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一、扇通臂时如何理解“瓦月掌”和“坐腕”?|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1. 关于掌型



在杨式太极拳整个套路的手型中,勾最少,拳次之, 而以掌为主。掌型看似简单,但易被人们所忽视,其实它 在拳架中的作用甚为重要。前辈把杨式太极拳的拳型形象 地称为“瓦月掌”、“荷叶掌”,其要求如下。



(1) 五指自然舒展,微屈不直。手指太直则僵硬,太 屈则松懈,均影响气贯指梢。



(2) 五指在一个平面上,不要呈兰花指,因为只要有 一指外翘就僵硬,只要有一指内扣就松懈,劲力随之分 散。



(3) 五指方向基本一致,虎口撑圆,拇指向里微屈, 自然伸展,不可外翘与食指成八字型,以免僵硬、气断, 拇指外翘又易被对方握住而受制于人。



(4) 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并拢, 四指间可稍分开,不应四指并紧,也不可分得太开呈鸡爪 状。



(5) 指关节放松。



)I 厂存式太务学练镉疑]



(6) 掌心微凹,不论是虚掌还是实掌,都要呈瓦片 状、荷叶状。



(7) 套路熟练后,应分清虚掌与实掌。



在练拳时,如何确保自己规范的掌型?笔者在此谈一 点体会,读者不妨一试。当运掌时,意想拇指与小指相 吸,手掌犹如一面“照妖镜”,手指上的五个斗箕向前发 光,并意想所发出的五束光线向前延伸,及至聚集到一 点。如作此意念,不仅有利于周身团聚、增强合力和发柔 慢而节节贯串之长劲;同时,可避免(纠正)拇指外翘、 兰花指和手指僵硬及松懈等常见的不规范掌型。



2. 关于坐腕



先师在注重掌型的同时,还十分强调坐腕,在其教拳 时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坐腕”,并常说“坐不坐腕, 味道大不一样”。



坐腕,即掌根微微下沉着力,腕关节柔而不软,但又 不可坐过头而影响气血畅通。犹如将橡皮管略弯曲,则管 中的水流就加速,但把管子弯得太多,那水就不通了。那 么,如何检验坐腕是否恰到好处?窃以为,以近掌根的腕 筋有膨胀感为度。就医疗保健而言,坐腕(结合旋腕)能 加速手指的气血流通,日久则气血旺盛,指肚红润饱满; 就拳架质量而言,坐腕能使拳架刚柔相济,起到增加功力 的作用;就技击用法而言,坐腕能提高技击的攻击力,并 且便于解脱对方的擒拿。



海底针接做扇通臂时,右手掌边内旋边从体前上提,



-119 .



至与肩同高,掌心朝下(不可朝右,以免亮肘),为虚掌, 肘应略低于腕,在上提的过程中宜以右腕(拇指侧)领 劲,不应以肘带动手掌上提;然后右手掌继续边内旋边弧 形上把对方击来之手,上托至右额侧前上方,要求“肘不 过肩,腕不过发”,手指斜朝上成斜切掌(如果手指朝左, 必抬肘无疑;如果手指朝上,必无捆劲),掌根微撑,劲 点在右掌掌缘。左手掌由左胯旁边外旋边向体前上提至左 胸前,掌心朝南,坐腕,屈臂肘朝下;然后,左掌边内旋 边向东前按,掌心朝前偏右(不可平掌朝前或侧掌朝右, 以免影响按劲),坐腕,劲点在左掌小鱼肌。当左掌边内 旋边前按时,掌心的窝形(曲率)逐渐减小,手指逐渐伸 展,指关节节节动,由虚而实,至定式时曲率最小,窝形 接近消失(但仍有凹形),手指微伸,气血贯注指梢,谓 之实掌。接做下式(撇身捶)时,掌心的窝形渐渐增加, 手指的曲率也随之增加,左掌由舒展回复到虚掌状态。功 夫较深时,当左掌内旋前按,其气血运行感将由小指依次 贯至无名指、中指、食指和拇指。对此要求,既要悉心体 会,又不要刻意追求,正如前辈所云:“只要方法对,功 到自然成。”





浏览8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