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淸朝善扑营内有个头等扑户,人称神跤 李八。李八个子不高,胳膊又细,但跤撂得猴出斗,故神跤 的称号的确名不虚传。李八人长得漂亮潇洒,无论春夏秋 冬都爱穿高领长服。从外表看真像个大姑娘,而实际上他 摔人非常凶狠,是个真正的“人厨子”。他在左右两翼善扑 营平趟,无论是份儿大的还是份儿小的,都是他的摔跤垫。 在他的一生中种下了不少跤毒,结下了许多跤仇,因此,有 不少被他摔过的人都想算计他,想往死里整他,以解胸中 之气。
李八28岁结婚,当时正是腊月天气,就在入洞房的晚 上,他找了个邪茬儿,把刚过门的媳妇暂时送回娘家。李八 的老泰山也是个吃皇粮的扑户,深知自己姑爷的用意,忍 痛说服了自己闺女暂时留在娘家。李八把媳妇打跑后,在 自己院内挖了个一房多深的锅底形大坑,把一个串地用的 地滚子放入坑内,在坑内不停地拿地滚子,左右脚练“撮 窝”,每天他都练个二五更的功夫。不仅如此,他每天从坑 内上来后,又在一条长板発上左右跪腿掏板発儿,练小得 合的辅助功夫。就这样李八练了 100天,龛100天真气,此 事外人都不知晓,这是私功夫。那些跤毒者都认为他结了 婚,贪花陪老婆了,不会再练功了……。李八就利用这结婚 后的假象,给他的跤毒者们造成了一种错觉——李八在练 完这100天的“黑”功夫后,脸色蜡黄,活像被酒色掏空似的。其实在三九天他若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身上便起一层 白霜,并且还有核桃大小的疙瘩。再注意他的双目,神光炯 炯。可是那些跤毒者们个个欢蹦乱跳地高兴坏了。当时善 扑营里的刚尔答也认为这些人报跤仇的机会来了。在李八 婚后说什么的都有,更有甚者,他们当着刚尔答给李八“扎 针”“上眼药”。刚尔答当然也知道这些跤毒者的真实用意 是想趁机把李八凿趴下。在他们的撺掇下,刚尔答给李八 捎了个信,叫他到善扑营里来撂跤。李八在接到口信的第 二天就来了。跤毒们一见李八来了,个个眼睛都红了,都想 争着与李八撂跤,出出多年被摔的怨气。李八“养兵百日” 等的就是这一天。他坦然地说:“你们不要急,也不要争,我 陪你们玩个痛快就是了。”说完就问派跤的刚尔答:“爷哪 位先跟我活动活动筋骨?”
第一个眼红的是二夯子,早就急不可待了,急着上场 和李八撂。两人同时脱掉衣服,李八哈腰从地上拾起一根 骆驼毛绳,接着又用3个手指从地上捏起一件黄色褡裢, 双手一举一抱拳,冲着刚尔答说:“爷,您给瞧着点。”然后 又向大家拱了拱手说:“让过诸位。”
这时李八全身一运气,身上一层白霜顿出现不说,而 且肌肉在身上跳动,胳膊见棱见角起金线,两眼放光。刚尔 答一看这光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他看出不对劲……, 立刻对这些跤毒者们说:“我劝大家今天这跤就别撂了,如 果你们不信,各位不妨试试,我看你们谁摆谁输。”
刚尔答说完此话,在场的有的信,有的不信。二穷子就 是不信中的一个,他穿上跤衣就出了政架。李八一轰对方 的双手,就钻了进去,撤着把,使了个跪腿得合乐,这下二夯子就惨了,只听嘭的一声,二夯子后脑瓜着地,当时就昏 了过去。李八看他这副模样就说:“就你现在这点功夫也想 找我要帐?练五年再来找我!”
第二位不服的叫肥骡子,两人一照面,李八跳进一崴, 跟着就是一下涮葫芦小得合,对方拉腿刚想走,李八右手 一捂对方脚面,又往下一坐屁股,咔的一声,肥骡子脚脖子 又折了。跤毒者们虽然连败两场,但不服气的大有人在,结 果是每人3下跤,不是小得合,就是撮窝,差不多每个人大 大小小都带点伤,给跤毒们留了点纪念。刚尔答一看冷场 了就说:“在没撂跤前我就蒈告过你们,可是你们不信,结 果如何呢?虽然他100天没来,但他功夫不但没扔下,而且 大有长进。你们看,今天的跤他都撂神了!”
