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四个拳式

怎样练好太极拳,是多年来甚至几代人苦苦迫求的目标,更 是太极拳练家终生一世的执著。怛是,不是每一位练家都能如愿 以偿.绝对地带着无限的迷惑,无限的遗憾从攀登太极拳巅峰的中途滑落而去。

细解拳理

老子说的极善,他在《道德经》屮每道:“道法自然又说 “天道X亲,常与善人,我们要慢慢咀嚼,细细琢磨老子对K人 的善占,以及话中的深刻含义.,老子传道不传艺,他的学说和思 想是颠扑不破的,再过几千年或更多的时口,我们的后人仍然要 去悉心研习老子学说□老子说的“善人' 在这里不是指善恶之 “善'而泛指诚心敬业者。俗话“业精于勤'对业不“勤”者, 他们对太极拳,不练,不修,不钻,不研,习拳似端着一杯“白 开水”荡来晃去,终于无所得。

杨禹廷公,一生修炼太极拳,真正达到“无形无象,全体透 空”的意境,他原地不动不见W什么动作,能将人拿起一米多 高,放出几米远,亲眼所见者大有人在。老拳师精研太极拳到炉 火纯青的空无境界。拳之技艺如此之高,但每天盘拳不綴,直到 96岁寿终。他给我们留下金玉良言,他对我说:“不要到外边瞎 推,要好好练拳,太极拳就是两个势子,一阴一阳,一通百通,

太极拳是髙品位的拳术,太极拳是艺术。太极拳拳理源于 《易经》《道德经》,其中有孔子的学说,亦可以找到孙武的思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只有沐浴更衣,焚香扣 首,诚心诚意去继承祖先传递下来的民族的光辉灿烂的太极文 化。民族的也是诅界的,只有原原本本地继承,然后是发展。不 认真习练,没有继承,也甭谈发展,那只是亵渎。

打开太极拳理论宝库,太极拳的拳论、拳经、拳谱、拳诀、 拳歌等太极拳之经典著作不计其数,这是我们太极拳修炼者的福 气。太极拳理讼有的章论并不是纯说理,也讲释一些简要拳法, 但仍然是传道不传艺,我们后来学子要细心咀嚼、消化和体验。

怎样练好太极拳

怎样练好太极拳似乎是老话常谈,可能耳道生茧。如果修炼 者经常提出这么一个浅显而深刻的学术问题,练家在一起交流, 切礎是很有意乂的。

太极拳常练常新,这是中外太极拳爰好者的共同体验,这是 太极拳艺术的魅力,这是太极拳的文化品位,这是太极拳的迷人 之处。怎样练好太极拳呢?说来十分简单,十分容易,又十分艰 辛,又难以破译。修炼太极拳要遵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循规蹈 矩,按太极阴阳学说规范动作。以安静平和的心态,从心、神、 意念和手、眼、身、步下功夫。盘拳修炼,不要想着练拳,那就 什么也没有了。太极拳是艺术,是人体松柔动态运行艺术。一举 —动,一招一式,切,忌二动:一没有动意;二不主动;二不妄 动,像手表的表心,一环套一环,丝丝相扣,一动无有不动,中 正安舒,上下一条线,手上虚灵空手转,脚下阴阳有变,这样盘 拳,空手轻扶着弧形线,手在立身中正的周围飘舞,到此,太极 拳的“味道”便显现出来,其妙无穷。

此书仅仅将练拳中不明之处,难解之势,从修炼实践中给予 解除不明和难解之点,以求解秘,搬除习练中的障碍求得通畅。 没有教授拳架之任务,(以后有拳架专著)现介绍常用的四个势, 以熟悉杨禹廷八十三式太极拳。

深研四式

在研究太极拳的拳法、拳艺过程中,进一步深研太极起式、 揽雀尾、斜单鞭、收太极式等四式,是很有兴味的,在做四式之 前做好尤极式。切记盘拳三原则:(一)两脚平松落地,双脚不

踩力,脚下轻灵,有离虚之感。(二)1为阴2为阳,脚下变转 重心,先减后加。(三)两手空,空松轻灵不着力,轻扶拳套路 弧形线。如一时扶不住,扶空气行动,不可扶力。〗动脚引手, 2动手引脚。以上三原则盘拳时贯彻始终,式中不再重复。 习练之前做好无极式准备。

