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真传


六、杨氏亲族中的现代传人|杨氏太极拳真传





杨少侯,子振声(1878—1939),从学其父与叔,但授拳不 广。惟澄甫公四子振铭、振基、振铎、振国,均继承父艺,赫赫 有名,



杨振铭(1911 一 1985),字守中,其母早逝,继母侯氏得三 个弟弟。振铭母当年相貌俊秀,一日去庙会进香,恰值画师塑造 金童王女,仿其貌而塑之,不久即逝。人们说她化作玉女而去, 当为迷信。侯氏1918年与杨师结婚。杨师去世后,她含辛茹苦, 对儿子管教极严,她1985年逝世,亨年八十有七。



振铭久居香港授拳,著有《双人图解太极拳用法及变化》 (1962), (PRACTICAL USE OF TAICHI CHUAN)(1976 年波士顿及 香港英文本)。夫人梁帼义(近年亦逝),女帝儿、玛丽、伊丽承 其真传。拜门弟子有叶大德、朱振舜、朱景雄三人。马伟焕先生 亦得其真传。



杨振基(1922- ), 5岁就开始跟大人比划学拳,9岁开始 接受严格训练。练完拳全身酸痛,上楼抬不起腿,只得含着眼泪 往上爬。上中小学时也得每晚练三遍(1小时)以上,否则不能 睡觉。由此自幼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曾在广州与杨振铭一起教



?238.



拳,被聘为中山县一些中小学的国术导师c解放后参加工作,仍 练拳不懈。60年代初,在傅钟文的推荐和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 峰的亲自安排下,到河北省体工队专事太极拳教练工作,曾到上 海、天津、北京、北戴河等地授拳,受教者很多是国家的高级干 部。他教拳从来不讲报酬,来者不拒,循循善诱。其夫人裴秀 荣,也已随他教拳十多年,讲解清晰,示范准确。



杨振国(1928—)虽然少年丧父,亦随哥哥学习而继承家 传。他一直同二哥杨振基在天津、邯郸授拳。不计名利,默默耕 耘。



杨振铎(1926-),幼年在杭州随父习拳,后又从学其兄。 现在山西省党校工作,任全国武术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曾数度赴 法、美、新加坡等国传艺。著有《YANG STYLE TAIJIQUAN》 (1988年,《杨式太极拳》英文版)。抗战期间,赵斌老师在河南 任冯玉祥麾下独立旅参谋长时,设法将他从家乡通过封锁线接到 河南,共同生活数年。因此,赵老与这位小舅父感情最深。杨振 铎之孙杨军,直接继承祖父之艺,已崭露头角°



杨澄甫内表侄张庆麟(为杨夫人侯氏的舅家侄子),亦随杨 师长期练拳,功夫很好。赵斌老师在杭州时,与杨师同室而与庆 麟同床居住。《太极拳使用法》中之十七幅“对敌图”照片,即 由杨师与张庆麟表演所拍。庆麟一直在上海授拳,惜乎染疾早 逝,传艺不广。



赵斌老师生于1906年4月2日(农历丙午三月初九)其生 母为杨澄甫二兄杨兆元之女。他自幼久居外祖父家中,对杨氏太 极拳耳濡目染,早有根基。后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献身北伐与抗日。曾任西北杨虎城将军第十七路军西安绥靖公署 步兵训练班战术教官,及冯玉祥麾下独立第五旅上校参谋长.他 在黄埔时原名赵武,有一次为了骑马与马夫打架,教务长张治中 给他留校察看处分。此后改名赵斌。解放后政府安排做税务工 作.为了弘杨国宝,他毅然放弃工作,专事授拳,后任西安市武 术协会委员及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n他数十年如一 H地坚持早 上四时起床,步行至拳场授徒.从学者成千累万。健身疗疾以至 治愈重危不治之症者,不胜枚举c 1984年!1月,创办西安永年 杨氏太极拳学会,始任会长,后任名誉会长。其弟子扎西在 1986年的全国首届太极拳比赛中,获杨氏银牌°另一弟子张全 安又获1988年全国太极拳比赛杨氏铜牌 他还是50多年的基督 教徒,其授拳精神,也出于那种济世扶危的虔诚之心.





浏览1,9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