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斋先生自郭云深仙逝后,每天站桩、摸劲,对自己功夫进境 因缺乏交流,并不太清楚。约18岁时,王荽斋先生第一次“闯”京城。 先生双手倒置身后,手里还牵着一头毛驴。一路走来,被京城的繁华 景象所吸引,走着走着才发现,自己手里只剩下缰绳一段,驴子不见 了。绳子是被人剪断的。经过前门会友镖局时,因见气派宏大,门口 摆着兵器架,上放刀枪剑戟,王梦斋遂上前取下一根白蜡杆,拿在手 里抖了一下。被两边房里的一人瞧见,大声吆喝着奔出来直扑王荽斋: “干嘛呢你,会练吗」说着双手就扑,王荽斋本能一抢步,两手一抖, 那汉子就被重新扔回院门里头了。自此王荽斋方知自己出了大功夫,他 曾对王选杰、常志朗二人说:“练咱们这个拳,十年不出门,出门挑帘 子就红J言下之意仍在于嘱咐二位弟子用心站桩,承受寂寞。
王彦斋先生胸怀大志,于1903年离家出游,广泛接触各派拳家。 1911年,王梦斋先生赴天津,与天津形意名师薛颠相会,薛颠为神拳 李洛能(郭云深之师)嫡孙李振邦之得意弟子,在津门称雄一时,无
人能敌。二人交手,只一接触,薛颠已飞坐丈外,薛颠遂高呼“王师 叔二
在津期间,王英斋对世传形意拳已有所改革,并写下名篇《意拳 正轨》,书中称郭老所传形意拳既无五行生克之论,也无套路及十二形 练法。1913年,陆军部长靳云鹏在北京成立武技教练所,王荽斋被聘。 山东临清大户武术名家周子炎,自幼习武,转益多师,功成与众名家 较技从无败绩,后闻王英斋之名,遂专程赴京与之试艺,一触即被击 飞。回乡苦习一年,复败,第三年又试,仍惨败,遂心悦诚服,拜人 王门,成为得意弟子,周先生自己说:“我本来是想当先生的,谁知却 成了学生J 1916年,王荽斋在“武技教练所”任教务长之职,武技 教练所名家汇集,人才济济,时有孙禄堂、尚云祥、刘文华(刘奇兰 之子)等先生在所任教。
1918年,王荽斋只身南游,首访河南少林寺,与少林派高僧衡林 相晤,相互参学,又得衡林之师指点,得立禅功心法。王荽斋在遍访 北方名家之后,毅然到南方远游,以武会友,先后到湖南、湖北、江 苏、福建等地。
王梦斋先生与弟子及友人合影
1919年,王苔斋在湖南遇名家解铁夫。1923年,王随徐树铮访福 建,遇方恰庄先生。同年得识金绍峰,金乃鹤拳大师。1925年,因政 局变动,王芳斋离闽北归,路经淮南遇拳术名家黄慕樵,从学“健舞”, 并做歌记之:“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迂回似蛇惊。” 回故里后,荽斋先生回乡扫郭云深墓,并建碑纪念。1926年,王荽斋 应师兄张占魁之邀,赴津设帐传授意拳,其时弟子多是张先生所荐弟 子,先后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宗慧、裘 致和、赵作尧、赵逢尧、张恩桐、卜恩富,号称津门十一杰。
1929年,王荽斋先生应张之江、李景林之邀,带义子赵道新伴张 占魁赴杭任武术运动会裁判,赵道新获优胜,后在第三次全运会上夺 冠。随后,王荽斋赴上海访师兄钱砚堂,钱当时尚对王的水平怀有疑 虑,说:“你如果仅凭先师名头在上海是难以立脚的。”王梦斋笑曰: “师兄若要考察弟之学业,弟请兄坐在身后的沙发上J钱以半步崩拳 取王梦斋,王荽斋伸手一接,便把钱弹放在身后的沙发上,钱砚堂喜 极流泪说:“没想到三十年后还能见到老师的风采J经钱介绍,王又 与吴翼辉先生相识,吴乃六合八法拳名家,尤精实战,二人相交甚契, 互有助益。王茗斋先生后来创立新拳学,与这些益友大有关系。王彦 斋本人曾回忆说:“我在国内参学万余里,拜见拳家逾千人,堪称通家 者仅有两个半,即湖南解铁夫,福建方恰庄,上海吴冀辉耳J
