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十二形套路拳

形意拳的前身叫心意六合拳,源自山西,原来只 有五行拳,直至戴龙邦传于河北深县人李洛能(李老 能、李能然)。李洛能艺成后,觉得单练五行拳有些 枯燥,缺少表演和演练拆手的东西,故根据各种动物 的捕食、打斗动作,创编出八式拳及十大形套路,才 将心意拳发展成形意拳,也就成了形意拳的鼻祖。李 洛能教出诸多武术名家:山西的车毅斋、宋世荣、河 北的刘奇兰、郭云深、白西圆、张树德、刘小岚、李镜斋,号称“八侠”,再加上北京的董海川,也就有 了当时名震中华的“九义八侠”。

这些大家根据自己的素质、条件,都形成了个人 的风格,演练、教授的东西也就不完全一样。有很多 门派练十二形或十大形单式的多,套路、杂式练得 少。李存义老先生几进山西,交融河北、山西技艺之 长,吸取先辈的体会心得,融会贯通,对原有的套路 和练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倾囊传授给爱徒尚云祥。尚 又继承了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丹田气打”、 “大竿子”三大绝技,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尚派形意拳。

我自幼跟霍梦魁学武术(郝为真东北的高徒,因 煤气中毒去世),后跟舅舅夏英久(张定一的掌门徒) 学摔跤,1983年跟杨俊秀学形意。半年后杨师病重, 我在医院护理一个多月,杨师将所有心得都讲授于 我。但因当时接触形意拳时间短、功底浅,没有悟 透。1984年后由舅舅介绍,正式拜辛健候的掌门徒张 国良为师,学到形意拳的五行拳、十二大形的演练和 拆手、实战的精华及各种器械。20世纪90年代又经 李文彬老先生多次亲自指点教授,才弄明白杨俊秀师 叔临终的遗传。经过十多年的钻研,基本掌握了尚派 形意拳技法、演练的真谙。“外形精练内意纯中”、 “沾衣纵力缓动逐发的翻浪劲”、“意动劲发的抖擞 劲”、“不意而发的化劲”,形意拳的每个套路动作都 应该体现出这种内涵来。为不忘前辈的教诲,我与弟 子现将十二形拳及器械的演练和应用技法写出发表, 以弘扬中华武术。

形意拳除五行拳之外,还有十二形的套路拳及杂 式锤等适合于表演和技击的打法演练。我所写的虎形 就是其中一套,它是由李存义老先生所传。尚云祥和 傅剑秋这两支的传人所练基本差不多,练法动作较复 杂,式子比山西、河北派所练得多,不单单是虎扑和 虎撑两个动作。

老虎是森林之王,非常威猛,扑食之劲霸道之 极,尾巴打扫之力可将人或一般的动物扫个跟头或打 昏。古书曾写过,虎有一扑、二掀、三剪尾(摆尾) 之功。虎扑之凶猛,可将任何被食动物扑倒,使其无 反抗能力。如果扑打落空,随后便用后腿或胯掀撞; 掀再未果,虎便用摆尾之法扫打,将被食者打倒击 昏。老虎剪尾之力可将树杈击断,何况人怎能接得 住。另外,虎之跳跃速度和距离也比其他动物强出很 多。我们所练的虎形就是根据它的生活习性、扑食之 规律编排 的套路。

1.左 鹰捉开式 (或劈拳)(图4 - 174、图 4- 175)

熊形(擓筐) 上右脚。左拳由下往上勾 打,击打对方下颚(图4 - 176)。

四个虎跳涧  左右四次下崩拳,欲击打 对方跨以下的部位,或防止对 方起低腿(图4-177 ~图4- 180)。

图片175 图片176 图片177 图片178 图片179 图片180

上步小虎扑

双手击打对方胸部(图4-181)。

虎托

双手由扑变成双掌搓,托对方两肋以便将对方托 起,或将对方两肋搓伤(图4-182)。

 