刚尔答“神”字刚出口,李八就跪在地上说:“谢谢刚尔 答送的‘神跤’称号。”
这一场大战后,李八不仅得了个“神跤”的称号,而且 在刚尔答的帮助下结了欠下的跤毒者们的债。李八得胜后 到了老泰山家说明情况,给自己妻子赔了不是,并用马车 把她接回了家。从此李八一家太太平平地过了 10年。到了 30岁,李八退出跤坛,专门从事研究摔跤技术工作,总结了 他一生掼跤实践经验,写了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跤谱。这本 跤谱最后落到齐化门(朝阳门)外姚xx的手中。可惜,文革期 间被毁。
李八年轻时练功刻苦,肯花大力气,冬练三九,夏练三 伏,持之以恒。别人称他是“妞挟子”(幼小的女人),不是摔 跤的材料。对于这些讽刺挖苦,他从来不放在心上,照练不 误。他除了在“练”字上下功夫,还特别讲“悟”字重要性。
常说悟要得道,练要得法。就是这两个字使他在左右两翼 善扑营技压群雄,独占鳌头,就连凶桿的蒙吉跤手也败在 他的脚下。
有一天李八午觉后到齐化门外大街茶馆喝茶,进门刚 和在座的人们打招呼,就看到从外边来了两个人,这二人 都是奘二棒子,大勺胯子,太阳穴鼓着,眼睛努着,说话撇 着大嘴,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劲头。他们一个架着大鹰, 一个牵着獾狗。一进门他们就看到李八,见李八长得细皮 嫩肉,就把李八当成样点(同性恋),两人嘀咕一会儿,其中 一个冲李八努努嘴,让他跟着走。李八心里直恼火,心想哪 里来的野种,我非教训教训你们不可。李八想着就跟他们 走了出去。三人奔到日坛,李八说:“你们先等等,我把衣服 脱下来。”
说着把长衫脱掉,拍拍一卷,哈腰把胳膊一盘,单臂掀 起一块重千斤的大条石,就把衣服塞到条石底下。那二人 这下子可傻了眼,吓得他们出了一身冷汗,心说这哪是样 点呀,简直是个人厨子!想要溜。一个说:“我方便方便去”, 另一个说:“我给狗买点食去”李八看出他们的心思,大吼 一声:“哪儿去!你们俩给我站住!”
这两个人吓得直筛糠。经盘问才知道,他们是善扑营 二憨子的伙计。就道出了自己的名号:“我是小李八,今天 的事看在你们师父面上,要不然我非废了你们不可j现在 你们每人给我扒掉一只靴子放在我这儿,叫你们师父到我 这儿来取!”
说完就一个“滚”字把他们俩吓跑了。他们俩找到了二 憨子,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师父。憨二爷一听就火了 :“你们两个给我捅了大漏子了!惹谁不行,单惹这位活祖宗。” 后来憨二爷找了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下了请柬,请了 100多档花会,自己还亲自带了那两个徒弟登门谢罪,才把 那两只靴子请了回去。
李八之所以能在跤坛如此赫赫有名,就是他能在“练” 与“悟”这两个字上有很高的成就,近于登峰造极。我想跤 坛上如此,其他领域其实也是如此。
衷心希望我们中华民族能多出几位李八,我们民族才 能真正的强种强国。
中改名人彔
姚秀生于1878年,卒于1941年。北京齐化门(朝阳门) 外南中街生人,回族。姚秀排行老三,又叫姚三。其兄弟四 人,大哥姚明,二哥从小夭折,四弟姚宽是个聋子,江湖人 称姚四虎。
苦学艺,老三人营广施恩,声名远扬姚家三兄弟从小酷爱武术,姚明练通臂,姚秀和姚宽 练八卦。有一天他们兄弟三人到郊外闲游,走到一座庙前 听到里面热闹非凡,兄弟三人进庙一看,只见一位80开外 的白眉银须老和尚(据传说是清朝皇帝的贴身布库,后出 家),法号觉醒,正在教一群小和尚摔跤,看到精彩之处,姚 秀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好!”引的老和尚发现了他们。见 他们兄弟三人体魄雄伟、气宇轩昂,颇为喜爱,当时就问: “你们喜欢掼跤吗?”
三人答道:“何止喜爱,我们愿意拜您老为师!”
