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太极器慽的祐本知识


第一节太极器械对身体备部位
姿势的要求


练习太极器械和练太极拳-样,对头部姿势的要求是很 严格的。传统桊论中的“顶头悬”和“虛领顶劲”,就要难 在练习时头部微微向上顶起,保持头颈自然竖直,不可前俯 后仰、左倾右歪或东摇函晃。头部自然向上虚顶,下颌微 收,就能使颈椎松竖,并引拔脊柱节节松开,上下一线,做 动作就有轻灵之感,不致出现偏倚现象。在练习过程中,头 部应随着动作方向的转换,与躯干的旋转协调一致》不可皱眉 瞪目,面部要自然,舌舔上顎,口要自然合闭,眼随着身体 的转动注视器械的运使方向*或平视前方,換势运转时,要 做到势动神随,精神贯注,神态自然

二、胸背

要杨胸舒背> 即胸部不要外挺,要自然松畅,背部要舒 展。这与传统拳论中的“含詾拔背〃的要求是一致的。“含 胸拔背〃,不是使练习者在练习时睥部故意收缩,背部用力 绷紧,而是指双肩在松沉的前提下微微前合,避免胸肌紧 张,尽量使胸部肌肉自然松弛,背部肌肉随着两臂的伸展动 作,自然地舒展胸部松畅,既可避免胸叻紧张,又能使呼 吸舒畅顺适,气不上浮a为r避免曲解“含胸拔背”的含 义,找fn把它踔释为“畅胸舒背”,以帒助大家正确地理解 和掌握这一要领。

三、 睡臀

腰部是上、下体转动的轴心传统拳论中的“腰为牟 轴”、“主宰亍腰”,以及“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 腾然”,都说明腰郎功能对完成正确的姿势动作,保饪身体 在练习中重心稳定、不偏不倚,保持端正安舒的姿态,以及 劲力完整顺畅地达到身体各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臀部 的姿势与腰部动作密切相联,臀部的外凸或内收,直接影响 腰部的形态,因而,练习太极器械在要求腰部松沉宜竖的同 时,也要求臀部松垂内敛,使腰骶保持自然中正的状态。传 统拳论中的“尾闾中正神贯顶”,就是说下面腰臀松垂,上 面头颈虚顶,便整个脊椎保持垂直状态,气血贯通,达于头 顶。腰臀松垂,能够“空心实腹”,使呼吸下沉(气沉丹 田),气不上浮,胸腔自然松畅,从而使呼吸细、匀、深、 长,自然顺遂跑与动作的开合屈伸结合起来。同时,腰臀松 垂,又坷增加两腿的支撑力*,使下盘稳固,保持身体重心 的稳定,练习时就能灵活自如*保征动作的圆活完整,避免 呆板僵硬的现象,

四、 上肢

传统太极拳论中说的“沉肩垂肘”是要求这两个关节要 放松。肩、肘两个关节是相互关联的*能沉肩就能垂肘,肘 垂,肩部自然就能松沉。做到沉肩垂肘,不但能促使“含胸 拔背”的自然形成,同时又有助于“气沉丹田”,特别在练 习太极器械时,肩部的松沉旋转活动,对发展麻部韧带和肌 肉的伸展性和灵活性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沉肩垂肘v的同时,要注意腋下留有余地,不可耙臂

部紧贴在肋部,传统拳论中的“肘不贴肋”,就是要求手臂 在动作时要留有回旋余地,这样既可避免使局部出现死弯或 僵直的现象,同时在做动作时又能放长击远,灵活自如。

腕关节的旋转要与肩、肘协调一致,既不可餚直硬挺, 又不可软弱无力。一般来说,在握紧器械的同时,应随# 肩、肘的动作和器械的开合、升降、缠绕柔活、韧性迪屈伸 和旋转t这样,旣可避免器槭运使时的断劲现象,又可体现 出势断劲不断、劲停意不停的特点要求,