上步大虎扑

如果对方后撤没被托起,我再由托的动作急速变 成大动作的扑打之势,双掌向前击打对方胸部(图4-183)。

转身虎托

360度转身再搓、托对方,欲将其托出(图4- 184、图 4-185)。

图片181 图片182 图片183 图片184.185

再上步虎抱头

同样是大虎扑的打法(图4-186)。

虎坐

顺步炮拳扑完后撤,单腿后跳,用臀部的后坐力击打对方 (图 4-187)。垫一步,顺势架打(图4-188)。

原地横拳

姿势下沉,左拳从右臂下横出(横出顺打)(图 4-189)

龙虎相交

右拳劈出,直打对方脸和胸部。同时,起左脚蹬 踢对方,是连踢带打的动作(图4-190)

图片186 图片187 图片188 图片189

13黑

虎出洞

上步双 拳同时打出 (阳拳,拳 心向上),犹如黑虎掏 心之势(图 4-191)0

 


  1. 上步换影


上步双手抓对方前胸,然后转身用臀部紧靠对方 身体,将其背摔倒地。在摔跤中是“揣”的动作,也 叫“大背”(图 4-192~图 4-194)。

图片190 图片191 图片192-194

  1. 三个虎摆尾


上步。用前手至胳膊部位抽打对方头至上肢任何 —个部位,后手还有撑打之意(图4-195~图4-197)。

然后再重新往回练一遍,直至三个虎摆尾后,上 步虎扑(图4-198),再上步虎托(图4-199)(左脚 在前),收势(图 4-200,图 4-201,图 4-202)。

图片195 图片196 图片197 图片198 图片199 图片200 图片201 图片3202

龙形是十二形套路拳的一形,各门、各派都在 练,但很多支派所练的龙形只是一两个动作,如骆兴 武所传只是“蛰龙升天”、“懒龙卧道”;山西所传也是“青龙翻身”、“青龙钻天”;唯有尚云祥早期弟子 在沈阳这一支(因为尚云祥和弟子辛健候都开武馆), 张定一和辛健候所练的是整套二十个动作的套路拳, 它的动作非常优美、大方、漂亮,很适合表演。其在 青龙翻身的动作上有极高的难度。黄柏年曾写道: “所谓龙形者,盖因是拳练至最深处,似龙蛇飞舞、 行藏之态。”原来要求腾空时两脚要蹬踢到前、后两 个人的胸部,因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位,所以大部分 练者都是象征性地一跳一落,有个前踢的动作,而省 去了后蹬的动作。年轻人吃不了苦,老师再保守一 点,也省得教的费劲,再加上老师上了年纪也教不动 了,久而久之是能练到位者越来越少了。为了继承真 正的功夫,还是将其写出传下去……

  1. 预备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尽量站成90度。双手成拳 在下丹田的左、右两边,然后身体微微下沉,右拳由 下抖到心口处,再向前奔眉毛或脑盖的高度,扔劲到 最远处,最好能形成由肩经肘窝、到前边成130度~ 140度的角度,这样它就有很强的支撑力,并且你胳 膊上同时有肘和肩的两个受力点,如果对方来劲,你 就经得住;否则你胳膊是直的,只有肩一点受力是挺 不住的。

左式鹰捉开式(图4-203~图4-205)

青龙翻身(图4-206~图4-209)

图片206-214

青龙翻身(图4-210、图4-211)

青龙钻天(图4-212)

图片10-12

 

青龙出水(图4-213)

望眉展甲(图4-214)

图片8.9

青龙人水(掩左肘上步劈拳)(图4-215、图 4-216)

青龙探爪(坐步劈)(图4-217)

垫右步右劈掌(图4-218)

青龙展腰(换步右拨掌,转身左片掌)(图4-219)

青龙钻天(上步钻天)(图4-220)

图片15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青龙人水,上步左蛇形青龙升天(图4-224)

