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速度的运用
速度,为物体运动、变化快慢之量比。
速度,依力而生,力,依速度而展其威。技巧之变,可突 出速度之神奇。拳术之速度,指出拳、出掌、劐挑、挂、带、 进、退、闪移等一切动作的速度。速度依力而行,故常以拧腰 转身助其力、提其速,而这个速度必须与拳法技巧结合使用, 才是有效速度,所以必须与拳技结合进行训练。
结合拳技就是要经过一准、二熟、三快的进程。准、熟是 指拳技而言,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谈快。在速度运用、技 巧上各流派自有其长。本门派有如下几个特点。
攻防协同。一手防敌的同时一手攻敌,加快了反击的速 度。如“顺步拳” “挑掌”等。
就近转攻为守。在进攻中快速转为防守,其动作小,因
距离近,防守亦快。如“双贯手” “挂打”等。
就近击敌。一拳击出不收回,就近旋转击敌,既省了收 回时间,也可出敌不意。如“顺风扫叶” “滚打”等。
借力而取之。借敌之力,为我所用。如“硬插步”“掳 打”等。
近距离的崩、抖、旋、甩。运用旋转力的威势和发力动 作小而暴的特性,可收到快而出其不意之效。如“缠绕掌” “托肘扔打”等。
攻防一体。即攻即防,一次完成。如“仰手拍掌”“单 臂锤”等。
旋力引敌。在与敌相触之时,运用臂的旋转之力,引敌 向侧方移动,以作防御或有利于我的攻击,或以此法加强分筋 错骨的力度。如“双贯手”“靠打” “靠肘”等。
综上所述,速度的练习是重要的,而速度的应用更有其技 巧上的奥妙。
第3节拳技的特点
拳术的技巧是拳法的性质、风格、特点的体现,是人们对 某一拳法评价的重要依据。拳技特点则是这一拳种技巧的集中 和概括。现将本派拳技特点分述如下。
―、导技主要内容
抓
抓为制敌之法。为击敌而抓、为御敌而抓。出手便打,回手即抓,抓后即变,变即为打。
打
出拳即为打。以拳、掌、肩、肘、膝、胯、腿等击人为之 打。敌击,我即击。可防而击之,可边防边击,我击敌防,可 变而击之。
擒拿
以单手、双手或配合其他肢体擒制对方者为擒拿。拿宜 速、力宜脆,拿中有打,打中有拿。拿为制敌之法,可作为进 一步击敌之先式。
翻
运我关节,翻转而击敌、而御敌、而脱困于敌者为翻。翻 即巧变。翻而不滞,滞则无翻。翻为顺敌之势而击敌、而御 敌。可防、攻为一体,可脱敌之制困。
崩
展臂击敌为崩,旋臂撞击亦为崩。崩可击敌、崩可御敌。 与身相合而力猛,出其不意而易胜。
肘
以肘击人为肘打,以技伤肘为打肘。肘打为贴身近击之 法,以腰力助之而力猛,与步相合可称雄。打肘者,以转臂挫 压、反关节抗击,可达分筋错骨之效。
靠
转臂裹撞于防守为靠,以阴力、寸力撞击即可称之为靠。
旋裹之力,可引敌向歧途,为守法之上品。敌击,我则防而击 之,敌不击,我以防敌可防之式而击之。为击敌而防守谓之 正,为防敌而防守谓应急。以阴、寸之力贴身而撞,力深沉而 多出其不意。
这几种方法中,抓法为本拳种的主要特点。抓法也是最 不容易练成的。初学者应用手法时,常苦于无法抓住对方, 这可以根据情况,变抓为按、挡、勾、带等法,虽不如抓法 灵,却可应用,也解决了功力不足时的缺憾。此外,要主动 创造易抓之势,即以拳击敌,迫敌上架或挡、挑,使敌我之 臂紧贴,趁机回手成抓。因两臂紧贴容易抓住。但是,这仅 仅是权宜之计,要真正练成抓法,关键在于长期叼桩功的练 习。
二、抓法及其他技法的运用
蒲
薅乃向上提抓之意。针对由上路攻我头面之敌,在上路抓 住敌臂,就势向我后上方提拉,使敌半侧身空虚而为我击。
拿
拿为制敌之法。多针对由中路击我胸部之敌或抓我手、臂 之敌。中路最适宜以拿法制敌。
