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一、立掌|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手心朝前、内凹、坐腕。五指分张开,虎口朝上。 拇指尖与鼻尖相对正。此是往前外的推掌,故上、前臂舒直前伸 而不可带动肩膀前移,,尽量舒展肩关节至掌心的距离,但是还要 做到臂弯处横纹朝上,肘尖垂地。



如往下按掌则手心朝下、内凹、坐腕。五指分张开,虎口朝 前,舒臂下垂。拇指根微贴大腿外侧正中处。臂弯朝前,肘尖朝 后。



1. 平掌。手心朝上为仰掌,手心朝下为俯掌,五指指尖皆 朝上为竖掌。五指自然舒伸,各指之间微分开,不并不张。手 心、手背与前臂的内外侧成平直状。在向外舒臂伸出时,同样也 要尽量做到臂弯处横纹朝上,月寸尖下垂。仰掌如需往侧后方旋转 时,掌心如托物状,要随动作逐渐坐腕,至前臂垂直时,手心仍 朝上微内凹。竖掌过头顶时手心朝前,与肩平时手心朝后,两腕 交叉时手心各朝异侧方向。



2. 右手虚钩。手腕下垂,五指指尖虚拢在一起而朝下。此 时,腕之中央处朝上,位置最高。右臂往右前外舒伸,仍要臂弯 朝上,肘尖下垂。



3. 左手实钩。五指指尖聚拢在一起,成啄状°左臂在身后 舒伸,钩尖朝上,臂与上身约成45。的夹角。在拳套中只有左钩 手是手臂在身后边。



4. 拳。食指以下的四指皆回卷在手心处,拇指一节微贴于 食指一节上,此时拳心要空而不攥实。往前出拳,臂如立掌前推 与肩平,食指中节对正中心。“栽锤”向下,“指裆锤”向斜前 下。拳在旋转时手心翻朝上。“打虎势”是手心朝下出拳。“弯 弓射虎”是拳眼朝下出拳。拳在屈臂待发时腕里侧贴于右肋之 下。配合出手的“虚拳”则是拳眼朝上置于另臂臂弯的下边。



还有一些异型的手型,如“高探马” “退步跨虎” “抱七 星”等动作中的掌型。



手型是固定的,而手法是多变的,应该注意把握。



太极拳中出手的方向应以实脚脚尖的朝向为准。



立掌向前推出时,拇指尖不但要平正地对准鼻尖,还要与下 边的膝尖、足尖向内斜下相对正。此四点组成一个正前方向的垂 直立面。“单鞭”的左掌也是立掌的要求,只是掌心朝向左前方 45。角。因为要转头向左前看,所以拇指尖仍是平对着鼻尖。



向隅角方向的立掌,在拗步时,掌心朝向'斜前方45。角。拇 指尖向下垂落在“八方线”的同侧隅角虚线上。此时拇指尖与前 腿的膝尖、足尖和后脚足尖成一个隅角方向的垂直立面。因为手 是转向45。,所以也带动同侧肩转向22.5°,胯转为肩转的1/2 角度,至此上下左右才能相合。



在顺步时,向隅角方向进掌,手型为平掌,但手心要斜朝 上,食指尖与同侧的眉梢对平。掌心向下垂落在“八方线”的同 侧隅角虚线上。此时掌心要与两脚的脚心组成一个隅角方向的垂 直立面。



手向左右两侧伸出时,与脚尖成90。角,自然带动上身旋 转,使异侧之肩随转45。,胯转22.5。。但头顶心还要通过重心垂 直于脚心。在保持同侧肩平正的宽度后,也要做到臂弯朝上、月寸 尖朝下的要求,此手的指尖要达最远处。掌心与两脚心组成左右 两侧正方向的垂直立面。



松腕上提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典型动作。在从下按掌向上起手 时,以腕中引动慢慢往上提起,手背与五指皆放松下垂,当接近 与肩平时再往上提,则是关键。加强腕中引导,让前臂渐渐随 上,上臂虚动,仍保持肘部下垂。切莫抬肩,牵动肋与膈肌上 动°



如手在上边,指尖上指时提腕。先由小指引导往内下松垂, 腕中再上升,渐渐靠近耳旁,成虚置状态。



太极拳中有实手与虚手之分。意念所在之手,即设想应用之 手为实手,是“意之显”。意念未在之手,即配合动作之手为虚 手,是“意之隐气



手是人身体上最方便、最灵巧、最容易受意念支配和控制的 “工具”,手在生活、生产、战斗中都起着主要作用,再加上整个 身体的配合,能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太极拳也应该本着这个原 则来演练。所以我们将手放在领动的岗位上,要求每一个动作都 是手率领着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先后秩序地、“节节贯串”地进 行。这也符合力学原理。



余功保



眼神是反映人的精神状态乃至意念的重要器官,传统太极拳 论中也有很多关于眼睛锻炼的论述。眼神不聚则散乱,眼神太重 则呆滞。眼神在练拳中应该如何注意体现?



翁福麒



“眼为心之苗”,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谓是神、意和内心活 动表现之处。眼睛的任务是观察、分辨体外的事物,所以“眼” 应该是神志和意念的先行官,给大脑一个最先进入的直观现象。 其中包括了视线、注目点、眼光与姿势动作的配合,以及神志、 神情、神态、精神、气概、气势、气质等等与意念相结合的高级 神经活动。



头部动作是眼睛活动的基础。我们先说“头最上边提到 的是“顶头悬”。头顶处虚、灵地悬起,使颈项舒直,这样做实 际上就是让头、颈放松。不“纲举”如何“目张”?头部端正与 否是身体正常活动的本钱。所以我们要求“百会穴”垂直向上悬 起,两眼平前视,鼻准向下,唇闭齿合、下颌的中间垂直于两脚 间的地面。后脑海垂直于实脚的脚跟或两脚跟连线的中点。对头





浏览3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