从此,老和尚觉醒毫无保留地把一身绝技都传授给了 他们三兄弟,直到临终前还把姚家三兄弟介绍给清善扑营 官腿一等布库大家雀、大窝子等老前辈继续深造,特别是 姚秀在众多名师的指导下,又经他自己刻苦磨练12个劲 的硬弓,他能运用自如地上步、背步、盖步、左右卧鱼,这就 给他以后的别子赛硬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一次,大家雀叫姚秀和一个叫大包了的二等扑户穿 上褡裢撂跤,只看姚秀捌对方的胳膊,盖大领拉着一走一 按,又一撤步,大包了就来了个五心朝地,更令人惊心的是 姚秀原地未动又把大包了从地上提了起来,横腿变脸使了 个别子,三条腿朝天(摔跤术语),亮腰亮腿。在场看跤的前 辈大髙子说:“姚秀这下别子真是赛过硬弓了!”
从此,姚秀的“别子赛硬弓”在跤界传扬开来了。就这 样年仅20多岁的姚秀在跤坛上名声大振,并进了善扑营, 评了个二等布库,全家吃上了皇粮。姚秀撂跤进善扑营吃 皇粮一事,惊动了整个朝阳门外,姚家像办喜事一样庆贺 一番。为了纪念这大喜之日,从此家里设了姚家跤场,东南 西北四九城跤手每晚集于此地。撂跤的排队,看跤的人山 人海。一块跤场撂不过来,就开辟了三块跤场,三对跤同时 摔。有时跤手在外边输给了别人,一经他指点再去摔就会 反败为胜。令人敬佩的是老大姚明同时看三对跤不发生任 何意外。不仅仅如此,他虽然撂跤不如姚秀,可是说功夫、 谈动作、比划绊子头头是道,通俗易懂。因此姚家跤场前前 后后能培养出这么多的跤坛名将,这和姚明的管理和教授 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这里看一看40年代所出现的跤坛名将,就会 对姚家跤场肃然起敬:体重300多斤、力大无穷、能抱一方 重达300多斤天然冰的、一下撤网震北京的冰杨;扣腿震 跤坛的宋二勇;得过银蹲的大李宝;一脚镇朝阳的陈小亮(陈 德山);跤界人人皆知的豆各庄郭海;还有杜八十、李世增、 黑三把、包瑞、康九等等。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佟顺禄,他 从姚家跤场出来后闯荡了沈阳、天津、济南等地,为掼跤播 -50 - 肀爾#改名人彔下了种子。
姚秀不但摔跤技压群雄,而且品德端正高尚。在他摔 跤鼎盛时期,从不骄傲自满。他敬老爱幼,不摔老,不摔小。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还养老。跤界有个老人,无后,老来生活 无依无靠,姚秀腾出了自家房子让老人居住,而且生活上 还给与了各方面的照顾。老人实在过意不去,就说:“三儿, 在摔跤方面我没给你什么玩艺儿,真对不起你!”
姚秀安慰老人说:“您老别这么说,咱们爷儿们人不亲 艺亲,我把您养老送终是我们练武的本份,您安下心来渡 您的晚年吧!”
据说老人活到96岁才入土。
淸朝亡,姚秀走锞露绝技,七龙拜兄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废除了帝制,左右两翼善 扑营的跤手被取缔了钱粮,这对于姚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 打击。这样姚秀不得不依自己唯一的特长一一损跤,不得 不仰仗自己的一身绝技为通州三义镖局保镙。
有一次,姚秀押镲到张北新保安一带,镙车一路畅通 无阻,他高兴地一路唱着京剧“一见寨主宽宏量,送我天霸 下山岗,明日上山来拜望……俩家比武论刚强”这唱词刚 唱完,就见树林里闯出了 30多人,为首的一位身材魁伟, 虎目圆睁,大拇指一翘,高声喝道:“要命的把镖给我留 下!”
姚秀上前一抱拳,说道:“借道交友,请这位朋友赏姚 某一碗饭吃,待回来一定登门拜访!朋友,贵姓?怎么称呼?”
“你听着!人送某家外号震古北,段七龙。”
“我叫姚秀。”
“你别跟我道字号,要命把镖留下!”
姚秀一看这主是块裹脚布,没里没面,就说:“想留镖 车也行,咱们得比试比试,是耍刀弄枪,还是玩跤?”
震古北段七龙一听姚秀出此言,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道:“玩什么你也不行,你挑吧。”接着又说:“咱们一无仇二 无怨,放下家伙过过汗,玩玩跤如何?”
