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三、顺逆缠丝,非圆即弧|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陈式太极拳不仅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思想,而且也符合现代哲学的 基本观点。恩格斯说过,辩证法的主要规律是“由矛盾引起发展,发展的螺



旋形式”。(《自然辩证法》)太极拳正是以对立统一(阴阳相济)为其运动的 质,而以顺逆缠丝、非圆即弧的一系列螺旋动作为其运动的形。“太极拳, 缠法也。”(陈鑫)缠丝劲,也是太极拳的精华。



陈式太极拳,不论大小、快慢动作,都要求做到非圆即弧,触处成圆, 顺逆缠丝劲贯彻于各种刚柔、快慢、开合、升沉动作之中,体现于身体各个 部位之上,这是陈照奎老师在拳论上的重要发展。何谓顺缠?何谓逆缠?有 些人写了许多文章,画了许多图,仍表达不清楚。陈老师解说时,却很简 易。他以右手拿握你的右手,他的手掌以小指领劲,向掌心一方旋转,大指 合住劲,进行旋拧,即为顺缠;相反,大指领劲,小指合,向小指一方旋 拧,即为逆缠。你方,前者为逆,后者为顺,相反相同。一握手之间,顺逆 缠完全说清了。腿的顺逆缠丝劲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同。他还讲:“开,在螺 旋中开,而不是掰开;合,在螺旋中合”。“刚和快不能丢了螺旋劲”。特别 是二路(炮锤)动作快,蹿蹦跳跃动作多,但快也不能失去螺旋劲。打起拳 来,如同旋风、漩涡、飞轮、滚动在地上的球体。而且周身各个部位节节贯 串,如同若干滚珠,出劲如同飞旋前进的子弹。陈老师讲“连珠炮” 一式 时,以木工用的木钻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既快又螺旋的进击的力量。 慢动作也是走螺旋形式。如“懒扎衣”及“单鞭”最后两个动作,都是缓慢 地螺旋下沉。总之,不论推手打拳都要做到“触处成圆”。另外,这种螺旋 形式的太极劲要以腰为轴心(圆心)。陈老师强调打拳上身中正,保持圆心 稳定。不论是四肢的顺逆缠丝,还是动作的大开大合,都要立身中正,圆心 不能轻易移动,切忌身躯左右摇晃、前俯后仰。合则以螺旋为形式,发挥其 胸腰的向心力,气聚丹田;开则以螺旋为形式,发挥其丹田的离心力,气贯 四梢。陈老师又把人的腰和丹田部位比作轮子的主轴,只有保持轴心(圆 心)的中正,旋转的轮子才能有力。轴心(圆心)摆动,身体左歪右斜,必 定降低轴心向心和离心的螺旋力量,人体易失平衡,不论对健身或技击都不 利。



(四)丹田内转,胸腰折叠



我们所以称陈式太极拳为“身心修养之学”,就是因为它是一种内外兼 练的拳种。在内功方面它吸取了中国道家吐纳、导引相结合的养身术和祖国 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其内功主要特点即在于气沉丹田,丹田内转,形之于 外即为胸腰折叠,节节贯串,运动螺旋。拳论云:“出肾入肾是真诀。”陈照 奎老师把这个论点作为太极拳的真谛予以阐发,他讲:“出肾入肾就是要求 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形之于外即为胸腰折叠。”在教拳中,每一个 动作他都反复强调:“紧要处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以腰为主宰,结合丹田 带动(丹田内转)还强调,“腰不动,手不发”。腰和丹田不动,即便四肢 很灵活,也是“单摆浮搁”。他并且结合拳势(如“懒扎衣”接“六封四 闭”,“第二个三换掌”、“庇身锤”、“左冲”、“右冲”等势),说明式式都有 明显的以丹田内转为核心的胸腰折叠劲。这种强调胸、腰、腹部运动的方 法,对于健身有特殊的作用。人体腹部,脏腑最多,为全身气血汇集之处, 也是经络贯通上下表里的枢纽。每一次胸腰折叠,都使腹内脏器进行一次温 柔的自我按摩。它可以起到炼精化气,增强性功能,消除腹部脂肪过多等作 用,对内脏功能的锻炼效果好,还可以使腰腹肌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有些 肾脏病患者和肠胃病患者,通过练拳达到痊愈,与此功法很有关系。这种胸 腰折叠功夫若与真气运行法结合起来,其效果将更为突出。丹田上下旋转可 以促进任督二脉的沟通,丹田横向旋转可以促进带脉的通畅,斜向潜转还可 以沟通其他经脉。故有人说丹田内转是太极拳内功的精华。



从技击上讲,气壮必力大,太极拳虽然不以力取胜,但气力乃是一切武 术的基础。陈老师说:“事实上,太极拳并非不讲力气,巧与力是密切结合 的,没有力根本不可能发挥巧的作用来制敌。”只是这种太极拳的力不同一 般的拙力,这是一种以螺旋形式发出来的富有弹性的力,是与真气相结合的 力。故有人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力,把它称之谓“劲气另外,胸腰折叠、顺 逆缠丝的功夫锻炼,正是锻炼引化来力和利用人体螺旋力发劲进击敌人的重 要方面,因为腰是全身劲力的主宰,这完全符合“力发之于足,行之于腿, 主宰于腰,形之于手”的拳理。





浏览9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