五、 下肢

下肢是身体的基础,下肢动作的正确与否,对于周身稳 定和姿势正确极为重要。

举论中说* “根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腿瓿活 动,首先要注意胯、膝关节放松,以保证进退起落和转换的 轻巧灵活。过去比喻太极拳、械的步法为“迈步如猫行"。如 向前上步时,一般都是先落脚根,随着重心前移,全脚踏 实。两腿的重心移动,应注意虚实分明,实腿为主,虚腿为 辅,但虚腿也要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做到虚中有实,虚实相 济1切不可出现双重、双浮现象。双重则滞,转換动作就不 灵活,往往出现拖泥带水现象f双浮则脚底轻渺无根* 容易站立不稳,东倒西歪,影响身体姿态和器械技艺的正确 发挥。所以,步子的进退,脚的移动,要轻起轻落,先虚后 实,才能体现出轻灵沉稳、柔和缓慢的太极器梂的风格特 点1除此之外,要做到步的大小、宽窄和位置准确逭宜,下 肢稳定踏实,才能保证上体动作运用自如*避免摇晃不稳和 出现一箜错读形态•如果造成错误定型,再改躭困难了*

六、 精神

梢神枭中,才能专心致忐地练>」,动作才能做得细致周

到。所以在练习时,首先思想上要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 贯注到每个动作的细节中去6传统拳沦中的《精神提得起, 则无滞重之處……”和“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都是要求 意识集中,精神饱满,在练习时做到器械的方法和要领细 腻、准确,左右相顾,内外相兼,意领神随,神到械至。精 神集中,不是情绪紧张,而是与器械动作张弛一致,使动作 协调完整*不然意东视西,心神必散,则器械炮成为“无的 之矢”,动作则会散乱破碎4另外,精神集中对提高中枢神 经系统紧张度*锒炼和加强大脑神经的调节作用具有较大劝 效.

第二节太极器械的主要步型、

步法和腿法

太极券系的刀、剑,除了对身体部位的统一要求外,对 步型、步法和腿法的要求也都有其共性*为了方便练者练 习,现把它统一列在下面,以供学习者参考•

一、主要步型

(―)弓步,两脚前肟开立、前梆全脚着埵,脚尖朝

V 前,屈膝前弓,膝部约

\ 与脚尖垂直》后腿自然

伸直,拥尖外展约45°斜向前方,全脚着地两脚前盾距离以脚长三 倍为宜,横间距离约为 10至.20公分(八阁

(二)虛步t两脚

前后开立,后腿屈膝半蹲,脚尖外展约4^斜向韵方,全脚 着地》前腿微屈,脚尖朝前,以前脚掌或脚尖着地(A图 2 )

(三)马步t两_平行开立,全脚着地,两脚尖外展约 30%间距约三脚宽,B彳集半蹲,两嗪与脚尖同方向,不可 超H脚尖,重心落于两腿中间(A图s).

图片1 图片2图片3

(西仆步两睥左右开立,一腿全,膝与脚尖稍外 展开另边腿自然伸直,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两脚全脚 着地(A图4 )•

丁步,一腿屈膝半蹲,全脚着趣> 另一腿以脚尖 或前脚掌落于半蹲脚的内«, M心在半蹲腿上(A图5 >。

(六)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脚尖外展,全 脚着趣》后脚脚尖尚前,脚跟离地,臀部接近脚跟(A图6)

(七〉平行步I两脚平行开立,脚尖朝前,屈膝半蹲, 两脚外缘同肩宽< A图7 )。

(八)独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高于水平面(图8)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二、主要步法

《一)上步I —腿支撑,男一腿提起,经支撑腿内侧向 前上一步,脚跟先着地,隨重心前移全脚着地。

(二) 退步I 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经支撑腿内侧向 后退一步,前脚掌先着地,随着重心后移金脚着地,

(三) 扣步t —腿支撑,另一腿提起,小腿内旋,脚跟 先着地,脚尖内扣,而后全脚着地。

(四〉摆步i —瞇支撑,另一腿提起,小腿外旋,脚跟 先着地,脚尖外摆,而后全脚着地* '

(五)碾步I以_跟为轴,脚尖外展或内扣,或以前脚 掌为轴脚跟外展4

(六》横跨步* 一腿站立,另一腿提起,经站立脚横跨 —步(或横眺一步),站立脚随即提起。

(七)铢步I —脚蹬地眺起*另一寧前跨一步,接着蹐 地脚迅速收至前跨_内侧*

主饕腿法

< —>分脚* _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上 攘,腿自然伸直,脚面展平,脚不得低于腰部。

<二>蹬脚》—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_尖上 想,以脚跟为力点慢慢瞪出,腿自然伸直,脚不得低亍腰 部.