姚秀心里说,我自小就是武术加摔跤,拜过名师,就依 着你。这时两边人员各站一方,头儿动手伙计观阵,这是历 来的规矩。姚秀和段七龙站在中央,双方道了承让之后,段 七龙上步就使了个飞逮子散把踢,奔姚秀脚脖子踢来,这 时只见姚秀斜身左手一搭对方的腕门子,右胳膊往里一 捌,就使了个拦面脚,对方抒着花儿倒在地上。震古北段七 龙从地上爬起来,双手抱拳冲姚秀深深一躬道:“姚爷,你 的武术加跤高我十倍,小弟我甘拜下风,愿拜您为师。” 说罢就给姚秀下了跪,此时姚秀单腿打扦(单腿跪),把 对方搀了起来,诚恳地说:“言重了,姚某愿和你结为兄弟, 你看如何?”“小弟求之不得。”
从此,姚秀和段七龙成了过命的好朋友,姚秀年长一 岁为兄。后来这位朋友常到齐化门外姚秀家来看望姚母。
摔政场,四虎逞威广传艺,桃李天下民国初年,北方战乱不断,镖行偃旗息鼓,北京天桥的 —52 — 中_授政名人袭
沈三和宝三跤场开始兴旺发达,沈三和宝三先后请过姚秀 帮助看场子,姚秀都婉言谢绝了,他自己认为身怀绝技不 能卖艺。
姚家三兄弟在北京跤界也是数一数二、有头有脸的人 物,特别在东城齐化门一带,更是受人尊敬。因此,姚家跤 场从来没有间断过。那时四九城撂跤的每天都到齐化门外 南中街来。当时跤场有个规矩,撰政时,跤场周围不准有大 姑娘、小媳妇看摔跤,更不能打着旱伞看摔跤,不准穿白鞋 带孝进跤场,看跤时不准大声喧哗,外人不准喊夯叫好,参 加摔跤的人自备褡裢和靴子。为了管理好跤场,有专人看 跤场,进场撂跤的必须先登记,听从看场人的派跤,在摔跤 过程中不可以自我找对象,以防止报复寻仇。有一次跤场 来了个叫李二镙的人,一进场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摔跤。这 时,姚明说,你先登记,这里有规矩自备褡裢和靴子。李二 镖说:“我不管你们这里有什么规矩,我今天非摔不可!” 姚明一看来者不是善茬子,故意来叉政、踢场子。让他 摔吧,这里有规矩,不让摔吧,当着众人的面算是栽了。姚 明脑子一转,言道:“兄弟你今天有雅兴想琬跤,我叫我四 弟姚四虎姚宽陪你玩玩。但我们一跤分胜负|,两跤赌输贏。 今天我四弟输了,从今以后我们姚家跤场不搁了,如果你 输了,兄弟自便。”
说完,姚宽就穿上褡裢,系好骆驼毛绳子,姚明又对四 弟说:“把劲按上,在摔跤前先请安。”
这时,看跤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李二镖和姚宽站在一 起,身量差不多,都是一米八左右的个儿,长得都是虎头虎 脑,身体宽厚也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姚宽比李二镖脚大腰长。姚宽平时练的是更绳、大弓、大棒子、小棒子、推子 等,功夫不比姚秀差,再加上他性情刚烈,摔起来真是铺天 盖地,如疾风暴雨一般。所以,姚明心里很踏实。
姚宽和李二镖绕着跤场转了几个圈,这才见手。这时 只见姚宽左手一掐对方的二棒子,并往下一捋,对方往下 一失头,姚宽又伸出像簸箕一样的大手照李二镖背上拍了 一掌,待对方往起长腰的瞬间,上步就是一个坡脚,接着一 送一松底手,右手托着对方的后背一摔腕,对方后背着地, 倒在地上,只听李二镙“唉哟”一声晕了过去。姚明马上扶 他坐起来从背后两手插进,往起一抱一抖落,李二镙当即 就醒了过来。他站起来说:“以往我不知天高地厚,只知有 己不知有人,我功夫差得太远。愿拜四虎叔为师。”
大家兴高采烈,逐个致手,互相介绍。从此,李二镖在 姚家跤场名师训练和教导下,终于成为一名跤坛髙手,后 到张家口传艺,为跤坛做了很多工作。
老和尚觉醒是姚家三兄弟的启蒙老师。觉醒知道自己 快要归西了,又把姚家三兄弟托给了清善扑营的头等扑户 大家雀和二等扑户大窝子。这样算起来是三代人了。而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姚家三兄弟培养出来的第四代跤手可 以说是数不胜数,成为名跤手的遍及全国各地。这里应该 特别提到的是姚明的三子姚永祥(少姚三),四、五十年代在 跤坛上红极一时。而姚三之子姚宝忠是第五代人,他的跤 艺也说得过去,在1964年甘肃省全国铁路摔跤比赛中获 得了中量级第一名。
