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胸胁胀满,下肢瘫痪。
【提示】取穴时,正坐屈膝垂足,外踩上7寸,小腿外侧骨前缘。或当阳陵泉与 外踩尖连线中点。按揉时局部酸胀,有触电感向下放散。
光明
【取穴】外踝上5寸,小腿外侧骨前缘。(图1-138)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膝痛,下肢瘫痪,目痛,乳胀痛。
【提不】参考阳交穴。
阳辅
【取穴】外踝上4寸,小腿外侧骨前缘稍前处。(图1 -139)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腰痛,膝关节痛。
【提示】参考阳交穴。外丘、光明、阳辅在小腿外侧骨前缘,阳交在小腿骨
后缘。
悬钟
【取穴】外踝上3寸,小腿外侧骨后缘。(图1 -140)
图1-139阳辅 图1-140悬钟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胁痛,足膝疼痛。
【提示】取穴时,正坐屈膝垂足,外踝上3寸,小腿外侧骨前缘或后缘,用手沿 小腿骨向下摸,骨突然消失处即是此穴。按揉时局部酸胀,重按可向足底放散。 侠溪
【取穴】足背,第四、五趾间的缝纹端。(图1-141)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头眩,耳鸣耳聋,胸胁胀满。
【提示】取穴时,正坐,重足踏地,在第四、五趾缝纹端处。切掐局部酸胀。 足窍阴
【取穴】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图1-142)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局部酸胀。
【主治】头痛心烦,耳鸣耳聋•月经不调。
【提示】本穴在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切掐时局部有酸胀感。
61
【取穴】躅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图1-143)
【手法】按摩用切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崩漏,疝气,遗尿。
【提示】正坐,垂足踏地,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外侧0. 1寸处。切掐局部有酸 胀感。
行间
【取穴】足背,第一、二趾间的缝纹端。(图1-144)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头痛,头晕,崩漏,疝气。
【提示】本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的缝纹端。切掐时局部有酸胀感。
蠡沟
【取穴】内踝上5寸,小腿内侧骨内侧面的中央。(图1 - 145)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提示】取本穴时,从内踝上5寸,此穴位于小腿内侧骨(胫骨)内侧面中央。 按揉时局部酸胀,重按可扩散至前阴部。
中都
【取穴】内踝上7寸,小腿内侧骨内侧面的中央。(图1 - 146)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腹痛,腹泻,崩漏。
【提示】参考蠡沟穴。
曲泉
【取穴】屈膝,于膝内侧横纹端取之。(图1-147)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小便不利,遗精,阴痒,膝痛。
【提示】取穴时,屈膝,在膝部有一横纹,本穴在膝内侧横纹端。按揉时局部酸 胀.重按可向膝放散。
章门
【取穴】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图1-148)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腹胀,肠鸣,肋痛,呕吐,泄泻。
【提示】取穴时,侧卧,屈上腿,上肢合腋屈肘时,肘尖所对的部位在腋中线上 即是章门穴,位于第十一肋端。按揉时局部酸胀,重按可向腹部、腹后壁传导。 期门
【取穴】乳头直下两肋。(图1-W9)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胸满腹胀,呕逆吐酸。
【提示】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按揉局部酸胀,可向腹后壁放散。
^十三、赘脉
长强
【取穴】尾骨尖下0.5寸。(图1-150)
【手法】点穴用按法、压法。
【反应】局部胀麻。
【主治】泄泻,便血,寿疾,脱肛,便秘。
【提示】跪伏,按取尾骨尖下0.5寸。按揉局部酸胀,重按可向肛门尾骨部
放散。
腰阳关
【取穴】第四腰椎棘突下,即两侧髂脊连线的中点。(图1-151)
【手法】点穴用按法、揉法。
【反应】局部胀麻。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痛。
【提示】俯卧,从第一胸椎下数十六椎,在第四、五腰椎棘突间,两侧髂脊
的中点。按揉局部酸胀。
至阳
【取穴】第七胸椎棘突下,即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中点。(图1-152)
【手法】点穴用按法。
【反应】局部酸麻。
【主治】喘咳。
【提示】取穴时,俯卧或正坐,略向前俯,第七脊椎棘突下,在肩胛骨下角连线 的中点是穴。按揉时局部酸胀。
大椎
【取穴】第七颈椎棘突下,颈后最高的突起为第七颈椎。(图1-153)
【手法】点穴用按法。
【反应】局部酸麻,部分患者针感传至手。
【主治】发热,咳嗽,癫痫。
【提示】取穴时先找到第七颈椎,颈后最高的突起为第七颈椎,活动颈部时,它 亦随之活动,大椎即在本椎棘突下。按揉时局部酸胀,有些病人向上肢放散。
哑门
【取穴】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图1-154)
【手法】点穴用按法、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部分患者向下传至手。
【主治】失音,癫狂。
【提示】取穴时,呈伏案正坐位,头微前倾,本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〇• 5寸。按 时局部有酸胀感,有些病人可放散到上肢至手。
风府
【取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图1-155)
【手法】点穴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麻。
【主治】头痛项强。
【提示】参考哑门穴。
百会
【取穴】后发际直上7寸,从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取之。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遗尿,中风。
【提示】取穴时,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后发际上7寸,头顶正中取百会。按揉 时局部酸胀,可向头顶扩散。
上星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图1-157)
【手法】按摩用点法。
【反应】局部酸胀。
【主治】鼻塞,头痛。
【提示】正坐,前发际向后1寸,直对鼻头。按揉时局部酸胀。 神庭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图1-158)
浏览1,4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