降
降者,向下牵拉之意。敌由中、下路攻我胸、腹,一旦抓 住敌臂,就势向我侧后下方牵拉,即可造成敌方不能举手投足 的被动态势。运力得当还可使敌倾倒。
守
抓敌攻击之手以泄其力,以阻敌之攻,为施行制敌之法而 先守。守者属于待敌而动之势,亦为后发制人之法。散手中多 为后发拳式,先守后攻。敌先攻击为实,攻后则虚而无备,易 为我攻。再者,一旦遇敌,我则守而不动,待敌动,我方动, 可诱敌而动,也可迫敌而动,我则后发制人。后发者,多可乘 虚而攻,或借力而行,既可加大我力,亦可造成敌方动作过大 或疏漏而为我用。
粘衣如号脉
它概括了机敏地观察敌之态势、出手体察敌之功力等,可 达到料敌如神之境界。到了如此境界,敌与我手一旦接触,便 无法摆脱而受制于我。我可根据敌力之大小、方向、特点而引 敌之力为我所用,乃至化敌之力为我力,使其处于“手见手, 无处走”的被动态势。这是精神修养、拳技和力量融会贯通而 形成的能力。
分筋错骨
运用抓、拿、肘靠等,使敌筋骨移位、关节扭错而失去活 动能力。
点穴闭气
在抓法的应用中,出手即应扣抓或打击敌方要害穴位。 穴位除指人身诸穴外,凡属关节、骨缝、筋隙均可为穴。 “气”不单指呼吸之气,更多是经络气血之气。闭气是指造 成对方经络气血不通而疼痛、麻木、酸胀甚至呼吸困难、肢 体废弛的效果。
鹰手拳法出手巧, 脑后落掌风池六, 迎面双睛并素髎, 穿掌须向天突六, 上撩前阴手莫绕, 击拳贯向鸠尾处, 青灵后溪配阳谷, 环跳承脚要用力,
击穿叉拿穴位找。 耳后翳风扣手叼。 侧面太阳摔拳敲。 阴人必向乳中着。 下砸缺盆不可饶。 侧砸崩击章门朝。 太渊经渠落手招。 关节筋隙是冲要。
附:要害穴位歌
三、拳技在应用中的特成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运拳如同用兵,技击搏斗就 是一场虚实莫测、真假难辨的斗智、斗勇、斗技巧的活动。故 各拳家在拳技运用上也是变化多端。本拳在运用中有如下特 点。
虚实结合。我出拳便打,敌不防,我拳则为实击,敌若 防,我则回手成抓,抓敌防我之手以为我用。
攻防结合。一手防敌,另一手击敌或防、攻集于一击之 中。如顺步拳、八翻掌之仰手拍掌等。
步手相合。除特殊步法外,大多数上步均用玉环步上 法,或用弓、马步,拦绊敌腿,与手配合而击敌。
拿打结合。以拿制敌,配合以打,互为补充。如“护手 插掌” “掳腕”等。
反客为主。不论抓住敌攻我之手,还是实拳击敌后,转 虚而抓敌,抓后何时放敌之手则主动在我。不放手则已,一放 手即先敌而动,成反客为主之势。这一点贯彻在绝大多数散手之中后发制人。在散手中,很多招式在于后发制人。第一个 动作多为防守,第二个动作多为快速攻击,这一动作既有击敌 意义,又有诱敌作用。而第三个动作,才常常是令敌无法闪避 的袭击。这一方式存在于大多数散手中。
攻敌无备。一是指突然袭击,二是指构成一种态势,造 成敌方无备而击之。如“双展掌” “领打”等。
迫敌就范。在散手手法中,常利用“攻其所必救”的规 律而迫敌就范。如“上捆手”“下捆手”等。
避实就虚。撇开强攻之敌,或引开强攻之势,进而侧向 击敌。如“叼手闪步掌” “闪展”等。
顺应敌势。我以拳击敌,敌向上挑时,我另一手顺势上 挑敌上挑之手,造成敌上挑过高而出空隙,从而为我所用。在 散手的运用中,常形成“你挑我也挑,你压我也压”,但我不 得强逆敌力,而应借敌之力为我所用。如“翻拳”“顺风扫 叶”等。本拳种还有偷袭钻打、展、挂、滚、炸等很多特点,在此 不一一细述。
浏览1,4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