姚家三兄弟对于中国的掼跤事业作出了相当大的贡 献。
技屈碑雄沈犮三
沈友三即沈玉亮,字友三,艺名沈三。
沈三1893年农历五月十三生于北 京,1946年农历腊月初九卒于河南开封。
沈三出生于掼跤世家,父亲沈芳虽 然不是善扑营的扑户,但是跤技不比善 扑营扑户差。家住北京牛街老君地,以卖 驼肉为生。沈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 所以人称沈三,他的大哥小时夭折,二哥 叫沈玉生。沈三和他二哥在掼跤方面从小就接受了父亲的 严格训练,并得到父亲的真传。青少年时期的沈三就经常 去永定门、红庙宛八爷(宛永顺,清朝末年善扑营的官腿扑 户)的跤馆摔跤。当时比沈三小9岁的宝三(宝善林)也经常 去跤馆抻筋、踢腿,练摔跤功夫。沈三曾经接受过李福(李福大爷集武术与掼跤于一身,与神跤闪德宝有莫逆之交)的真传。父亲沈芳省吃俭用也要让沈三练摔跤。
家住牛街练武、卖“小灵丹”药的老艺人杨双恩,在天 桥坛根儿底下搁场子练武卖药,偶尔沈三加几场跤,观众 就多起来,沈三点子多,在摔跤过程中,“有星”、“有尖”(有 真摔、有假摔,是沈三兴出来的),有时“星里加尖”(真真假 假)。杨双恩老前辈看沈三厚道,就把自己独一无二的“舂 口”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沈三,并且把打把式卖艺以及医药秘方(小灵丹、大力丸)也传给了沈三。从此北京天桥撂地卖 艺的跤场在这里诞生了。
跤场眼看兴旺发达,火了起来,很快就轰动了北京城, 这就激怒了原清末善扑营里已失业的官腿扑户。他们认为 掼跤是给皇上看的,是大清国祖宗传下来的正统国粹,怎 么能够拿来卖钱哪?不成体统,有违祖宗章法。特别是曾在 清末时期当过“朵拉”(善扑营的小头目)的小德顺极为不 满,他纠集了龙七、龙九及小萝卜头、劈柴李等人(这些人都 是扑户),到天桥砸沈三的场子,勒令并强制跤场停业,限七 天之内跤场散伙,否则一切后果自负。不得已而为之的沈 三只能求助于有威望的宛八爷了。宛八爷知道此事后,立 刻出面调解,对小德顺说:“大清国都灭亡了,我们这些老 扑户都失业了,还不知道吃哪方呢!沈三是我的弟子,给我 个面,走!咱老哥几个喝酒去。”
于是宛八爷摆请,同时还请了瑞五老爷(这时的瑞五老 爷已经80出头了)及跤界知名人士。席间宛八爷说:“我们 这些个老扑户说话就快人土了,有沈三这块跤场,今后的 掼跤就绝不了种了,让年轻跤手们在这里见见世面吧!后 浪摧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大清王朝被辛亥革命代替了, 可是几千年的古跤要给后人留下来,就要冲破一切阻力, 搬开各种绊脚石,支持和促进她向前发展。沈三的跤场保 留下来了,就会兴旺发达,并成为中国掼跤发展史上光辉 的里程碑!”
沈三跤场火爆起来后,又增加了许多伙计,如20年代 初期跤场有“四小”之称的小孩子王、小杜库、小四宝、小黑 小子(熊德山),还有成了名的张狗子(张文山)、赵云亭
前夕去了山东济南传跤,并在那里落户)、阎麻子(阎明宽)、 付傻子、苏祥林、单士俊,这些人到后来都成了跤坛名将, 独挡一面,另起炉灶,都会说买卖。这主要是因为沈三从不 保守,不吃独食,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挣,他不但识才,还 会用才。有一次,沈三找张狗子给自己跤场当伙计,张狗子 说:“我老妈有病,在床前我得尽孝。”
沈三掏心窝子地说:“伯母有病我不知道,是你妈也是 我妈,从今天起,不管你来不来,我每天给你一块现大洋(那 时候45斤装洋白面两块五一袋),这是给伯母的生活费及 抓药钱。”
所有在沈三跤场当伙计的,他都让你在各个方面有所 提髙。更重要的是他大胆让你说买卖、练刚口。他对伙计们 说:“你们应当学会说买卖,学会自挑大梁。你们跟我一辈 子,不学会说买卖,不会‘圆粘子’、‘开杵门子’,不知道什 么‘头道杵’、‘二道杵’,不会‘抖落包揪’,怎能养家糊口 呢?”
