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的四个过程:即一、两臂伸手;二、 右手掩肘;三、两掌翻塌;四、两掌前推(图2-5)。
步弯脚直向前伸,形如推磨一般真。 屈膝随垮腰扭足,眼到三面不摇身。
注释:此段歌诀讲的是八卦掌的基本走法。即在两足沿圈走转时 必须里脚直迈,外脚里扣.足迹内外呈连绵不断的八字形,也就是弯 步。虽然步行是弯的,但两脚前进的方向是直的,并且意念要伸向极远 方。步弯脚直是由公转和自转形成的。公转自转的形式就好像过去农 民推磨一样,但又和推磨不完全相同。它要求在走转时要屈膝随胯,腰 要拧到极限,保持不变。眼神要专注前掌虎口方向,还要兼顾左右,但 是身子要中正安稳,不能摇晃。走起来身如拧绳,内足向圆外直迈,胸 向内转(想膻中穴,胸如贴球),外足内扣时背向后依旋(想夹脊,背如
张 全 亮 新 解 史 家 拳 型 要张 全 亮 新 解 史 家 拳 型 要图6 图7图6 图7依天)(图6-7)。依天)(图6-7)。
张 全 亮 新 解 史 家 拳 型 要
张 全 亮 新 解 史 家 拳 型 要
图6 图7
图6 图7
依天)(图6-7)。
依天)(图6-7)。
一式单鞭不为奇,左右循环乃为宜。
左换右兮右换左,抽身倒步自合机。
注释:此段歌诀讲的是八卦掌招式练法的特点。八卦掌每个式子 都要练左右式,如果只注意练习一面,遇到敌方的进攻招式和自己的 习惯方向不一致时,就会觉得不适应,就不能得机得势。必须左右循 环,把每个招势都练得精熟了,用时才能抽身倒步自合机。从健身的角 度讲,左右循环能够平衡阴阳,使得身体技能均衡发展,可以延缓脑细 胞的衰老,有利于开发人体的潜能,有利于健康长寿(图略)。
5)一,5)一,步即转兮手亦随,后掌穿出前拿回。
去来来去无二致,要如弩箭离弦飞。
5)
一,
5)
一,
注释:此段歌诀讲的是八卦掌的手足配合之法,强调练习八卦掌 必须手足一致,上下相随。手到脚不到击人无力,脚到手不到又易被人 所乘。必须手到步随;两手的来去要一致,前手打人后手用力。来去无 空手,来去无二劲,要如同挽弓射箭一样,前后两手一样用力,弓才能 拉的满,箭才能射的远。亦如两手撕棉,来去一致用力无空手(图8)o
图9图9图8图86V /6V /穿时直掌贴肘行,后肩改作前肩成。
莫要距离莫犹豫,脚入裆兮是准绳。
图9
图9
图8
图8
6
V /
6
V /
注释:此段歌诀讲的是八卦掌的规范要求。即在穿掌时要手不离 肘,肘不离手,直掌贴肘向前直穿,穿时以肩发力,两肩错动,催带两 掌之前穿后带。穿掌时掌与肘不要有距离,而且还要冷快刚猛,不能 柔缓犹豫。同时还要以脚力配合,前脚在穿掌时要同时脚踏中门,向 对方裆中冲进。此掌是八卦掌中厉害的掌法之一,有“好汉怕三穿” 之说(图9)。
胸欲空兮气欲沉,背紧肩沉意前伸。
气到丹田缩谷道,直拨颠顶贯精神。
注释:此段歌诀讲的是八卦掌内外兼修之法。八卦掌是内家拳,练 拳时要求和道家的导引吐纳术(丹功)有机配合。不能只重外形,而要 内外兼修,注重内气的修炼。走圈时要通过空胸、紧背、沉肩、坠肘、伸 臂、意念下移的方法,使真气沉入丹田;在通过缩提谷道(肛门)头顶、 项竖、松腰、拔背、神上领之方法,使真气经过会阴、尾间沿督脉上行至 颠顶,再通过任脉下行入丹田。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无端。久之任督通 而诸脉通,不但气足神爽,五脏安康,还可以产生一种自然的鼓荡之
张 荃 亮 新 解 内 一家 拳 息 要张 荃 亮 新 解 内 一家 拳 息 要图10图10力,出现一定的场效应。这种内劲一但上身,既可用于防病治病,又可 用于防暴抗暴。
张 荃 亮 新 解 内 一家 拳 息 要
张 荃 亮 新 解 内 一家 拳 息 要
图10
图10
浏览5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