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董祖师在京创传八卦掌后,一经展示便有全国众多武林 高手前来询访与切磋,尤其是京、津、冀一带的武术精英纷至 沓来,经比试均被董师祖的高尚武德和超人的技艺所折服,随 即心悦诚服地拜师学艺。拜师者,多是带艺投师,很多人当时 已在一方武术界颇具盛名。到19世纪末,人门弟子已有五十 多人(师祖墓碑铭刻)。祖师授艺,因人施教,不拘一格,故 使八卦掌形成多种不同的风格。学艺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身 的条件以及求师的机缘,习练不同风格的掌法。为区别风格特 点和师承关系,后人便以代表人的姓氏称其掌名,流传至今就 产生了不同的支系,但是都同出一祖。不容置疑,支系的形成
为八卦掌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主要支系有以下几种。
尹式八卦掌。代表人尹福(1840~1908年),字德安,号 寿鹏,河北省冀县人氏,在京居住在朝阳门外吉市口头条。 尹福宗师自幼习练少林弹腿和罗汉拳,从师董公后将其技艺
. 融入了八卦掌,形成冷、弹、脆、快、硬的技击特点。其掌
型近似少林拳,拇指里扣,四指并拢、微裹,酷似牛舌。掌 法以推、托、带、领、穿、挑、劈、砸、削、撞、撩、插等 为主,围圆走转时则行疾行步,似少林拳步法。由于董公谢 世后由尹先生进宫授艺,因此尹式掌主要在京城传播。主要 传人有马贵(世青)、杨俊峰、门宝珍、宫保田、何金魁(传 何忠琪,再传王尚智)、尹玉璋、曹钟升(传张晋臣,再传李 文章、孙书学、孙书立等)。曹钟升的弟子现健在的有贺普仁 教授,现年80岁。
程式八卦掌。代表人程廷华( 1844—1900年),字应芳, 河北省深县程家村人,在京崇文门外花市头条以做眼镜为业, 人 人称“眼镜程”。自幼好武习摔跤,下盘功夫扎实,刚柔相济 卦 在身。从师祖董公后,经常将董公接出肃王府,住在眼镜铺
内,日夜随师苦练、感悟,形成独特的掌法,即“游身八卦 嚣 连环掌”。其掌型称为“龙爪掌”,步法行进似趟水,落脚似 , 踩泥,俗称“趟泥步”。此掌演练起来拧旋走穿,形似游龙, 人
门 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如猛虎,静似泰山,刚而不滞,柔 而不散,闪展进退,拧裹钻翻,推托带领,搬扣截拦,圈中 有圈,层层不断。
程廷华在原花市火神庙(眼镜铺所在地)设场教徒,董祖 师经常住在此处,故董祖师的众多弟子多集中在此。董祖师年 迈坐视指导,多由程廷华代师教授,故此程式八卦掌传播得比
较广泛,京城内外郊区县乡都有习练者并逐渐传播到全国各 地。其中,张占魁在天津教授,培养了韩慕侠、姜容樵一代武 林英豪,威震海内外;程廷华之侄程有功(相亭)在东三省授 徒;程廷华之长子程有龙(海亭)、次子程有信(寿亭)分别 在北京、天津授拳,培养出孙锡^等一代精英。河北深县以程 廷华及其胞弟程殿华为中心逐步扩展程式八卦掌,民国时期程 廷华的得意弟子孙禄堂先生和程有龙的得意弟子孙锡^先生在 南京国术馆任教。孙禄堂先生于1916年著有《八卦拳学》一 书,1925年著《八卦剑学》一书;孙锡^先生于1934年著 《八卦拳真传》(书内称八卦掌)留给后人,使八卦掌传播得 更加广泛。程廷华的主要弟子还有冯俊义、杨明山、刘子扬、 程有生(程殿华之子)、刘斌、张永德、李文彪等。
程有龙的主要弟子还有何均、何广、马德山、朱文豹等。
刘斌培养了王文奎、刘兴汉、刘世奎、陈云峰、吕中原、 李连峰、杨金彦等一代名家。
杨明山亲传王荣堂。王荣堂再传李文章、许志文、李增 富、陆丙文、杜文海、王忠勇、王立元、梅惠志、郭学新等。
张永德(字鑫斋,武林人称“靴子张”)传周尊佛。
李文彪训导出骆兴武、刘振林等武林高手。
马德山下传张秉忠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式掌家传人只有程有生和程有 信老先生健在,培养弟子六人,即孙志君(程有信老先生指认 孙志君老师为其大弟子)、许繁增、钱文章、段炳章、张荣利、 许立芳。1983~1987年,在北京市体委主持的“北京市武术挖 掘整理”工作中,孙志君老师作为当代程式八卦掌的代表人参 加了此项工作。为此,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为孙志君老师颁 发了奖励证书。
孙志君老师虽已年届古稀,但掌风丝毫不逊当年。其掌势 风格被众多习练者学习采纳。孙老师教授的国内外弟子甚多, 在历次国内外的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各年龄组的优异成绩,其中 戈春艳在20世纪80年代多次成为全国武术锦标赛的八卦掌冠 军。
浏览1,7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