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习练窍要


五、梁式八卦掌的掌型|八卦掌习练窍要





各式八卦掌对掌型有着不同的要求。尹式八卦掌多为牛舌 掌,大拇指内扣,四指并拢、立掌四指直指前方,也可竖掌直 立,为一气贯通;程式八卦掌多为龙爪掌,大拇指外张、虎口 撑圆,食指与中指直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开展,无名指与小 萍 指自然弯曲,立掌坐腕。 第



节A 卦 掌 杂 谈节A 卦 掌 杂 谈梁式八卦掌要求虎口撑圆,竖立掌坐腕,掌心空而内含, 七 五指第一关节内扣,大拇指外张,食指领,领意眉间,中指 顶,顶天立地,无名指与小指要合拢,为哥俩好,以防小指力 单而伤。用时可切可挂。这种掌型称之为龙虎掌,是梁式八式 掌的主要掌型。歌诀说:掌型虎口要圆,中指无名缝开展。先 戳后打塌腕骨,松膀长腰跟步钻。







A 卦 掌 杂 谈







A 卦 掌 杂 谈



身之要求



身不前栽,身不后仰;头悬竖颈,目视似鹰;沉肩松膀, 圆背空胸;腹实脊直,舌腭轻顶;闭唇叩齿,精液腾升,再回 丹中。歌诀说:全身力量在中枢,自身歪斜力不周。别看弯步 身必正,发手如箭不停留。



下肢要求



溜臀坐胯,掩裆合膝;磨胫擦踝,膝下相交;两脚趟泥, 平起平落;前不亮后不翻,落步向前钻;摆扣步,转自然,不 讲单,不讲双,单双摆扣在其间;搭手似雷,进步如电。歌诀 说:身如君王腰腿臣,君正臣强可制人。进退躲闪凭身法,若 无腰腿不生神。紧背空胸静中求,挺胸坦腹悔难收。叠肚吸腰




来不及,最怕转身不自由。



运动形式



龙游连环不间断,如江海汹涌澎湃,又似小溪流水缠绵。 歌诀说:混元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处处不离脚变 化,站住即为落地花。



卦掌习练 窍卦掌习练 窍八卦掌应保持自己的风格















练 窍















练 窍



八卦掌能自立于武林,说明它有独特的风格,这个风格不 同于其他拳种,既不同于少林拳、南拳,也不同于太极拳。近 年来,八卦掌出现了追求花样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 烈的趋势。我们认为,这种不良现象必须纠正,只有如此才能 让八卦掌恢复本来的面目。



八卦掌不重花招,不重舞台艺术,是实实在在的练功力 的拳术。但是,近几年出现的八卦掌徒手套路及器械套路越 来越多,每套的招式也越来越多,且加进去了许多舞蹈动作。 事实上,祖师爷董海川先生传授的“转掌”套路并不多,更 不讲究“好看不好看”,在八卦器械方面也只有刀、佥k锐、 七星竿等有限的几种。八卦戟是刘德宽先生根据八卦特点创 编的。在第二、三代传人那里,不论徒手套路还是器械,都 不重视花哨,但功夫却很好。今天则不同了,八卦套路越练 越长,越传越花哨,不追求练功夫,却追求艺术美。我认为, 这种趋势严重偏离了八卦掌的练功根本目的。虽然今天我们 已不可能目睹当年第二、三代传人的练功风采,但通过阅读 已出版的书籍,如孙锡喧先生出的《八卦掌真传》,孙禄堂 先生出的《八卦拳学》《八卦剑》,李子鸣先生出的《八卦




掌悟通》等书,我们就可以明白当前的问题是多么严重了。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近几年来衡量八卦掌练习 的优劣不再是通过“比武”,而是通过表演来决定。许多武术 裁判员不会八卦掌,即使会也只是会一些套路,他们平时也不 研究八卦掌。在近几年的各类比赛中,许多参赛选手多以连贯 流畅的协作、优美潇洒的招式获得好成绩,而按照八卦掌的要 求规范练习的队员反而得分低。于是乎各代表队的领队们挖空 心思增加舞台艺术类的动作,不管是什么拳、什么招式只要好 看能得高分就往里加,至于是否符合八卦掌的风格特点就不管 To有些队员从来没有学过趟泥步,上了场就小跑;有的队员 练完了二套掌也没有圈,动作是很流畅,式子也很多,就是没 有八卦味,但得分很高。众所周知,尹式八卦中也有人不走趟 泥步,而是走急行步,像小跑,但不是跑而是快步行走,就好 比竞走不是小跑一样。走则气下沉,跑则气上提。并且,尹式 八卦的走也不是普通人走路那样走,而是脚底平落地走。



八卦掌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播发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 深远的影响,因为它在健身方面有极好的效果,在技击方面有 独特的技击法。所有的健身效果都是按八卦掌的正确练功方法 培养出来的。如果八卦掌练习者只追求美观,不追求健身效果 和技击能力,则偏离了八卦掌的宗旨,这种不良现象如果得不 到及时纠正,必将极大地阻碍八卦掌的健康发展。





浏览4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