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昏迷,牙关紧闭,癫狂痫。

【提示】本穴在人中端上1/3与下2/3交点处。切掐时局部有酸胀感。当病 人突然昏迷时,切掐此穴,病人即刻苏醒。

兑端

【取穴】上唇尖端,红唇与皮肤相接处。(图1-161)

图片96

【手法】点穴用掐法、切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癫狂,小儿惊风。

【提示】寻找本穴的关键是区分清红唇与皮肤的分界,本穴在土唇尖端,红唇 与皮肤相接处。切掐局部酸胀。

B十四、任脉

中极

【取穴】脐下4寸。(图1-162)

【手法】按摩用点揉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

【提示】从脐孔边缘到耻骨联合上缘共5寸,脐下4寸即是中极穴。按揉局部 有酸胀感,重按可向外生殖器放散。

关元

【取穴】脐下3寸。(图1-163)

图片97

【手法】按摩用点揉法。

【反应】腹内有热胀麻感,部分患者可传至会阴部。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

I提不】参考中极穴。

石门

【取穴】脐下2寸。(图1-164)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麻•部分患者可传至会阴处。

【主治】腹痛,经闭,带下。

【提示】参考中极穴。

气海

【取穴】脐下1.5寸。(图1-165)

图片98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部分患者可下传至会阴部。

【主治】腹痛,遗尿,月经不调。

【提示】参考中极穴。

阴交

【取穴】脐下1寸。(图1-166)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腹痛,经闭,带下,阴痒。 【提示】参考中极穴。

神阙

【取穴】脐的中间。(图1-167)

图片99

【手法】大艾炷灸5〜15壮,艾条灸5〜15分钟。

【反@】腹内热。

【主治】腹痛肠鸣,小便不通。

【提示】脐的中央。

水分

【取穴】脐上1寸。(图1-168)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麻。

【主治】腹痛肠鸣,小便不通。

【提示】脐上1寸,按揉局部有酸胀感。

下脘

【取穴】脐上2寸。(图1-169)。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腹痛肠鸣,消化不良。

【提示】参考水分穴。

图片100

建里

【取穴】脐上3寸。(图1-170)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腹内有热胀感。

【主治】胃痛,腹痛,肠鸣,呕吐,泄泻。 【提示】参考水分穴。

中脘

【取穴】脐上4寸。(图1-171)

图片101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热胀感。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胃痛,呕吐。

【提示】脐上4寸。按揉时局部有酸胀感,重按胃部有收缩感。

上脘

【取穴】脐上5寸。(图1-172)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腹内热胀。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

【提示】参考中脘穴。

巨阙

【取穴】脐上6寸。(图1-173)

图片102 图片103

【手法】点穴用按点法。

【反应】腹内热胀。

【主治】胸痛,腹痛。

【提示】本穴在脐上6寸,按揉局部有酸胀感,可向上或向下扩散。 鸠尾

【取穴】脐上7寸。(图1-174)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腹内热胀。

【主治】心胸痛,腹痛,消化不良。

【提示】本穴在剑突下,脐上7寸。按揉时局部有酸胀感。

天突

【取穴】胸骨上窝正中。(图1-175)

图片104 图片105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胸闷,

【主治】哮喘,咳嗽,咽干。

【提示】取本穴时,仰头或仰卧,在胸骨上窝正中取天突穴。按揉时局部有酸 胀感,咽喉发紧,似有阻塞不畅的感觉。

承浆

【取穴】颏唇沟的中点。(图1-176)

