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答疑


四、八卦掌转掌歌|八卦掌答疑





八卦转掌论阴阳,五行六合内中藏。



注释:八卦掌的理论是源于阴阳的。即以《易》理为拳理。八卦掌的 拧旋走转,处处都暗含着生克力量。如西方庚辛金,东方甲己木,北方 壬癸水,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金在人体的对应窍位是两乳连线中 间的膻中穴,木在人体的对应窍位是背后的夹脊穴,水在人体的对应 窍位是大小便之间的会阴穴,火在人体的对应窍位是两眉间的祖窍 穴,土在人体的对应窍位是神阙穴(即肚脐中间)。上述五个窍位就是 人体在旋转时必然会产生的五种不同的,对立而又统一的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具体地说,人体在沿圈走转时,膻中穴是向内收的,可化解对 方之来力,即为金克木;同样背后的夹脊穴就会产生一种离心力,使对 方失去稳定性,即为木克土;在转圈时八卦掌还要求缩谷道,即会阴穴 上提,在技击时想会阴上提可以产生一种如同水一样的向上漂浮、渗 透之力,可使对方拔根、散劲,即为水克火;八卦掌在走转时要求眉心 部位要对向圆心,这样会产生一种如同火一样的风烟滚滚的燃毁、吞 噬之力,即火克金;上述四种力量的产生与相互作用都必须在重心稳 定的情况才能发与化,所以八卦掌要求在走转时要气沉丹田,腹心松 静,在腰腹的主宰下,提顶吊裆,空胸紧背,这样就形成一个浑元无懈、 重心沉稳,旋转自如的金刚球体,即为土克水。五种力量相克又相生, 生克变化无穷。另外在走转时因为全身各部都要一致对向圆心,所以 必然会产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的外三合和心与意合,意与气 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这就是五行六合内中藏的意思。



七星八卦九宫定,两仪三才见柔刚。



注释:自身的七星是头、肩、肘、手、胯、膝、足,在行走转圈时(公 转)都要同时经过八个方向,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自转。在穿







行往来变式时要围绕着四正、四隅及中央这九个点,即九宫进行。在上 述运七星、走八卦、穿九宫的公转与自转的运动中,要时时处处做到阴 阳(两仪)相抱,二才(天、地、人,精、气、神)合一。这样才能自然地、充 分地体现发挥出柔与刚的威力。



混元一气培根本,四正四隅按八方。混元一气培根本,四正四隅按八方。






混元一气培根本,四正四隅按八方。



混元一气培根本,四正四隅按八方。



注释:八卦掌混元一气走转,是为了培植根本,根本就是元气或日丹 出气。元气充足、畅达,即可祛病强身又能防御敌人。不用考虑每一动是 什么招法,怎样使用,只要按着四正四隅的圆圈经年累月地走转,混元一



气的八方力就会自然产生,这种力一但上身,其威力是不可抗拒的



落步三盘掰扣步,发行四梢弯转强。落步三盘掰扣步,发行四梢弯转强。






落步三盘掰扣步,发行四梢弯转强。



落步三盘掰扣步,发行四梢弯转强。



注释:八卦掌的走转分上、中、下二盘,两腿微屈为上盘,平膝胯为 下盘,两盘之间为中盘。无论是走哪一盘在落步时都是呈现一掰一扣 的八字步,这是八卦掌最具特色、最主要,最有制敌效果的步法。在两 足不停地摆、扣走转时,元气要向四梢(头发“血梢”、指甲“筋梢”、舌头 “肉梢”、牙齿“骨梢”)冲发运行,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经常这样做,虽 然就是一掰一扣地弯步,亦步亦趋地转圈,但是就可以由弱变强,变成 强中之强。



