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太极拳作为学习太极拳的一门基础常识,先需要从熟练动 作开始,从简单的基础学起。简化太极拳虽仅24式,已经能使初 学者了解掌握太极拳的运动风格。但简化太极拳毕竟不是完整的内 操循经,根据笔者近20年来所作的社会调查所知,大凡经数十年 简化太极拳之努力,可出现某些循经现象或是真气外游,仅可松软 筋骨,不能敛气归窍。就锻炼身体而言与学习知识是一样的,不可 能始终停留在幼学启蒙学写字的基础上,年深日久不得升华会起反 作用的,这一点希望能引起学太极拳读者的注意。正确的锻炼方法 应该是在掌握运动风格的基础上,周身动作协调,速度匀慢,呼吸 自然之后,就要追求太极拳内脉内操的知识了。
任何一项事物,一项学识都必然地存在其道理。太极拳也应如 此,那么将简化太极拳24式分析一下,使动作更为准确、确切为 好。说明道理,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才符合气血行 经阴阳平合,不致于导致“三阴的气脉每每过迟,三阳的气脉经常 领先的道理,说明太嫌过速,二者不能紧密地配合”之弊,使练习 者明法知理。
周潜川先生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说: “简化太极拳,虽是精华,但是只打架子,缺乏运气的内功,是不 够的。”若是太极拳之锻炼,从练气合神入手,遵循循缠合度之阴 阳流注,乃至更直接地强化身心,才符合“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太 极拳理想境地。现今太极拳如果没有循经,只停留在太极操的水平 上,人们操练起来也就如同练柔软体操一样,虽然能够活动筋骨, 促进局部血液流行的效果,但达不到循经导脉、潜气内行、气血行 经、延年益寿的效果。
24式简化太极拳,已经在民众中广泛流传,为了提高其保健 作用,提高从事锻炼之层次,继而达到太极拳实质性地升华,健全 其内操效果,把动作姿势稍做调节。应以人体气脉循经为准据,以 ?82?
接近符合阴阳气脉循缠为准度,使其能向内操练气,循经合脉,与 祖国医学、祖国武学中气脉流通接轨,达到平衡阴阳内操内家的宗 风脉流中,使其成为方圆合度,循经衡准的太极学识,提高健康保 健益寿强身的效果。因此笔者将经过修改的24式简化太极拳称之 为《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并于2002年1月由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
当年三丰祖师创太极拳,旨在“天下众英豪益寿延年”。倘若 能领悟到循经内涵,岂不是使太极拳从此更上层楼,如虎添翼,在 人生健康的路上飞跃!愿全世界练太极拳的人们“益寿延年不老 春
论太极拳练内与练外的辩证关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王娟
中国武术文化发朝于远古时代的劳动生活,与源远流长的中国 传统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养生、保健、防身技 能,无论从其外在形态的一招一势,还是其积淀的理论内涵,无不 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丰富多彩的内容。几千年来,许多有识之 士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论述。在大力倡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 天,本文将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依据,就太极拳理论中的“内” 与“外”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以便与热爱中国武术文化? 的同仁进行探讨。
->太极拳理论中“内”的含义
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的“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 的功能。武术理论中认为,“内”是指精、神、心、意、气、劲等 无形之物质在人体内部脏腑经络中的活动。各武术流派对内的解释 在文字上虽不尽相同,其内涵则大同小异,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
已。本文中重点从精、神、意、气、劲等方面阐述武术理论中 “内”的含义。
1. 精。中医理论认为,“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也叫先天之精和后天的水谷之精,先天之精具有繁殖后代和促 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从 饮食及自然界中获取的水、谷、清气等精微物质,这种精微物质用 以充养脏腑和整个人体,故称之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依赖后天之 精的不断补充而旺盛,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旺盛的先天之精的 支持,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精足,气旺,生命力强。
2. 气。武术理论中的“气”被武术家们称之为“中气”、“内 气,,、“内劲,,等,中医理论称之为“元气”、“正气”、“真气”等。 中医认为:“夫生化之本,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气 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从人体内部的脏腑到外部的四肢、肌肉、皮肤等血液营养的供给, 无不依赖于“气”的正常运行。气与人体的关系若鱼与水,是维持 生命的原动力。而武术理论中也十分注重“气”功的锻炼对健康的 重要性。
3. 神。“神”是指人的精神、心神、神志、元神等。人体因精 的存在而有神,精足气盛而有神,精衰气亏而神散,精是神的物质 基础,神是精的外显,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同时,神与形的 关系密切,人体外部形态的一切活动无不流露出神气状态,尤其是 眼睛中的神气。我们常用“精神”来形容人的健康水平和心理状 态:眼睛炯炯有神或目光呆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等等,都体现出 一个人内在脏腑功能的强弱,脏腑功能首先要通过眼睛表现出来。 这就可以理解《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形与神俱”的道理了。
4. 意。“意”指心意、意识和意念。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意属 于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意统帅着人体外在和内在的一切生命活动。 意的导动推动气的产生和运行,通过气的运行使人体内部的营养物 质分流到人体各个角落,从而产生外部形体的运动。作为武术运动
重要组成部分的太极拳运动,就是一种“练意练气”的运动。人的 意识水平高,体内外就会有一个良好的代谢循环过程,身体健康水 平也就会随之提高了。
5. 劲。在武术理论中所指的劲是指内劲、真劲,是气血在人 体的经络血脉中运行而产生的,是一种无形的柔中之刚劲,绵里藏 针劲,是意、气导动过程中的最终体现,是意到气行、气到劲生的 过程,它不同于外部四肢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但是它又能促使外 部肌肉的发力,使内劲与外劲结合,达到整劲的最佳效果。
浏览4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