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常州人。从师于徐哲东学习文学和 武术,对太极拳有较深造诣。1935 年主编《国术期刊》,1936年著《国 技概论》。
[憋气】 太极拳拳病之一。违反呼 吸自然原则,由于过分注重呼吸或 动作僵硬造成气息淤积在体内。
[博爱和式太极拳协会】 太极拳组 织。1995年成立。位于河南博爱县 和庄。和纯秀、和东周分别任会长 和秘书长,并多次组队参加各种太 极拳赛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博武国术大讲坛】 著名武术文化 系列活动。2004年开始启动,由首 都体育学院国术文化社和博武网联 合主办。“博武国术大讲坛”为长 期系列讲座,讲座地点设在首都体 育学院内。每月1?2次。“大讲 坛”邀请国内优秀的武术家、武术 研究专家,文化学者对中国武术以 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深 入讲解。讲座涉及与武术相关的传 统和现代的方方面面,普及与提高 相结合,视野开阔,观点前卫、新 颖。其中太极拳为讲座的主体内容 之一,成为太极拳研究的重要品牌 活动。
【博武网】大型综合性武术网站。 北大文化集团构建运营。网址为 www.21bowucom。是最具影响力的 全球大型武术网站。荣获由《中华 武术》等机构联合举办的首届武术 优秀网站评选第一名。倡导武术文 化,理法并重,融会百家。内容涵 盖武术信息、武术技术、武术健 身、武术娱乐等各个方面。推出的 每日信息、武侠小说、功夫影视、 博武论坛、博武书评等栏目独具特 色。主要频道有名家讲武堂、资料 中心、武友园地、博武人物、博武 直播、博武视频、武术信息化工程 等。太极拳为其重要内容之一。专 门建立有太极拳频道,开设有太极 拳健身专栏。网站经常参与、组织 一系列太极拳活动,在社会上产生 较大影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 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等媒体均进行过报道和介 绍。网站中收录了大量古今太极拳 论,以及各太极拳流派名家珍贵资 料照片。
【不丢顶】 太极拳推手内劲法。不 脱离,不硬抗,粘住随之,舍己从 人。
【不丢不顶】 太极拳推手基本技 术6不丢是随着对方的劲、牵着对 方的劲,并且不让对方的运劲对我 造成破坏。不顶,即舍己从人,以 柔对刚,以退为进。不丢不顶是在 运动中击败对手的一种技术。
[不偏不倚】 太极拳术语。太极拳 是讲究“中道”的功夫。在其技术 与理论体系中充满了辩证的矛盾因 素。在修持中要求不偏重于一方, 而是兼及全面。一是指身法上的不 偏斜,二是指劲力上的不过失,三 是指精神上的不执著。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1 太极拳 名言。语出王宗岳《太极拳论》。任 何的变化都有其可控范围,偏离了 这一阈值即为“失”,故不偏不是否 定变化,而是讲究变化的方式、幅 度的原则,即“沿着正确的路线” 行拳。动就有中心,到了无极态则 均匀一片,处处是太极,处处似有 似无,有无相生,故为“不倚”。 “现”为可以看见或可以体察到, “隐”则是无形无象。隐现的程度与 对手的水平高低有关,对一■人来说 为“隐”,对另一人就可能为“现”。 一般来说,“隐” “现”的法则有
一是敌占主动来攻我时,我即 隐,使其无所得,敌回收时我则适 时而现,攻其虚处。二是我之现相 对敌为隐时,即实施攻击,制敌于 不觉,或以隐法诱敌现出破绽,再 施攻击。杨澄甫云:“隐者,藏也。 现者,露也“犹如龙之变化,能 升能降。降能隐而藏形,现能飞升 太虚。”
【不贪不欠】 赵堡太极拳技术要 领。为赵堡拳师传拳所强调。即在 盘架或技击中,动作、意念要到位、 恰当。不贪,就是身体状态依照规 定,每一部位都要走到为止,不可 超过;不欠,就是不可使动作不到 位,导致架式不规范、不饱满。
[步活圈圆】 和式太极拳要领。步 有运载身体之功能。步要灵活,着 势运行随身体阳刚虚实的转换,步 运身行,身随步换,周身一家。身 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随,手足 相合。立足稳当,轻巧敏捷.八面 支撑。着势运行以圆为宗。形动求 圆,内劲圆转。在意念支配下,周 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足、 身都做圆或弧形的转动和滚动。使 着势运转无凸凹,无缺陷,无断续, 身体成为自然虚灵之体。
【步随身换】 太极拳步法。上下相 随,灵活稳定。换势时要以身体为 主体,身意在先,步法自然跟进。
【步型】 太极拳的步态形状。为主 要的身形要领之一。太极拳有多种 步型,每一种步型在身体结构的平 衡和拳势的变化中都有独特作用, 学拳先掌握好步型是一个关键。
【步型不清】 太极拳拳病之一。初 学者容易常犯。由于对动作的领悟 不深,导致动作不到位,定型犹豫。 虚步、实步、弓步等步型混淆。步 型如果不能准确做到,全身的动作 就容易走样。
【擦脚】 陈式太极拳式之一。又分 “左擦脚”与“右擦脚”。擦脚即将 脚上踢,以手迅速拍击脚面,右擦 脚为踢右腿,左擦脚为踢左腿。如 图。
擦脚(左擦脚)
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 神意:如水银泻地,随曲就伸,敌 我一体,我顺敌背。卦象:属乾卦, 卦象为天,方向为西北,对应人体 的肺俞等穴,养生中主练大肠经。
【踩腿】 太极拳基本腿法。力点在 脚底板,横向用力。