青龙入水,上步右蛇形青龙升天(图4-226)

上步崩拳(图4-227)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青龙翻身(图4-231、图4-232)

继续回练,打到起式地时收式(图4-233~图4- 235)。

图片35

 

 

三、马形

在自然界,野马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证明本身 是良种,为了配偶,为了争夺马王的位子,它们会利 用自身的强焊,用前腿和蹄拼命地刨对手,也会用后 蹄反踢对手,并且还会用粗壮、结实的头、脖项去靠 打对手……武者见到马在争斗的情景,创出了很实用 的一套拳——马形。

  1. 预备式


身体自然直立,双脚成90度。双手由下向上扬 起再下扣于丹田处变拳上翻,同时身体下沉(图4-240)

图片40

原地右钻拳

身体不动,右手由下丹田处向上抖至心口处,再 45度向正前方钻出(平钻),也可立直拳出到正前方,

再横拳螺旋抖出(出手是钻 拳,也可为横拳)(图4- 241)。

上左脚左鹰捉 右拳不动,急伸左拳由下 丹田处伸到两拳相交时,同时 翻掌,左掌向前劈下,前手臂 高度平于胸,前手指尖不要高 过手腕四指高,也不要低于三 指,以防对方拿你反关节;右掌急速撤回停于下丹田 处,两手臂都是螺旋拧裹劲,前手有戳打翻浪之劲之 意,后手有勾竿捋打之力之能(图4-242、图4- 243)。

图片41 图片42 图片43

  1. 双掩肘


双手马形(三次):

  1. 双手同时变拳,左拳在前,左手臂切打对方 前拳;右拳在后,用拳和腕扣买对方拳头。急速上步,双拳同时击打其前胸(图4-244、图 4-245)


图片44.45

野马竖碑

再变左式(图4-248、图4-249)。

 

野马撞槽

如其撤双手马形,打至右脚在前急速撤回踏地(单脚独 立),重心在右腿上,如果踩到对方脚上,可将对方 脚骨踩伤。同时,双拳由下向上螺旋打出,意在击打 对方下领,使其受伤。双拳向上打出如不中,同时可 用双肘下砸对方身体(图4-250、图4-251)。

双拳由上向下翻转击打对方前胸,如同野马用两前蹄刨人。如果对方直拳打你,正对碰到你的双拳面 时就会被反弹出去(图4-252)。

图片48 图片49 图片50 图片51

  1. 左手切打


用左手和小臂(刀骨)切打对方(图4-253)。

  1. 右手切打


用右手和小臂(刀骨)切打对方(图4-254)。

图片52.54

 

  1. 野马亮蹄


右手切打完,起右膝顶截对方,展腿出脚侧踢对

  1. 转身反蹄


右脚落下后,转身用左脚、腿踢对方。双拳同时 挣开抽打对方(图4-257、图4-258)。

 

  1. 野马蹬踢


左腿击打完后,再起右脚,用脚跟刨对方前胸(图 4-259〜图 4-261)

图片55.56 图片57.58 图片59.61

 

  1. 单手马形


用右拳(阴拳)击打对方(图4-262)。

  1. 马袖


右拳击出后,马上用左掌顺右拳上劈出(左鹰 捉,主要是防对方抓拽你的右拳)(图4-263)。

图片62.63

  1. 三个野马分鬃


上右步。用右手臂向斜前螺旋劲抽打对方(头、 脖子使劲)。右、左、右连续三个分鬃(注意,前脚 要走到对方前脚后买住对方前腿,再抖劲将其摔倒)。 野马分鬃用的是横拳见横的靠、抖劲(图4-264~图 4-269)。

图片64.65 图片66-69

上步劈拳

上左步,劈拳打出,鹰捉也可(图4-270)。 转身继续回练,直至练到上步劈拳,再转身,到 左式劈拳(或鹰捉)时将呼吸调匀,稍站片刻再收势 (因为形意拳的每套拳都是往返练一个来回)(图 4-271~ 图 4-273)。