无极式(原地静立)(图19)

原地静立是“洁源清流”,排除杂念,心脑安静,周身上下
肢体松净,从脚到顶松开全身九大关节:脚、踝、膝、胯、

腰、肩、肘、腕、手。虚松躯体能看得见
摸得着的十个部位,即:溜臀、裹裆、

收腹、吸收小腹左右两边的腹股沟、展
胸,展胸是为了收吸胸两侧左右的胸窝,

(在两肩内侧)。胸部展开即是自然含胸,

主动含胸意大僵紧难以放松,而影响胸
窝的收吸,影响虚松身形。注意双脚不
要踩地,平松落地,与大地融为一体,

意念使双脚神经徐徐下渗(即神经插
地)。练好无极式是习练太极拳,是太极
技击重要的筑基功。

全身放松,两脚半肩宽站好后,头

顶正直,不可强直,舌尖抵上额。双眼平远视,两臂自然下垂,
指尖向下,掌心向内。重心在两脚中间,意在两掌食指梢。

(I)太极起式(4动)面南而立,双脚重心,两脚脚距一脚宽,视线平远视渐平内 视。(内视,从印堂穴,内视丹nu)

松左脚,节节松贯串到®,松净大趾虚点地。右脚逐渐实, 脚不踩力,平松着地往大趾、二趾、中趾、四趾、小趾逐一松向

前脚掌、后脚掌右后下;全身九大关节松,不可
强提顶,精神和虚灵在顶上,亦称虚灵神顶。

右腿重心,呈立柱式身形。

意念在两掌食指梢

2动:两脚平立

松右脚,从脚媒而膝、胯、腰、肩、肘、腕、

手节节松;左脚由大趾、二趾、中
趾、四趾、小趾逐一落地,再松前
脚掌、后脚掌平松落地,两脚同时
从后脚掌逐向前趾舒松。重心在两

脚中间。

视线平远视。

意在两掌食指梢

3动:两腕前棚

松脚,节节贯串松到两手手梢、松肩、垂肘,
两掌指梢循前棚弧线向前上弧舒伸,两臂自然前
起,边起臂,两腕边内转,腕与肩同高同宽止,
掌心向下,指尖松垂。

视线内视意在两腕松腰,动分上松到手,下松到脚,曲膝松蹲。松蹲是从脚、 踝、膝、腰松,不是身体往下蹲。膝不得超过大趾趾甲根部,顶 上虚灵,没有随下蹲之意,溜臀,重心在两脚中间。

松肩,自然垂肘,两掌指尖前下,舒展到45&极度时,松 肩、垂肘,双手指尖自然回捋,食指似扶空气。大指贴近两侧大 腿胯部位,掌心向下,虎口向前。

视线平远视,意在两掌掌心、

图片10

1动:左抱七星.

面南。松左脚,右脚渐变为重心,松脚,尾闾(尾巴骨) “坐”在后脚跟,呈右坐步式D脚尖/膝尖、鼻尖上下相对,此 式关要,吸收左右腹股沟。左脚虚净向3(T舒伸,脚后跟虚落地

脚尖上扬。

左掌以食指梢引向前上斜坡舒展,掌心逐渐翻转朝内上,大 指遥对鼻尖;右掌以食指梢引领斜坡上,大、食指梢虚貼于左臂 弯处,掌心斜向下。

视线注左大指梢。意在左掌掌心。(图24)。

2动:右掌打挤

松右实脚、松腰节节贯串到左实手;左脚虚落平,松右脚渐 减重心,左脚由虚渐变实,呈左弓步式,右腿松净右脚舒伸平落 地。

左手松,小指引,微内收下松,与肘尖横平为度;掌心向

图片11 图片12

内,指尖向右。右掌向左脉门处打挤,掌心朝外,指尖朝上,食
指尖遥对鼻尖。

视线从食指尖上远视,意在右掌掌心。(图25)。

3动:右抱七星
面南转向面西。

视线回收注右掌食指梢。

左脚松,九大关节逐节松贯串到右掌食
指梢。右掌松向前上与眼平,重心在左前脚
掌,右掌食指梢循外上弧轻扶右弦90a弧形
线,右掌运行在西南隅45°,3动为阴脚引
手,以左脚后掌为轴向西转90°,左腿重心,
呈左坐步式,右脚虚脚尖上扬。