在沈三的伙计中,特别应当提到阎麻子阎明宽,在沈 三精心培养与训练指导下,他的跤艺不在沈三之下。1930 年,沈三带他闯荡江湖到了唐山。唐山有个跤王,名叫盖五 省一条龙,这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过去和保定跤王花 蝴蝶常东升、马洪奎以及天津的高登弟都撂过来回跤。这 次沈三到唐山后,盖五省一条龙非要找沈三过过汗、比试 比试不可。沈三脑子一转,计上心来。这时的阎明宽正在血 气方刚撂冲跤的时候,所以沈三对盖五省一条龙采取以智 取胜的方法。他先让阎麻子阎明宽找盖五省一条龙撂跤, 而他自己则夹着褡裢靴子站在跤场外边观敌瞭阵。如果阎明宽贏了对方,那就什么也甭说了 ;假使阎明宽输给对方, 起码我也知道对方半斤八两。您得瞧这沈三是干什么的, 大小战场见过许多,能栽在唐山这块小地方吗?且说阎明 宽与盖五省一条龙二人穿上褡裢碰面刚一斗手,阎明宽的 双手一剁对方的腕门子,冷劲往怀里一挣,底下戗着就是 一脚,把对方踹了一个“侧不楞”手扶地,一条龙从地上站 起来后羞得面红耳赤,心说我没输过这样的跤,第二跤我 得留神提防,一定得贏他。这时两人转了几个圈又重新斗 手,各怀心计。阎麻子心说,跤赌头一下,先贏你一跤了。对 方求胜心切,而阎明宽不慌不忙,不叫对方占便宜。这第二 跤的时间可就长了,沈三在场外为自己人着急,心里不踏 实。就在这一打楞的时候,盖五省一条龙唰的一声就是一 个辘轳手(摘胳膊),把阎明宽的胳膊就给摘过去了。说时 迟,那时快,阎明宽借对方搁胳膊之机,左腿上步往对方的 裆内一插,右手捋住对方的胳膊借力往怀中一撙,底手抱 住对方的,脖子,长腰一个大崴桩,盖五省一条龙一个大翻 白儿就倒在地上,这第二跤贏得太漂亮了。阎麻子丁子步 往跤场当中一站说:“诸位老少爷们,我阎明宽学艺不精, 一站一立的,文的是我的先生,武的是我的老师,我请教一 下,刚才我贏的这一跤叫什么绊子?”
这时候观众中有一慈眉善目的白须老者站出来说: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个绊子叫‘撑抹’,来自牛街闪爷的 看家绊子。年轻人,我说的对吗?”
老者的话音刚落,沈三隔着人墙把褡裢扔在跤场当 中,然后用手分开众人说:“借光,借光!让一让,叫我进 去。”
-58 - 中衊撲改名人彔
离老者有五六步远,沈三单腿打扦说:“老人家,您一 向可好?”
“你是友三吧?”
“是我老人家。”
这时沈三见阎麻子还站在那里,就装作不知情的样子 问:“兄弟,你干什么了?”
“刚才跟盖爷过过汗 ”
沈三一指那位老者对阎明宽说:“过来,过来!我给你 们爷俩个挚挚手。老爷子叫马四海,马老前辈,清末善扑营 的扑户。”
马四海问道:“这个小伙子叫什么名字?跟谁练的?” “他叫阎明宽,是我挟帮的(是我教的)”。
“我说怎么这么好呢!”
这时沈三突然登上靴子,脱下衣服,阎明宽忙问:“您 干什么?”
“我撂跤呀!”
“跟谁撂呀?”