图片70-73

鸡形是形意拳十二形套路中在全国流行比较广的 一套拳,每个地区,每个派系(山西派、河北派)的 习拳人都在练,但几乎每个地区练的都是鸡形四把 (鸡形撕把),动作比较少;有的地区还没有动作的拆 手,不知动作的用法。

金鸡好斗,自古就有很多地方常举行斗鸡活动,
或用斗鸡来赌博。可见金鸡的习性生来就是好斗,所 以形意拳十二形套路中有此一形。

金鸡在打斗中翅(人的手)爪(人的脚)都在 用,有时也用嘴啄。2003年10月,我在北京全国形 意拳邀请赛做裁判时,有位老形意拳师问我:“形意 拳怎么还有用腿的?”我说:“形意拳的腿法很多, 野马反蹄,蹬踢用的是腿和脚,蛰龙升天也用的是脚 和手,金鸡探爪,斗鸡时用得最多。有很多练形意拳 的人只注重练拳,忽略了脚的用法,或是练不到位, 就不练了!”曾有位形意大师告诉我:“形意打人属 大鸡。”原来我没明白,鸡、燕都是较小的动物,没 有虎之威猛,鹰之凶狠;通过常年和弟子、学生的拆 手,及和他人实战应用,现在弄明白了,金鸡有灵巧 多变的身法和不怕死的斗志,也有一招制敌的动作。 鸡虽是较小的动物,但动物中鸡的腿是最有力的,它 在睡眠或独立站着时,一条腿能支起十倍于腿的身 躯,所以练形意拳的人首先要练“鸡腿”,鸡腿功夫 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所讲的鸡形是张定一、辛健侯两位老前辈传 给恩师张国良和已故师叔杨俊秀的,他们二老早年教 授于我,将动作、劲路、技法的变化都讲得非常清 楚,并提到在实战中不可拘于成法,须随机应变。本 套路,我门中所习者从未登诸书刊,少为人知详。为 了不使其湮没,我现在按老师的教授和个人的体会及 长年的应用写出,供爱好者再举一反三,也使其广为 流传。

  1. 预备式


身体直立,两脚跟靠拢,两脚尖成90°。两手 (阳掌)由下丹田处往上提起至胸高,同时用肺将气 吸满(最好是炸肋吸气),然后双手下翻变成阴掌, 再至下丹田处变拳拧转,停于下丹田两边,同时气也 由肺部向下行至下丹田处,久而久之下丹田有所充 实。整个过程是用双手贴身,给自己上半身做了个按 摩(图 4-274)。

  1. 定步钻拳


身体微沉,两脚不动。右拳由下丹田扬起,抖至 中丹田处向前方钻出,打到与眉同高,为定步钻拳 (定步钻拳时,右拳至肘与竖直线应为45度至50度 角之间,再到右肩应成130度角,这样才能有挺力, 才能捧得住);也可在运行过程中,变为螺旋劲成横 拳化解对方打来之拳。钻拳是拨化劲(图4-275)。

  1. 上步鹰捉


在化解开对方来拳后,上左脚。左拳也急速由下经右拳上行,到两拳相叠 时两拳变掌,左手向前打 出(如刀挫),右手撤回可 捋拽对方(如勾竿),为上 步鹰捉,是劈打对方头部 或胸部,也可用放劲将对 方放出两米或丈外。此动 作可变多种用法(图4- 276)。

图片74.75 图片76

前手不动,前脚不动,后脚上半步,到两脚并一 块时,右手由下急速地向前撩出,为撩阴掌。

措掌是撩阴手法,其用法一般是抽打对方的裆 部,使之疼痛难忍,再回手,瞬间还有勾拽对方睾丸 的动作,(这个动作只能在对敌的战斗中使用)。在 沙土地上也可用手指撩起沙土扬对方的脸、眼,让对 方瞬间一走神,达到攻其不备的目的(图4-277)。

