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 为,所谓明初的张三丰,乃明永乐时为其政治目的而假借的人 物。明建文四年(1403),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攻下南京, 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即位为永乐皇帝,恐建文逃亡号召起事, 故派特使于海上、内陆寻捕。有资料表明,胡漾寻访张三丰,正 是寻捕建文皇帝的借口而已。因为张三丰是个确有名望的道人, 出师有据,但永乐帝也相信张三丰已不在人世,便于长期借口而 寻访建文帝。史学家为了圆场,于是把宋之张三丰移置于元明。
上述永乐之说虽然时代有误,其事实却不全是假。其中记载 张三丰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火龙真人即北宋初年隐居华山的 著名道士陈挎老祖的弟子贾得升。究其年代,陈挎归天于公元 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若按永乐之说,张三丰1274年生而 67岁(1314)入终南遇火龙,此时陈挎逝世已325年。显然露出 永乐之说的破绽。三丰既为陈挎的再传弟子,只能是北宋时人。
陈挎,字图南,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先居武当,后隐华 山。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上。其学说为宋代理学之先 驱。传说他于五代混世见一妇人(赵匡胤之母)用担子挑着兄弟 二人逃难,便道:“休说当今无天子,天子就在担子上挑着。”后 与赵匡胤在华山下棋,赵把华山输给了陈挎。宋太宗诏请陈挎, 持上表曰:“一片野心都被白云留住,九重宠诏休教丹凤衔来。” 华山玉泉院亦名希夷祠。相传为火龙真人为其师所建。张三丰遇
到这样的高师传授,自然不难成为道家神拳之鼻祖。
此外尚有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所传的南宋张三峰。志云真人姓 张,名道清,字得一。郢之蒲骚里人。生于绍兴丙辰(1136), 逝于开禧丁卯(1207)。丹功武术,均臻上乘。九宫山真君殿为 真人藏蜕处。甚至记载真人遗蜕(即遗体)至咸丰四年之前犹 在。“肤发如故,兀坐如生。”这又是第三个张三丰。然而当地盛 传,九宫山张三蜂与武当张三丰实为一人°有“天天在九宫,时 时去武当”之说。
综上所述,张三丰时处北宋较为可靠。作为太极拳创始人的 著名道士张三丰,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或三个人。
有人说,张三丰创的是内家拳,不是太极拳。须知黄宗羲及 其子黄百家明确记载,所谓内家者,是相对外家而言。是大的分 类,犹如武当拳、武当派之说。至于具体的拳种、拳名、流派, 是有其演变过程的。《武当秘鉴》作者乾宣道长严嘉康记载,张 三丰先后创编无极拳十二式、太和拳八式、太极拳十六式。后将 三种拳术精华熔于一炉,通称为本极拳三十成摹左道内又 经各代逐步扩充为一百零人土,?林三车太极拳或武当太极拳。另 有武当道总徐本善所传的八路一百零八式武当太极拳。其总歌 云:“武当拳,有渊源,武当道士传在前,张松溪,黄百家,武 当道总徐本善”,“武当派,有嫡传,首推武?当,内.家套,太极 拳,卷比”,三*备太极全”。可见黄百豪口我的内家基, 套后南昇五 在叫太极拳、内家拳或十三势。据李派太 极拳谱,李派太极创始人李瑞东,继承了杨禄禅…王兰亭的“武 当嫡传悟修派太极拳”及甘凤池f甘淡然的“武当嫡金蟾派太极 功气而甘凤池又是张松溪、黄百家的传人。张、黄称内家拳, 甘凤池称太极功,亦见内家拳与太极拳同出一辙。故以张三丰创 内家拳而否定张三丰创太极拳,是没有道理的。
近年来随着武术挖整的深入,不少新的资料对张三丰创太极
-216 ?
拳提供了更多证据。至于上述程、宋、俞氏各派太极的渊源更 远。吴图南先生认为,张三丰也不是太极拳的第一发明人,而是 太极拳的集大成者和中兴者,是为高论。还应指出,太极拳原理 主要取自道家理论。它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哲学和劳动人民长 期实践的结晶。决不能把太极拳与道家、道教的关系,与达摩祖 师创造少林拳的说法相提并论。前者是客观的自然的关系,而少 林拳也是中国人民的创造,与达摩祖师无关。不能否认后者就一 定否认前者。
浏览509次