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科学健身


一、人体以对称屈伸两侧分出的阴阳面,来源于人体胚 胎定型,这种定型规律与神经和经络的走向,在四肢上大 体相符。|太极拳与科学健身





但在肩、胯、头面部差异较大。20世纪80年代, 著名中医方云鹏先生据此还提出了新的针灸联络学 说——“体环”学说,开创了中医微型针灸时代。



把各种穴位区域综合起来,就会发现人体各部位之间 错综复杂的联系,普遍存在着全息对称的关系。从胚胎发 生学上来看,人体是分节的,各节之间上下、左右、前后之间 具有对称关系,各保持着一定发育阶段性、独立性。太极拳 在节节贯串中讲求同源性器官的配合,使局部器官之间的 联系加深,形成一个具有合理运动方式、合理用力结构的整 体,并使之浑圆一体,达到力整、劲整、形整。






赵堡太极拳有句口诀叫“手领脚随”,即《九要论》中 所讲到的“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工



外三合首要是梢节的配合。练拳是有方圆的,就是 练拳的范围。手的范围,是在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沉肩 坠肘的前提下,肩肘手各关节的合理运动范围。



制约上肢运动范围及方式的还有脚的范围。双足的 距离就是练拳的方圆。双手不能超出双足的范围。超出 就会失去重心,向前扑或向后仰,致使立身中正遭到破 坏。双足的范围要和双手范围配套,双足的距离大而双 手的距离小,则易导致上肢动作迅速完成而下肢动作还 没有完成,对混整劲路是一种破坏,更易形成下肢沉滞而 造成双重,如图2-43。



足给手划出了活动范围,决定着太极拳的动作幅度 大小。为什么脚统手呢?在人的十二经络中,手的经络 只走到一半,只有足经是贯穿上下,所以手经不能代表人 的特性,只有足经能做到。足经是从头走到脚,从天到 地,走完了人的整个经线。正因为这样,才能以足统手。 足才能给手划出运动范围。



手与足的对应关系定位准确,肘、膝、肩、胯的定位才能 准确。在外三合中肩和胯的对应关系相对容易一些,而手、







图 2 — 43



足、肘、膝的上下对应关系则不容易对应,尤其是肘和膝的 对应关系最受手足的影响。因此,外三合并非单指手与足 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更要有手与足之一对、肘与膝之一 对、肩与胯之一对之间的关系。其上下合一则讲的是三节, 其上下分为二则为外三合,也有称之为六合。



上下相合与左右相合的原则是身体的阴阳相扣。太 极拳用意道家思想,守阴随阳。如引进落空,要阴面合阴 面,同时其肢体的阳面还要棚住外劲,这样才能引进落 空。如无肢体阳面之棚,则不可能引进,如无阴面与阴面 的相合,就不可能落空。人体的阴阳面是如何划分的呢? 老中医方云鹏的划分较为详细、科学。在人体的肩关节 和胯关节处各画一条剖断线,分别称之为肩分线和胯分 线,通过肩分线和胯分线将人体划分为五个部分:



(1)躯干(包括头、颈部分)



(2)左上肢



(3)右上肢



(4)左下肢



(5)右下肢



人体在划分为五个部分后,就会发现各肢体分面。 肢体分面的原理与细胞学,胚胎发育定型有相同之处。 人体各部位之间不仅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是相互依 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关系;在人体内部与 外在之间,也是依靠条件,创造条件战胜困难和不断进化 的过程,因而说对立统一是贯串人类发展的根本规律。 肢体分面就是根据这一法则,向前追溯到细胞时期的胚 胎发育定型规律,这种相对关系按照现代人体的形态标 志将人体划分为两个相对面,即肢体的前面和后面,或称 之为阳面和阴面。肢体阴面与阳面的相互分界线叫阴阳 分界线。阴阳分界线左右的面积称之为阴阳面.



肢体的阴面与阳面的归属:



阴面:系指躯干,上肢,下肢的屈侧面



阳面:系指躯干,上肢,下肢的伸侧面



阴阳面:系指躯干上肢下肢的屈侧面与伸侧面交界 的部位。



阴阳面的划分如图示2-44和图2 - 45,这种划分会 指导我们更加细致地练拳。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图来看太极拳的外三合中阴






[|阳面m



窗阴面F



阴阳分界线 <



S 2-44






图 2 - 45





浏览46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