【采】 太极拳基本技法,“太极十 三势”之一。亦为太极拳推手八法 之一。变守为攻之法,配合沾黏劲, 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 瓦解敌之进攻,并进而引其失势, 逼其跌翻。分为单采、双采等形式。 拳谱中云:“采劲义何解?如权之 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转移知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 何在,杠杆之作用。”(《太极拳八 法秘诀》)外形:十指的运用十分精 巧,经常采拿对方关节。劲力感觉:【采】 太极拳基本技法,“太极十 三势”之一。亦为太极拳推手八法 之一。变守为攻之法,配合沾黏劲, 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 瓦解敌之进攻,并进而引其失势, 逼其跌翻。分为单采、双采等形式。 拳谱中云:“采劲义何解?如权之 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转移知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 何在,杠杆之作用。”(《太极拳八 法秘诀》)外形:十指的运用十分精 巧,经常采拿对方关节。劲力感觉:it 4it 4蔡元培题《太极拳体用书》蔡元培题《太极拳体用书》【蔡元培太极拳题词】 太极拳文 献。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为杨澄甫 《太极拳体用全书》出版所作题词, 题词为:“可以御侮,可以卫生, 愿以此有百利而无一害之国粹为四 百兆同胞之典型。”
【采】 太极拳基本技法,“太极十 三势”之一。亦为太极拳推手八法 之一。变守为攻之法,配合沾黏劲, 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 瓦解敌之进攻,并进而引其失势, 逼其跌翻。分为单采、双采等形式。 拳谱中云:“采劲义何解?如权之 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转移知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 何在,杠杆之作用。”(《太极拳八 法秘诀》)外形:十指的运用十分精 巧,经常采拿对方关节。劲力感觉:
【采】 太极拳基本技法,“太极十 三势”之一。亦为太极拳推手八法 之一。变守为攻之法,配合沾黏劲, 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 瓦解敌之进攻,并进而引其失势, 逼其跌翻。分为单采、双采等形式。 拳谱中云:“采劲义何解?如权之 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转移知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 何在,杠杆之作用。”(《太极拳八 法秘诀》)外形:十指的运用十分精 巧,经常采拿对方关节。劲力感觉:
it 4
it 4
蔡元培题《太极拳体用书》
蔡元培题《太极拳体用书》
[曹树伟](1933?)上海人。杨 式太极拳传人。1957年毕业于复旦 大学新闻系。1947年拜叶大密为师 学习太极拳。1962年开始从事太极 拳教学工作,在上海授徒甚众。 1976年去香港后,继续从事太极拳 研究和教学,在香港多家报纸发表 关于太极拳的文章,1992年出版 《太极拳秘奥剖析》一书,在港创办 “曹树伟太极研究学院”。1993年赴 台湾交流,被聘为台湾“时中太极 拳学社”顾问。
【曹彦章】( 1929?)太极拳传 人,武术家。北京人。毕业于中国 海军航空学校。8岁起随杨登弟学习 少林拳、大小洪拳及刀、剑、枪、 棍等器械,后随许家福学习八极拳 械,并从崔毅土、杨振铎习杨式太 极拳、太极拳推手及太极剑等。多 次参加北京及全国武术比赛获突出 成绩。长期从事武术教研、组织工 作,培养国内外众多学生。1993年 参与中国武术协会、亚洲武术联合 会组织的《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 的编纂工作。1996年应中国武术协 会邀请赴沧州审编《传统八极拳、 劈挂拳器械及对练套路》一书与录 像。2001年3月,率弟子参加“首届 世界太极拳大会”比赛并获奖。为 北京武术协会委员,北京武术院华 园武术培训中心常务主任兼秘书长、 朝阳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全国千名 优秀武术辅导员之一。
曹彦章
【曹一民】(1929?)太极拳研究 专家。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设 计院原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武协 主席。数十年积极投身科技界的太 极拳推广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组 织群众在太极拳健身、太极拳竞赛、 太极拳大型活动等方面都取得突出 成绩。大力开展太极拳科研工作. 组织、参与太极拳的科学测试研究 并撰写论文,具有代表性的如《从 脑电、心电、血脂等指标探讨太极 拳运动的保健作用与机理》《太极 拳的抗衰老作用与机理》《论科学 城的太极拳运动发展前景》《以现 代科技全面系统地揭开太极拳优化 生命质量的奥秘》等,均在国内外 武术学术活动中发表或宣读。应邀 作为学术主讲人之一在首届世界太 极拳健康大会上作《太极拳科学健 身机理探索》的专题报告。为中国 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委 员、吴图南武术思想研究社副社长、 武术全国优秀辅导员、北京体育大 学武术硕士论文评委。
【曹幼甫】( 1906?1988)名钢。吴
式太极拳名家。北京人。自幼好武, 曾向多位名拳师学艺,精数门拳术, 擅长回门弹腿、形意拳、八卦掌等。 20世纪30年代拜在王茂斋门下,长 期坚持学练太极拳,虚心求教,品 德端正。曾被选为北京市吴式太极 拳研究会第一任名誉会长。并支持 研究会义演,带头资助儿童基金会, 受到各方赞誉。60年代退休后,义 务教学,热情地传播太极拳,吸引 了各方人士。通晓武林功夫及典故, 武学知识渊博,人生经历丰富,被 誉为“武林活字典”。弟子有戈润 江、刘恩久、果毅、刘俊仁、李益 春、徐裕才、李振海等人。
浏览8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