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南诏国兵力最强大的弄栋节度使王嵯巅 在周密布置后,杀害劝龙晟,在其他地方军阀的默许下立劝龙晟的弟弟 劝利晟为王。从此国家权力落到了王嵯巅手中。王嵯巅用国家的财力来 扩充自己的武力,而后通过自己的武力开边拓地,建立个人威望,为自己 谋夺王位进行铺垫。
公元829年王嵯巅趁吐蕃、唐朝国力衰微,率军越过大渡河,以训练 有素的精兵猛扑成都,很快攻下成都外城,掳掠了数万名工匠和大量金 银财宝,大胜而归。这次战争充分暴露了王嵯巅及其军队的残暴,以致 受过吐蕃军队多次入侵的川人发出了这样的谴责,“西戎犹可,南蛮残 -rt\ ,, 我。
从此王嵯巅更加重视加强兵力,专门成立了“亲军营”。“亲军营”的 士兵经选拔产生,选拔标准超过了阁罗凤挑选“望苴子”的标准,要求参 选者有纵跳之术、攀越之术、骑射之术,在此之外还要进行单兵格斗。单 兵格斗与实战无异,格斗者身着甲胄,手执兵器各呈武艺互相砍杀,胜者 入选,死伤者则给予一定的财物补偿。据《滇中记事》载:“入选千余人,死 伤亦千余人。”这已经不是挑选军队了,而是在制造杀人机器。王嵯巅想 不到的是自己也被杀人机器夺取了性命。
公元859年“亲军营”的勇士段宗榜公然在殿堂之上杀死了王嵯巅。 原来王嵯巅加强兵力的做法使其他地方军阀坐卧不安,南诏国段氏、郑 氏、杨氏趁“亲军营”选拔之机,将自己的亲信武士假冒籍贯,改换姓名前 来参选。段宗榜就是段氏的亲信武士。据《滇中记事》载:“宗榜系段氏亲 族,幼即习武,多从名师,然段氏不欲使其扬名于军中,隐匿姓名使其潜 入嵯巅军中。一击而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郑氏在王嵯巅死后立 即起兵讨段,迅速成为南诏国的第一权臣。经过长达40年的准备,郑买 嗣于公元902年杀死南诏国王,同时杀害了蒙氏家族800余人,立国156 年的南诏就此灭亡。
南诏以巧妙的外交斡旋取得唐朝的支持得以立国,以强大的武力 支撑得以统一,以“整军经武”使国力强盛。但恰恰是过分对武力的重 视,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当地方对军队的训练和组织超过中央政 权,就是中央政权灭亡之时。这是政策上的谬误,并非重视军队武术有 何不妥。
当代从云南出土文物中有不少南诏国使用的武器,这些武器在无声 地述说156年间南诏国的金戈铁马、战火硝烟和南诏国勇士们的雄采风 姿,也在告诉我们武术在南诏既流行在军中,又传播在山村野寨。
教兴武盛踞一方
金庸以武侠小说名世,像法国作家大仲马一样,将历史作为他挂故 事的钉子。往往将其武侠故事依托于历史背景之中,亦真亦假、亦幻亦 奇。他在《天龙八部》中写了大理国的保定帝段正明及其弟段正淳、正淳 子段誉,证之以大理国史,此三人确有,而且均擅长武术。至于《天龙八 部》中所述故事,则不过是金庸借历史的酒杯吸引读者的眼球。
大理国在公元937年由段思平建立,疆域与南诏国相当,政治制度 也与南诏国基本相似,不同点是崇佛。表现为有十余位皇帝退位出家,同 时任用师僧为官,一时间广修佛寺,形成了僧读论语、儒称弥陀的社会风 气。由于两宋对大理采取羁縻政策,大理国不受中原战乱侵扰,即使在忽 必烈进攻云南时,也只有短暂的战乱。云南地区长期处于社会安宁、经济 发展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武术作为大众文化,经大理国 君主提倡进步迅速。
-儒释并尊崇武德
与其他以宗教立国的国家不同,大理国以佛教为国教,却从不排斥 儒家学说,巧妙地将佛教学说、儒家学说和当地的民俗信仰结合在一 起,显示出博大包容的胸怀和气度,而且不像中原的两宋王朝重文轻 武,这就为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扫除了障碍。何况大理国的君主们自己也 习武,甚至在退位出家后还要训练武僧。《大理古佚书钞》载:“至大理国 立,三月十五至月尾为观音市。寺僧同时集于崇圣寺,作水陆大法会。是 月,崇圣寺、无为寺、罗荃寺、华藏寺四大住持,于观音市法坛讲经论法, 多答辩。强者赐以金线袈裟,于十五日称法擂。十六日起为武坛打擂,擂
主为头年武擂之魁。打擂者。上至皇室子弟、僧侣,下至庶民。宋室逃亡 三迤,皆可争夺,胜者为主。擂期三日,擂台每年取士六人,授以武职,用 于军。”佛法只讲一天,比武打擂要进行三天,可见大理国对武术的重 视。
大理国对皇家子弟在武术上也有要求,《段氏传灯录》载:“按制,皇 族直系,六岁习文武,十岁善骑射,十三演阵操兵,十五能诗词牍文。武能 带兵打战。”这样才能继承帝位。有了这样的家规大理国段氏皇族习武者 甚众。“秉义崇武,尚刀剑,与无为寺龙苑南,辟崇武堂,编罗汉兵八百,皆 受比丘戒。”出家修佛尚且不忘习武,真可称为“武痴”。秉义帝之孙段正 明(保定帝)“文采超群,武艺刀剑超群。”“正明出家分金一库,每外出必 由随身沙弥以二十骡马满载金银。中原虽多盗匪,而大理国逍遥和尚手 下随行皆一以抵十强,知者皆让之。”能携重金让中原群盗不敢抢夺,这 位皇帝和尚和他的随身沙弥武功也够高强了。保定帝之弟段正淳“长而 勤学精武……十七大考文擢第一,武试居第三。”是个文武全才。段正淳 之子段誉“幼喜刀戈”,在位39年,多次遭到刺杀,都凭借自己的武功擒 获刺客,可见武功不凡。不仅皇帝被要求习武,宫廷后妃和宫女也被要求 习武。“又有女儿剑,为历代南诏段氏宫廷后妃、公主用剑。剑长一尺六, 宽两指,曰'女儿剑’,制功极精,’女儿剑'一剑值千金。”皇帝经常与后宫 女子击剑为乐。大理国另一位皇帝段正兴“幼善武,喜击技。立位后,亲率 兵平诸叛,有'飞骑军'之称。”君主喜好武术,臣子岂敢落后。在《天龙八 部》中写到的高升泰之父高智升就是保定帝麾下的勇将。“高智升幼贫, 为御前随军。智升身高九尺,力能扳牛斗而双分之,臂力国中第一。精枪 法,善骑射,智慧超群。家传铁鞭为陨铁打就,重百斤,后传升泰,世称高 家鞭。”高升泰就是在《天龙八部》中写到以长笛击败南海鳄神的那位将 军。高升泰就是凭借武功被封为侯爵。
和南诏国一样重视武力,不同的是大理国的皇帝通过自己习武将 武力集中在手中,同时大理国对宋朝逃亡至大理的习武之人非常优待, 只要能在与大理国武士比试中取得胜利,就能轻易地取得一定俸禄。因 此宋朝不少习武者为避祸就投向大理,这对大理武术的发展起到促进 作用。
浏览3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