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四、第44式翻身撇身捶|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撇身捶的动作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五种拳法之一。在整套的拳术演练 中,出现了 “转身撇身捶”与“翻身撇身捶”的两种不同身法变化的形式。同是 撇身捶“转身”与“翻身”又有何不同? 一般讲“转身”是指身体向侧方回转, 转身时身体应保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腰沉體,利用腰髋的动转带动双臂的 动作进行。如闪通背动作身体侧向前方,然后转体接撇身捶动作应理解为“转 身”。“翻身”一般的讲是指身体由前向后做180度的翻转,转体动作幅度大于 “转身”的幅度。它的动作含义包括了翻与转双重的意思。同样身体应保持立身 中正,利用腰髋的动转带动双臂的动作进行。如“进步栽捶”动作身体正向前 方,然后转体接撇身捶动作应理解为“翻身”。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术的套路中,初期的演练形式,进步栽捶动作以后紧接的 就是翻身二起脚再连打虎式,有腾空拍脚的动作,动作比较刚烈、勇猛。杨澄甫 宗师经过不断的思索、揣摩,就演变成目前的动作形式,动作变得柔和、缓慢, 圆活、连贯,一气呵成,更贴切杨式太极拳“连绵不断,棉里藏针”的特点。



我祖父当年学拳时,就曾练习翻身二起脚再连打虎式,后期就遵循杨澄甫宗 师的修改进行演练。我幼年练拳时,在祖父的教导下也练习过此种动作形式。



目前,此动作的名称有的称为“回身撇身捶”,还有称为“转身撇身捶”,其 含义是一样的。






第45式进步搬拦捶 同前。



第46式古燈脚



无论左式还是右式的蹬脚动作,都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腿法的一种,同 是以一腿支撑,另一腿脚尖回勾,力达脚跟,向前蹬出。



蹬脚的动作练习的时候,首先要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竖腰立顶,以保持身 体纵轴的重心稳固。松肩垂肘,双臂撑圆,同样是为了达到加强身体重心的稳 定,避免了耸肩扬肘所造成的身体重心上浮,呼吸紧张,上重下轻的弊病的出 现。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练习时,对于蹬脚的动作要求是,脚的蹬出,蹬脚的 腿并不是完全伸直,而是略微屈膝,目的就是蹬脚的同时,留有适当的余地,既 可以瞬间发力加强力度,又可以在不力的情况下迅速将脚回收,而且蹬脚的高度 是以对方膝关节与腰髋的高度为攻击部位。突出强调了蹬脚动作的技击含义。动 作的时候,蹬脚的主力腿与上臂要上下相对,同样是加强了技击的力度的同时, 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正面暴露给对方,所以为顺势。



技击含义:对方以双拳、掌进击,我以掌拨开对方的进击,随即以脚蹬踹对 方,使其倾倒。(图82、83)



第47式左打虎势



打虎势的动作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以双拳动作出现的两种动作形式之






一,也是双贯拳。动作过程中要求处处对称协调,上下相随一致。身体重心左 移,一边弓腿,一边上下双拳相合,腿到拳到,上下相随。而不是腿先到,再合 双拳。身体立身的中正,决定了双拳动作的效果和力量。左拳自左向头前上方划 弧圈打时力达左拳面,是贯拳。拳心向外,拳眼向下,左臂含有向外的撑劲。右 拳同时向下屈臂圈打,同样力达拳面,也为贯拳。拳心向下,拳眼向内,右臂含 有向外的撑劲。双拳上下要成一直线,左脚、左拳在前,是顺步顺势。左拳的高 度一般在头前上方20厘米的距离。离头部太近,左臂动作软塌无力;离头部距 离太远、太高,左臂动作僵直,不符合太极拳理。右拳与身体的距离也是本人两 拳的距离。右拳距身体近,右臂则不具备撑劲,动作不饱满;距身体远,右臂动 作同样僵直,失去了太极拳圆活、自然,动作处处呈弧形的要领。所以左打虎的 动作练习时要做到顶头悬,身体中正,松腰沉髋,含胸舒背,双臂撑圆,沉肩坠 肘,动作饱满。正如拳谙所云:“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 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技击含义:对方由身后向我进击,我即刻转身用左拳向下格挡化解然后由左 贯拳进击对方头部,同时右拳进击对方软肋部,形成上下夹击之势。(图84、 85)



第48式右打虎势



同前。



第49式右蹬脚



同前。



双探掌的动作,目前知之者极少,此动作是澄甫宗师所传。我祖父教我练拳 时,经常提到当年练习时,澄甫宗师总讲:“双手探喉,贯耳拳”,所指的就是双 探掌的动作。



当身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时,双掌随体转而动,向两侧划弧收于腰间,双 臂是向内抄裹。此时,尾闾中正,松腰沉髋。双腋不可紧夹身体,双肘的方向应 为各自侧后45度,沉肩坠肘,双臂撑圆。当身体重心右移时,双掌同时向前上 方穿掌,意贯双掌指,力达指尖。是“钻劲”,也称之为”入劲”。一般用于人顺 我背与对方接近时,突然用旋转的方法将对方来劲化解,同时用掌指向对方进 击。从双探掌的动作过程讲,双臂是由平撑的动作状态,向下划弧时,双臂外 旋,翻转掌心向上收于腰间。通过双臂的旋转,双掌向内圈合抄裹。随身体重心 的前移弓步的形成,以左脚的蹬踏之力,贯注到双掌指。身形要达到尾闾中正, 松肩舒背,所以双臂不可挺直,双肘微屈,虽然是意贯指尖,但也要含有沉著之 意。“举步周身要轻灵,尤须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莫叫断续一气研。勿 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 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后退,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 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间求知。”









浏览1,4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