(三)拍脚,一腿自然直立< 另一腿屈膝提起,_面绷 平,一腿上攘,髙于胸部,以同侧手掌迎拍脚面•击拍要晌

四、主饕平裔

(―)提膝平衡,支撑腿自然直立I另一腿在体前屈膝 提起,膝尖不得低亍腰部,小腿自然下垂内收,踝关节放

松,脚面展平i上体保持正直(A图9

(二)拧身平衡,支撺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在身后屈膝 抬起,脚面绷平,脚底斜朝上,上体微前烦,向支撺腿同侧 拧转(图10)。

图片7

第三节练习太极器械的
主要过程和要点

太极基械典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滇练H格,只有掌提了 它的动作要领和运动规律,练习时充分体现出这种H格特 点,才能在技术上不断提高,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理解太极器械独到的技击方法,领悟太锒播械的稍1«和神 韵。要做到这一点,則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练太极器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基础 的阶段*要正确地掌握每一个姿势和动作,清晰地理解套路 中的歩型、歩法,手型、手法,身法和腿法以及播械的使用 方法等基本斐求•做到运动路线淌楚,姿势准确,步法稳 定,动作舒展、和谐、器械的用法合埋、规范•第二阶段是巩固和提高阶段,要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和风格特 点,使动作连贯,身械协调,柔和细膩,圆活自然。第三阶 段,是熟练和再提高阶段。要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

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使动作轻灵沉稳、开合有致,周身 完整、内外合一。

下面把练习太极器械的不同阶段的要求,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1着重掌握动作的规格和基本要领,注意

以下几点

(一〉身正步稳方法清晰

初学太极器械首先应掌握的是身型和身法&身休姿势端 芷与否,关系到动作能否平稳、腰部能否灵活地转动,躯干 能否保持自然的放松状态,呼吸能否顾畅自如和深长等。例 如> 练习时臀部外凸> 必然牵动腰部和胸部前挺,造成呼吸 上浮。因此,保持身体姿势的端正自然,掌握虚领顶劲、畅 胸舒背,松腰敛臀,尾闾中芷*沉肩松胯等身法要领,是初 学阶段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_

要使上体端正安舒,则必须保持下肢稳定。步法和腿法 的练习,是武术基本功的主要内容4练习太极器械同样不能 忽视主要步型(如,弓步,虚歩、仆步、独立步、)的站 桩,以及主要步法〈如< 进步、退步、侧行步、跟步)和腿 法(如,分脚、蹬脚、拍脚1摆腿)的基本功练习,因为步 型和步法是整个姿势的基础*初学时,下肢不稳是个普遍的 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下肢力量不足,更多的是由于步型和 步法不当•如步子过窄、过宽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 变换动作虚实不濟等,势必迪成重心不稳、姿势歪斜成动作 紧张散乱。因此,掌握好步型、步法的要求,清楚动作时重 心的变换,是步法稳定的关键,

太极器槭虽有其独抒的韵味,佝它的基本使用方法,仍 不离器械本身的功能和它的攻防含义。如剑的劈、刺、撩、带、

点、抹、崩、挂、截、托等剑法,刀的缠头、裹脑、劈、

砍、扎、抹、挂,斩、戳推等刀法,在太极剑或太极刀的套 路中,同样得到/充分的发抨,并&独n.—格•因此,沾楚 地掌擰每一种剑法成刀法的运行线路、规格和技击含义*足 练习太极器械的重要基础。