图片106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麻胀。

【主治】口歪面肿,齿痛。

【提示】取本穴时,正坐开口,在颏唇沟中央凹陷中取穴。按揉时局部酸胀。

第一节点穴气功筑基法

【练功要诀】


  • 练习各种气功,宜每日早晚行之,1日至多不得超过3次。

  • 初练时动作要缓,徐徐用力,过1月后,再逐渐增加,方无损伤。

  • 初练以40次呼吸为度;1个月后增至60次呼吸;100日以后加至80次呼 吸,以后不再加,加则有伤。

  • 每一种功夫,不及半年不能练成,不成则不可同练其他功夫。两种并进,伤 血伤气,无益有害。


点穴筑基功法分卧、立两种,以下分别叙述之。

_ 一、仰卧功

身体仰卧于榻上。两足并拢,足尖微内曲,全身挺直。

两掌初按丹田,复由丹田徐徐摩回乳部,当两手上摩时,气亦随之。

摩至乳部,稍停片刻。

复徐徐摩回丹田,气亦随之。

练此功时,全身稍用力,处之以自然,久之气至丹田,渐达全身,血行舒畅 气力渐增。(图2-1)

图片107

二、睡功

睡功,亦名侧卧功。

侧卧,其身先向左侧卧,左手置于太阳穴,右手放床上。

右腿在上,微伸于后;左腿在下,微屈于前,两脚距离约尺许。

徐徐将床上的右手,轻轻握拳,慢慢提起至股上。当右手移动时,气亦随

之,一上一落至20次。将身体移转以右臂侧卧在床,右手置太阳穴,手心五指并拢,左手握拳垂直 于股上。右腿在下,微伸于后,形如弯弓;左腿在上、在前,形如右腿,两脚距尺许,第二章点穴练功术

其左手亦握拳徐徐移在床上右乳旁之下,气亦随之,片刻复移上,状如身卧左边样 子,如是者又20次。(图2-2)图片108

固精欽气功

此为坐功。坐于榻上,两足伸直并拢,脚踵贴于榻上,足尖竖立向上,头腰 挺直如坐势,裆亦紧贴。

两手握拳,置于腰际,手向后方抽,足尖向内猛屈,气归丹田。(图2-3)

随即变两拳为掌,猛力前伸,掌心向上,若一齐插出,同时气向外舒,两掌插 出之后,又收回腰部,随即握拳,分置于左右乳旁,扭拳猛力打出,拳背向上,两脚不 动,此时左右两手分向外一抓,做一放一抓动作,随即一翻拳,两手同时猛力抽回, 两肘向后,两拳分置腰部。以上各种举动皆是以手动作,同时运用呼吸,纳气于丹 田。(图2-4)

图片109 图片110

如是动作,反复练习,凡3次,一切动作以慢为主,徐徐而行。

收回两足,变成盘膝而坐之状,脚心向上,两手由拳变掌,徐徐放下,置于丹田, 中指相对,相距约 6厘米。此时纯以呼吸为主,缓缓呼吸,气出丹田,静养精神。

做上述动作,于清晨时行之,心平气和,动作虽微,然后两臂用力回抓,可将肺气 促临丹田,以自固腰肾,再将气运至腰腿以壮筋骨,倘能如法苦练,当可精固于肾,气凝 于中。然而此功必按日进行,不可怠惰,不断练至百日,自有不可思议之成就。

_四、耗天功

托天功为站功之一。身体立正站立,两腿并拢,足尖合并,目视前方。

两手作掌,五指并拢,拇指稍曲,先将左臂徐徐提起,提至顶上,掌心向上, 掌尖向右。稍停片刻。

两手移易位置,提高右手,左手则垂下,亦稍停片刻。

恢复立正。

两臂由左右分向上举,稍屈于头上,两肘均宜向外,两手指亦各并拢,拇指 稍向内屈,指尖相对,掌心向下。

稍停片刻。身体不动,两掌由上向下方压,止于脐间,两臂稍屈,指尖相对, 掌心向下。

以上动作,循环而行,呼吸沉默匀细,静气缓视,膝盖用力挺直,则气促血液由丹 田至肋,由两肋沿动脉管而至两掌,习百日,掌可碎砖,3年后可裂石。(图2-5)

图片111

 

浏览1,24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