“跟盖爷。”
马老前辈插话说:“友三,别撂啦,哥儿俩个交个朋友 吧,以后多亲近亲近。”
沈三冲着盖五省一条龙一拱手说:“兄弟,哥哥今后借 你这块宝地吃碗饭,请兄弟赏个脸。”
一条龙说:“论撂跤,跟您比我差着份儿哪。今后求兄 长多多指教。”
这就叫好汉子,拿得起,放得下。最后沈三和盖五省一 条龙打了几场“里星跤”,观众赏钱铺满地。沈三和一条龙成了要好的朋友,这是后话。
1928年,沈三已经是30来岁的人了。他的跤艺达到了 顶点,经验丰富,技术全面,而且跤德一般人是无法比拟 的,所以他倍受大家的尊重。1928年秋是沈三的鼎盛时期, 在江苏南京,民国政府举办的第七届运动会(又叫国考) 上,真是南七北六英雄大聚会。沈三以他的娴熟跤技,单枪 匹马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不分级别的中国掼跤第一名。国 民党领袖蒋介石亲自给他发奖,握手合影,并题词“中国掼 跤超群”。当时河南开封运动员也参加了这次比赛,他们不 会摔跤,只会散打,深感自己不会摔跤是个遗憾,非常需要 填补这个空白,因此特请沈三到河南开封传授跤艺。沈三 经常到河南去传艺,从此中国掼跤这项运动就在河南开花 结果。当代河南名跤手郑进忠等人跤术超群。
1933年,国民党驻张家口一个军,军内有位李师长,驻 扎在张北县。他经常来北京逛天桥,大部分时间到沈三跤 场看摔跤,每次看摔跤都大把大把的“掉杵”(给洋钱)。有时 候李师长看沈三摔完跤,不但大把的给钱,还请沈三下馆 子吃饭。有一次吃饭当中,李师长提出要求沈三到张北县 驻军部队里当教习,被沈三婉言谢绝了。以后李师长又多 次邀请,沈三在没有办法推托的情况下,只好答应先到张 北县看一看。到了张北,李师长把沈三待若上宾,天天大摆 酒宴、吃喝玩乐,和沈三形影不离。有一天吃完晚饭,沈三 和李师长到郊外散步,突然看到前边有个凶神般的大个 儿,满脸的横肉,大胡子,戴着美式帽,帽沿往下拉得很低, 一身软稍的裤褂,衣服的扣子也不系,敞胸露怀,护心毛长 得吓人,腰里别着二把插梭,看见李师长就急速掏枪。沈三正在李师长的左手,一看形势不妙,垫步矮身,一个箭步迎 了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来者使了个“拱胳膊扣 腿”。对方仰面朝天倒在地上,李师长顺势从刺客手中把枪 缴下。刺客被押到师部,经审讯才知道是口外一带有名的 土匪头子,名叫黑李六,行刺的原因是有杀父之仇。沈三救 了李师长一条命,李师长知恩必报,除了给沈三一大笔可 观的现大洋外,在全师表扬了沈三,并任命沈三为摔跤武 术教习官。半年后沈三借故探亲请了假、回家继续练自己 的功夫。
1938年的沈三宝刀不老,以他为首的北京摔跤队参加 了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摔跤比赛,队员有善世俊、熊德山、宋 振甫等人。这次比赛共分3个级别,沈三在前两轮过关顺 利。最后对手叫李虎沧,二十五六岁,外号人称镇河北,深 武尧安人,是江老江九云(清末善扑营二等扑户)的弟子。此 人摔起跤来,快、猛、凶、狠,此次比赛一场都没输,最后与 沈三相遇,一决雌雄。沈三这时已是40多岁的人了,而对 方李虎沧正在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时候。当二人上场一 照面,沈三采取速战速决的手段,上边一晃,使了个“云手” (假动作)。对方一眨眼,沈三单手攥对方直门,上步掸手,紧 跟着一个“揸闪”到位干净利落对方滚着花儿地倒在地 上。内行人评这一跤为“千斤难买的绊子”。第二跤沈三底 手先抢上对方的小袖,对方拼命想抓住沈三,这时沈三用 左右掸手,不让对方近身,对方空有一身力气使不上。沈三 看时机已到,迅撤底步,啪! 一个“捶腕”,对方一个“吊毛” (前空翻)倒在地上。沈三两跤拿下,名列前茅。下场后李虎 沧对沈三说:
“在摔跤方 面,无论是斗智还 是斗勇,我李虎沧 都不是您的对手。 今后您就是我的 老师,我是您的学 生,咱爷俩个多亲 多近。”
界的有识之士,在北京东安市场内的“东来顺”饭庄给沈三庆功。
沈三从全国摔跤比赛大会回到北京不久,北京城出了 一件令人气愤的事情。一个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俄国佬 在北京第一大舞台摆下擂台,挑战中原武林。巨大的横幅 标语耀眼夺目,上书“俄国大力士麦加洛夫在北京表演最 精彩的功夫,力士斗牛、力分双牛、木板拍钉、……”。
