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械精解上


三、第二节关于形意拳身形六式的解释|形意拳械精解上





形 意 拳 研 究 与 数 学形 意 拳 研 究 与 数 学在民间传统形意拳理论中有“身形六式”之说,它包括鸡 腿、龙身、熊膀、鹰捉、虎豹、雷声。也有流传四象之说,即 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形意拳在练习时,要求在动作过 程中和完成动作的定势中,要身形六式具备或四象寓于一体之 中。心意拳和形意拳界对此问题都发表过不同的见解,从各个 方面,不断发展和充实了这方面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在 这个问题上,由于前辈教人都是口传身授,文字材料不多,前 辈流传下来的歌诀、材料,都是后辈人整理出来的。由于地区 的不同,口语发音也不相同。所以,在文字整理出来后,会出 现音同字不同的现象,在传抄中,也会有字误。形意拳的身形 六式是鸡腿、龙身、熊膀、虎豹、鹰捉.、雷声。关于虎豹头, 有的拳谱中写的是“虎抱头”。解释为“两手相抱,似猛虎离 穴之意”。还有的解释为:“两前爪有护顶之势「我认为这样 的解释是不正确的,显然与前辈的初衷相连。对于“身形六式” 应该整体的看待和分析,它是用几种动物的不同特点,形象比 喻形意拳的身法特点。这是中国武术惯用的手法,也是中国人 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比如八卦掌就有“龙行、猴相、虎坐、 鹰翻,太极拳有“一身备五弓”之说。这些都是形象的比喻, 通过这些比喻,能让你加深记忆,加深理解。通过这些形象的 比喻,能让你在练习的过程中,去思维、去想像、去再现,从 而产生体验。这样能更快地理解和明白动作的要求、要领和技 术的特点。对于这“身形六式”来说,它形容和描绘的是一个 整体,而不是具体的技法。如果把“虎豹头”或“虎抱头”作



形 意 拳 研 究 与 数 学



形 意 拳 研 究 与 数 学



为具体的技法来看待,我认为是错误的。



在身形六式里,主要讲的是腿、身、膀、爪(即手)、头、 声(即发声)。以这几个部分代表全体,又用了几种动物来形 象的比喻,以说明道理。以鸡、龙、熊、鹰、虎、雷,说明形 意拳的手、眼、身法、步。它是一个总体的概述,而不是具体 的技法描述,身形一站或一动都要六式具备。所以,身形六式 是讲形意拳的手八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也有 的拳谱中讲是身法四像:鸡腿、龙身、熊膀、虎豹头。



孙棣堂的《形意拳学》中首先提出了 “四像”之说。“鸡 腿者,有独立之形也。龙身者三折之式也。熊膀者,项直竖之 劲也。虎抱头者,两手相抱有虎离穴之式也J在其后薛颠的 《形意拳讲义》中,也是如此解说。后人大部分的解说,都是 以此为根据而有所发展。身形六式或四象之说,是形意拳的 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功的形象比喻,以期达到 对拳术姿势、身法、步法、精神、要领、要求的描述,便于人 们从中去体验、领会精神实质。



鸡腿主要是指形意拳的步法要快速稳定,动迅静定。当 然,光用鸡腿来形容还是不够的,所以还有“击蹄之功”的补 充。另外在鸡腿的描述中,还要体会步法落地的踩踏的表象。



龙身,主要是指形意拳的身法。拳谱中说:“龙身者,三 折之式也。”龙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神圣之物。其实龙为何物, 谁也没见过,大家都看过节日中的舞龙,龙身轻长,曲折展 放,弯曲自如,活动如一。形意拳的前辈们对于腰身的这种活 动自如的形象比喻,用龙身来描述确实高明、贴切、形象,以 体现身法要灵活。所以,龙身是指身法的要求。身法是指躯干 的运动方法,既包括胸部的吞吐和腰部的拧旋和翻转,也包括 胸腰结合的展放和伸缩。




熊膀,是形容形意拳练习两肩和臂膀要经常保持松沉状 态。只有保持松沉状态,才能使动作灵活,才能有利发力。 “膀”是指肩和臂膀,熊膀,是说明形意拳对肩和臂膀要像熊 那样保持松沉的状态。动物园里的熊,虽然动作迟缓和笨拙, 但它的两个前臂和肩膀始终都是非常松活。形意拳对两肩的要 求就是要松肩,所以,以熊膀来形容它是非常恰当的。拳谱中 讲:“熊膀者,颈直竖之劲也。”既然是“颈直竖之劲也”,应 该是指的熊颈也。颈直竖有利松肩,松肩促进颈直竖。



形 意 拳 研 究 与 教 学形 意 拳 研 究 与 教 学鹰捉,是指形意拳的手法、手型。但形意的掌型也不完全 像是鹰爪的掌型,而是五指微屈、微扣、掌心扣、虎口撑圆的 形意拳的掌型。形意拳的掌型虽不形似,但意念和内含的精神 却完全像鹰的爪,时刻有抓捋扣拿之意。“不求形象似;但求 意念真”。所以,鹰捉是对形意拳的掌型、手法的形象比喻。 但鹰捉的含义很广,很模糊,内中还含有劲法、技击的意念。 让习练者在鹰捉的范围内去自由的想像,从而加深理解形意拳 的要领、要求和特点,更好地体现出形意拳的风格Q



形 意 拳 研 究 与 教 学



形 意 拳 研 究 与 教 学



虎豹头,在有的拳谱里称之为“虎抱头,虎豹头是老虎 和豹子的头,虎抱头是老虎抱着头部。关于虎豹头的含义,在 形意拳界里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大部分人都遵循老谱中的看 法,“虎抱头,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之意工“虎抱头,取虎 离穴时,两前爪有护顶之势J在形意拳的身形六式中,虎豹 头是对头部精神、气势、眼神的形象比喻和描述。要像老虎和 豹子的眼神一样,要威逼射人,使人感到威严而寒栗,不敢对 视而害怕,使对方气馁而失败,要有老虎和豹子的气势。



雷声,是指形意拳在发劲时,以声助威,以声助势,以声 助力Q发声时要像霹霄一样,用打雷的声音和气势去领悟发 劲。雷声滚滚,劲力不断。闪电霹雳,迅疾不及掩耳。目前在 形意拳练习者中,以声助力,以发声助发劲的练法已经很少采 用。姜容樵的《形意母拳》中讲:“后因雷声涉俗,删而不 用J虽然,在练习时已很少用雷声,但在实战用法中,应适 当采用,用雷声以助声威,以慑敌胆。同时,还能以气催力, 加强打击劲力,增强抗击打能力。所以,雷声既是对声的形 容,也是对气势的比喻。



形意拳不仅要求有形似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意和神。 “不求形象似,但求意念真J形意拳不是象形拳,它更多的 是强调了 “意而且,还要在这些形象的规范中,通过手眼 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整体协调配合,反映出形意拳的技击意 识,反映出形意拳的气势宏伟,劲力浑厚,形神统一的风格 和特点。





浏览5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