(二)舒松柔和轻缓均勻

练习太极器械,虽然手持一定重量的剑或刀,但仍不违 背“练意不练力”的锻炼原则。初学者往注不造应太极器械 轻缓柔和、沉稳自然和“运劲如抽丝”的特点要求,容易使 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破坏了动作的端正 和稳定的狀态。所以说,能否去掉拙力和催劲,是太铒器械 人门的基础过程。为了较抉地掌握太极器械的运动特点、首 先要从松柔人手,按照要领要求,使姿势自然工整,器械的 运用规范合理,根据器械的实用法则,着意于每个动作的准 确性,并使动作轻缓均匀,合顺自然。在练习中可随时停F 来体会动作要领和器械的运行线路,动作熟练后,则要努力 保持勾速运动,起落转換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为下_

步提高技术莫定基础。

二、第二阶段,着重掌握太极器械的动作规律,体现太 — 极器械的运动特点。注意如下要点

(―)动作连贯转换圆活

在姿势动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躭要注意上下动作之 间的衔接过程,使动作之间既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 < 即动作

做完时微微松沉,在似停非停之际,紧接下个动作),又要 努力做到式式相连,节节贯串,连贯不停,如行云流水,绵

绵不断9 —气呵成。

太极器械的动作和太极拳--样,一招一式都不是平淡的 A朿直往,而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成迂回的弧形 找路所构成的一个动作。认识和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自觉 地避免动作的直来直往和转死弯、拐直角的现象,使动作圆 活不滞。要达到这一点,还要特別注意在运转过程中以腰为 轴,带动四肢和器械进行运动,从而做到变换圆活,轻炅顺 逐I

(二)身槭协调M格突出

练习太极器械,逛一项全身各部位与器械协调配合的运 动,每个动作都要求器械的运用与身法,手法、步法、眼法 的充分协调和统一a比如t做太极剑中“虛步撩剑”的动 作> 需要腰脊的转动,从而带动持剑手、臂内外旋转,使剑 隨势向后划弧后再向前撩iw这个动作包括右脚的蛰步和左 脚的上步与撩剑协调一致,头部随转身自然转动,眼神随剑 转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处处牵连密切配合的全身运动,我 们经常看到,有的练太极器械多年的人,湞练时不是手快步 慢,就是步先械后,如“弓步剌剑”,腿已经弓出去了,剑 还没有剌出去,使器槭与s肢的配合脱节,使动作支离破 碎,违背了上下相链,身械协调的要求*

此外,太锒器械虽然有它特点上的共性,但在练习中又 要体现出各自的特点风格。如练太极剑要体现剑的轻盈、灵 敏、潇洒、奔放的技击特点。练太极刀则要体现刀的矫健、 沉稳、浑厚、舒展的刀法持色,所以要努力做到器械的用法 合理,需要我们细心体会,不可草率马虎,

三、第三阶段,要着®掌攙太极器械的劲力特点和运劲 方法> 练习意念、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注意以下要点

 

(一)虚实分明,刚柔相济

在太极器械练习中,把矛盾的转换槪括称为虚实並化e 根据练习太极器械的运动规律,从整体动作来分,动作达到 终点的定式为“实”,动作的转变过程为“虚”;从动作的 局部来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換 步的腿为“虛v;持器械的手为“实”,辅助、配合的手为 “虚” 在练习中,实的动作和部位,劲力要沆着、充实1 虚的动作和部位要较炅,含蓄B这样,结合虚实变化,劲力 有刚有柔,张弛交替,演练起来就能既轻灵又沉稳,避免了 不分主次、平均用力的双重、僵滞和呆板的毛病。

懂得了虚和实、刚和柔的对立后,还要掌握二者的统 一。太极器械的所有动作都是矛盾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的 运动转化过程,就是动作做到终点,也要求各部位关节、叽 肉,保持少许伸缩转化余地,即“实中有虚,虚中禽实” 0 使劲力刚而不强,柔而不弱,身体各部位好象在弹性屈伸中 运动,显示出极柔软又极坚实的特点。

