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全书


一、基本拳套结构|太极拳全书





纵观五式传统太极拳的套路结构,表现出较动作形态更大的相 似性。在这里我们以《太极拳全书》中所介绍的五式太极拳为蓝本 比较,其中陈式太极拳以第一路为主。可以清晰的看出拳套结构顺 序,去掉重复动作后,主体顺序为,起刻 濒扎衣(武、孙、陈, 陈式前还有一个金刚捣碓),揽雀尾(杨、吴、)一单鞭(孙式前有 一个开合手)一提手上势一(陈式无此名动作)一白鹤亮翅(武式 称白鹅亮翅)一搂膝拗步(陈式为斜行拗步)一手挥琵琶(陈式相 当于初收)一搬拦捶(陈式为掩手肱捶)一如封似闭(陈式为六封 四闭)一十字手(杨、吴有此称,孙、陈、武无)一抱虎推(归) 山(也有人称豹虎推山)一肘底捶(开始返回)一倒撵猴一斜飞势 一(孙、陈、武无此势)一海底针(吴式、杨式有),按势(武 式),孙式中三通背第一分动相当于按势,类似于海底针一山(闪、 扇、三)通(甬)背,武式中有青龙出水、翻身两动一撇身捶(杨 式、吴式),下势(武式)一云手一高探马一分(起)脚,武式前 有伏虎一蹬脚一陈式有旋风脚一野马分鬃一玉女穿梭一金(更)鸡 独立一迎面(对心掌)掌,白蛇吐信一十字腿一指裆捶一七星一跨 虎一转(脚)角摆莲一弯弓射虎一双撞捶一阴阳混一(孙式)一收 势。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太极拳套路结构的编排特点:



1. 由难开始,重在练功



各式太极拳均以懒扎衣(武、孙、陈,陈式前还有一个金刚捣



碓)、揽雀尾(杨、吴式)动作开始,此动包含四种劲法,技法丰 富,有一定难度,可见传统太极拳套路由难度大的动作开始,重点 练习期、捋、挤、按四种劲法,反映了一种重在练功,突出实用技 法的思想。



2. 组合固定,段落相似



五式太极拳套路都有一些较为固定的组合动作。例如,单鞭接 云手,左右分脚接转身蹬脚,下势接金鸡独立,野马分鬃接玉女穿 梭,七星接跨虎接摆莲腿等。段落安排相似,以单鞭和去返方向为 界,多数套路从起势到肘底看锤为第一段,突出基本手法劲法的练 习;以白鹤亮翅、搂膝拗步为主要动作,从倒卷肱到第二个单鞭为 回段.突出退行的步法,以倒卷肱动作为主;从云手到斜单鞭是第 三个大段落,中间有一个乘国韵转折,突想一组腿法和侧行的步 法;从野马分鬃到返回的单鞭为第四个段落,以野马分鬃、玉女穿 梭动作为主,反映了四隅方位的技法变化;从云手到金鸡独立是第 五段,突出独立平衡能力的练习;第六段与第二段动作相同;从云 手到十字摆脚为第七段,突出回身腿法,从指裆捶到收势为第八 段,以指裆捶、弯弓射虎、转角摆莲为主,突出拳腿组合技法。



总体上表现出,五式太极拳套路结构的极大相似性,其主体框 架一致,只是在个别动作的外形做法上有所不同,其中四式太极拳 套路结构与陈式太极拳(一路)相比,主要是去掉了明显的发力动 作,简化了外形上的缠丝做法,就套路结构的总体走向来看依然相 似,陈式太极拳二路为实用架子,注重在隅手为多,动作多与戚继 光所编拳术相同,有人认为其编法似据戚继光拳之义补充一路拳, 故套路结构有所不同,杨式与吴式,吴式与孙式的套路结构更为接 近,从这一点上也反映出各式太极拳之间的一脉相承,有力地证明 了各式太极拳之间的渊源关系,由此引发我们一条思路,从太极拳 的具体动作形态、套路结构等技术角度出发来研究太极拳拳史、功 能、机理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浏览27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