前掌虚实牛舌样,后手埋伏肘下藏。前掌虚实牛舌样,后手埋伏肘下藏。






前掌虚实牛舌样,后手埋伏肘下藏。



前掌虚实牛舌样,后手埋伏肘下藏。



注释:八卦掌在转掌时一手在前,松肩、坠肘、舒指、坐腕,五指上竖



回裹,虎口撑圆、掌根向前顶,其外形酷似伸出上舔的牛舌,虚处是五 指,实处是掌根,其劲力也和牛舌一样,舌根处是硬的,舌体是柔软的。 另一只手要藏在前肘之下,随时出击后手变前手,暗藏杀机,使敌难防。



进步有门退有法,变化反正掌阴阳。进步有门退有法,变化反正掌阴阳。









进步有门退有法,变化反正掌阴阳。



进步有门退有法,变化反正掌阴阳。



注释:八卦掌的进退都是有一定规矩的(法和门),这些规矩或门 歌



诀 道方法或常说的法门,就是八卦五行,也叫八门五步,五行八法。公门 释



就是四正四隅之八卦。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行或五步就是 义



金、木、水、火、土。八卦掌在进退回还的运动中是因为以脚圈带动身




圈,所以周身上下一动就含八门,一圈更是如此。在每一动或一圈中, 处处含着五行生克之力。八卦掌所有变化都是一反一正,一阴一阳的, 所以八卦掌也和太极拳一样,处处强调阴阳,我认为八卦掌也可以称 之为阴阳掌。



.屈直横竖斜正面,翻转盘旋腰主张。






注释:八卦掌在运动时无论是曲线运动,还是直线运动,无论是横 劲还是直劲,无论是斜面进攻还是正面进击,无论是翻转还是盘旋,都 是以腰为主宰,用腰来带动,形与力都不可散,要身如车轮,腰如轴,命



意源头在腰隙。



内讲五行分四梢,外有五行眼法强。内讲五行分四梢,外有五行眼法强。






内讲五行分四梢,外有五行眼法强。



内讲五行分四梢,外有五行眼法强。



注释:八卦掌在演练时体内的五行(肺“金”、肝“木”、肾“水”、心 “火”、脾“土”)或五脏之气要混元一致地向头发、舌尖、指甲、牙齿等四 梢分发。内五行在体外之窍位,即膻中(两乳连线中点)为金、夹脊(两 肩胛骨之间)为木,会阴穴(大小便之间)为水,祖窍穴(两眼眉之间)为 火,神阙或丹田(肚脐)为土,由内五行的发动产生在外五行的力量,要 用眼来统帅,以神领形,要眼到、手到、腰腿到,这样才能“防己有余能 胜人”。






内讲气通分三节,外有手法分阴阳。



注释:八卦掌的内气运行要明九节,透四梢,四梢上面已讲过,不 再重复。九节就是臂之三节肩、肘、腕;腿之三节跨、膝、足;身之三节 头、躯、腿。具体到练和用时则要求头顶项竖,腰如立轴,屈膝随胯(身 之三节);松肩,坠肘,坐腕(臂之三节);合胯、提膝、旋踝(腿之三节)。 所谓气通分三节就是在意念上,对三节之处要着意,比如松肩气到肘、 松肘气到手,与敌交手时,敌挨我手,我意在肘,敌挨我肘我意在肩。外 有手法分阴阳的意思是说,技击的手法要分清阴阳,即刚柔、虚实,如 重心在右脚时,右手是虚的,左手是实的,左脚是虚的,反之则亦然。这 和太极拳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的要求是一样的。




步法走转分八字,身法意气仔细详。步法走转分八字,身法意气仔细详。






步法走转分八字,身法意气仔细详。



步法走转分八字,身法意气仔细详。



注释:八卦掌在走转时要分清四正四隅八个字,即乾、坎、艮、震、 巽、离、坤、兑,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对方的位置,要明确每一卦在自身的 部位和穴窍,便于彼刚我柔,彼柔我刚,以刚制柔,以柔克刚,刚柔相 济。身法和意气更要仔细地与步法协调一致,要步到、身到、手到、意 到、气到、力到,不能有丝毫的脱节、迟滞。



