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是走避敌锋的意思,与军事术语中“走”的 含义基本上是相同的。走劲,也叫走化劲,意即走避 以化解敌力,是化劲的一种,主退守。其特点是走避 重力,不与之顶抗,不犯双重,并伺机引发。《孙子 兵法?军争篇》说:“故善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 归,此治气者也推手时对方攻来,气足劲强,我 为避其锐气,就用“走劲”,在外形上虽表现为“敌 进我退”,而其目的却是为了伺机“击其惰归”。《孙 子兵法?虚实篇》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 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J又说:“故五行无常 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J这都说明 作战的目的在于取胜,而取胜之道在于能因敌变化。 推手也如此,必须能打、能走,必须处理好化、弓I、 拿、发四者的辩证关系。只发不化、只粘不走,都违 背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无异于自取失败,“自为 人制”。所以必须因敌成势,该打就打,该粘就粘, 该走就走。对方打来,我顺应其来力的方向而走,使 来力落空,既泄其劲,又伺其隙,这就是走化劲的功
用。因为攻人就赖能得力,像切菜用的砧板,打铁用 的铁砧,都是为了使操作能得力而设。尽管对方气壮 劲足,但如能用走化劲粘依不脱地走化,使对方“摸 得着,打不到,离不开,走不了”,这时即使来势凶 猛,却依然无法发挥其力的作用;而我却以逸待劳, 静待其变。由于发放而不能得力,最容易露出破绽, 这样走劲就成为我反攻的前奏。但走要走得恰到好 处,一要走得及时,二要走得圆活,三要转背为顺, 而不可走向“自困自”的地步O
初学推手的人往往在遇到对方进攻时,非大力不 走;或者一遇重力,马上脱离对方肢体,甚至退出圈 外。这都不符合走化劲的要求。推手艺高者都是顺着 对方来劲而走,由于触觉灵敏,神经传导反应迅捷, 能稍触即知,所以才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的形容。其次是腰腿有深功,腰如轴立,“能如水磨 动急缓”。即不管对方如何推挽,我就像一盘水磨一 样,以腰为轴,以气为轮,与人比肩周旋不息,始终 保持粘走相生。这后者说明太极拳推手不论化、弓I、 拿、发,都赖腰腿功夫,而不是只靠两手灵巧。初学 的人腰腿无功,往往在走时手快腰慢,手软腰硬,结 果是不瘪即丢,或自陷于困境,被人逼出;粘时又往 往是手硬腰软,结果也容易被人得实或引进落空。所 以,太极拳推手既重视“听劲”功夫,也重视腰腿功 夫。“拳无功,一场空”,这句拳谚对任何一门拳术
来说都是适用的。*
70 .什么叫引劲?怎样引化?
弓I,是引出敌力,并含有牵引、引诱和诱敌深入 的意思。引劲,也叫引化劲,也是化劲的一种。表现 在化劲(包括粘与走)的过程中,把对方的劲引人有 利于自己的轨道。例如:
(1)对方个子大、步法稳,大有“稳如泰山”之 势,这时我如盲目进攻,不但攻不动,反而会受制于 人。《孙子兵法?计篇》说:“兵者,诡道也J《虚 实篇》说:“安能动之」拳法竞技也如此,如声东 击西、上惊下取,便是人们所熟悉的诱手;推手则广 泛应用“化中有引”之法。拳谚说:“动则生隙,隙 则可击。”因此,要在粘走之中设法引动“稳如泰山” 的对方.,使其劲路发生偏向,从而将其重心引到支撑 面的边缘,这时顺势用很小的劲,就可以把大个子击 出。
(2)《撒放秘诀》说:“擎起彼劲借彼力(原 注:中有灵字),引到身前劲始蓄(原注:中有敛 字)。”两人搭手,要“擎起彼劲”是不能用硬擎的办 法的,当对手手臂离身体较近,其蓄劲就充分,我一 硬擎,反被对方顺势借力。因此,只能使用引化的办 法,把对方的手臂引向自己一侧,力臂一长,力量就
就…3一就…3一
就…3一
就…3一
小,这时用小力就可擎起,这全赖化中有引。引到我 身前时,我蓄劲渐足,在得机得势的情况下便可发 放。擎中有灵字,是指身手轻灵,手脚相随;引中有 敛字,是指在引的同时蓄气蓄劲,敛气凝神。这也是 引化劲的具体运用。总之,要把对方引向背境,尤以 能引动其脚跟,则发放万无一失。
(3)《打手歌》说:“引进落空合即出。”这也 是指设法引其劲力落空,然后发击。如对方用按手从 正面进攻,我用捋手顺其劲引进,转腰坐身,把来劲 引向一侧,并用转腕、旋膀和采引之法,暗暗地引导 和加大来劲的速率,使其落空,这就是“引进落空” 的典型例子,但引进时也要防对方顺势以肘、肩侵我 内门。
(4)我在粘随或走化的时候,用佯攻、佯抗等法 引出对方的反作用力,随即转手往相反方向发放。
综上所述,引化劲的用法极多,如应用于散手, 则包括引高打低,引直打横,引左打右,虚引实击 等等,也可用引劲使人气血上浮或脚跟离地。而目 的仍不外乎诱人入窍,为出奇制胜创造必备的条件。 如果把引劲从化劲中区分出来,那一般是先化后引、 边化边引;同时要与蓄劲配合一气,即所谓“引到 身前劲始蓄工 这样引之至长,蓄之既久,发放就更 有力量了。练习推手应该是有化就有引,做到每化 必引。
浏览8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