(二)连缩不断劲力完整

练习太极器械,在注莆体现刚柔相济的劲力变化的同 时,要着意于动作的均匀完整,尽童消除断劲现象。所说断 劲,就是指劲力中断、停顿,脱节、突变a要使动作势势相 连,绵绵不断> 就要在连贯圆活、身械协调的基础上下功 夫> 掌握这一运劲的规律。

太锒器械的用力要发于腰腿,运用于手、臂、达于器 械。倣动作时,以腰为枢纽,使周身力量节节贯串r通过腰 脊连成一个接体就体现得十分扎实a _时也不能忽视h肢的

动作,在动作中要走弧线,转圆弧,使器械的运转尽簠与臂 部的旋转相结合,以利T劲力的完整和连贯*

 

(三)意念集中以意导动

练太极器械要精神贯注,意念集中在动作上,以意识引 导动作来进行活动,做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应 该注意是,意念集中不是情绪紧张呆扳、意念活动要与劲力 的刚柔、张弛一致,形成有节奏> 有变化的运动。意念活动 和劲力运用都要体现“沉而不僵,径而不浮”的特点。1S神 贯注蕋意念活动的重要体现,练习时要茌“外示安逸”的过 程中,精神饱满,自然生动。既不可横眉瞪目,精神外露,

又不可松懈疲塌,毫无生气,也不能把意念活动割裂架空, 片面追求"虛静%追求“#圈之意,无圈之形%而是要把意 念的变化表现在劲力和动作上,做到意念引导劲力,劲力产 生运动,势动劲随,意领劲至,使动作和劲力更为充分地发 挥,之外,应注意呼吸自然。初学太极器械,应以自然呼吸 为主,动作熟练之后,则可有意识的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 适应劲力与动作的要求,即“奉势呼吸” 5—般来说,凡是用 力含蓄轻灵,肩胛开放,胸腔舒张时,应有意识地吸气*而 用力沉稳坚实,肩胛内合,胸腔收缩时,应有意识地呼气* 但是太极器械的套路,并不是完全按照呼气的节拍编排的, 因而不能使呼吸勉强地受动作拘束。“全身意在精神,不在 气,在气则滞”“以意运气,非以力便气”,就是指动作和 呼吸要自然协调配合,恰当地运用“拳势呼吸〃,使之与自 然呼吸,自然配合,按照“气以直养而无宪〃的原则,保持 呼吸自然顺逐,使呼吸细勻深长,劲力和动作就能眵更加自 然、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第二輋太极刀

第一节概 说

刀是武术器械中实用性较强的短兵器之一。在-多拳种 和武术流派中,刀术都被作为主要的器械内容,因而出现了 风格各舁、具扁不同运动特点的刀术造路。由于演练刀术 时,都讲究男猛、刚健,所以在传统拳论中有“刀如猛虎” 之说,

太极刀是在刀术勇猛、刚健的技法中,融入太极拳迂回 曲拆,圆活连贯的运动形势和连绵不断、刚柔相济的运劲特 点的一种刀术,是“以意导动”、“炼意不练力”的太极拳 种特有的器械衰路。它演练起来,给人柔缓自然、沉着舒 展、刀&浑厚、气势雄健之感》在柔曲的动作转换中,蕴含 着化而后发、顺势夺势、虚实多变、稳扎稳打的攻防战术, 而且,太极刀和太极拳一样,可以身心并重,内外兼修,适 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健身练习,练习之后,使人感 到周身轻健、神舒体松。如果在会打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湞 练太扱刀等器械,则更会感到兴趣盎然,锦上添花*