右掌大指遥对鼻尖,左虚掌,大、食指
虚贴右臂弯处,掌心向斜下。

意在右掌掌心。(图26)左掌打挤

(2)揽雀尾(8动)

图片13

松左实腿,逐渐feS右腿逐渐实右脚平松落地呈右弓步,右 脚重心,左腿虚净舒伸,脚平落于地。

右臂虚,小指引,掌心向里,指尖向左。视线平远视,左掌 虚变实,掌心向外,追视线向左腕脉门打挤,左掌食指对鼻尖。

意在左掌掌心。(图27)

5动:右掌回捋

右实脚虚,节节贯串至右虚掌食指梢,虚食指向西北侧舒 伸,适度右掌掌心向下,食指梢上下与右脚小趾相对。视线回收 追右掌食指梢。左掌掌心向上,中指虚扶右腕脉门。

右腿松,渐松净,右虚脚脚尖上扬,足跟虚着地;左腿实呈 左坐步势。同时,松肩,垂右肘,右掌外弧固捋,肩与肘垂直, 松左脚,右掌虚食指引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指,渐掌心向 上,中正身形,右掌在左脚前上下相遥,视线注右掌食指梢,左 掌掌心向下随之。

意在右掌掌心。(图28)

图片14

6动:右掌前棚

松左脚,渐松净,实右腿呈右弓步。

视线从右食指向西北侧平远视。右掌循西北1/16度上弧, 追视线,至极度,左虚掌随。

意念在右掌掌心。(图29)

7动:右掌后棚 面西北隅转至东南隅。

松右腿,渐减为虚,左腿渐加为实,呈左坐步势,右虚脚脚 跟虚着地,脚尖上扬。

右掌掌心向上,随松肩,垂肘右外弧后棚,肘尖与右脚上扬 的足尖上下相对。视线注右食指,至大指遮挡看不见食指梢,左

掌随。

意在右掌掌心。(图30)

图片15 图片16

8动:右掌前按 面东南,转向西南。松左实腿,松腰,右虚脚脚尖向左内扣1/4,左右脚呈八字

形;视线平视东南隅位,右掌随向东南运行,渐变立掌掌心向 左,左掌随。

虚松左腿,渐虚净,右脚虚渐加实,呈弓步势,脚尖、膝 尖、鼻尖三尖相对,视线向西南隅平远视,右实立掌追视线,左 掌虚随。

意在右掌掌心。(图31)

图片17

斜单鞭(2动)

1动:右掌变钩 面西南。

右脚虚中再虚,松腰。

右掌小指引逐指松拢变虚勾,大指与食指、中指相合,五个 指尖向下松垂,空掌心。腕提升至眼平,视线注腕之凸出部位〇 左掌指背贴右腕,掌心向内。

左脚虚松,两横脚宽约60%脚大趾虚着地。

意在右腕。(图32)

2动:左掌平捋

面向东南。

松右腿,松腰,左掌向左后隅位平
捋,循外弧形线,身形向东南隅位,视
线正东平远视,左掌实掌追视线,左脚
松平落地,呈马步,重心在两脚之间垂
直位,左斜立掌,向东循上弧至中央以
食指引领,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指
逐渐掌心向外,至极度,视线从大指内
侧平远视。

意在左掌掌心。(图33)

(4)收太极式(2动)

动:右钩变掌

松左右脚,节节上松贯串到手指梢, 右钩变掌引头向左转,掌心向下,视线

追右掌,注食指梢,左掌掌心向下,松左脚,右脚渐实,呈右弓 步,右脚脚尖向内扣脚尖向前。

图片18图片19

2动:两掌合下

松实脚,九大关节松,空掌,松肩,垂肘,两掌以食指引向 里合,视线随右食指梢,两掌合至胸前,身形中正,头正直,视 线平远视,左脚右收松虚右贴,一脚宽,渐双重,松双脚立身, 两掌松垂左右两侧,掌心向内。

调息,静心净体。

 

浏览1,0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