1928 ~ 1930年,王芳斋在上海牛庄路成立“意拳社、当时在上 海的武术名家争先拜学,有赵道新、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祯、张长 信、张长义、尤澎熙、韩樵、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人, “赵道新、高振东、韩樵、张长信”当时被武林界称为荽斋先生门下“四 大金刚”,张长信曾夺上海市拳击公开赛冠军,赵道新曾足穿拖鞋轻取 宋子文保镖挪威籍拳击家安德森,使其飞出丈外。高振东曾任中央国 术馆代理武当门长、一等教习。
王荽斋在上海期间,正值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匈牙利人英格扬威 武坛。英格曾击败许多中国武术家,其中亦有形意大家,因此英格扬 言中国武术没有实用价值。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力邀王彦斋与英格试
技,二人相接之瞬间,英格已飞出丈外昏迷于地,王茗斋曾亲往医院 看望。后英格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 文,对自己如同被电击一般百思不解。王爹斋在上海期间登门较技者 甚众,无不败北而归。
1935年,王梦斋携韩樵、张恩桐、张长信束装北归,在天津小住 数日后返回深县故里,训练弟子。张长信先生因其他原因一月后退出, 后卜恩富先生加入。这次集训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技 击家,拟组团进行“环球旅行”宣传中国拳术。期间,王荽斋系统的 实践研究了在崭新的拳理指导下的独特的训练方法和实验效果,进一 步改进和完善了站桩、试力、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断手等训练 手段。在短短不到一年之中,这几位弟子的拳理、拳功提高神速,两 年之后已达武术上乘境界,卜恩富曾战胜英国名将,勇夺拳击、摔跤 双料全国冠军。张恩桐曾使全国摔跤泰斗张魁元先生心悦诚服。据张 恩桐先生后来回忆:深县习拳期间,王茗斋要求极为严格,练功后全 身疼痛难忍,甚至曾想不辞而别。但归来后却屡胜四方英杰,谈笑飞 人,大非昔比,却是北方武术界所共睹。
1937年,王梦斋先生又应北平名宿张璧、齐振林二位先生之邀, 到北平定居,并任教于四存学会体育班,传授拳学,著书立说。京城 著名拳师洪连顺,臂力过人,单掌能将大城砖劈碎,擅形意及弹腿,闻 芳斋先生之名,前往较技。王荽斋举手之间便将洪摔倒在沙发上。洪 内心惊异,莫名所以。王荽斋说:“我们再试一次,我还叫你躺在这儿, 否则算我输」洪左躲右闪,不肯靠近沙发,王梦斋左右相迫,接触间 又将洪放在沙发之上。后来洪连顺回忆道:当时我竭尽全力,宁可倒 在别处也不愿倒在沙发上。洪深为折服,当即拜倒于地,并将其全部 弟子带到王荽斋面前求艺。时洪之得意弟子姚宗勋不服,心想可能是 洪失手所致,王荽斋看出姚意,遂主动要宗勋试艺,结果使姚宗勋连 摔三个跟头。后来姚宗勋、窦世明、李永宗均拜入王门。
1939年,为发扬中国拳学真谛,王芳斋在《时报》上公开声明, 以武会友,共研中华武学,各派高手访问于王宅。邵泽斌为太极名家,
直言找王荽斋推手听劲,刚一搭手,王若斋含笑轻抖,邵飞出倒地,邵 分外佩服,从学于王茗斋后将大成接手之法融于己身,功夫更上一层 楼。期间姚宗勋先生战胜山西形意名家武培清一役轰动中国武坛,后 又战胜渡边等数十名中外武术名家,名重一时,被王梦斋蜴名姚继彦, 世称“意拳大师”。
1949年,日本东京举办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邀中国参加,并通 过伪新民会顾问邀王殄斋出席。伪政权组织了以马良为首的代表团参 加,王梦斋说:“这是儿皇帝的代表团J以病为由坚辞。马良代表团 到日后,日方人士说:“王梦斋未来,不能承认是中国代表团。”此后, 日本武术名家泽井健一、八田、宇作美、日野、渡边先后到中国与先 生比武,均大败而归。
