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 为“转身白蛇吐信”。此式中翻身转 臂有如蛇之探头吐舌,故名。基本 要领为:先以一臂向外翻转前探,
白蛇吐信
白猿献果
【白玉玺】( 1933?)李式太极拳 传人。北京人。中国中医研究院主 治医师、正骨按摩师。北京市武术 协会李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 1947年开始跟随高瑞周习练李瑞东 传统武术拳术、器械及李式太极拳。 在汇通武术研究社协助高瑞周教授 并培养了武淑清、赵淑琴、周世勤、 马金龙等一批优秀武术教练员、运 动员。多年在菲律宾担任“世纪武 术馆”馆长,积极推广中华武术-。 在国内外积极推广李式太极拳。 1953年参加华北地区武术运动会, 表演李式太极拳获优秀奖。I960年 又拜徐致一为师,习练吴式太极拳。 【白云峰】(1956~ )太极拳传 人。辽宁彰武人。毕业于辽宁省中 医学院。任彰武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主任、主治中医师。系统继承了杨 健侯太极拳的传统风格,尤其擅长 太极拳推手、太极散手。在1982年 《武林》创刊号上,他撰写文章,倡 导武术,之后又在《中华武术》 《武魂》《少林与太极》《精武》发 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 代中期开始传授武术及太极拳,学 生遍及东三省。曾多次应邀参加国 家、国际中医学术、武术学术交流 会。
【白忠信】(1914~1993)杨式太极 拳传人。为杨班侯外孙。自幼随母 亲习练太极拳,后随舅父杨兆鹏和 杨班侯之徒李万成练拳。传有弟子 陈彦荣、李仲良、王长兴、冀永久、 田维民等。
白忠信
【百骸】 太极拳名词。泛指身体的 内外各个环节。练拳时百骸的核心 要领在于放松,实现浑然贯通。
[百会】 太极拳修炼重要穴位。位 于头顶正中,人前发际5寸,约在两 耳尖直上联线的中点。太极拳练习 中头微上领即以百会为帅,统一身 阳气。拳论中有“头悬顶”之要领, 即与百会穴有关。
【“百练不如一站”】 太极拳拳谚。 站桩是中国武术中独具特色的训练 方式。通过特殊的静态练习,使形 体放松、神意安然、内气顺畅,使 拳法体用兼备。没有内在基础的拳 架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拳界又 有“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桩”之 说。故站桩为练习太极拳不可或缺 的必修课,既是入门初学的基本功, 也是练拳到了高级阶段的必修课程。 【摆步】 太极拳步法。一腿支撑, 另一腿提起,小腿外旋,脚跟先着 地,脚尖外摆而后全脚着地。如搬 拦捶式。
【摆架子】 太极拳术语。指老师教 拳时给学生做示范,演示拳架。也 指老师纠正学生的架子。
【摆脚跌叉】 陈式太极拳式之一。 右腿上摆,并以右手合击之。再将 右腿屈膝下落,左脚前伸,身体迅 速下跌,左拳同时向前穿出,右拳 上架。落地时不可歪斜,不能一泄 到地,应借势弹起。此式为陈式太 极拳中较低的身法。如图。
摆脚跌叉
[摆莲腿】太极拳腿法。支撑腿微 屈,另一腿从一■侧经胸前向外做扇 形摆动,摆幅不少于135。,脚面展 平,两手在胸前依次迎拍脚面,须 两响。如图。
摆莲腿(陈式)
摆莲腿(杨式)摆莲腿(杨式)搬拦捶(武式)搬拦捶(武式)【搬拦捶】 太极拳式之一。在具体 应用中又可分为进步、退步、左搬 右拦、右搬左拦等情况。其中进步 搬拦捶最为常用。在技击中搬开敌 进攻之手,将其拦出于外,并进而 以捶击之,故名。为“太极五捶” 之一。练法上也分三步,即进步上 手搬之,再上步运手拦之,进而移 动重心击之。其基本要领为:搬拦 时松肩沉气,意念中有向前放长、 放远之意,击出时身体不可前踏。 如图。
摆莲腿(杨式)
摆莲腿(杨式)
搬拦捶(武式)
搬拦捶(武式)
搬拦捶(杨式)
[撤拦肘】陈式太极拳式之一。为 陈式二路太极拳中的动作。双手握 拳,腿呈马步,先以双臂缠绕向左 横击发力。两次发力紧密连贯,且 伴随有重心的移动。如图。
搬拦肘
浏览8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