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宝珍,号广同, 因摔跤动作快而得艺 名“快跤满”和“揣氏满”。
满宝珍先生是回 族人,1911年11月 20日出生在北平天 桥西武圣庵胡同。
满宝珍先生青年 时代就成了一名出色 的好跤手,步人中年 时代他的摔跤成绩显赫一时。到了成年时期,他用自己的 智慧和才干,又为我们国家培养出大批摔跤人才。例如他 担任北京摔跤队教练时,他的学员杨宝和、陈金泉、徐文 会、徐茂、王瑞英、王文永、钱德仁、郝正才、李宝如、丁德 连、马学、马相、吴增寿、王文志、赵增瑞、赵玉海等。这些人 是来自各方各师门下的强手,经过满宝珍的严格训练,大 部分都成了运动健将和国家一级运动员。这些人后来都成 为这项运动的骨干,有的担任了市级的教练或区级教练, 通过他的培养,又有大批优秀的摔跤人才活跃在掼跤事业 上。可以说,满宝珍先生为我国的摔跤事业付出了极大的 心血。
大家都知道,老北京牛街是掼跤的发源地,又叫跤窝 子。满宝珍先生七八岁就在这个跤窝子里长大。满宝珍的 兄长叫满广田,是清末善扑营的官腿扑户宛八宛永顺的得 意门生。练功是非常吃苦的事,天刚蒙蒙亮,哥哥带着七八 岁的弟弟满宝珍到北京天桥、红庙宛八爷的跤馆练功夫。 满宝珍每天也弯腰、抻筋、踢腿,学着大人的动作。十岁那 年,他看魏德海、宝善林和哥哥摔跤时也上去和他们试把 试把。在回来的路上,他对哥哥说:
“哥哥,我也要学摔跤。”
哥哥说:“等你长大了,我一定教你学摔跤。”
满宝珍12岁时就能和哥哥一起练功了。有时宛八爷 给魏德海、宝善林等人说摔跤口诀,‘‘腰似蛇形腿似钻,手 似流星眼似电”,他都时时刻刻背诵着。哥哥满广田看弟弟 对摔跤如此用心,很髙兴,虽然他身子骨儿干巴巴的,面黄 肌瘦,可看起来倒也精神,就对他说:
“真正学摔跤是要吃苦的。学摔跤要先学会挨摔。你瘦 小枯干,要想摔跤就得狠下工夫,你要摔功夫跤,要摔快 跤。如果练功夫怕吃苦,那你就别练了。”
自从哥哥和他谈了话之后,满宝珍除了帮助哥哥做买 卖、干活之外,把心都放在摔跤上了。满广田对于弟弟摔跤 入门进步较快从心里感到髙兴,并逐渐地给他说功夫,例 如教他练推子,然后给他讲练推子是长胳膊和底桩劲;练 麻辫子是长步眼和长腰;拧七寸(也叫怪蟒翻身)是练腰劲; 砂袋练指劲等等。哥哥对满宝珍说:
“使什么绊子就要练什么功夫来配合,手要尖,腰要 弹,脚要馋。”
总之,哥哥把道理都给他讲了。满宝珍十四五岁的时 候,个儿虽不高,可穿上褡裢撂起跤来手脚利落,特别是和 份儿大的摔上,他是得理不让人,让跤不让手。有一次哥哥 带他去永定门外串场子摔跤,哥哥对看跤场配跤人说:
“这是我弟弟满宝珍,来这学习学习,长长见识。您给 配个份小的,叫他们活动活动。”
岂不知配跤的给满宝珍配了个24岁左右、颇有名气 的跤手。满广田一看,知道弟弟非输不可。哪知道满宝珍还 真给哥哥作脸,就看他和对方刚一照面,对方双手一掛满 宝珍的胳膊,满宝珍借手掉腰给对方一下揣。当时在场观 跤的有几位清末善扑营的官腿扑户,看到满宝这下搁胳 膊借手揣,是真东菌,人谱的玩艺,都高兴得喊了一声“夯” (这是在给赢者喊‘撞’)1这一跤贏了后满宝珍心里非常高 兴,比吃了烧羊肉坯香哪!在场观跤的老前辈们都给他助 威,满宝珍这时就更来劲了。只见他小腰一哈,擦着地皮, 满场跳着黄瓜架,那个好看劲就别提了!全场观众没有不 说好的。可是输跤的大个被小个摔了能完得了吗?当着众 多人被个小孩子给摔了,这脸往哪儿搁呀?这么大的个儿 一口袋粮食一个胳肢窝夹一个,他心想我不用綷子摔你, 用劲抡你我也把你抢趴下!