柔身转换不定势,高低远近无限量。柔身转换不定势,高低远近无限量。






柔身转换不定势,高低远近无限量。



柔身转换不定势,高低远近无限量。



注释:八卦掌在运动和技击的时候,要走、转不停,即使在换式变 招时也不能停,要柔身与敌相绕,近身击?其不利“高低远近无限量”, 就是太极拳要求的“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退之则欲促,进之则欲



长”的意思,就是势短意长的意思,不和敌方在意念上产生双重。



腰法要合四梢分,眼法要合定八方。腰法要合四梢分,眼法要合定八方。






腰法要合四梢分,眼法要合定八方。



腰法要合四梢分,眼法要合定八方。



注释:上述歌诀讲的“四梢”(头发、指甲、舌头、牙齿)运动,只讲的 是内气运动时要通达到四梢,但是如果腰法要是不能与之配合.则在 技击时就不能发挥作用。八方也是一样,脚踏八方时必须先要以眼神 领之,要神、形、意协调一致,否则劲力不整,难以制敌。



手法要合情变化,用法要合左右防。手法要合情变化,用法要合左右防。






手法要合情变化,用法要合左右防。



手法要合情变化,用法要合左右防。



膀法要合阴阳变,身法要合扭转强。膀法要合阴阳变,身法要合扭转强。■



史■










膀法要合阴阳变,身法要合扭转强。



膀法要合阴阳变,身法要合扭转强。



















注释:八卦掌在技击时,手法的变化必须要顺敌势和敌力,不要主 观上自己伸屈,也就是太极拳推手理论所强调的“勿自身屈”的意思, 这样做就可以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以逸待劳。在用法上要注意左 彳1变化,不能进左不顾右,进右不顾左,要有预见,动敌之将动,以进求 退,以退求进,顾打合一。



注释:八卦掌与敌交手时进退、顾打的阴阳变化主要在两肩的前 后错动和左右合分,膀法要是与敌方的阴阳变化合了,身法、手法就能 发挥作用了,膀法的运动,主要是靠腰身的扭转,腰身扭转才能使肩、



肘、手产生强大的力量。



胯法要合挨身使,膝法要合进身旁。胯法要合挨身使,膝法要合进身旁。






胯法要合挨身使,膝法要合进身旁。



胯法要合挨身使,膝法要合进身旁。



注释:用胯打人时也要注意左右相合,比如右胯进时是左胯退,右 肩与左胯合;左胯进时是右胯退,左肩与右胯合。在使用胯打时必须要



挨近敌人。在使用膝法时,也要靠近敌人身旁,要肘与膝合。



步法要合进退快,闪展腾挪腰偏强。步法要合进退快,闪展腾挪腰偏强。






步法要合进退快,闪展腾挪腰偏强。



步法要合进退快,闪展腾挪腰偏强。



注释:步法的进退要快,必须与手相和,手到脚到。在和敌人闪展周



旋时,要有向上腾挪之劲,其闪展腾挪之劲均要起于腰的一侧用力。



头打去意随腰使,起落总须站中央。头打去意随腰使,起落总须站中央。






头打去意随腰使,起落总须站中央。



头打去意随腰使,起落总须站中央。






注释:八卦掌在击人时进步要注意头领腰攻,下颌微收,百会穴上 顶,头部要有向前进攻的意识,腰要和进攻的方向紧紧相随,同时起落 步都要注意使自己的膻中穴在意念上保持在两人交手时构成的圆的 中心位置,不能偏移,这样头、腰、脚协调一致,才能“腰如神龙首尾 连”,“收缩合宜显神奇”。



脚踏中门抢地位,掌行直穿上下忙。



注释:双方交手时要积极抢 占对方的中门(两脚之间)。使自 己的重心前移,迫使对方失中,同 时要随时进步用直掌上下不停地 穿击,使敌无还手之力(图73)。





浏览1,4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