第二节刀的部位名称

刀的图解

二、刀的部位

刀的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姿势为准,刀尖不得

低于本人耳上端为宜*

(二) 刀身:由刀尖到刀盘处的全长叫做刀身,

(三) 刀端:(又叫刀鼎)刀柄最后端处(长约5 — 6 厘米>。

(四〉刀柄t (又叫刀把)由刀盘至刀端中间手握之 处。

(五) 刀盘:(又叫护手)刀身下端与刀柄之间部位, 在攻防中可做护手之用》

(六) 刀背:由刀脊到刀盘处叫刀背。

, (七)刀头:由刀尖到刀脊处叫刀头,刀头的前埔叫刀尖*

1 (八 > 刀刃:由刀尖到刀盘锋利部位统称叫刀刃,上

^ 刃,即刀刃前端部位I中刃,即刀的中间部位;下刃,即刀

| 的下端部位。

| <九>刀脊*刀背凸出部位叫刀脊,

C f >刀胸:刀刃凸出郎位叫刀胸*

(十一)刀彩:在刀端上系的丝制(红、贵、绿色)的彩带,

(十二)刀鞘:装刀的外壳

图片8

第三节手型与持刀法

—、手里

(一)举:五指卷屈,拳茴要平,拇指茁在食指、中指 第二指骨上,握举不可太紧(B图2

<二)掌: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分开,自然舒展伸直* 虎口成弧形(B图3 >•

《三)钩:拇指与食指、中指指尖捏拢,无名指和小指 依次弯屈排列,屈婉,手指和腕部松活自然(B图4 )■

 

二1持刀法

< — >左手持刀法:左手虎口部位对准刀的刀盘处,拇 指由x(盘上方向下,其余四指由刀盘下方向上卷指,握住刀 盘,刀尖朝上,刀背貼靠左臂为立抱刀I刀柄朝前,刀尖朝 盾,刀背貼靠左臂为平抱刀(B图5、ti ) *

<二 > 右手持刀法

1•满把持刀*虎a对刀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并挽靠近刀盘,与拇指同时卷曲掹住刀 栖,晚部挺宜,此神持刀法发力性强,适 甩于劈、砍、推t按、架、托等刀法 < B图 7 ) *

h鏢式持刀:虎口斜对刀背,食指第 二指节難近刀盘,中指、无名指依次向下 斜握刀柄,栂指弯曲压在食指第三指骨 上,形与蠔状^这种持刀法灵活性强,适 用于点、崩、穿、挂、云、剌、档、抹等刀法的运用< B图

钳式持刀:虎a对向刀背,以拇指和食指钳住刀柄,其 余三指自然附在刀栖上,可做刀法变换之用图9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第四节太极刀的主要刀法

太锒刀的主要刀法共分19种:

缠头刀I是防中禽攻的刀法之一•

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貼背绕过右肩,头 部要自然正直•

二、 袭»刀》是防攻兼用的刀法之一#

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貼背绕过左肩,头 部要自然正宣I

三、 绔Xli是主要的攻法之一,

刀由上向下直落为劈,力达刀刃.膂与刀 成一直线。抡劈刀沿身体左(右〉剰抡一 立园*后抡劈刀要与转体协调一致,

四,砍刀I是主要的斜向攻法之一》

刀向左(右)下方斜落为砍,发力于臂, 力达刀刃中,下部。

 

五、 扎刀*.是主要的攻法之一。

刀刃朝上、朝下或朝左,刀尖向前直岀为 扎,发力于腰臂,力达刀尖,臂与刀成一 直线e平扎刀刀尖高与胸平f上扎刀刀尖 髙与头平》下扎刀刀尖高与膝平,

六、 点刀:是灵巧性强的攻法之一6

提腕、使刀尖猛向前下方啄击为点。发力 于腕,下达刀尖。

七、 撩刀:是主要攻法之一》

刀刃由下向前上方划为弧撩。前臂外旋, 手心朝上,刀刃沿身右侧弧形向前撩出,

为之正撩I前臂内旋,手心朝外,沿身体 左侧弧形向前撩出,为之反撩a两者都要 发力于腰臂,力达刀刃前部*

八、 架刀: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一。

刀身平置*刀刃朝上,由下向上推举为 架,刀髙过头,力达刀身*手心向外或向 里。

九、 带刀: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_•

刀尖朝前,刀刃朝左(右),由前向侧或 侧后方抽®为带^有斜带、平带之分,都 要挺腕卷肘,力在刀身•

十、抹刀:是主要的攻法之一。

刀刃朝左(右),由前向左(右〉弧形抽 回为抹*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刀刃。旋 转抹刀要求旋转_周或一周以上•