此时大个头急红了眼,上去一扑,一把就将满宝珍的 中心带導上了,心说,这回你还往哪儿跑?!当他刚想再续
另一支手的工夫,满宝珍掐着对方的二棒子,拉着一走,一 背步,又是一个借手揣(拧七寸和跳蹦子的功夫),“借手中 心带揣”内行人都知道,结果又是小份摔大份,对方是前脸 找地,这下跤把对方的脖子也给窝了。对方从地上爬起来,老前辈过来当场给他治脖子说:“赛跤你输手啦!”
这场跤满宝珍可露了脸了,关上门吹喇叭,名声在外。 自从满宝珍赢跤露脸后,轰动了整个南半城,特别是几位 老前辈马冠威、剪子李、尹贵宝,都是清末善扑营成了名的 官腿扑户,对满宝珍更增好感,印象更深。他们闲聊时认 为,将来满宝珍定能成为跤坛上的风云人物。而满宝珍贏 跤后,在回家的路上问哥哥:
“给我喊‘夯’的那几个老前辈是谁呀?”
哥哥说:“这几位可是了不起的人物,跟我的老师宛八 都是彼此情投意合的莫逆之交。”
前排中间穿黑者为毛主席的六叔毛月秋;左起5孙德才孙奔 头;第二排左起1光头者张英杰、5陈德祿、6宝三宝善林、8满宝 珍;后起第二排中间站立者徐俊卿(毯子徐)。
满宝珍请求哥哥说:“等您有空的时候,带着我拜访拜 访这些老前辈,哪怕我给他们磕头认师都行。”
满广田看弟弟那么愿意进一步深造,就满应满许地答 应了弟弟的要求。几日后,满广田带着弟弟用了一个多月 的时间把每位老前辈的家都一一拜访到了,这些老前辈都 程度不同地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活给满宝珍说了几手。满宝 珍接受传艺以后,如虎添翼,并且更加勤奋地苦练摔跤功 夫。
穷文富武,历来如此。满宝珍从小受穷。哥哥满广田虽 然投师宛八爷门下,但是一天也没停止过自己的买卖生 意——卖老豆腐。满宝珍表面每天跟哥哥练跤,而实质上 是帮助哥哥做买卖。按条件,满宝珍没有练摔跤的可能,更 没有成功的可能。富武,他沾不上边,实际上他是个“窝头 练”。别看他是个“窝头练”,但是他有恒心,用他自己的话 说:
“只要我能吃上窝窝头,就念知根,只要我吃饱了窝窝 头,我就能练,练棒了,我就能摔人。”
您还真别说,按他的个子和生活条件,哪一点都比不 上魏德海。魏德海家大业大,而满宝珍由于家中人口多,生 活所迫,16岁时在北京天桥摆了个“扒糕摊”,每天早晨练 完功夫就紧接着制作扒糕。白天卖一天扒糕,太阳将落时 又到天桥沈三跤场帮场撂地卖艺,拿半份钱。当时沈三跤 场人才聚集,好跤手层出不穷。如果满宝珍学艺不特殊、跤 艺不精、不香人,没有拿手的绝活,能从沈三胶场把半份钱 拿过来吗?即使沈三给他,旁人也不会同意的,就是给,也 不会天天给他半份。
大家都知道,北京天桥名扬中外,天桥市场内、各种杂 耍、小吃、商业、医疗,五行八作,无所不有,集吃、喝、玩、 乐、购物于一地,是广大平民活动和求生的场所,在北京民 众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天桥还是北京民间文化艺术的 摇篮,曲艺、杂技种类众多,继承发展了清末掼跤,所以边 做买卖边指身摔跤卖艺的满宝珍就首当其冲了。
1928年,十八九岁的满宝珍在跤坛上已不是一般人物 了,这一二年的时间,其跤艺大放光彩,要手有手,要绊有 等,宴快有快,揸揣、揸闪、揸撤、摔边等等,因此宝三慧眼 识真才,认为满宝珍拿得起,放得下,在自己跤场中日后能 成为独挡一面的人物。所以约满宝珍到自己跤场当伙计, 言明拿整份钱。从此满宝珍就投到宝善林旗帜之下。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打进中国,侵华日寇 横行。以宝三宝善林为首的跤场,还有满宝珍、魏德海、陈 德禄、孙荣等就由天桥迁到北京东安市场内。
春风送暖,三月的一天,逛市场的人拥挤不动,特别是 宝三跤场,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有的人被挤到天棚上骑 着杉篙看,有的上了房,今天的观众为何如此之多?原来是 两个日本宪兵和一个走狗翻译官在跤场内像野驴一样喊 着、叫着、比划着。翻译官对政场的人说:
“你们谁是这跤场的头?太君说了,要跟你们这些东亚 病夫摔跤。你们平时不是总说三道四的吗?今天如果你们 给大爷我拿点说(就是拿几个钱),我在太君面前给你们说 说情,不然你们看见没有?太君身上可别着王八盒子呢。他 们俩要是一翻脸,到那时,就是拿点说也晚了。”
当时跤场的气氛紧张,场里场外的中国人都瞪大了眼睛往外冒火。掌学的宝三头一个站出来对伙计们说:
“我来对付这两个野种。”
正在这时,满宝珍抢先一步把褡裢拣起来说:
“师兄,您退在一边,杀鸡焉用宰牛刀。您把他们俩交 给我吧。”
满宝珍手拿褡裢对翻译官说:
“你跟他俩说,谁先跟我摔?”