第一天的表演擂台前观众爆满。表演一开始,一头健 壮的公牛被牵到台上,麦加洛夫迈着骄傲的步子登上舞 台,他那健壮的身体配上健美的肌肉,只要浑身一运气,肌 肉就在他的身上跳舞。再看脸上,嘴角上两撇往上翘的八 字胡和头上的卷花发以及胸前的护心毛叫人看起来确实 有力士的风度。只见他双手抓住两支牛角,用力一拧,公牛 的四条腿朝天,这一惊人的举动轰动全场。这时俄国佬越 发地耀武扬威,并信口雌黄,“中国的功夫不行,愿同中国武林高手比试比试。”
此言一出,第二天北京的武林界、摔跤界、髙的、傲的、 有头有脸的各种人物摩拳擦掌,愤愤不平,其中就激怒了 掼跤世家出身的沈三,当他从好友王柱宇(北平时报的记 者,20年代专门写武林高手,特别是河北大侠醉鬼张三的 事迹最多)得知俄国大力士口出狂言,忿忿地说:
“视我中华武林无人吗?我们用别人,我们掼跤的人 就够俄国佬斟酒的。”
为了摸清俄国佬的底细,以沈三为首的包括孙傻子(孙 荣〉、张狗子(张文山)、阎麻子(阎明宽)等人,事先观察了俄国 佬一场狗熊式的表演,大家分析认为,麦加洛夫是力量型 的笨汉,只刚不柔,和他动手时决不能以硬碰硬,应以柔克 刚,以巧、以智才能取胜。同时认为麦加洛夫最大的奪命点 是他上身力量大,脚底下没根,一旦交手时不能和他叉在 一起。
来到麦加洛夫住地,麦加洛夫一看这伙人都是奘二棒 子、大勺盔子、四棱子胳膊起金线,对他怒目而视,就知道 不是善碴子,当时就去了 500年的“道行”(打下嚣张气焰), 冲沈三等人直说软话,什么“三七开”啦、“对半劈”啦等等, 最后麦加洛夫说愿把所卖门票都让出去,总而言之,麦加 洛夫害怕了。当时沈三用手指着俄国佬的鼻子怒叱道:“中 国是武术之乡,摔跤的发源地。你要识时务,趁早赶快滚出 中国,对你有好处,否则悔之晚矣。”
麦加洛夫一看自己下不了台了,硬着头皮写下了文约 应战书,写明“中国人比武被打死打伤,死而无怨;俄国人麦 加洛夫输了,3天内自动离开中国”。
比武开始,台上麦加洛夫的块头能把沈三整个套进 去,台下的观众为沈三担心。麦加洛夫铁塔似地往台上一 站,一动不动,沈三看他不动自己也不动,心说,你动我动, 你不动我也不动,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你抓住我。
沈三之所以能成为名跤髙手,一是名人之后,二是名 师之徒,三是功底深厚,四是曾闯过大江大浪,五是跤艺全 面,手法惊人,绊子扎实,再加上他的稳、准、狠、快等等,都 是他战胜对方加洛夫可靠的保证。这时,麦加洛夫看沈三 不动,认为沈三怕他了,两眼一瞪,直扑上来,紧接着左一 拳右一拳,拳拳挂风,左一腿右一腿,腿腿带劲,从表面看 不可一世。而沈三用的是缩^、、绵、软、巧,以逸待劳,战术 上迫使对方犯错误,达到自己战胜对方的目的。
说时迟,那时快,麦加洛夫使了个大开门式的双风贯耳, 沈三一看机会来了,不能错过。急长腰,双掌一分钻了进 去,两手双臂一箍麦加洛夫后腰,往怀里边一撙脑袋一顶 对方的喉咙,盘腿箍腰一坎,就听咣当一声,麦加洛夫实实 重重地倒在地上,此招叫做合胸搂子。在场成千上万的中 国人为沈三叫好,齐声喊叫着俄国佬滚出中国去!第二天 《北平时报》登载了沈友三痛摔俄国佬的新闻。武林志士、 跤界朋友以及河南、河北、唐山跤界好友来电,称赞沈三是 中华民族的英雄。
1942年,沈爷的长子不幸被日本宪兵抓走,下落不明。 这一事件对沈爷打击很大,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一样。因 此他的河南好友徐老二多次遨请沈爷到河南开封,于是在 1943年秋沈爷带着全家在河南开封落户,仍然设场吃“標 子行”这碗饭。
1946年,沈爷中风,不幸去世,终年54岁。沈爷是清末 民初时的摔跤接替人,是北京天桥打把式、摔跤卖艺的创 史人,他是中国摔跤的排头兵。他的一生是摔跤的一生,也 是创造摔跤的一生,无论什么绊子,他都有各种使法、手 法、解法与变化,他造就了很多掼跤名家。
沈爷的次子德喜(艺名沈少三)也是名贯全国的跤坛高 手,历任河南省摔跤教练。三子德元(艺名沈小三)是50年 代北京摔跤队的队员。哥儿俩继承父业,热爱摔跤。
中国拨趺名人彔
浏览6,2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