  1. 金鸡独


立式

撤步金鸡独 立式,用撩阴掌 拧裹的回捋, 拨、拽对方的 手,同时左掌劈 打对方前胸(图 4—278)〇

6•金鸡走步(四步)

急速上步。连续右、左四个穿掌(四步),击打 对方的眼、脸、咽喉,或者膻中、鸠尾穴。总之,每 下都是非常厉害的杀手,大有一击必杀之势。拳经 云:“神仙也怕穿三穿”,鸡形却是四穿掌(图4- 279、图 4-280)。

图片77.78 图片79.80

 

  1. 金鸡单展翅


用左手拨、化劲按打对方胯或裆,如鸡在单展一 只翅膀一样 (图 4-281)。

  1. 金鸡食 米


右手变拳,

向斜下方用崩 拳打对方的腿 (图 4-282)。

  1. 鸡伸懒翅


下崩拳变掌,捋、拽 对方,或拨、化般地撤回 (图 4-283)。

  1. 金鸡探爪又独立 急速由下起右脚蹬、右手变拳向斜下方崩出(图4-286)。踢对方前胸以下,并快速 撤回左手再劈出(图4- 284、图 4-285)。


图片81.82 图片83 图片84 图片85

  1. 金鸡抖翎


再变掌,双掌拧裹螺旋向外,双肘撑打,用的是 抖腰、胯之力,如同金鸡抖动翅膀翎毛。如被对方搂抱,我可用双肘挣打对方软肋或前胸 (杀伤力很大),挣开对方的搂抱,也可用抖动的胯打(图 4-287)

  1. 金鸡上架


上左脚。右手螺旋由上往下拨买下对方来拳,左 手由下向上用撑圆的虎口击打对方脖子(此掌为金鸡 锁喉掌)。有很多人把左手放到了自己的脸上,以防 对方打自己的脸。这是不恰当的,形意拳讲:“直打 直进无遮拦”,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图4-288)。

  1. 金鸡报晓 前脚撤回,后脚上 前。左手由上 螺旋下拨,右 手上挑对方 (由裆直挑打 到对方的脸)(图 4—289)。


金鸡乱点头(三次)

左后脚、右前脚相互措步。左右手也相互由下至 上、由上到下挑打对方裆部或胸部,连续三次(图4- 290、图 4-291)。

图片87 图片88.89 图片90 图片91

  1. 望眉展甲“又独立”


左手在下后,右手在目)时,右手螺旋划圈,由上 往下往回拽买对方前手,左手急速由后下向前劈打对

方。前右脚撤回,左脚 抬起贴于右腿边,为金

鸡独立式(图4-292)。

  1. 上步措掌,继 续回练


再上步,先上左脚, 再上右脚。右手撩阴, 上步鹰捉,继续往回再 图4-292 练一遍,练到起势地点

打出左手鹰捉,双手变拳上扬,下扣于丹田处(注 意,必须要把呼吸调勾),上步并脚,起身行礼收势 (图 4-293~图 4-295)。

图片92 图片93-95

五、燕形

过去练武的人,大部分都在少年时就开始练功, 练习压腿劈叉、弯腰、翻跟头、打把式、踢旋风脚、 连环脚等柔软功夫的基本功,所以表演起来,看着非 常漂亮,打比赛也容易得分,非常受观众喜欢。这些 都是练外家拳所必须练的。

然而习练内家拳的人,多数不是从小开始练功, 也不太强调那些基本功。开始时站一站三体式桩,打 —打五行拳,不必非压腿。但是腰、腿的柔韧性好 了,对练什么拳都有一定的好处。首先是表演好看、 漂亮;其次是动作能做到位,身法灵活;再者腰、腿 好也有益于健康长寿。但到老年时,必须结合内功心 法来练,否则就会有点力不从心。实质上形意拳也有
锻炼腰、腿功夫的套路拳,比如龙形、燕形,也都有 高、飘、低、俯动作潇洒的高难动作,要求腰腿非常 灵活。有许多拳师是年龄逐渐大了,动作练不到位而 将其简化。