其中一个日本人看出满宝珍的意思,没等翻译说话就 自己把上衣脱光,大家一看,野驴这名字还真叫对了,不但 那张脸像驴,就连脚底下穿的钉子皮鞋也翻蹄亮掌。这野 驴穿上褡裢一出跤架,满宝珍就看出他是练过的,所以采 取以逸待劳,表面上怕对方,不直接进攻,把刚柔相互转化 融为一体,先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抵消耗疲惫对方,使野驴 由强变弱。由于满宝珍采取这种有效的手段,很快就把日 本野驴由主动变成了被动。再看满宝珍,这时转守为攻,利 用对方扑他之机,伸手就使一个揸闪,这个绊子是借力使 劲的玩艺。满宝珍心里说,你不扑我不揸,你不真扑我不真 揸,等你扑实了我时,我才真揸。日本人从地上爬起来后, 野性发作,眼珠子瞪得老大,要跟满宝珍玩命。满宝珍一看 日本人如此凶狠,心里更高兴了,说时迟那时快,满宝珍又 一揸对方,把日本人摔个大仰巴壳,被摔倒的日本人还没 从地上爬起来,旁边站着的日本人褡裢也没穿,两眼直勾 勾地就扑了上去,宝三喊道:
“宝珍注意!”
满宝珍感觉到背后的风声,回头用眼一扫,是另一个 曰本鬼子,满宝珍看他过来,用双手抱住对方的胳膊,掉腰就是一下揣,这下绊子叫抱胳膊揣。满宝珍心里说,今天我 豁出去了,叫你们这些小日本混帐东西尝尝我们中国人的 厉害。不容满宝珍多想,日本鬼子又扑了上来。满宝珍看准 时机,叼住对方的腕门子,一窜脑袋,又是一大摔边,呀呦! 这下可把日本鬼子摔着了,在空中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 弯。被摔倒的日本鬼子爬起来和第一个嘀咕了几句洋话, 然后前头那个脱了褡裢,穿好上衣,扣好风纪扣两人站得 规规矩矩,冲满宝珍和跤场所有的人鞠了三个躬,并给了 许多驾。临走时冲满宝珍伸出大拇指说:
“i尔的好,大大的!”
就这样,满宝珍 在曰本横行中国的时 代,楞是给中国人挣 了脸。
1947年,满宝珍 在徐俊卿的邀请下,满宝珍的队员:丁德连(高 者)、王文永合影。丁德连,人称"三连子",家住广内 牛街,北京摔跤队员,全国 著名运动员,拿手绊子:架 梁脚和挫腿。跤界评论:人 格极好。
1958年4月,摄于山西太 原。
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全国摔跤比赛。这次比赛共分三个级 别,满宝珍是轻量级。这个级别中有40多人,一流水平的 尖子跤手有两人,一个是36岁的满宝珍,而另一个则是沈 阳年轻跤手董永山。董永山从师北京的徐俊卿,技术精湛, 跤法绝伦,东三省独创一派——董派。此人交友血性热胆, 甘愿士为知己者死,是全国政坛挂了号的人物。满宝珍和 董永山在40多人当中一个是开路先锋,一个是过关斩将。 最后俩人相遇,两人谁能拿第一呢?
三跤两胜,第一回合满宝珍和董永山各有千秋,每人 胜一跤,第二回合是一跤之争。满宝珍采取的战术是暗渡 陈仓,董永山则采取破釜沉舟。一来一往,二人快似闪电, 你绊我搪,各不相让,一个是“快跤满”,而另一个则是“拼 命三郎”,就看二人在场上见招灌招,见绊破绊,摔得难解 难分。当时行家里手称这场跤叫“英雄对好汉”。说时迟那 时快,就瞧满宝珍打闪纫针攥上底手,往怀里一挡脚打了 “小得合”。董永山松腰盘腿想走满又续手,这时二人同时 都来了个“侧不愣”。两人的手同时着地。裁判当场无法判 断,请俊卿总裁判:当时宣布“各得一分”。并列第一。
从此后,无论是天津、北京,还是南京、上海,快跤满的 名字在跤界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浏览3,8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