泽井健一为日本柔道和剑道名家。泽井来访时,见一老者在执帚 扫院,泽井便问王荽斋是否在家,老者答:“不在」泽井问:“你会拳 术吗? ”老者说:“会一点/二人遂试艺,搭手泽井即飞出。泽井说: “您就是王先生吧? ”王梦斋含笑点头。后二人又曾比器械,泽井 持剑劈来,王荽斋以短棒相迎,两相触间,泽并连人带剑飞出3米之 夕卜,大拇指震得麻木失去知觉。王荽斋说:“兵器是手臂的延长而已」 泽井诚心归服,刻苦习拳,归国后创立“太气拳”,教授了数百万个日 本和欧美搏击爱好者,并培养了一些高手。大山倍达回国后也曾从泽 井健一习站桩、试力等艺,后来大山倍达创立极真空手道,其训练体 系中亦有类似于矛盾桩的练法。
日本柔道奥运选手八田一郎后来北京拜访王若斋,当面较技,两 下刚一接触,八田就被撞翻于地,八田不知怎么回事,起身复战,王 荽斋复发弹力,八田斜飞丈外,当即服输,这在当时民族危急关头,实 为大涨国人之威。
日野是日本驻北京1420部队柔道六段教官,被泽井请来与王荽斋 较艺,地点在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宗勋家。国画大师齐白石家住13 号,与茗斋先生是好友,其弟子李苦禅也是王若斋拳学弟子,也来观 战。日野主动进攻,但二人刚一接触,便被王荽斋摔出,撞在院中大
枣树上昏迷过去。日野醒后高呼魔术。日野走后,齐白石老人当场赋 诗曰:“原说日落天已黄,九州仍有北斗明。庭院周旋只一刹,布衣群 众堪玲珑。假虎假威非真烈,黄泥包中一庸版,亡魂幽灵应犹在,万 里彩云观长虹。”给予极高评价。
1945年,王荽斋先生到太庙课徒授艺,此时王苓斋已年过六旬, 且弟子中多有能代师比拳者,因此先生已较少与人过手,即使如此,仍 偶有武林人士前来较技。有一天一白发老者直言领教,自言也姓王,此 人即鹰爪拳名家王星。当时天气已暖,王星却带着一幅白色羊皮手套, 二人接触间,王芳斋举臂横削,老者飞出六尺开外,但方寸未乱,两 手上下交替抓向王茗斋面部,王彦斋左小臂一迎,全身一抖,老者飞 出丈外。王星眼含泪水,自称练此功30年在江湖上未逢敌手,在此没 想一败涂地。他定心宁神之后对围观众人说:“今天我虽输给王先生, 但我还想练一手让大家看看「只见他摘下手套飞奔到一棵松树旁,双 手交替连抓,树皮纷纷落下,树干上留下道道指痕。在场之人无不惊 骇。通过与王星会手。王彦斋先生又在大成拳功法中增加了单倒手、双 倒手等,为交流促进学术进步提供了又一例证。
1947年,王荽斋在太庙(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八角亭成立“中 国拳学研究会、弟子中王少兰、胡耀贞、陈海亭、李见宇、于永年、 何镜平等先生参加学习。
1950年,王彦春先生任全国体总筹备委员会武术组组长。1951年, 匈牙利拳击冠军诺尔瓦茨访华,在友好运动会上夺冠,这次运动会,有 前苏联、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等国运动员参加。会后武术表演, 众拳击手皆漠然视之,诺尔瓦茨邀中方武术家试技,王彦斋先生见其 态度有轻视中国武术之意,遂欣然迎战,只一触间,诺尔瓦茨飞出昏 迷,当时中华体育总会会长廖承志对王若斋先生技艺大为惊叹。
解放前,王荽斋先生移居琉璃厂,王选杰先生之父王凤五与王荽 斋先生颇有往来,王选杰遂于1954年去北京琉璃厂跟王芳斋先生习 拳。当时常志朗先生家住琉璃厂,因是街坊亦跟王芳斋习拳。常志朗 年长为兄,王选杰为弟,二人相伴习武,感情甚笃,人称“常小孩、
王釜斋先生站提抱桩
王小孩”。王荽斋先生把拳学之奥尽数传给了二位小弟子,后来常志 朗先生志趣所至,主在自娱,人称隐士。王选杰先生则呕心沥血,发 扬光大,世称“大成拳中兴之主,二位先生皆以实战扬威武林,令 后学敬仰。
1961年,王英斋先生在保定中医研究院传授站桩功等大成拳养生 功法,对拳学一道的养生益智医疗作用加以总结,并推广行世,大成 拳养生桩遂风行世上,造福人群。1963年7月12 H,王荽斋病逝于天 津,享年78岁。
浏览6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