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站桩是意拳基本功。但是,许多练意拳的人,对站桩没有 真正的认识。有的人不知道站桩的真正意义,盲目地认为站的时间越长越 好,他们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结果练了几年、十几年什么都不是。也有 人,没有得到站桩的好处,不是总结经验,而是望洋兴叹而去,临走时 说:“站桩是傻子。”这两种人实在是既冤枉又可怜。衷心希望真正有志于 意拳练习的人们,在练功伊始,首先就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所谓“磨刀 不误砍柴功”。下面就本人的亲身经历和体检谈一谈我对站桩的看法。我 在15岁时,开始练站桩,目的就是增长腿部力量,其他什么也不懂。到 了北京体院,每星期天去中山公园,见到姚先生,鞠过躬后,就一边站桩 去了,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老师过来给纠正一下姿势,有时一上午 也没有过来说一句话,甚至到中午散场的时候,都忘了还有一个学生傻站 着呢。那时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怕老师不教,所以尽管很累也不敢不站, 觉得这是老师对我的考验。说老实话,这一个阶段的桩,就是傻站,什么 意思也没有。后来,我的执着得到老师的认可,才开始了真正的练功。当 真正掌握了站桩的奥妙时,其美不胜收的意境,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我 所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年青人重蹈复辙,浪费宝贵的青春时光。所以我一贯 主张,必须先弄懂道理再练站桩。其实,站桩说起来简单就很简单,说起 来复杂又很复杂,非常值得努力实践与探索。如果你是练养生的,在辅导 者的指导下,采用某一种你的身体状况所能接受的站立姿势,找一个舒适 的场地,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这么静静地一站,不用脑不费力就能收到 强身祛病的功效。如果你想练技击,那么从一开始就要对站桩有足够的认 识。
站桩是我国传统武术共有的基本功。武术的各个门派和拳种,在其发 祥的初期,都非常重视桩法的训练。因此,在武术界流传有“要知拳真 第 髓,首由站桩起”的说法。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拳学内容的变迁,许 I 多拳种逐渐忽略了桩功的训练。而意拳为了保持其本身原始技击特点的需 要,与其他拳种反其道而行之,把站桩这一古老传统的训练方法,提高到 § 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境界,赋予站桩功以无限的生命力。意拳对站桩功从 硕 理论到实践,都不断地进行追求与探索,以至在某一个发展阶段,站桩功 索性成了意拳的同义词。
意拳发展到今天,任何意拳爱好者和有志于从事意拳研究的人士,都 应该对站桩功这一古老的课题,进行必要的重新认识。
要练书法,先要选好一种字帖,要练武术先要选好一个拳种。如果你 有机会接触了意拳,那就首先应该对意拳有一个最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它 的特殊功法——站桩。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经谈到,任何人体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 配下,肌肉收缩作用于骨骼的结果。也就是说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 纽、肌肉收缩为动力,使人体进行各种活动。从事拳术练习也是同样的道 理。要想通过拳术训练,通畅气血、锻炼筋骨,求得健身与实用两个方面 的效益,那么只有身体形体上的运动是不行的。当然,只有精神方面的活 动也不行,需要的正是这两者的协调统一。
站桩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王琴斋老先生称此为习拳之初的 “不二法门”。意拳以为:所谓“拳”者,就是运动的外部表现形式,所谓 “意”者,就是精神假借之支配。桩法正是锻炼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个 整体,虽分身、手、头、足等各个部位,但不可分开来论,更不可偏重单 一方面的锻炼。局部锻炼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习练日久也有很多的害处。 练拳是一回事,听小说是另一回事。谁的头有功夫,谁的肚子有功夫都是 神聊。再说,谁能保证只打有功夫的地方呢?显而易见,光有局部功夫是 行不通的,这与技击,不能同日而语。