燕形的燕子钻天是凌空侧踹,要蹬踢到对方胸上 这个动作才算完美,而落地时的动作要能从板凳下面 过去(两个板凳上担一竹竿,人从下面钻过)。我们 过去都是这样练功。我的恩师张国良在80岁时还能 从两个板凳中间放个竿的下面钻过去。

  1. 预备式


A 身体自然直立,稍微下

沉,两脚分开成90度,用肺 自然吸气,将气吸足(图4-

2左式酿开式 两手握拳置于下丹田两  边,右拳由下抖起到心口,然后向前方眉眼处扔出;然后左

拳由下出经右膊肘窝处直奔右 拳上,两拳相叠时急速翻转变掌,左掌向前劈出。同 时,上左脚。右掌撤到右侧胯的上边,为左三体式, 两拳变掌,左掌向前,右掌向后,有二力分争之劲, 右掌似有撕绵之力(图4-297、图4-298)。

  1. 燕子侧身


左掌下按,右后掌由下往上扬,并向后穿。同时 拧腰,身体向后旋转(图4-299)。

燕子穿林 身体下式,右掌向前 抖打,再上左步;左掌穿 抖、翻身,再上右步,抖 掌钻打;再上左步,左 脚、右掌在前(共是四 个)(图4-300~图 4- 304)

图片97-99 图片0 图片1.2图片3.4

  1. 插掌


右掌由后往前从上向下插,同时左掌由下往上使 劲,化解对方抓右手腕的动作,并击打对方手臂(图 4-305)。

  1. 燕子展翅


左、右手掌同时翻转,二力分争,右掌钻天,左 掌插地。同时,抬左脚成金鸡独立式(图4-306)。

  1. 缠头削掌


右掌由上旋转,左掌翻转成阳掌,同时右掌绕头 一圈削向左掌。左前脚落地,垫步欲跳起(图4-307、 图 4-308)。

 

  1. 燕子钻天 双脚往前跳起,同


时左脚在前在上,右脚 在下在后,凌空侧踹、 踢对方(有如鸳鸯拳的 连环腿法)(图4-309)。

  1. 燕子俯地


凌空侧踹落地后, 身体下势犹如贴地皮一 样悠过,动作特别轻灵 (图 4-310)。

图片5.6 图片7.8 图片9 图片10
燕子三抄水 ^ 身体往回撤,右手

持抓对方手腕往后拽, 同时左手雛对方膝盖, 打不能动,而 雜麵斜,并被抛 出或摔倒(连续做三次)(图 4-311 〜图 4-315)。
燕子蹬脚(金鸡独立式)

用右手捋抓对方。同时,起右脚蹬踢,顺势右掌 带砍之意(图4-316)。

  1. 燕子担水


右脚落地,左脚腾起。同时,右手扬起向后,左 手向前如担水之势(图4-317)。

  1. 燕子钻天再担水


往前跳,同时再做一次担水之动作(图4-318)。

  1. 撩阴掌


上步,后边的右手同时由后向前抽、撩对方的下 裆(图 4-319)。

钻出,欲击打对方下颌部或脸部,可将对方打倒或击出两米外(图4-321)。

图片12.13 图片14.15 图片16.17 图片18-20

17.青龙探爪

身体整个后跳,右拳由前往回撤,变掌再向前打出;同时,左掌也旋转由下往上抖、拨、化之劲到头 上(图 4-322)。

 

18•回身式(图 4-323、图 4-324)。

 

  1. 燕子穿林(四个)


再做一遍四个燕子穿林(图4-325、图4-326), 之后再练一遍,直至练到回身式到开始地点。形意拳 的套路都是往返练两遍后回原地时,打出左式鹰捉,稍站片刻上右脚,两手同时下垂起身回式(图4-327、 图4-328)(注意收式时必须将气调匀)。

图片21.22 图片23.24 图片25-28.