十、截刀:是攻防兼用的刀法之一《

前臂内旋或外旋,使刀刃斜向上或斜向下 推伸为截。刀刃斜向上为上截> 刀刃斜向 下为下截》刀尖截朝体后为后截t 十二、挂刀: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一 9

刀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划弧为 挂,力在刀背前部1向上、向后贴身桂出 为上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为下挂*贴 身立园一周为轮挂&

十5、扫7L &主要攻法之一》

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横出,商度 在膝与踝之间为扫*发力于臂,力达刀刃 中、上部4旋转扫刀,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 以上*

十四、推刀:是攻防兼用的刀法之_•

刀尖朝下,刀刃朝前,左手附于刀背前 部,向前推出为立推刀I刀尖朝左向前推 出为平推刀,

十S、按刀:是攻防兼备的刀法之

刀刃朝下,左手附于刀背或右麻,手向下 按为之按刀_离度与睡平为平按刀,接近 * 地面为低按刀•

十六、斩刀:是主要攻法之一•

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横出高度在 头与肩之间为斩*发力于腰臂•力达刀 刃*

十七、云刀: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一,

刀在头顶或头前上方平园环绕一周为云,

 

云刀时头微后仰,或尚左(右)侧仰,以 腕关节为轴心,

+八、抱刀t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一》

左手持刀,刀柄朝前,刀背贴靠于左臂, 向前平举为平抱刀I直臂垂肘,刀尖朝 上,刀背贴于左臂为立抱刀*

十九、藏刀: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一,

刀身平置,刀尖朝前,刀刃朝下,置于右 髋侧为平藏刀I刀身竖直,置于左臂后为 立藏刀;刀身横平,尖朝后,刀刃朝 外,置于左腰后为拦腰藏刀

第五节动作名称

预备式:1.2






























































 一、起势(上步七星>
 二、独立亮掌(退步跨虎)
 弓步接刀(交刀式)
 四、右弓步截〈迎风拂尘)
 五、左弓步剌(风卷荷花》
 六、进步推刀(推窗望月)
七,独立抡劈(左顾右盼)
 八,右弓步撩(乌龙绞柱)
 九、左弓步撩(乌龙绞柱)
1十、转身扫挂(怪蟒回首)
 十一、独立上剌(鹞子入林)
 十二、进步平斩(玉女穿梭〉

 

 

































































































































+三、弓步推刀C悬崖勒马)
十四、进步平斩(玉女穿梭)
十五、弓步推刀(悬崖勒马)
十六,仆步横扫(燕子抄水)
汁七、左右下截C拨草寻蛇)
+八、歇步按刀(灵猫捕鼠>
十九、上步拍脚(二起脚)
二十、左右抱刀(左右伏虎)
二十—、独立分脚L右分脚)
—f .— —丨_ 1 — >独立平斩C魁星摘斗>
二十三、转身藏刀(金鸡旋膀)
二十四、弓步平推(金刚推山》
二十五,左右拦刀(左右分水》
二十六,进步探刺(顺水推舟〉
二十七、»步后截(乌龙盘柱)
二卜八、左弓步劈(流星赶月》
二十九、丁步托刀(猿猴攀枝)
二4_、转身直剌(黄烽入洞)
 提膝托刀(魁星提笔>
二十二,鸟步劈刀(力劈三山)
•*— 1 %跟步下点(夜叉探海〉
三十四、蹬脚上托(挑帘式)
三十五,歇步斜砍(门前栽花)
3十六、弓步抡劈(白虎搅尾〉
三十七、举腿架刀(回头望月)
三十八、并步下点(蜻蜓点水)
三十九、左右云抹(左右泼风》四十、转身反崩 (苍龙掉尾>四十一、独立抡劈(力劈华山) 四十二、弓步藏刀 t幔头过顶) 四十三、转身交刀(白鹤亮翅) 四十四、收势 (丹凤还巢)

 

浏览1,2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