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有了“八方线”还不够,为了把握太极拳阴阳学说,还 要将每个式分解成若干动作,分清每个动作的起止点。如杨禹廷 八十-三式太极拳,起式四动,揽雀尾八动,单鞭二动,为了阴阳 变转,每势均为双数(阳)以便接单数(阴)。如单鞭,右手掌 变钩为单动(阴),左手拉单鞭为双动(阳阴动接阳动,阳动 为实,实中再实一次.而变成阴动;阴动变阳动时,再阴一次, 便达到“变转虚实”的要求。

按“八方线”盘架子,就要将以往与拳论“一举动,周身俱 要轻灵”相悖的习惯都要在盘拳中一一克服掉。轻扶“八方线”, 手就不能有力,轻轻扶着套路路线行拳,从习惯,手用力到不着 力,别有一番奥妙,这种轻手就是练拳所需的太极手,请君在修 炼中体会□脚呢,太极拳人当然要有一双太极脚。按“八方线” 修炼,手轻扶,脚下有力不对,踩地不可,五趾抓地与拳理相 悖。一举动,周身都要轻灵,脚当然也要轻灵,脚是根,脚下轻

 

周身肖然轻灵,这个道理十分浅显。试想立志修炼太极拳, 没有一双太极脚,如何去踏入太极之门,又怎么可能攀登高境界 太极功夫呢?所谓太极脚,就是两脚平松着地,五趾舒松,脚与 大地融为一体。脚松着地,神经渐渐扎人地下,站立自然牢稳,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桩功稳重。脚平松,膝自然虚灵,松胯空腰。 所谓空腰,腰是从脚到手九大关节中间承h启下之主宰,不要以 腰扭转带动躯干四肢。松肩,垂射,任何动作都要空肘,肘尖永 远向下,腕也要时时注意舒松。在练拳时,手不着力,虎口撑 圆,掌要舒展开,不是强直伸开。还要注意一个细节,在轻扶 “八方线”时,为了扶有感觉,实手的食指轻轻扶着起止线的 “意念点' 开始时这个点不明显,熟伸手就冇一个意念点, 手扶点走,点走手扶,自自然然功夫出来了,是很有兴味的。盘 拳行功松、柔、圆、缓、勻为太极拳之特性,以便用意不用力, 有利于气血畅通,各个大小关节松开,肢体舒展。在重心转换 时,渐变不是突变,掌变拳小指先松垅,然后依次无名指、中 指、食指、大指松拢为空心拳;拳变掌,从大指开始,依次为食 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逐渐舒展,实勾和虚勾亦然。脚下虚实 变换也是渐变,.实脚变虚脚,从实渐虚;虚脚变实脚,渐变实, 不要以胯横移。弓步变坐步,要严格按方位用功,如面南坐步, 右虚脚正南,脚趾上扬;坐步变弓步,右虚脚变实,脚尖仍下落 向南,一弓一坐,脚趾一扬一落,恰恰画了一个上下的圆,日久 脚下便有了螺旋劲,道法自然,请君细细品位。

太极拳拳理只有一个标准,谁也不能违背,“八方线”符合 拳理拳法。认识、理解“八方线”,学习、掌握“八方线”,手脚 不离“八方线”,最能体现拳理。如果练拳多年苦于找不到太极 之门,“八方线”是最佳的选择,一年半载或两二 1年你将领悟到 太极功夫的真谛。老子曰:“道法自然”,“天道无亲,常与善 人。”只要抱定修炼的决心,没有不成功的。

 

“八方线”篇,暂写到此□太极拳功夫是综合的内外相合性 命双修,上下相随,虚实,开合,动静,是阴阳体,准确的说是 变化中的阴阳体,阴里有阳,阳里有阴,阴阳相济的矛盾着的两 个方面,太极拳博大精深就是精深在此。

在“松功篇”中,对于阴阳、虚实、动静有讲解。其实并不 难理解,阴为意之隐,阳为意之显,循阴阳变化规律,虚实动静 就不难现解了。虚为阴,为静,为意之隐。怎么隐,不是躲W, 不是身形h的隐。而是无形无象中意念的隐,神之隐,视线的 隐。视线隐,能明白地不难做到,将两眼视线,从印堂穴向内视 下至丹田即完成这一动作。虚、神隐的操作比较难,理解也困 难。前边笔者已经强调过,太极阴阳功夫是周身上下从里及表的 综合功夫,单独去习练讲解是困难的,也讲不清楚。例如讲腰部 的空松,不说溜臀、裹裆、收腹、拔背就难以说明白腰与上下关 节之关系。

还是那句车轱辘话,太极拳功夫是周身综合修炼,而功 成的。

浏览1,54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