六、猴形

形意拳的十二形套路拳中有猴形一套拳(很多门 派中都有猴形拳或猴棍)。猴在自然界生命力极强, 遍及世界各地。猴的大脑非常发达,动作敏捷,反映 特快,模仿力极强,在动物中是唯一能模仿人的动作的高级动物。

  1. 预备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 开成90度。双手掌变拳,拳 心朝上置于下丹田两侧,身 体稍微下沉(但两膝不要向 外闪)(图4-329)。

  1. 左鹰捉开式 右拳抬起至心口处,往


前行至眉毛或额头高度,从 肩经肘窝到拳成130度,手腕抖擞扔出,钻拳打法 (但最好是横拳劲),然后出左拳经右肘窝奔右拳上。 在两拳相叠时上左脚。同时,两拳变掌急速翻转,左 掌向前打出,右掌向后捋回到右胯旁,右掌必须平放 在胯旁,它可以接对方踢来的边腿(注:两拳变掌时 是双手打出的力量,不是有人说多个摩擦力)(图4- 330、图 4-331)。

 

  1. 白猿献果


上步。右掌往前,左掌微撤, 同时两掌心向上托,主要是托打对 方两边软肋或直奔对方两腮(如同 猴端个盘子一般)(图4-332)。

图片30 图片31 图片32

  1. 转身扣链


扣左脚转身。两手叼对方脸部, 主要是叼对方鼻子(两手前后、上 下连续做)(图4-333~图4-336)。

图片33.34 图片35 图片36

 

  1. 白猿坐洞


退步靠打(图4-337)。

  1. 跳步爬杆


抬脚蹬踩对方前膝,另一只脚蹬或者跨到对方肩 上。两手连续击打对方头部(图4-338)。

 

  1. 右转身出洞


向右面转身,左、右手拨打(图4-339、图4- 340)

  1. 退步扣链


退步,两手连续叼对方脸、鼻(图4-341、图4- 342)。

 

20.白猿坐洞

退步靠打,与上一个动作相同,只是方向不同 (同图 4-337)。

  1. 跳步爬杆


同上,方向不同(同图  4-338)

  1. 左转身坐洞


向左面转身,右、左两手快速拨打(图4-343)。

  1. 退步扣链


同上(是交叉四个方向, 动作相同)(同图4-341、图 图 4-343 4-342)

  1. 白猿坐洞


同上(同图4-337)。

  1. 跳步爬杆


同上(同图4-338)。

  1. 白猿三出洞


上步(三次),两手三次左右拨打(有人叫猴洗 脸)(图 4-344~图4-346)。

图片37.38 图片39.40 图片41.42 图片44-46

 

  1. 白猿坐洞


同上(同图4-337)。

  1. 左转身出洞 同上(同图4-343)。

  2. 退步扣链


同上(同图4-341、图4-342)。

  1. 白猿坐洞


同上(同图4-337)。

  1. 跳步爬杆


同上(同图4-338)。

 

  1. 右转身出洞


同上(同图4-339、图4-340)

  1. 退步扣链


同上(同图4-341、图4-342)。

  1. 跳步爬杆


同上(同图4-338)。

  1. 回转三出洞


同上(同图4-344~图4-346)。

  1. 白猿献果 同上(同图4-332)。

  2. 转身坐洞 打出左鹰捉开式三体式,稍站片刻调匀呼 吸后收式(图4-347~图 4-349)


图片47 图片48.49

 

套路拳只有猴形和杂式锤不是连续往返练两遍后 收式。沈阳辛健侯这一支张国良精燕形、鸡形,杨俊 秀精猴形、蛇形,井盛文精虎形、马形,常玉林精鼍 形、鹞形及八卦掌。

浏览2,6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