站桩是系统工程和运动技能的高度浓缩。运动生理学指出:运动技能 的形成是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人类运动技能的 形成,离不开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所以不管是从事 哪一项运动,都不能光练不想,和光想不练。语言的强化和自我暗示无疑 对运动技能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作用。站桩就是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统 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气力、身心一致的练功方法。它所得到的是全面 的、整体的锻炼。实践证明,非由此一站不能得“一动无不动”,“一枝
第 动,百枝摇”的拳术力量。
g 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说:“意拳,就是神经支配,意念领导”。这是非
章 常精确的意拳解释。意拳站桩锻炼的基本方法是,用功时要气静神怡、呼 § 吸自然、思想集中、全身放松,把步位间架安排适当,加以意念诱导,在 照 相对静止不动的状态下,去认真体会“不动之动”的微动,再由微动中去 体会欲动又止,欲止又动的精神状态。这就是琴老所说的“大动不如小 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有了这种动犹不动, 动静相互为用的体会和认识,才能体会到呼吸与周身的联系,身外的阻 力,松紧力的作用,从而控制在平衡的状态下,通过持续锻炼的过程,再 产生出新的不平衡。如此循环往复,无有止境。
站桩经常保持意力似断不断,力虽断而意犹连的虚灵挺拔,舒松均 整,舒适得力的状态。由于站桩功的重要,笔者不厌其烦地反复论述,唯 恐阴差阳错使人误入歧途,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生命。站了一辈子桩,还不 知道站桩是怎么一会事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只追求站桩的时间、关节弯 曲的角度,甚至把站桩与气功、特异功能混为一谈,相提并论,从根本上 歪曲了站桩的本义。甭说与技击无缘,就是与养生也背道而驰。这些人, 可以说与意拳根本不着边际。目前,一些意拳爱好者由于自身的学识和认 识能力所限,对站桩功产生了新的想法。他们由于不愿意或不懂站桩的意 义,而不喜欢练习站桩,从而丢弃了最珍贵的手段,而去追求拙力与技 巧,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情。
一般人都认为,站桩就是像木头桩子一样地傻站着。这是一个极大的 误解。站桩是一个载体,是一个框架,不在乎其外表,而在乎里面能装甚 么东西。多老曾说:“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又说:“离开己身无物可 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离开了身体各个部位的技术要领,什么也练不 了。但光从自身上找东西,不与外界发生关联,不去问怎么用,那也白费 功夫。有一次,我问姚先生站桩时的松、紧问题。因为我是游泳运动员, 姚师就反问我:“你在参加比赛的时候,站在出发台上听'各就位'时是 什么感觉?是动?是静?是紧?是松?”经过姚师这么一问,我终于悟出 了站桩时的精神状态,或者说是意境。拿技击桩来说,就是保持临战状态 下的基本间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的状态。也就是已接未触时的临战状 态。所以,站桩看起来是一动不动,实际上在高速运转,以待其触。所谓 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在此意义上讲,罗老称此为超速运动不能说是没有 道理的。通过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站桩练习,可以集中精神用“想功”的
办法来掌握和巩固技术规范。人们学习驾驶机动车,有时就采用在教室的 第 模型旁边做精神驾驶训练,实践证明有很好的效果。总之,站桩不在外部 H 形式的美观与否,重要的是其内容的技术含金量。评价意拳练功者的标 * 准,就叫身上有没有东西。 §
综上所述,是希望大家在练习意拳之前,先弄清楚桩功的重要性,这 蕨 正像芸老所说:“要知拳理、要知拳益、要知为何有此一动?”日本人管站 桩叫“立禅”,有站着找感觉,等觉悟的意思。我看是有道理的。
前面讲过,由于练功目的的不同,站桩大致上可分为健身桩(养生 桩)和技击桩。前者以平行步为主,后者以丁八步为主。健身桩与技击桩 既有区别又没有区别。在初学阶段无论是练养生还是练技击,都应以健身 桩(平行桩)为入手之法,在意拳训练到了登堂入室的时候,分不出什么 是健身,什么是技击,两者融为一体更像养生,所谓意拳训练是松的时候 多,紧的时候少。百炼之钢成绕指之柔。
区别健身与技击在于意念活动的不同,而不在外型。好像一样的瓶子 装不一样的酒。如果是练养生只要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做休息式的运 动,或者说是运动中的休息就可以了。如果是练技击,则要求在摆好姿势 以后,首先要增强心理训练的内容。接下去,就要像电脑输入程序一样, 利用桩法这个载体,一步步把各种技术输入到自己的身上。
在介绍桩法的具体站法之前,为了叙述的方便,先把健身桩和技击桩 的各自要求,分别论述如下。
浏览4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