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留杨式太极拳的传统风格,架式开展宽大,中正安 舒,轻松柔和,圆活沉稳,寓刚于柔。
(2)保持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但删去了套路中的重复 动作。套路中招式由简到繁编排,布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利于学习。只要练习相当时间,其锻炼效果与原来的传统杨式 太极拳是一样的。
(3)易学易记,便于推广。
(4)练习一趟比较省时,只需5~6分钟,极慢也不过7~8 分钟,可供表演。
(5)简化太极拳由24个招式分成8组组成套路,各组有自 己突出的锻炼目的,8组动作就是8个单元,利于教学。套路 运动过程中方位变换非常简单易记,只是左右走两个来回,而 起势与收势同一位置,处于这两趟来回横轴线中点偏右。
该套路的24个动作也包括了太极拳运动的主要步型、步 法、手型、手法以及进、退、转身等基本技法。它是学习太极 拳的基础套路。
太 极 拳 技 巧太 极 拳 技 巧8组动作中,第一组关键动作是弓步、虚步两个基本步型 和“抱(球)”、“分(臂)”两种手法。第二组主要学习步法上的 进、退和手法上的搂、推、挑、托。第三组重点更突出,练习 太极拳的一个主要功架——揽雀尾,左右式均练习。第四组主 要练习“横进”步法规律及“云转”的手法,是一组上下、左 右、内外均须注意到的协调性极高的动作。这一组动作特别能 体现太极拳的“腰为第一主宰”、“腰如车轴”以及上下相 随、内外合一的特征。第五组以练习“蹬脚”这一基本腿法为 中占内容,并练习双臂绕环夹击贯打的一种拳法。第六组练习
太 极 拳 技 巧
太 极 拳 技 巧
下势“仆步”和“独立步”,以及另一挑、托的手法,难度稍 大。这两组动作要求平衡性较高。第七组以弓步“架”、 “推”手法为主体,同时练习了所谓“四隅手”中的“采”、 “捌”两种手法,体现太极拳连消带打,寓攻于守的技击特 征。第八组以“搬拦捶”这一身、手、步、眼法统一协调性很 强的,由防到攻的系列动作为中心内容。
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是在各类型的比赛和武术 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太极拳运动不断普及 的大环境下,要有一套既能反映当前太极拳运动水平,又可适 应比赛要求,统一动作难度、统一竞赛时间和评分标准的规范 化套路,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部分教授、专家编写成的一 套由42个招式组成的套路。这个套路是在48式太极拳基础上 吸收各流派之精华,取其有独特风格特点的动作,又有所创 新。其囊括了各流派太极拳运动技法的优点,各式动作穿插, 浑成一体。但仍然以舒展大方大架形式表现,保留了杨式太极 拳(简化太极拳)的宽大柔绵的基调。
1. 5. 3孙式太极拳的待点
孙式太极拳是由河北完县人武术家孙禄堂先生所创编,孙 式太极拳集形意、八卦、太极于一身,融汇了三家的身法、手 法、步法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既有太极拳的圆活、连贯、 速度均匀如行云流水的特点,又有动作紧凑、身法灵活的八卦 掌的特点以及意、气、劲三者紧密配合,三体式为基础的敏捷 活步的形意拳特点。走架中,必以开手、合手为转折点,因而 整个套路有12个开手、合手动作,形成了灵活敏捷、快慢相 兼、开合活步的独特风格。故孙式太极拳又被称为“活步太极 拳”或“开合太极拳”,也有人称之为“活步开合太极拳”。
1 . 5.4武式太极拳的特点
武式太极拳虽然来源于陈点窘架太极拳和陈青萍的新架太
极拳,由受教于杨露禅的武禹襄所创,但亦不同于杨式或陈式 太极拳。它的特点是:姿势幅度较小,动作舒缓、紧凑,步法 分清虚实,身体始终保持中正,强调动作由内及外,行拳变势 时要由内劲的变化推动外形的变化。手法以竖掌为主,左右手 各管半边身体,不相超越。出步幅度不过足尖,是典型的小架 子。武式太极拳原来也有跳跃动作,到郝月如一代,减去了跳 跃动作,因而更显出“文静”的秀才风格。
1. 6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特点
练习太极拳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 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过程。
太极拳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风格,只有充分体现出这种风 格特点,使每一姿势动作符合要领,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 的功效。
太 极 拳 技 巧太 极 拳 技 巧大致说来,练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该 在姿势(完成势)、动作(过渡势)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 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 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 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动作协调,圆活自 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 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
太 极 拳 技 巧
太 极 拳 技 巧
在锻炼过程中,不管哪一阶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持 “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体松”是太 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其他要领的掌握 起着保证作用,应该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心静”就是 指思想集中,精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 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舒展,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正确运用这 两个要点,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他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 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因此有人把“心静”、“体 松”两点作为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在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对“心静”、“体松”这个基 本要求的掌握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加深体会的,它和技术练习 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个方面不可割裂对待。
U!U!十八势太极拳十八势太极拳
U!
U!
十八势太极拳
十八势太极拳
浏览1,2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