三;张魁元:一个第四;李 文和。这与张魁元教练的科学训练是分不开的,因此贺龙 元帅、彭真市长接见了河北队,并宴请了张魁元教练和有 功人员。李耕涛市长还表彰了河北队,并赠与以张魁元教 练为首的河北省摔跤队一面奖旗,可惜在文革中丢失。

历史上跤手成千上万,但真正得道者不多。张魁元由 于受到孟艺老师的真传,所以无论是功夫还是跤绊,他都 有独到之处。孟艺老师看到张魁元体型高大,腰部以上两 边是“膨肋”,比别人的肋骨粗,摔起跤来有“闷劲”,也就是 说,别人没有的跤劲他有,别人没有的耐力他也有,别人练 功坚持不了的他能坚持。总之他有惊人的毅力,所以根据 他身体条件的特点,孟艺老师教他与众不同的功夫。例如 有一次王占林(全国摔跤知名人士,1960年4月17日到 28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摔跤锦标赛上获轻量级第二 名)在他面前演练抖铁链子,其功夫确实接近炉火纯青的地 步。张魁元在一旁观之不语,视而不见。王占林练毕随口说 道:

“九伯,请您指教指教,我练的对不对?”

张魁元淡淡地一笑,站起身来,接过铁链子,身体稍加 活动,然后骑马蹲档式一站,只见他深深呼气,两臂交叉, 脚下一个大崴桩,气贯丹田,只听一声大喝,拇指粗的铁链 顿断两开。

1959年4月在山西太原举行的中国式摔跤遨请赛上 张魁元贏了全国摔跤冠军赵保周。

20世纪40年代北京、天津的老跤迷们都知道,以张魁 元、张连生、张鸿玉和张鹤年等人为首的跤手,身怀绝技,闯北京、闹天桥。当时一开始宝三跤场的孙傻子对张连生。 孙傻子曾在1938年摔败过日本武士牛岛辰雄。牛岛评价 他说:

“昭和十五年,我在北京天桥宝三跤场做过摔跤表演。 我认为北京最有实力的跤手就是孙傻子。”

孙张一交手,几经较量,孙傻子体力不支,败下阵来。 紧接着张魁元对在宝三跤场帮场的白景文。白景文在北京 跤界也很有名望,但与张魁元相比稍显逊色。场上他二人 你来我往,白景文渐渐不支,张魁元心想:

“天桥宝三跤场名扬四海,跤场的满宝珍是个朋友,我 们哥几个从天津来到北京天桥,既要拿出实力,让对方明 戏,瞧得起,又要以武会友,通过摔跤切磋技艺,交一些朋 友。,,

所以张魁元和白景文由一开始“掐尖”摔真跤,变成了 观众看不出来的假较“星子”,互相让跤。观众如潮水,大把 大把的钱往场子里扔。如此这样,时间长达半月之久,不但 给天桥这块杂巴地招来许多生意,而且轰动了整个北京 城。由于张魁元老实忠厚,知名度又高,因此北京城的跤迷 们都愿意接近他。一天跤场推了买卖,宝三和满宝珍、魏德 海等人请张魁元、张连生、张鸿玉、张鹤年到前门外“两义 轩”饭庄赴宴。大家在酒席宴上推杯换盏,推心置腹,肝胆 相照,畅谈京津两地友情,你兄我弟,相识恨晚。刘永茂(原 系前门外郾儿胡同侦缉大队长,一辈子好交朋友,1976年 去世)提议:

“京津两地跤坛髙手如此投缘对劲,亲如兄弟,何不结 成异姓兄弟?”

大家一致赞同,因此跤坛上出了个“十三太保”。北京 有魏德海、刘水茂、宝善林、满宝珍、杜长荣、孙荣、赖明训、 陈清泉、白景文;天津有张魁元、张连生、张鸿玉、张鹤年。当 时就在宴会上为天津兄弟贺“四大张”称号。因此从40年 代京津两地跤技不断发展,跤手往来密切。如天律的髙富 桐(张连生的弟子)、杨子明、孟广彬、苗焕庆(张魁元的弟 子)、王恩信(张鸿玉的弟子)、贾福才(于七于永泉的弟子)和 北京的陈金泉、徐茂、杨宝和、周茂兴、改国安、白文亮、王 文永等人都常常集会,切磋技艺。

张魁元是跤坛泰斗,练武的表率,忠厚老实做人的榜 样。他的髙徒们说

“我们的老师一辈子能屈己从人,是条硬汉子。”

大家都知道张魁元是全国摔跤界的知名人士,名扬四 海,为我国体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自己有困难 的时候从不向国家伸手,他说:

“我是胳膊拆了褪到自己袖口内。”

退休后,他自己住的安乐窝窄小得无处下脚,一张床 就占去了整个屋子的一半,若有两人来做客,老伴就得去 街坊邻居家串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毫无怨言。

张魁元退休后在家无事可做,徒弟们怕他身体呆坏 了,就拉他搞过一个时期的起重工作,每月的工资时多时 少,有时多得比较可观。但是钱一到手他舍不得吃,舍不得 花;别人有了困难他毫不吝惜地资助他人。

张魁元1987年身患高血压症,1989年又得了半身不 遂,生活不能自理。女儿和姑爷尽了孝道,总算得济了。 1992年9月16日因医治无效,威震神州的跤坛泰斗、原河北省天津市中国式摔跤教练、四大张之 张魁元老师

不幸逝世了,终年78岁。噩耗传来,大地震动!同行们说: “张魁元老师的一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而索取的太少太少。”

拍于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30年代到 50年代“四大跤王”,人称“四大张”。前排左起 张鹤年、张鸿玉、张魁元(大老九)、张连生;后排 中杨广森(原八一摔跤队运动健将)

浏览9,7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